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鉴赏古代诗歌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是:“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呢?
一、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分类
1.忧国忧民
古代许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写出了许多忧国忧民之作,尤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如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之时,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之际。
2.怀古伤今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叹。
3.别友离朋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所以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4.羁旅思乡
这类诗歌往往借助于某些具体意象,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建功报国
这类诗以边塞诗为主,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6.阐发哲理
这类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也应予以关注。
7.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
2.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生活的时代、生平及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和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生活在南宋以及苏轼受到儒道佛家多方面思想的影响等,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的有效信息。
【跟踪练习】
1.(200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哪一联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 (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4年全國卷•甲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酿。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此诗体现了怎样的气候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19,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答案】
1.(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2.(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逝、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3.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4.(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5.“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6.春夏之交乍暖还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7.(1)“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责任编辑 覃亮生)
一、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分类
1.忧国忧民
古代许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写出了许多忧国忧民之作,尤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如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之时,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之际。
2.怀古伤今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叹。
3.别友离朋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所以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4.羁旅思乡
这类诗歌往往借助于某些具体意象,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建功报国
这类诗以边塞诗为主,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6.阐发哲理
这类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也应予以关注。
7.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
2.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生活的时代、生平及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和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生活在南宋以及苏轼受到儒道佛家多方面思想的影响等,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的有效信息。
【跟踪练习】
1.(200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哪一联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 (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4年全國卷•甲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酿。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此诗体现了怎样的气候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19,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答案】
1.(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2.(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逝、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3.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4.(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5.“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6.春夏之交乍暖还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7.(1)“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责任编辑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