特殊教育的解决之道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而设计(提供)的教育,即称特殊教育。2015年1月,教育部确定37个地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探索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一年过去了,这些措施的推进如何?
  设立国家和特教改革试验区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资料显示,我国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从学龄前已开始。早期的特殊教育机构见于上世纪80年代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聋儿语言训练康复中心。到1997年底,我国大陆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1800多个,“八五”期间已对5.8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九五”期间国家拟对6万名聋儿进行训练,新建200个语训部,在30个省市聋儿康复中心开展聋儿早期干预工作。视力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不容乐观。2012年为止大陆仍没有一所视力残疾儿童幼儿园。附设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一个每年招收3-5人盲童学前班是大陆地区仅有的盲童早期教育机构,这就意味着:1998年大陆的约6.6万名0至6岁视力残疾幼儿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方俊明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殊教育部分的执笔人。在《纲要》中,“特殊教育”被单列一章,并明确指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的体系,健全特殊教育的保障机制。
  当方俊明看到这些表述时,非常激动,深信这一历史性的文件将会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灿烂的未来。5年来,伴随“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尤其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执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一是通过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提升计划,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提高了对发展特殊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各级政府不仅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还将特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显要的位置。二是通过制定和落实特教提升计划,明确了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指标,增加了优惠政策与资金投入,改善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依托特殊学校建设等项目,国家支持了62所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高等特教学院、特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建设。目前,30万以上人口的县实现了特教学校的全覆盖。2015年,特教学校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特教学校2000所,在校学生近40万人。
  在2015年,设立了国家特教改革实验区,全方位推进区域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最后一年落实
  据相关统计,1998年,我国大陆有盲校27所、聋校845所、盲聋合校143所、智力残疾儿童学校425所,共1440所特殊教育学校,加上1万多个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一些随班就读的学生,大陆地区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为3.4万余人,如果拿这个已接受特殊教育的34万和学龄残疾儿童总数的750万相比,大陆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如果拿它和按照美国比率推算数相比,其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比率为1.4%至2.1%,这与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视力、听力言语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80%左右”的目标和我国大陆普通儿童98.7%的入学率相比,尚有很大距离,更不能和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几乎100%的特殊儿童服务率相比了。
  可以说,多年来,在义务教育尚不能完全普及的压力之下,特殊教育被社会广泛重视和提上日程成为了一项奢求。
  随着基础教育的日趋完善,教育公平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并没有明确指定落实特殊教育的具体时间。这就造成了落实特殊教育的动作被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落实。在这十年中第一个五年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15年的1月,教育部确定了37个地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探索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旨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升特教质量。许多实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应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到了2015年12月,被选中的37个地区终于全部落实了政策,制订了本地区的实施细则。
  部分地区有特教传统
  在名单中也有一些地区,特殊教育已成为传统。重庆市的渝中区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在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该区把进一步发展好、建设好特殊教育,当作对特教孩子最温暖的民生关怀。渝中特教全市领先,也为特教孩子带来了温暖的“教育春天”。渝中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主要依托重庆市聋哑学校和全市唯一的公办培智学校——渝中区培智学校。两所特教学校,共计在校学生300余人。同时,依托实验区建设重点项目——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开展,让全区240名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在25所普通中小学接收义务教育。有了教育教学的保障,“十二五”以来,渝中区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视力、听力、智力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得到基本满足。
