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要:长丰英雄郑抱真追求真理、抗日锄奸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爱民亲民的做事原则,以及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艰苦朴素、严以律已的优良作风等。
关键词:长丰;英雄;郑抱真
解放后的首任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祖籍长丰县吴山镇郑抱真同志的一生,贯穿着爱国-从军-抗日锄奸-共产主义先锋战士这样一条红线。他追求真理、抗日锄奸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爱民亲民的做事原则,以及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艰苦朴素、严以律已的优良作风等,对我们仍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郑抱真的人生经历和革命历程极富传奇色彩。他于1897年3月6日出生在寿县(今长丰县)吴山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去世,家境贫寒,曾跟随大哥郑绍成为人帮工谋生。十几岁才进吴山庙学堂读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贫困的生活,艰苦的童年,使逆境中成长的他,磨练出一副嫉恶如仇正直而勇敢的刚强性格。1924年他步入青年时代就跟随大哥郑绍成积极投身革命,加入淮上军并担任二团二营副官,参加了在凤台县丁集举行的淮上军第三次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与兄长随即加入了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任少校副官兼兵站主任,初步形成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冯玉祥响应“清党”号召,驱逐部队中的共产党员,西北军被改编为“国军“。作为一名爱国青年,郑抱真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充满至深感情,目睹蒋介石为巩固专制统治,不惜违背孙先生遗训,大肆残害共产党人,不禁义愤填膺。“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不久,他宣布“不当蒋家兵”并愤然退出军界。他大哥郑绍成是西北军的的一个师长,因此受到排挤和猜疑,也同时退出了军界。
从1941年初到1943年2月,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路西地区的大规模“扫荡”和进攻达10次之多。部队在郑抱真等人的指挥下,采取狙击战、游击战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向敌据点、交通线及其后方机关发动袭击,为反“扫荡”的胜利和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西部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郑抱真鞠躬尽瘁,为将其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牢不可破的“西大门”立下了汗马功劳。路西联防部队成为坚持淮南津浦路西斗争,保卫人民利益的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使这座千年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2月1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当时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建立基层政权组织,安定社会秩序,组织群众抢修铁路,发放救济粮款,领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组织民工队伍,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等。
郑抱真任合肥市市长的时间并不长,但就在他离任前夕,为合肥市人民又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凭着过人谋略和胆识,成功地破获一个隐藏很深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抓获国民党军统特务少将组长、上尉报务员等多名成员,为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铲除了一个大隐患。
1949年4月初,长江以北安徽地区全部解放。4月3日,经中共中央同意,安徽境内以长江为界,分别设立皖北、皖南两个行政区。4月,中共皖北区委和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正式成立(相当于省一级的党政机关)。中央任命宋日昌任皖北行署主任(1950年3月由黄岩接任)、郑抱真、李云鹤任副主任。郑抱真负责皖北行署的常务工作。皖北行署下设合肥市、蚌埠市、淮南特区及阜阳、宿州、滁州、六安、安庆、巢湖等专区和50多个县。在皖北人民行政公署3年多的任期内,他与宋日昌主任(1950年3月由黄岩接任),李云鹤副主任等联名发布了许许多多命令、训令和批示,出色地完成了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民主政权建设、剿匪反霸和生产救灾、兴修水利等项重大任务。他还参与领导了皖北人民支援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穿着、饮食、住房都无过高要求,总是随遇而安。郑抱真任皖北行署常务副主任期间,安徽正遇洪灾,为检查灾情和生产救灾情况,他多次带着工作人员深入蚌埠、淮南、阜阳等灾区一线了解水情,查看灾情,了解群众受灾缺粮的具体情况,与灾区干部群众商讨灾后的生产自救措施。有时住在区里,吃的是粥和半干半稀的菜饭;有时和大家一起不顾暑热、蚊虫叮咬吃住在船上,忘我工作。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高级干部,世界观已发生根本转变。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待人诚恳,谦虚谨慎,作风民主,没有一点官架子,更像一位忠厚的长者。
由于郑抱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战斗、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新中国成立后,又一直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终因劳累过度病倒了。1954年组织上派人送他到上海华东医院复查,结果确诊为食道癌,并已到了晚期,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54年12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7岁。
郑抱真虽然逝世60多年了,但他富有传奇色彩、追求真理、刚正不阿、不懈奋斗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的。首先,我们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断进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我们要学习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本色;第三,我们要学习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从不計较个人得失的崇高思想品德;第四,我们要学习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同志、合作共事、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大局观念。当年,主祭人张恺帆同志在郑抱真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郑抱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对于我们党和安徽人民,确实是一个大损失”。“我们必须学习抱真同志的优良品质和优良作风,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长丰县委党校)
