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差生”心理表现及教育方法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充满了育人成才的喜悦。我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切体会到做好“双差生”的思想工作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的双差生,就是那些深受各种不良思想侵蚀,而在思想、品质和学业成绩上都十分落后的学生。本文将就“双差生”的心理表现、形成原因及教育方法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方法;“双差生”心理表现
  一、“双差生”的心理表现
  1.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许多“双差生”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是不受欢迎的,由于长期受到冷遇,他们从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抵触感和戒备感,更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在众人面前,大多有一种自卑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但是,恰恰在自卑感压抑的同时,他们又有着强烈的心理敏感性和自尊感。例如,你请他做某事,他觉得自己实在太差劲做不了,你是成心让他出丑;而你不请他,又认为你不信任他,看不起他。。。。。。自卑又自尊,使这种“双差生”与社会、学校、家庭产生了一道鸿沟。
  2.要求上进与缺乏信心、恒心的矛盾
  “双差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有时也不想永居后进之列,特别是来到新的班级往往有改过自新的良好愿望,但由于长期形成了一种散漫、自由、意志薄弱的习惯,加之基础太差,在改正过程经不起一点挫折,旧病复发。这种矛盾的心理会使“双差生”产生一种“好坏无所谓,都是命中注定”的思想。
  3.主观要求与客观现实中排他现象的矛盾
  “双差生”虽有改正缺点,迎头赶上的愿望,但由于刚开始表现较慢,再加上原先形象并不佳,造成家长、同学的不信任。这种主观上要求上进与客观现实中的排他现象的矛盾,难免使他们苦恼万分,影响情绪,也可能会走回头路,重温旧情。
  二、“双差生”形成的原因
  “双差生”并非与生俱有的,而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使他们身心发展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这就是说,“双差生”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1.“双差生”形成的内因
  ⑴青少年一般都有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在正确的教育下形成良好品德和习惯,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在错误教育下形成恶劣的品行,使他们堕落下去。例如,青少年求知欲望强烈,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起爱科学、学科学的风尚,他们就可以学到科学理论知识,成为学有所成的学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沉醉于低级趣味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把谬论当成真理,胡作非为。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如果教育影响对头,他们就能把旺盛的精力用于钻研知识、做好事上面来;如果教育影响不当,他们的精力则可能用到歪门邪道上去。他们善于模仿,既可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正面人物和文艺作品的英雄形象,也可以模仿生活中和艺术中反面人物的所作所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既为我们按照教育方针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各种不良思想的侵入创造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⑵青少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幼稚单纯,对于外界事物不善于辨别真伪、美丑和善恶,这也可以成为青少年接受坏影响、向“双差生”转化的内因。例如,把“哥们义气”当成“友谊”;把破坏公物、打架斗殴当成“英雄行为”。他们也容易因为缺乏经验而上当受骗。有许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加了坏人微信或QQ,看了坏人一条短信,听了坏人一通电话。。。。开始在钓饵的引诱下走了歪路,最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⑶此外,青少年身心上的一些弱点和不良习惯,也可以成为接受消极影响、继续变坏的内部诱因。例如,有些青少年沾染了爱占小便宜、好吃喝、讲究穿戴、追求享乐等的坏习惯,如果不注意克服改正,很可能成为他们继续发展这些不良习惯的思想基础,最后导致这种坏习惯的恶性发展,成为道德堕落的人。
  2.“双差生”形成的外因
  ⑴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存在是“双差生”形成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疏散在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同龄人,犯罪分子的诱骗、网络的诱惑,所有这一切对缺乏判断力的中专生最终带来误导。
  ⑵家庭的关心与教育不当。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骂则打;有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过于溺爱;个别有权有势的家长,大搞特权,纵恿子女躺着自己的功劳簿上,甚至包庇子女,把家庭变成逃避法纪的避风港和安乐窝等。
  ⑶学校教育上的缺陷和过失。有些教師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不得力甚至造成师生对立、失去教育和挽救学生的可能和机会。有些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工作敷衍了事,态度冷淡无情或不严格要求学生;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有远有近、有亲有疏等,以上都是造成摧残和伤害学生自尊心、上进心、好胜心等的消极因素,诸如此类教育上的缺陷都是学生接受消极影响、排斥积极影响的外部条件。
  以上我试图分析形成“双差生”的错综复杂的内因和外因,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双差生”转化。
  三、加强对“双差生”教育的途径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促进“双差生”的转化,防止中间状态的甚至是先进学生变成“双差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真心关怀,甘露滋润;真心实意地关怀他们,亲近他们,从而消除师生隔阂与对立情绪,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受到震撼,发生变化,产生飞跃,建立起师生感情。
  “双差生”特别需要温暖与爱,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灵遭受创伤,他们的精神蒙受污染的缘故。他们经常遇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嫌弃、同学的白眼。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此,他们总是和教师、家长、同学处于对立状态。有时教师、家长和同学虽是以诚相待,他们也常常以为这是跟他们故意最对,找他们的岔子,对师长常常持有敌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说教、粗暴的训斥、简单的处罚都无济于事。只有使“双差生”动情,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愿意接受适度的温暖和润物的甘露,只有填平感情上的鸿沟,搭起心灵上的桥梁,这才是教育“双差生”的起点。   爱他们,平时就要真心实意地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既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要达到使他们的心弦感到震动的程度,从而猛省,使他们痛彻地感到如不改过对不起老師。只有这时“双差生”的心灵才能向你敞开,任你洗涤和灌溉。
  2、要循循善诱,正本清源,耐心启发,使学生认识危害性,提高觉悟,这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拨乱反正。它的任务是促进“双差生”在认识上实现飞跃,奠定实现转化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单有感情上的变化而没有认识上的突破,“双差生”的转化是不能巩固的。
  一般说来,“双差生”的认识是极端混乱的。他们所表现的无知和愚蠢是惊人的,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太差,所以分不清真伪、辨不了善恶、看不清美丑,知识上的空虚、思想上的单纯是他们道德上堕落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用真理的光辉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用知识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准确、充分、有力的事实教育他们,使他们无法辩驳;道理要讲得恳切、透彻、明白,使他们出一身冷汗,引起强烈内心冲突,从而感到内疚和痛定。对那些特别顽劣的“双差生”要详尽地占有资料,在关键时刻,当面摊牌,单刀直入地进行分析,使他们无言以对,直至认识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做到正本清源。