  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铁路第一小学,三(2)班的40多名学生中,有一名学生与其他人有点不一样,他的左耳佩戴了助听器。家住西湖区铁路七村的潘小明(化名),先天性左耳听力障碍,虽然佩戴了助听器,但是说话吐字发音,与人交流,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潘小明父母觉得小孩并无智力问题,不愿其去特殊学校,便让他在住处附近的铁路一小就读。刚入学时,潘小明很腼腆,说话也存在明显障碍。在教师鼓励下,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现在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成绩在班上也算是中等,并融入了班级生活:课间休息时,潘小明与其他5位小男孩在走廊上玩起了现在最火热的“撕名牌”游戏,不时能听到他的爽朗笑声。   铁路一小教务处主任王艳介绍说,2014年3月,学校启动轻度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后,开辟一间教室作为专门指导残障学生的资源教室。每周一、二的下午,小潘都会在这里上一堂听力康复训练课,由学校校医进行专门辅导。所谓随班就读,顾名思义,即部分听障、智障、视障、肢残及多重障碍的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2015年初,国家教育部确定37个市(州)、县(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西湖区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两个实验区之一。2015至2017年,该区将逐步探索和完善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体系,大力开展“特殊教育改革试验”,而随班就读则是该区“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工作的主题。
  改变观念才能办好特教
  在山东潍坊聋哑学校,有200名聋哑学生,其中最小的还是学前班,大点的孩子已经升入中专。学校办公室主任李曙光称,聋哑学生虽然听不到,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但他们观察力很强,因此形象思维比较丰满;也正因为听不到,他们更加单纯、敏感、细腻,也更加关注内心的感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就更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都心存梦想,向往着外面世界的精彩。”15岁的聋哑女孩蔺玉(化名),是一位内向、深沉、诗意型的学生,喜欢思索。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导游:“因为当导游可以看见美丽的风景。”六年级聋哑女孩赵佳怡(化名),笑容中透着纯净,梦想更纯净。她表示,长大了想做蛋糕,因为蛋糕好吃。潍坊聋哑学校的教学楼走廊里,挂满了孩子们的艺术作品,有书画,有剪纸,有十字绣,也有各种布艺玩具。一幅叫做《晨唱》的剪纸画,画中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小鸟,上面写着“我想听见小鸟的叫声”;另一幅《背影》画的是一个清瘦的女孩撑伞走在雨中的孤独背影;还有一幅水粉画,画里是一丛热烈盛开的牵牛花,上面写着“千里之外的地方,是否会刮风下雨”。每件作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都心存梦想,向往着外面世界的精彩。”2015年5月,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发出公告,呼吁市民自愿认领任务,帮残疾儿童实现小心愿,“撒播关爱阳光,点亮残疾儿童少年微梦想”,帮助残疾学生实现美好愿望。公告提示:请市民自愿认领任务,帮助残疾儿童实现愿望,实现“撒播关爱阳光,点亮残疾儿童少年微梦想”,以实物和人文关怀等方式帮助残疾学生实现美好愿望,让孩子们感受社会大家庭带来的温暖。这是为了让社会更多了解特殊教育,参与特殊教育,关爱残疾儿童。
  不在教育部37个试验区名单上的广东省佛山市,从2013年开始实施特殊教育政策。2015年底进一步明确:自闭症儿童,只要凭有效医学证明,就可以享受免费15年特殊教育。免费标准也从2015年开始进一步提高,其中学前教育阶段提高2900元,而普通高中生均标准也提高1930元。新修订的政策方案分别提高了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阶段的免费标配。其中学前教育阶段从原来的6000元每生每年提高至最新的8900元每生每年;此外,普通高中的标准从原来的2470元每生每年提高至4400元每生每年。佛山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市并不是教育部指定的特殊教育实验区,但是由于当地经济发达,且有大量侨属,当地民众较早接触西方观念,认识到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落实较早,成效很好。
  对比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发展,不难发现,特殊教育的先行者,首先转变的是观念与认识: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权利上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
  链接:法、加、韩特殊教育经验
  法国:法国作为世界上实施特殊教育的先驱,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世界上第一所聋哑学校在1760年创立于法国巴黎,第一所盲校也于1785年创立于法国巴黎。当前,法国的特殊教育由国民教育部管辖,同时受公共卫生部、社会事务部和司法部监督指导。国民教育部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设计预防和支援项目,同时管理一些有残障学生的班级和院校,并有法律义务支付这些学生的学习费用、医疗费用和特殊教育教师费用。法国根据学生的残障类型和程度为其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可以由专门的学习生活辅助员个别看护或共享看护(即多人同时接受看护);选择全日制看护或部分时制看护。
  加拿大: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特殊教育领域已全面展开全纳教育。他们的全纳教育模式多元,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到其适应的环境中去学习。主要有特殊班级和正常班级混合学习模式、巡回服务的正常班级学习模式、资源教室 正常班级学习模式、正常班级学习模式等。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则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家庭、学生同伴等全过程、全范围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定期沟通与交流。
  韩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特殊教育主要依赖私立特殊教育学校。1977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振兴法》强调国家和政府在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让韩国特殊教育有了专门的法律保障,开启了韩国公共特殊教育的序幕;1994年进行全面修订,使之更加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新需求;2007年废止,并颁布新的《特殊教育法》,使国家和地方政府明确自己的职责,依法全面保障身心障碍者的教育权益,促进身心障碍者社会融合,把韩国特殊教育引向促进融合、关注生涯、提供支援的特殊教育时代。