关键词:长丰;英雄;郑抱真
解放后的首任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祖籍长丰县吴山镇郑抱真同志的一生,贯穿着爱国-从军-抗日锄奸-共产主义先锋战士这样一条红线。他追求真理、抗日锄奸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爱民亲民的做事原则,以及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艰苦朴素、严以律已的优良作风等,对我们仍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郑抱真的人生经历和革命历程极富传奇色彩。他于1897年3月6日出生在寿县(今长丰县)吴山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去世,家境贫寒,曾跟随大哥郑绍成为人帮工谋生。十几岁才进吴山庙学堂读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贫困的生活,艰苦的童年,使逆境中成长的他,磨练出一副嫉恶如仇正直而勇敢的刚强性格。1924年他步入青年时代就跟随大哥郑绍成积极投身革命,加入淮上军并担任二团二营副官,参加了在凤台县丁集举行的淮上军第三次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与兄长随即加入了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任少校副官兼兵站主任,初步形成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冯玉祥响应“清党”号召,驱逐部队中的共产党员,西北军被改编为“国军“。作为一名爱国青年,郑抱真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充满至深感情,目睹蒋介石为巩固专制统治,不惜违背孙先生遗训,大肆残害共产党人,不禁义愤填膺。“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不久,他宣布“不当蒋家兵”并愤然退出军界。他大哥郑绍成是西北军的的一个师长,因此受到排挤和猜疑,也同时退出了军界。
从1941年初到1943年2月,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路西地区的大规模“扫荡”和进攻达10次之多。部队在郑抱真等人的指挥下,采取狙击战、游击战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向敌据点、交通线及其后方机关发动袭击,为反“扫荡”的胜利和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西部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郑抱真鞠躬尽瘁,为将其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牢不可破的“西大门”立下了汗马功劳。路西联防部队成为坚持淮南津浦路西斗争,保卫人民利益的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使这座千年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2月1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当时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建立基层政权组织,安定社会秩序,组织群众抢修铁路,发放救济粮款,领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组织民工队伍,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等。
郑抱真任合肥市市长的时间并不长,但就在他离任前夕,为合肥市人民又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凭着过人谋略和胆识,成功地破获一个隐藏很深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抓获国民党军统特务少将组长、上尉报务员等多名成员,为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铲除了一个大隐患。
1949年4月初,长江以北安徽地区全部解放。4月3日,经中共中央同意,安徽境内以长江为界,分别设立皖北、皖南两个行政区。4月,中共皖北区委和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正式成立(相当于省一级的党政机关)。中央任命宋日昌任皖北行署主任(1950年3月由黄岩接任)、郑抱真、李云鹤任副主任。郑抱真负责皖北行署的常务工作。皖北行署下设合肥市、蚌埠市、淮南特区及阜阳、宿州、滁州、六安、安庆、巢湖等专区和50多个县。在皖北人民行政公署3年多的任期内,他与宋日昌主任(1950年3月由黄岩接任),李云鹤副主任等联名发布了许许多多命令、训令和批示,出色地完成了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民主政权建设、剿匪反霸和生产救灾、兴修水利等项重大任务。他还参与领导了皖北人民支援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穿着、饮食、住房都无过高要求,总是随遇而安。郑抱真任皖北行署常务副主任期间,安徽正遇洪灾,为检查灾情和生产救灾情况,他多次带着工作人员深入蚌埠、淮南、阜阳等灾区一线了解水情,查看灾情,了解群众受灾缺粮的具体情况,与灾区干部群众商讨灾后的生产自救措施。有时住在区里,吃的是粥和半干半稀的菜饭;有时和大家一起不顾暑热、蚊虫叮咬吃住在船上,忘我工作。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高级干部,世界观已发生根本转变。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待人诚恳,谦虚谨慎,作风民主,没有一点官架子,更像一位忠厚的长者。
由于郑抱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战斗、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新中国成立后,又一直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终因劳累过度病倒了。1954年组织上派人送他到上海华东医院复查,结果确诊为食道癌,并已到了晚期,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54年12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7岁。
郑抱真虽然逝世60多年了,但他富有传奇色彩、追求真理、刚正不阿、不懈奋斗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的。首先,我们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断进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我们要学习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本色;第三,我们要学习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从不計较个人得失的崇高思想品德;第四,我们要学习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同志、合作共事、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大局观念。当年,主祭人张恺帆同志在郑抱真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郑抱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对于我们党和安徽人民,确实是一个大损失”。“我们必须学习抱真同志的优良品质和优良作风,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长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