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刻,我站在湘江岸头。目之所及,一片苍茫,唯有那无字碑赫然矗立。
无字碑基座上刻着这样一行字:“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1
脚下,水碧江寒向北流。回望86载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缓缓呈现在眼前: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抵达湘桂交界,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边遭遇长征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役。蒋介石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发誓要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
当年,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军团长指挥作战的临时指挥所“三官堂”还在。抚摸着被炸弹震得剥落的墙壁,沉入江底的喊杀声便泛出水面……
整个湘江战役,红军伤亡、被俘和失踪人数近3万之巨,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减少到3万余人。
最为悲壮的是由来自闽西子弟组成的红5军团34师。红5军团是全军的后卫,而红34师是全军后卫的后卫。当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如飞蝗扑来,切断了红34 师到江边的通道。血战数日,34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
在湘江战役中,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江面。为此,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呜咽悼英雄。虽然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但它体现了红军将士一往无前、血染湘江的壮怀激烈,昭示出我们党和中央红军绝地逢生、苦难辉煌的荡气回肠!
2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走进傲骨铮铮的闽西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将军和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闽西子弟。
韩伟是湘江战役的幸存者。他率团完成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任务后且战且退,当退至海洋山主峰宝界岭时,敌军从四面包抄过来,他和5名战友毅然跳下身后的悬崖。
万幸的是,韩伟和2名战友挂在树丛上,被采药的土郎中救了下来。躲过国民党搜山后,他们脱下军装,扮成挑夫模样,分头去找红军。此时,已渡过湘江的中央红军开始向西跋涉,韩伟追随大部队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他受过伤,坐过牢,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被党组织营救出狱,重返战场。
这位老将军身经百战,胸前挂满勋章,但他永远无法忘怀的还是湘江边上的那场战役。临终前,他嘱托家人将自己的骨灰送到这里,同在湘江岸边牺牲的红34师战友合葬在一起。1992年的一个春日,老将军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战友中间。
3
湘水涓涓,哀思绵绵。我沿着江边红军走过的路默默前行,来到坐落在狮子山上的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顿时,一首激荡着血性忠诚的民谣在耳畔响起:“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寸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烈士身;湘桂古道红军路,一草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山一石一丰碑。”
抬眼望,由三支直插云霄的步枪造型构成的纪念碑高耸山巅,呈现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非凡气势!
在纪念碑园中,34师师长陈树湘的塑像格外引人注目。
陈树湘年长韩伟一岁。在红34师冲出敌人合围向湖南转移的危急关头,陈树湘命令韩伟率师主力继续突围,自己率余部百余人掩护。韩伟第一次违抗了师长的军令:“你是师长,只要你在,这个师就在。你突围我掩护!”说罢,韩伟扭头就走,两位从秋收起义就在一起的战友就这样诀别了。
在部队返回湘南的突围途中,陈树湘腹部受伤被捕,他用手扯断肠子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砍下他的头颅,悬于长沙城小吴门外示众。1905年1月30日,他就出生在小吴门外的瓦屋街。在这里可以看见他家那木板做的家门,家里有他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后来,陈树湘的无头遗骸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被乡亲们埋在了湖南省道县湘江堤岸的斜坡上。
陈树湘没有留下后人。2014年,在陈树湘牺牲80周年纪念日,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请著名军旅雕塑家为他塑了三尊标准铜像。其中一尊安放在韩京京家中,与韩伟将军的遗像肩并肩,仿佛他们还在共同战斗。
眼前,安放在纪念碑园的陈树湘石像,就是根据那尊铜像复制的。他坚毅而从容的目光凝望着湘江,日夜倾听着悠悠江水的缅怀和吟唱。
4
共和国不会忘记。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闽西子弟多数人没有留下名字。在纪念红军长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当地政府将多年几经辗转寻找到的1000多位烈士的名字,铭刻在无字碑旁的花岗岩石板上。
我满怀敬意俯下身仔细辨认:李矮六、马二二、戴七子、赖老石头、陈三哩子、吕太阳妹、李四古佬……这些名字,在今天看来多半都不能算作名字,连小名都算不上,但可大致猜出其包含的意思。“太阳妹”“老石头”,可能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李矮六”可能是一个矮个子的李姓人家的第六个孩子;“马二二”可能是马家的老二;“李四古佬”(古佬在闽西方言中意为小伙子)可能是李家的第四个男孩。这些出身贫寒的、卑微的生命,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身躯、一样的热血、一样地惧怕伤痛和死亡。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把自己化为滚烫的尘埃,铺垫起中华民族复兴富强的厚土。
那天,在揭幕他们名字的现场,随着《十送红军》哀婉的乐声响起,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竟飘起潸潸泪雨。
湘水长流,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无字碑基座上刻着这样一行字:“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1
脚下,水碧江寒向北流。回望86载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缓缓呈现在眼前: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抵达湘桂交界,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边遭遇长征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役。蒋介石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发誓要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
当年,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军团长指挥作战的临时指挥所“三官堂”还在。抚摸着被炸弹震得剥落的墙壁,沉入江底的喊杀声便泛出水面……
整个湘江战役,红军伤亡、被俘和失踪人数近3万之巨,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减少到3万余人。
最为悲壮的是由来自闽西子弟组成的红5军团34师。红5军团是全军的后卫,而红34师是全军后卫的后卫。当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如飞蝗扑来,切断了红34 师到江边的通道。血战数日,34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
在湘江战役中,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江面。为此,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呜咽悼英雄。虽然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但它体现了红军将士一往无前、血染湘江的壮怀激烈,昭示出我们党和中央红军绝地逢生、苦难辉煌的荡气回肠!
