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汛救灾第一道防线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2日早上7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把利用气象卫星、高分雷达卫星资料监测的“一江三湖”、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及周边水域的天气及水体变化数据制成各种数据分析材料,为8点的会商提供数据支撑。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在防汛救災工作中,气象保障服务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全国气象工作者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数值模式等科技的力量,第一时间为天气把脉、为民生服务。近年来,在原有气象监测预报与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更大力拓展新技术研发和公共气象服务方式,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减轻极端天气灾害损失、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国家气候安全等方面的科技支撑和业务服务作用。
  本刊记者在抗洪救灾紧要时期走进中国气象局,一探气象工作的究竟。
  7月22日,大暑节气。清晨7点,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今年6月以来,中国南方遭遇持续强降水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地日降雨量或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流域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压力骤增。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综合利用包括风云气象卫星在内的多源卫星资料,对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重点湖泊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提供了多期监测服务材料,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7月26日,在蒋口河联圩附近的气象观测点,安徽省气象局抗洪救灾技术应急小组成员开展风浪观测。 摄影 唐晓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主任唐世浩介绍说:“气象卫星的监测数据可以为天气监测预警及洪涝灾害监测提供支撑。目前中国现有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运行。最新一代的 “风云四号”A星,可以对中国及周边区域每5分钟进行一次成像观测,可以对云系的发展变化、大气的垂直廓线还有闪电进行探测,可以对暴雨和强对流进行短临监测和预警。”
  8点整,会商在中央气象台准时开始,在场的每个人紧盯墙上的大屏幕。
  “山东已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2日黄淮之间有中到大雨”“江苏今明两天自北向南有一次强降水过程”……对预报员来说,每天早上8点的会商是一天繁忙工作的小高潮。除此之外,下午4点中央气象台还有内部会商。进入汛期后,要视情况连线地方进行加密会商,跟水利、应急等部门进行跨部门会商。6月以来,气象部门已经与应急、水利等部门会商20多次,快速、及时地为防汛抗洪各项决策提供气象预报信息。
  截至7月22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国家预警发布系统累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达到了194条,包括省级6条,市级66条,县级122条,通过短信向9.1万应急责任人发布,通过国家级和地方各渠道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国各级预警发布中心团结一心投入到防汛救灾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第一线,争分夺秒把最新的预警信息发送出去,把人民的福祉安康放在首位,筑牢防汛救灾第一道防线。
在今年43天的超长梅雨期,湖北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武汉中心气象台在近两个月的持久战里每天起早贪黑、紧盯天气不放松,用行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中国气象局 供图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卫星监测鄱阳湖及淮河蒙洼蓄洪区周边水体面积变化,为防汛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供图
7月22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前)正在签发《专项气象预报》。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其他文献
从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文房套装,到供不应求的故宫口红,近年来,中国文博机构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广受大众欢迎,形成文创产品热。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地,为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文创产品的不断发展、提升又为历史文化的沿袭传承与对博物馆的有效宣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館文创产品把从文物中提炼的元素推陈出新,以实现文化的持续性传播,使博物馆里看似高高在上而又距离遥远的文物
期刊
2020年7月20日晚,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朝阳厂附近一辆面包车着火,正在执行抗洪救灾任务的彭泽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立即赶往处置。 摄影 张鑫磊  防汛救灾中,各方集结成抗击洪水、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力量。其中,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截至8月1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救援11333起,出动指战员140759人次、车辆18840辆次、舟艇12818艘次,营救遇险被困群众38060人,疏散转
期刊
2020年7月12日,江西九江湖口县,民兵们正在一起修筑子堤。退役軍人刘晓同民兵们一起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刘晓负责民兵队伍组织和训练,抗洪前不久,他刚刚通过手术拿出了脚跟处的两枚钢钉,脚伤还未恢复彻底。  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称的九江地处江西省北部,东、西、南三面环山,北边的鄱阳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网交织,因而被誉为“江西北大门”。这道大门“一市接四省”,长江奔腾过境,同时修河水系、博阳河
期刊
在实战化训练中,连队官兵向岸滩发起冲击。 摄影 张永进  有这样一个连队被称为“硬骨头六连”,这个连队在战争年代的血与火中锻造出来的“硬骨头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1948年2月,瓦子街战斗中,六连在40多个小时里,打退敌人3
期刊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6月30日下午,此颗卫星—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工作轨位,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摄影 王鲁杰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6月
期刊
7月7日,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考点外,家长顶着炎炎烈日等待考试结束。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2020年7月7日,1071万考生在延期30天后走入高考考场,比往年推迟了一个月。  这场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全国考生比去年增加40万,设考点7050个、考场40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有外国媒体称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大学入学考试,人数“相当
期刊
《秘境》 33×68cm 2017年《秘境》 68×44cm 2018年  门秀敏的墨色技法植根中国传统绘画,也深受张大千泼墨技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他探索彩墨作品呈现东西方结合的气质。  看过门秀敏彩墨作品的人,对同一幅画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人说看到了山川河流,有人说看到了星空宇宙—画面传达的内容因观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解读。这份“变幻莫测”基于门秀敏在构图布局、具象与抽象、彩墨意境等方面的
期刊
1977年,高考考场内气氛肃静,考生们正在答题。 摄影 高明义/人民画报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被恢复,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全国一片“漫卷诗书喜欲狂”。  虽然
期刊
2020年7月7日,安徽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道路严重积水、出行受阻。 摄影 黄洋洋  7月7日,是全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开考的日子。但从这一天凌晨开始,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却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当日上午歙县考区歙县中学、歙县二中2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均无法进入考点,原定当日进行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只得延期至9日举行。大水断了高考路 
期刊
随着中国恢复高考,我的命运由此改变。  1977年10月21日,我读到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才第一次得知可以自由报名参加高考的消息,当时距离正式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距离上次开考已相隔11年。得知消息后,我起初半信半疑,过了几天才感觉是真的,开始全力以赴复习准备。  那年我23岁,是一名在广东山村插队的知识青年。自1969年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