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压容器密封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其密封结构的分类、特点、适用场合,并对强制密封、自紧密封以及半自紧密封进行比较,为高压容器密封结构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压容器;密封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M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81-01
1.密封结构的重要性
压力容器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特别是用于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压力容器,如果密封不良,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泄漏出来,不仅生产会受到影响,而且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环境将会受到污染。高压密封是高压容器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压容器能否正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封结构的完善程度。近年来,随着高压容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密封结构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对其密封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1,2]。
2.高压密封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高压密封大致可分为三类:强制式密封,自紧式密封,半自紧式密封。
2.1 强制密封
强制密封依靠螺栓的拉紧来保证顶盖、密封元件和筒体端部之间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已达到密封效果。由于压力增大后螺栓变形、顶盖上升等减小了接触压力,这就要求强制密封必须有很大的螺栓预紧力才能保证密封效果。若压力很高时,强制密封很难达到密封效果,顾不建议强制密封应用于高压容器的密封。
2.2 自紧式密封
当压力升高后,由于自紧式密封的结构特点,密封元件与顶盖、筒体端部之间的接触力加大,密封效果更好,压力越高,密封效果越好。螺栓仅须保证初始密封所需的预紧力。因此,自紧式密封为简化容器顶部结构,减小几何尺寸提供了可能性,是容器向大直径、高压力发展的必然趋势[2,3,4]。
1)伍德密封
伍德密封是一种最早使用的自紧式高压密封结构,伍德密封的最大特点是:全自紧式,压力和温度的波动不会影响密封的可靠性;取消了主螺栓,使筒体与端部锻件尺寸可大大减小,而拆装时的劳动强度比有主螺栓的密封结构,特别是比平垫密封的低得多。其缺点是结构笨重,零件多,加工复杂。
2)“C”形环密封
图1为钢质“C”形密封环的局部结构,环的上下面均有一圈突出的圆弧,这是线接触密封部分。“C”形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主螺栓,特别适合于快开连接,但由于使用大型设备的经验不多,一般只用于内径1000mm以内32MPa压力以下及350℃以下的场合。
3)空心金属“O”形环密封
空心金属“O”形环是用外径不超过12mm的金属小圆管弯制而成的,“O”形环密封结构简单,密封可靠,使用经验较丰富。可用于从中低压到超高压容器的密封,压力最高可达280MPa,个别甚至达350~700MPa。温度可从常温用到350℃,充气环甚至用到过400~600℃。“O”形环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小管制成,为改善密封性能,常在“O”形环外表面镀银。
4)楔形密封
楔形垫密封又称N.E.C.式密封。这种结构虽具有自紧作用,但仍有主螺栓,主螺栓不仅要提供预紧力,还要承受作用在浮动端盖上的介质压力。因此主螺栓较大,使法兰尺寸也较大,消耗金属多,拆卸也不大方便,并占有相当大的高压空间,因此近年来国内使用较少。
5)三角垫、B形环、八角垫及椭圆垫密封
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密封垫圈,如图2所示。三角垫和B形环均依靠工作介质的压力使密封圈径向压紧,从而产生自紧作用。它们的结构都比较精细,接触面小,加工要求高,特别是B形环要求在密封槽内有一定的过盈量,这样使制造与装配的要求都大大提高。B形环密封在石油工业中较早采用,从中低压到高压以至在较高温度下都有较可靠的密封性能,但其自紧作用较小。金属的八角垫及椭圆垫是炼油与加氢装置中习惯采用的密封结构,简单可靠。
2.2 半自紧式封
半自紧式封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紧性,但由于其结构特点,随着压力的升高,密封元件与顶盖、筒体端部之间的接触力仍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就造成实际上仍要有很大的预紧力才能达到密封效果,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双锥密封是一种半自紧式密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加工精度要求不很高,生产周期短,装拆方便不易咬紧。双锥密封利用了自紧作用,因此主螺栓力比平垫密封小,而且在压力与温度波动时密封也可靠。我国采用双锥密封较为普遍,适合于设计压力为6.4~35MPa、温度为0~400℃、内径为400~2000mm的高压容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压容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操作压力的大小及其波动范围和频率;操作温度及其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介质的特性及其对材质的要求;容器的几何尺寸及操作空间等,确定需主要满足的条件,慎重选择密封结构。
参考文献
[1] 《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编写委员会《压力容器设计知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4,265-269.
[2] 刘志军,喻健良,李志义.《过程机械》[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116,124-128.
[3] 丁伯民,黃正林等.《高压容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9-128.
[4] 蔡仁良,顾伯勤,宋鹏云.《过程装备密封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5-75.
[5] 端木令男,林蓓微.《浅谈压力容器密封技术与优化方案》[J]中国化工贸,2014,(23):211.