其他文献
主持人提示:有的家长与学生过分强化和依赖物质条件、客观因素,而忽视了其主观因素,这是本末倒置。学校应该因势利导,尽到提醒的义务。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副校长丁一:新装备现象诚然令人担忧,但也不必过分悲观。教育部门和广大学校应积极主动引导、帮助学生、家长和社会,率先树立正确意识。对于学生而言,新学期更需要的是“新气象”“新目标”“新起点”。一份科学合理的新学期计划书,一节构思新颖的“开
日前,辽宁省营口市柳树中学与老边区柳树养老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本次艺术节以“爱老敬老 和谐共建 美丽柳中”为主题,孩子们用自己最美的舞蹈、最動听的歌声、师生最美的同台演出,向养老中心的近百位老人送上诚挚的祝福。  摄影报道/李旭日
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和吸收过程的高效浓缩。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在语文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素质的提高,源于学生对语感的不断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和体会。  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默读、齐读及分角色朗读等。朗读作为多种感官参与、
有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家长文化程度、社会环境制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逐渐减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变差。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内容较多,难度加深,教师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指导减少,加上缺乏家庭的辅导,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困难逐渐增大,一部分学生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产生了年级越高的学生成绩越差的现象。  对
实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分组实验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过程。结合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新理念,我们提出了“小组实验”的概念——它既包括传统分组实验思路,又包含最新学习方式。让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实验具有有效性,也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实验的有效与否,常常为实验结果成功与否所遮蔽,而只有从实验过程与结果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与判断,才能发现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真实含义。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来看,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早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就实施“六艺”教育,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科,是一种包含和谐发展用意的理想教育模式。古希腊雅典教育则形成了以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制度。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我们所要求的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甚至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每册就编入为数不多的说理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总感到枯燥无味,因为它不像童话故事那样充满童趣,又没有紧张动人的情节,也没有散文的优美辞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重理轻文”,将语文课上成说教课。其实,说理文有自己独特的“美”,那就是它的“理性之美”:思路的严密、结构的严谨、层次的有序、语言的简洁等等。因此,我们要关注说理文的文体特征,将这份美带到课堂上,让我
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以培养“和融慧雅”的阳光少年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资源,构建一系列校本课程;以科研为引领,探索高效自主课堂,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尊重学生差异,尝试分层分项走班实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意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打造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课程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其目
篮球教学在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有着良好的传统,也是这所乡镇中心小学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势项目。学校男女篮球队连续多年在全区篮球联赛中摘得桂冠,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篮球特色活动的大力开展密不可分。  近些年来,高陵镇中心小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把篮球作为体育特色项目,通过一整套篮球特色活动的开展,助推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总结创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集趣味性、安全性、实用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学校生活中,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一阵地,可以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语文教学超越教科书的框架,超越只求应试的功利化目的呢?如何建立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心灵的滋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这需要营造氛围,需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