  3、磨炼意志,巩固成果。要帮助“双差生”磨炼意志,巩固思想和感情上的变化成果,促进他们在行动上彻底转变。
  在教育“双差生”时,常常遇到的情况就是他们通情达理了,立志痛改前非了,但是过不久,又出现反复。这固然是难免的,但也说明他们的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所有教师要善意地指出他们的毛病,要结合学习和思想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计划,认真执行,并经常检查和指导。有了成绩就鼓励,看到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制止,不断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是他们能够扬长避短。
  教师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以利于他们把教育效果落实到行动上去。例如,要隔断他们与坏人的联系,保护他们的安全,启发他们自己的觉悟;要教育同学伸出友谊之手,热情欢迎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温暖的集体中与同学们一起前进;要帮助“双差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双差生”转化好以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因素,巩固教育成果。
  4、教师掌握“双差生”转化中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消长的规律,充分发扬、巩固和扩大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限制、缩小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双差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而“双差生”多半因为有明显的、突出的缺点和错误,再加上他们的上进心得不到鼓励,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教师就像淘金工人,必须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双差生”身上有许多积极因素,是可以迁移到学习、劳动和各种正当的活动上来。如果我们把这些心理品质发扬起来,不断巩固和扩大,是足以控制、缩小和克服各种消极因素的。但是要发现这些能够燃气熊熊之烈焰的火种却不是容易的,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教育技巧,而且要深入实际、调查访问、仔细发现、及时完成。只有这样认真地发掘,才能尽快地促进他们的转化,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理念。作为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十九大正确思想的引领下不忘师心、牢记师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适应新时代。那么,作为教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我觉得“有德”、“有识”、“有功”、“創新”、“快乐”、“健康”是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养,具体阐述如下:  “有德”就是有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思维、提高其空间想象、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等方面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基础和简单,且涉及大量数字和公式运算,机械性和重复性较强,需要学生在课外也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专业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两方面相辅相成、积极配合。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能让学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加提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正是由于这样的要求,所以突显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以初中物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所谓课堂提问,主要是指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当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难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在各行各业的发展的创新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正确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更为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程序创新思维能
期刊
摘 要:物理是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精神与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初中物理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和起始阶段,该阶段学生物理学习有效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理科学习效果,也会对学生未来高年级物理学习和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呢?本文将从构建探究性问题、疏通教学难点和改变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研究和论述初中物理学科学生学习方
期刊
摘 要:在经过新课标改革后,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冲击,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由过去的以考试为基准的应试型语文教学,逐渐转变为更倾向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全新的课标要求,为小学生语文阅读带来了挑战和契机。挑战在于过去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契机在于通过新课标改革的春风,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科学策略与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基于以上,本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小学课堂,并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涵盖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中的不足。能够使一些抽象、难懂的
期刊
摘 要:人类最早涉及到数学是用于日常的生产活动,这也就说明了的数学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不是一个阶段的任务,而是一个长久的教学计划。从小学数学开始就要在课堂上实现生活化教学。为了跟随现代教学的脚步,教师在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实践时应注意,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景教学,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更易于学生接受;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通过生活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最后,教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是作文。众所周知,写作文是学生极为头疼的事情,众口皆说作文难写,学生习作时缺乏自信;僵化的训练模式造成学生思路闭塞;生活素材少,无真情实感,自我感觉空洞,以及胸中无点墨、无话可说等苦恼。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就成为我们急需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写作兴趣;个体差异;海量阅读;反复实践 
期刊
摘 要:当前新课改要求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主动探究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诉求,以互动教学为主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在提问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师的提问内容与方式也应当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与针对性,并因材施教。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在问题层次性与目的性上仍有不足,师生互动的形式也有所缺陷,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