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呼吸心跳骤停;急救;护理
呼吸心跳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2013年10月,我科成功抢救一例在CT检查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诊断:左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多处转移。近来觉得头晕、头痛、黄疸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在我院进行过多次CT增强检查,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本次申请检查部位:头、胸、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碘过敏试验阴性后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70ML,过程顺利,患者无特别主诉及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检查完成,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过程中患者突然失去意识,面色、口唇、指端紫绀,脉搏触不到,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予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囊辅助呼吸,心电监护,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按医嘱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异丙嗪等药物。经过20分的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生命体征稳定,转病房进一步治疗。
2 抢救及护理
2.1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 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2]。发现患者意识丧失,确诊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紧急呼救的同时,将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是肘关节伸直,两手交叉重叠置于剑突上两横指,利用身体的重力垂直向下有节奏的按压,按压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或胸骨骨折,力度以使患者胸骨下沉4-5cm为宜,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如此反复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30:2。
2.2 保持呼吸道畅通 当呼吸心跳骤停后,马上打开气道,松开患者衣领、腰带,把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异物及分泌物,使患者头后仰、口张开并用EC手法固定好面罩用呼吸囊接上氧气(6-10L/min)辅助呼吸,呼吸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400-600次/min,观察胸廓起伏来判断气道是否畅通以及通气量是否合适。准备好吸痰用物,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
2.3 维持有效的循环 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必须迅速开通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各种抢救药物能及时应用并迅速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注意用药效果,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保持电解质、水及酸碱平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4 加强病情动态观察 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十分关键。行多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氧及呼吸的变化,专人负责记录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用药种类、剂量、抢救措施、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尿量、神志、瞳孔等变化及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及时采集并送检有关标本,为医生提供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补充好抢救器械及药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及时对症处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5 心理护理 突发的病情变化令患者及家属毫无心理准备,产生了紧张、恐惧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因此,护士应配合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让他们对病情的变化有初步的认识,耐心疏导和关心体贴让他们稳定情绪,消除顾虑,减轻他们的恐惧、绝望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病情,积极乐观配合抢救和治疗。
3 护理体会
呼吸心跳骤停是最紧急的病症,发病突然,情况紧急,护士的护理素质和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以及医患之间的矛盾。抢救患者要分工明确、分秒必争、有条不紊、团结协助、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要求要制定好详细的抢救预案并经常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使本科室医护人员完整、系统的掌握与体验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也加强医护配合,重点体现了演练的实用性、有效性、直观性和可控制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抢救工作达到迅速、高效、准确、安全,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实践证明,心跳呼吸骤停发现的时间越早,抢救措施越及时,病情观察准确、护理措施到位,则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4 小结
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危重症[3]。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呼吸心跳骤停时,患者越早经过CPR抢救,生存率越高。因此,在检查中一旦出现此急症,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运用娴熟的急救技术,有条不紊的抢救患者。在工作中加强组建和培训急救队伍,经常演练,提高抢救成功率,努力使急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 刘文霞,赵千秋,路林丽.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3,5(5):134-135.
[2] 蔡玲红.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4(12):16-17.
[3] 刘文霞,赵千秋,路林丽.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3,5(5):134-135.
呼吸心跳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2013年10月,我科成功抢救一例在CT检查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诊断:左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多处转移。近来觉得头晕、头痛、黄疸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在我院进行过多次CT增强检查,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本次申请检查部位:头、胸、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碘过敏试验阴性后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70ML,过程顺利,患者无特别主诉及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检查完成,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过程中患者突然失去意识,面色、口唇、指端紫绀,脉搏触不到,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予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囊辅助呼吸,心电监护,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按医嘱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异丙嗪等药物。经过20分的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生命体征稳定,转病房进一步治疗。
2 抢救及护理
2.1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 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2]。发现患者意识丧失,确诊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紧急呼救的同时,将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是肘关节伸直,两手交叉重叠置于剑突上两横指,利用身体的重力垂直向下有节奏的按压,按压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或胸骨骨折,力度以使患者胸骨下沉4-5cm为宜,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如此反复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30:2。
2.2 保持呼吸道畅通 当呼吸心跳骤停后,马上打开气道,松开患者衣领、腰带,把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异物及分泌物,使患者头后仰、口张开并用EC手法固定好面罩用呼吸囊接上氧气(6-10L/min)辅助呼吸,呼吸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400-600次/min,观察胸廓起伏来判断气道是否畅通以及通气量是否合适。准备好吸痰用物,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
2.3 维持有效的循环 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必须迅速开通2-3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各种抢救药物能及时应用并迅速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注意用药效果,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保持电解质、水及酸碱平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4 加强病情动态观察 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十分关键。行多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氧及呼吸的变化,专人负责记录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用药种类、剂量、抢救措施、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尿量、神志、瞳孔等变化及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及时采集并送检有关标本,为医生提供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补充好抢救器械及药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及时对症处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5 心理护理 突发的病情变化令患者及家属毫无心理准备,产生了紧张、恐惧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因此,护士应配合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让他们对病情的变化有初步的认识,耐心疏导和关心体贴让他们稳定情绪,消除顾虑,减轻他们的恐惧、绝望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病情,积极乐观配合抢救和治疗。
3 护理体会
呼吸心跳骤停是最紧急的病症,发病突然,情况紧急,护士的护理素质和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以及医患之间的矛盾。抢救患者要分工明确、分秒必争、有条不紊、团结协助、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要求要制定好详细的抢救预案并经常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使本科室医护人员完整、系统的掌握与体验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也加强医护配合,重点体现了演练的实用性、有效性、直观性和可控制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抢救工作达到迅速、高效、准确、安全,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实践证明,心跳呼吸骤停发现的时间越早,抢救措施越及时,病情观察准确、护理措施到位,则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4 小结
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危重症[3]。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呼吸心跳骤停时,患者越早经过CPR抢救,生存率越高。因此,在检查中一旦出现此急症,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运用娴熟的急救技术,有条不紊的抢救患者。在工作中加强组建和培训急救队伍,经常演练,提高抢救成功率,努力使急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 刘文霞,赵千秋,路林丽.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3,5(5):134-135.
[2] 蔡玲红.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4(12):16-17.
[3] 刘文霞,赵千秋,路林丽.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3,5(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