作者简介
王丹超(1984-),女,辽宁大连,民族:汉;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高压容器;密封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M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81-01
1.密封结构的重要性
压力容器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特别是用于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压力容器,如果密封不良,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泄漏出来,不仅生产会受到影响,而且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环境将会受到污染。高压密封是高压容器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压容器能否正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封结构的完善程度。近年来,随着高压容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密封结构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对其密封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1,2]。
2.高压密封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高压密封大致可分为三类:强制式密封,自紧式密封,半自紧式密封。
2.1 强制密封
强制密封依靠螺栓的拉紧来保证顶盖、密封元件和筒体端部之间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已达到密封效果。由于压力增大后螺栓变形、顶盖上升等减小了接触压力,这就要求强制密封必须有很大的螺栓预紧力才能保证密封效果。若压力很高时,强制密封很难达到密封效果,顾不建议强制密封应用于高压容器的密封。
2.2 自紧式密封
当压力升高后,由于自紧式密封的结构特点,密封元件与顶盖、筒体端部之间的接触力加大,密封效果更好,压力越高,密封效果越好。螺栓仅须保证初始密封所需的预紧力。因此,自紧式密封为简化容器顶部结构,减小几何尺寸提供了可能性,是容器向大直径、高压力发展的必然趋势[2,3,4]。
1)伍德密封
伍德密封是一种最早使用的自紧式高压密封结构,伍德密封的最大特点是:全自紧式,压力和温度的波动不会影响密封的可靠性;取消了主螺栓,使筒体与端部锻件尺寸可大大减小,而拆装时的劳动强度比有主螺栓的密封结构,特别是比平垫密封的低得多。其缺点是结构笨重,零件多,加工复杂。
2)“C”形环密封
图1为钢质“C”形密封环的局部结构,环的上下面均有一圈突出的圆弧,这是线接触密封部分。“C”形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主螺栓,特别适合于快开连接,但由于使用大型设备的经验不多,一般只用于内径1000mm以内32MPa压力以下及350℃以下的场合。
3)空心金属“O”形环密封
空心金属“O”形环是用外径不超过12mm的金属小圆管弯制而成的,“O”形环密封结构简单,密封可靠,使用经验较丰富。可用于从中低压到超高压容器的密封,压力最高可达280MPa,个别甚至达350~700MPa。温度可从常温用到350℃,充气环甚至用到过400~600℃。“O”形环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小管制成,为改善密封性能,常在“O”形环外表面镀银。
4)楔形密封
楔形垫密封又称N.E.C.式密封。这种结构虽具有自紧作用,但仍有主螺栓,主螺栓不仅要提供预紧力,还要承受作用在浮动端盖上的介质压力。因此主螺栓较大,使法兰尺寸也较大,消耗金属多,拆卸也不大方便,并占有相当大的高压空间,因此近年来国内使用较少。
5)三角垫、B形环、八角垫及椭圆垫密封
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密封垫圈,如图2所示。三角垫和B形环均依靠工作介质的压力使密封圈径向压紧,从而产生自紧作用。它们的结构都比较精细,接触面小,加工要求高,特别是B形环要求在密封槽内有一定的过盈量,这样使制造与装配的要求都大大提高。B形环密封在石油工业中较早采用,从中低压到高压以至在较高温度下都有较可靠的密封性能,但其自紧作用较小。金属的八角垫及椭圆垫是炼油与加氢装置中习惯采用的密封结构,简单可靠。
2.2 半自紧式封
半自紧式封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紧性,但由于其结构特点,随着压力的升高,密封元件与顶盖、筒体端部之间的接触力仍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就造成实际上仍要有很大的预紧力才能达到密封效果,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双锥密封是一种半自紧式密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加工精度要求不很高,生产周期短,装拆方便不易咬紧。双锥密封利用了自紧作用,因此主螺栓力比平垫密封小,而且在压力与温度波动时密封也可靠。我国采用双锥密封较为普遍,适合于设计压力为6.4~35MPa、温度为0~400℃、内径为400~2000mm的高压容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压容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操作压力的大小及其波动范围和频率;操作温度及其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介质的特性及其对材质的要求;容器的几何尺寸及操作空间等,确定需主要满足的条件,慎重选择密封结构。
参考文献
[1] 《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编写委员会《压力容器设计知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4,265-269.
[2] 刘志军,喻健良,李志义.《过程机械》[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116,124-128.
[3] 丁伯民,黃正林等.《高压容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9-128.
[4] 蔡仁良,顾伯勤,宋鹏云.《过程装备密封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5-75.
[5] 端木令男,林蓓微.《浅谈压力容器密封技术与优化方案》[J]中国化工贸,2014,(23):211.
作者简介
王丹超(1984-),女,辽宁大连,民族:汉;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