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印度提名银行家卡马特为“金砖银行”候任行长,首任行长即将到位标志着“金砖银行”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15年7月初金砖国家领导人俄罗斯会晤期间,将参加“金砖银行”召开的首次理事会议,正式任命行长和副行长。
在“金砖银行”成立1周年后,即将进入正式运作阶段之际,人们关注它将如何凝聚金砖国家的金融合力,促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金砖银行”即将正式运作
“金砖银行”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斯特恩于2012年提出的设想。2013年3月,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峰会决定建立金砖银行、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并成立工商理事会。2014年7月15日,金砖五国第六次领导人峰会在巴西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了总部设在上海、五国均摊500亿美元启动资金;在职位分配上,决定首任理事长、首任董事长和首任行长分别来自俄罗斯、巴西和印度。
由于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和扎实共识基础,金砖银行克服了成员国在少数议题和一些技术细节上的不一致,成立与筹建进展顺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概念变成现实,再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总部选址、资金比例、职位分配等重要工作,并于2014年12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首次临时董事会。
虽然仍面临着组建领导团队、起草相关管理条例、制定战略规划和业务政策及其他一些繁杂的筹备开业事务等,但根据过去的工作进度,有理由相信金砖银行到2016年将如期正式投入运作并开始放贷。
“金砖银行”是金砖国家最具实质性的金融合作机制
“金砖银行”是金砖五国共同创立、各方地位平等、面向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承担着促进五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完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双重任务,重点在于支持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被认为是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最具有实质性的合作。作为首家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成立的大型国际多边开发银行,“金砖银行”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开发性质类似,运行机制遵循了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主要规则,按照主流模式来设计治理结构、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同时在制度、政策、工具、程序等方面又有所创新。
“金砖银行”采取理事会、董事会、行长会三层架构:理事会是“金砖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各国财长出任理事会成员,每月一次例会,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新成员加入“金砖银行”需由理事会批准。董事会是“金砖银行”的决策机构,常驻上海总部。行长会负责日常管理事务,行长在创始成员国中按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中国的顺序轮流产生,除产生行长以外的每个创始成员国至少应产生1名副行长,行长和副行长任期5年(首届副行长任期6年)。
金砖银行的建设,推动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从“务虚为主”到“虚实结合”的转型。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倡导国之一,中国积极响应和参与了“金砖银行”的筹建全过程,促进了“金砖银行”的成立。其次,作为股东国之一和东道国,中国为“金砖银行”筹建、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在上海开展工作提供了全面支持。第三,中国倡议另外设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其中中国提供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提供180亿美元,南非提供剩余的50亿美元,用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突发事件;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成为配合和支持“金砖银行”的另一大合作机制。
“金砖银行”与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形成金融合力
“金砖银行”与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关系,将共同增强促进全球发展的金融合力。
金砖五国倡导成立“金砖银行”和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是面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存有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新兴经济体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促进全球和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的重大举措。
“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是互补关系,金砖国家同时也是“亚投行”的成员国,中国是“亚投行”的主导倡议国和最大出资国,在“亚投行”将能更好地发挥更大作用。不过,“金砖银行”和“亚投行”在业务重点和运行模式上存有差异:“金砖银行”侧重于新兴经济体,通过金砖五国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国家;而“亚投行”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将在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上协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此外,“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两者与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也是互补关系,包括业务互补性和地域互补性,“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主要是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金砖银行”凝聚了金砖国家的金融合力,将增强国际发展融资的集体力量,对促进金砖国家、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金砖银行”成立后,同样将面临兼顾效率与公平、与其他类似金融机构的复杂竞争、基础设施领域融资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其未来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证明。
在“金砖银行”成立1周年后,即将进入正式运作阶段之际,人们关注它将如何凝聚金砖国家的金融合力,促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金砖银行”即将正式运作
“金砖银行”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斯特恩于2012年提出的设想。2013年3月,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峰会决定建立金砖银行、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并成立工商理事会。2014年7月15日,金砖五国第六次领导人峰会在巴西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了总部设在上海、五国均摊500亿美元启动资金;在职位分配上,决定首任理事长、首任董事长和首任行长分别来自俄罗斯、巴西和印度。
由于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和扎实共识基础,金砖银行克服了成员国在少数议题和一些技术细节上的不一致,成立与筹建进展顺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概念变成现实,再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总部选址、资金比例、职位分配等重要工作,并于2014年12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首次临时董事会。
虽然仍面临着组建领导团队、起草相关管理条例、制定战略规划和业务政策及其他一些繁杂的筹备开业事务等,但根据过去的工作进度,有理由相信金砖银行到2016年将如期正式投入运作并开始放贷。
“金砖银行”是金砖国家最具实质性的金融合作机制
“金砖银行”是金砖五国共同创立、各方地位平等、面向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承担着促进五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完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双重任务,重点在于支持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被认为是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最具有实质性的合作。作为首家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成立的大型国际多边开发银行,“金砖银行”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开发性质类似,运行机制遵循了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主要规则,按照主流模式来设计治理结构、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同时在制度、政策、工具、程序等方面又有所创新。
“金砖银行”采取理事会、董事会、行长会三层架构:理事会是“金砖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各国财长出任理事会成员,每月一次例会,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新成员加入“金砖银行”需由理事会批准。董事会是“金砖银行”的决策机构,常驻上海总部。行长会负责日常管理事务,行长在创始成员国中按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中国的顺序轮流产生,除产生行长以外的每个创始成员国至少应产生1名副行长,行长和副行长任期5年(首届副行长任期6年)。
金砖银行的建设,推动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从“务虚为主”到“虚实结合”的转型。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倡导国之一,中国积极响应和参与了“金砖银行”的筹建全过程,促进了“金砖银行”的成立。其次,作为股东国之一和东道国,中国为“金砖银行”筹建、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在上海开展工作提供了全面支持。第三,中国倡议另外设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其中中国提供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提供180亿美元,南非提供剩余的50亿美元,用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突发事件;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成为配合和支持“金砖银行”的另一大合作机制。
“金砖银行”与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形成金融合力
“金砖银行”与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关系,将共同增强促进全球发展的金融合力。
金砖五国倡导成立“金砖银行”和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是面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存有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新兴经济体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促进全球和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的重大举措。
“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是互补关系,金砖国家同时也是“亚投行”的成员国,中国是“亚投行”的主导倡议国和最大出资国,在“亚投行”将能更好地发挥更大作用。不过,“金砖银行”和“亚投行”在业务重点和运行模式上存有差异:“金砖银行”侧重于新兴经济体,通过金砖五国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国家;而“亚投行”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将在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上协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此外,“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两者与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也是互补关系,包括业务互补性和地域互补性,“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主要是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金砖银行”凝聚了金砖国家的金融合力,将增强国际发展融资的集体力量,对促进金砖国家、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金砖银行”成立后,同样将面临兼顾效率与公平、与其他类似金融机构的复杂竞争、基础设施领域融资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其未来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