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思路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分组实验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过程。结合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新理念,我们提出了“小组实验”的概念——它既包括传统分组实验思路,又包含最新学习方式。让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实验具有有效性,也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实验的有效与否,常常为实验结果成功与否所遮蔽,而只有从实验过程与结果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与判断,才能发现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真实含义。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来看,分析这些影响小组实验效果的情形并进行针对性改变,是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思路。
  小组实验的低效现象及原因分析
  小组实验缘何低效?这是教师倍感苦恼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动手的过程也是认真的,但实验效果就是不尽如人意。笔者以为,只有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只基于这样的感觉,去寻找小组实验有效性的提升措施,可能本身就是低效的,原因在于这种感觉还比较粗放,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对实验效果的判断。
  以“简单电路”中的一个实验为例,该实验要求学生“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实验过程中,常常是学生起初很高兴,但是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这种表面的兴趣马上就会消失,因此,相当多的小组最终并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实验都是低效的。但这样的低效现象总结还是不够,笔者经过进一步梳理,观察出这样的几个教学现象:即使一次性成功的小组,也是具有高度的偶然性,因此他们高兴的背后并不意味着高效;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如灯泡旋转不紧导致接触不良、导线连接时插头接触不良甚至有的小组是连接橡胶等)时的表现,大多不能有系统的思路解决问题,往往是手足无措或胡乱猜测原因;不能从实验原理处思考灯泡发光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判断电路故障的思路。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让小灯泡发光的小组实验,包含的却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知识建构过程,包含着学生遇到实验故障时,思路是否清晰的问题。只有这一过程与相关的问题得到了学生清晰的思考与解决,我们才能认为这样的实验是高效的。否则,哪怕是每个小组都是一下子让灯泡发光,也不能说是高效的。这就意味着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尽管课程标准只强调科学的“启蒙”,但这种启蒙并不是说忽视科学的本质,并不是说要忽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清晰思路。
  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途径
  帮学生理清实验的思路 实验需要清晰的思路;没有清晰思路的实验,只能是盲人骑瞎马。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果学生形成不好习惯,就会极大地对学生后面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形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上面所举的让小灯泡发光的小组实验中,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笔者让学生花了10分钟时间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个人自主思考并构建想象表象——“如果现在让我在做实验,我应该每一步做些什么?”这一步不是真的“做”而是先“想”(即构思实验)。二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简明扼要地说出自己的实验操作的步骤,而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这一要求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紧紧锁定在实验本身,从而使肤浅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被淡化。这样,实验的有效性就有了基础。
  帮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 合作的意识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合作不是合作“操作”,而是合作“思考”——尤其是遇到故障时的思考。在此实验中,笔者故意給部分小组设置了一些小障碍。比如说,准备的是中间断开但表面看不出的导线,然后,在实验中出现故障之时观察该小组同学的表现,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观察,而学生的合作一旦不理想,教师即时介入进行指导——让不同的学生判断不同的可能,并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培养学生合作进而促进小组实验高效的极好途径。
  帮学生建立整体的理解 实验需要整体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实验之后能够从头到尾地表述实验。这是小组实验高效的“临门一脚”。在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中,学生实验之后,笔者让学生描述两个内容:一是指向实验成功的描述;二是指向实验故障的描述。前者要求学生在表述的时候,准确地说出实验的目的与每一步操作的要点;后者要求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说自己遇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让学生“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就是将原本隶属于动作技能的实验过程用言语知识表达出来,这既是将实验过程进一步清晰化的过程,也是小组实验高效的保证。
  小组实验的有效性
  在探究提升小组实验有效性的过程中,笔者仔细地从实验设计、教师的实验指导与学生的实验过程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判断与比较,最终发现要想提升小组实验的有效性,关键还是决定于学生。
  得出这一判断,并不是说要将小组实验有效性的责任推给学生,而是提醒教师只有将所有的努力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小组实验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如上面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通过合作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是一种通俗的表达,也是一种面向学生的表达,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有限”指导者——笔者通常只提供思路或者只点拨思路,而极少提供具体的问题解决办法,这还是将问题解决的重心放到了学生身上,因此即使学生遇到问题,也会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而这就是实验高效的最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欣桐.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小学,2012(1):39-39.
  [2]朱胜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9(12):70-71.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度重视,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共识。但迫于分数、升学、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启迪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挥舞想象的翅膀。  引导积累,唤起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徐文歡,首都师范大学;雒振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我想上这样的语文课,我想做这样的语文老师——让语文拥抱生活,让生活拥有语文;擁抱生活的语文,才有生命力才能长久;拥有语文的生活,才更精致更有滋有味。用心创新生活语文,我把它称之为“心新生活语文”,就是用新颖的形式在生活中用多种方式表达语文的真谛。  从教15年,既不算长,也不算短。如果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不过弹指一挥间;如果对一棵小树苗来说,基本可以从幼苗长到参天;但如果放在一个18岁的小伙子身上
我与口头作文的结缘,始于2014年。那年春天,我和新教育榜样教师桃花仙子一起到河南焦作去参加第一届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童喜喜为我们做了口头作文的讲座。回到学校以后,仙子老师立即在班级里开始了口头作文实践。  我的女儿就在仙子老师的班里,因为我们当时住在同一个宿舍区,所以女儿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课堂上说、厨房里说、宿舍里说……仙子老师总是用心地倾听、细心地录音、夸张地表扬,女儿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每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一所特色学校,首先应当具有自身的特色课程,因为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鉴于此,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在全面梳理学校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办学目标、育人目标、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着手开发和研制了基于学生需求的“素养教育”特色课程,旨在充分利用龙泉小学“四校合一”的独特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致性主要是用于衡量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简单说,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应保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最终的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的高度统一性,也就是说它们最终都应当指向于教学目标,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而确保教、学、评有所依,以此全面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那么,应该如何构建“教、
主持人提示:有的家长与学生过分强化和依赖物质条件、客观因素,而忽视了其主观因素,这是本末倒置。学校应该因势利导,尽到提醒的义务。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副校长丁一:新装备现象诚然令人担忧,但也不必过分悲观。教育部门和广大学校应积极主动引导、帮助学生、家长和社会,率先树立正确意识。对于学生而言,新学期更需要的是“新气象”“新目标”“新起点”。一份科学合理的新学期计划书,一节构思新颖的“开
日前,辽宁省营口市柳树中学与老边区柳树养老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本次艺术节以“爱老敬老 和谐共建 美丽柳中”为主题,孩子们用自己最美的舞蹈、最動听的歌声、师生最美的同台演出,向养老中心的近百位老人送上诚挚的祝福。  摄影报道/李旭日
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和吸收过程的高效浓缩。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在语文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素质的提高,源于学生对语感的不断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和体会。  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默读、齐读及分角色朗读等。朗读作为多种感官参与、
有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家长文化程度、社会环境制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逐渐减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变差。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内容较多,难度加深,教师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指导减少,加上缺乏家庭的辅导,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困难逐渐增大,一部分学生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产生了年级越高的学生成绩越差的现象。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