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其在减压和心律方面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其血压及心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6月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6.67%VS26.6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随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前后PTW、LAD、IVST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可明显提高胺碘酮转复心律失常,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关键词:厄贝沙坦胺碘酮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56-02
  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易感性较高,该系统的激活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使其并发心房颤动的概率较高。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不仅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而且还具有延缓心肌损害,甚至逆转心室重构[1]。笔者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于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并发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为(34.5±9.8)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36.5±1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完病情后均接受华法林治疗,保证所有患者的INR控制在2.0~3.0。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胺碘酮(200mg/次,bi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4~6周后患者心率恢复到窦性心律则认为复律成功,否则认定为高血压持续性房颤。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来院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与心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对比情况见表1。
  2.2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6月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6月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为26.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340,P<0.05)。
  2.3超声心动图及食道电生理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随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前后PTW、LAD、IVST相比,t=6.2300,4.3440,8.2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的活性,使缓激肽的降解明显减少,扩张血管,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很好地转复心房颤动恢复至窦性心律[2],主要作用机制如下:①它可作用于肺静脉口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可以增加心肌自律性的敏感性,导致折返机制异常,引起心房颤动。临床上对于该类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采用肺静脉靶点消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或者破坏肺静脉口的异常起搏点。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很好地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时间[3]。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恢复窦性心律,其主要机制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心房局部的ARS系统,可很好地逆转心房发生重构[4]。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减少血管壁紧张素II的生成量,使得血管管壁扩张,血压下降,而且降压效果较为持久,不易反复。
  厄贝沙坦是一种疗效较为长久的ATl受体拮抗剂,其在治疗高血压持续性房颤方面较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效果要好。在随访患者6个月后发现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的患者6月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要远低于单用胺碘酮的患者(6.67% VS 26.67%)。但是厄贝沙坦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醛固酮的作用,使得人体内钾离子的排出障碍,导致血浆中钾离子含量明显增高,所以对于高钾血症患者,本要属于禁忌药。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展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科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逆转心房、心室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冼飞,潘俊泰.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894-1895
  [2]羿凤云,阳吾君.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9):729-730
  [3]范宇鸣,李文华.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在临床应用上心脏彩超(UCG)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依据和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79例心脏彩超检查病例,回顾性分析诊断过程中患者本人的心脏彩超资料,对其中41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进行分析。测量心房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左心房射血能力等功能参数。  结果:经心脏彩超诊断左心房增大或者左心房肥厚的有39例,有18例左心房增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梗塞病患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79.41%,NIHSS评分(6±2.31)分;对照组总有效率44.11%,NIHSS评分(3±2.6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的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40例成年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分析成人患者正畸矫正治疗的难点及特点。  结果: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成年错胎畸形患者40例,其中I类错、Ⅱ类错、Ⅲ类错构成比分别为29.5%、47.4%、23.0%。经正畸修复治疗后,除2例失败外,其余38例患者均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和咬殆功能,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低血钾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急症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78例低血钾症患者,对其病例资料和临床急诊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在24小时内5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血钾血液、肌力等均恢复正常,其余26例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  结论:对于治疗低血钾症患者而言,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补钾是治疗的
期刊
摘要: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多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常用的内置物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Gamma钉、动力髋螺钉(DHS)等,以往鹅头钉及角钢板已基本淘汰。今年来还出现股骨近端锁定板、股骨Liss板倒置等内固定方式。对于转子间骨折,选用何种内固定方式目前仍有争议[1-3]。若选择不当,常骨折处不稳定、移位、夏至短缩及髋内翻畸形等。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不同内固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病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处理措施,若效果不佳,则给予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法或子宫切除术等。  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2例行综合处理后出血得到了控制、13例行宫腔纱条填塞、1例因胎盘早剥纱条填塞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行抗感染等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法在配血次侧不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者750人,分别通过应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对750份血液标本进行配血,对两种方法的配血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应用微柱凝胶法发现15例存在配血不合的状况,其中10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5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而应用凝聚胺法仅发现4配血不合的状况例,其中3例属于次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
期刊
姚威,主管治疗师,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VAS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轻度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68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保健),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对患儿发育商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儿轻度脑损伤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损伤干预  【中图分类号】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