2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走进傲骨铮铮的闽西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将军和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闽西子弟。
韩伟是湘江战役的幸存者。他率团完成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任务后且战且退,当退至海洋山主峰宝界岭时,敌军从四面包抄过来,他和5名战友毅然跳下身后的悬崖。
万幸的是,韩伟和2名战友挂在树丛上,被采药的土郎中救了下来。躲过国民党搜山后,他们脱下军装,扮成挑夫模样,分头去找红军。此时,已渡过湘江的中央红军开始向西跋涉,韩伟追随大部队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他受过伤,坐过牢,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被党组织营救出狱,重返战场。
这位老将军身经百战,胸前挂满勋章,但他永远无法忘怀的还是湘江边上的那场战役。临终前,他嘱托家人将自己的骨灰送到这里,同在湘江岸边牺牲的红34师战友合葬在一起。1992年的一个春日,老将军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战友中间。
3
湘水涓涓,哀思绵绵。我沿着江边红军走过的路默默前行,来到坐落在狮子山上的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顿时,一首激荡着血性忠诚的民谣在耳畔响起:“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寸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烈士身;湘桂古道红军路,一草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山一石一丰碑。”
抬眼望,由三支直插云霄的步枪造型构成的纪念碑高耸山巅,呈现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非凡气势!
在纪念碑园中,34师师长陈树湘的塑像格外引人注目。
陈树湘年长韩伟一岁。在红34师冲出敌人合围向湖南转移的危急关头,陈树湘命令韩伟率师主力继续突围,自己率余部百余人掩护。韩伟第一次违抗了师长的军令:“你是师长,只要你在,这个师就在。你突围我掩护!”说罢,韩伟扭头就走,两位从秋收起义就在一起的战友就这样诀别了。
在部队返回湘南的突围途中,陈树湘腹部受伤被捕,他用手扯断肠子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砍下他的头颅,悬于长沙城小吴门外示众。1905年1月30日,他就出生在小吴门外的瓦屋街。在这里可以看见他家那木板做的家门,家里有他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后来,陈树湘的无头遗骸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被乡亲们埋在了湖南省道县湘江堤岸的斜坡上。
陈树湘没有留下后人。2014年,在陈树湘牺牲80周年纪念日,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请著名军旅雕塑家为他塑了三尊标准铜像。其中一尊安放在韩京京家中,与韩伟将军的遗像肩并肩,仿佛他们还在共同战斗。
眼前,安放在纪念碑园的陈树湘石像,就是根据那尊铜像复制的。他坚毅而从容的目光凝望着湘江,日夜倾听着悠悠江水的缅怀和吟唱。
4
共和国不会忘记。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闽西子弟多数人没有留下名字。在纪念红军长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当地政府将多年几经辗转寻找到的1000多位烈士的名字,铭刻在无字碑旁的花岗岩石板上。
我满怀敬意俯下身仔细辨认:李矮六、马二二、戴七子、赖老石头、陈三哩子、吕太阳妹、李四古佬……这些名字,在今天看来多半都不能算作名字,连小名都算不上,但可大致猜出其包含的意思。“太阳妹”“老石头”,可能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李矮六”可能是一个矮个子的李姓人家的第六个孩子;“马二二”可能是马家的老二;“李四古佬”(古佬在闽西方言中意为小伙子)可能是李家的第四个男孩。这些出身贫寒的、卑微的生命,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身躯、一样的热血、一样地惧怕伤痛和死亡。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把自己化为滚烫的尘埃,铺垫起中华民族复兴富强的厚土。
那天,在揭幕他们名字的现场,随着《十送红军》哀婉的乐声响起,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竟飘起潸潸泪雨。
湘水长流,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