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问世让人们耳目一新,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除了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兴趣的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高一年级与初中相比,物理教学要求处于不同层次,教材难度明显提高,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材,更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研究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高一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摸索出一条高一物理适应性教学新路,对于我们高一物理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1. 高一物理学习障碍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1 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观察现象和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的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1.2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1.3 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
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1.4 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2. 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2.1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2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2.3 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课本上有一些实验是用来验证所学的内容的,实践证明,有些验证性实验是有缺点的,如:它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由于实验结论学生心中是有数的,因此常常发生学生擅自修改实验数据使之符合实验结论的现象。这就完全违背了实验宗旨,养成不尊重事实的习惯。我觉得如果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克服上述弊病。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能老以“过来人”自居。要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难学生之所难。面对一个问题,不要光讲“应该如何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样想的?”,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去思索,去评价,从中得到启发。
2.4 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以简单的月亮环绕地球的运动来说,如果不引入质点这个模型,月地之间的距离就不知从何算起,运动轨道也就多得数不清。就高中物理来说,无一处不是在研究物理模型,其一是研究对象的理想化,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等。其二是研究过程的理想化,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等。要充分利用这些模型去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正确的模型毕竟是人类对事物一定层次认识的反映,但在通向真理的征途上起着阶梯的作用,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个阶梯非常重要。
利用上面的教学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部分克服了从初中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这个障碍,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厌倦、畏难情绪减少,信心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收稿日期:2013-12-31
高一年级与初中相比,物理教学要求处于不同层次,教材难度明显提高,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材,更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研究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高一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摸索出一条高一物理适应性教学新路,对于我们高一物理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1. 高一物理学习障碍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1 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观察现象和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的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1.2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1.3 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
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1.4 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2. 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2.1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2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2.3 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课本上有一些实验是用来验证所学的内容的,实践证明,有些验证性实验是有缺点的,如:它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由于实验结论学生心中是有数的,因此常常发生学生擅自修改实验数据使之符合实验结论的现象。这就完全违背了实验宗旨,养成不尊重事实的习惯。我觉得如果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克服上述弊病。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能老以“过来人”自居。要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难学生之所难。面对一个问题,不要光讲“应该如何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样想的?”,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去思索,去评价,从中得到启发。
2.4 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以简单的月亮环绕地球的运动来说,如果不引入质点这个模型,月地之间的距离就不知从何算起,运动轨道也就多得数不清。就高中物理来说,无一处不是在研究物理模型,其一是研究对象的理想化,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等。其二是研究过程的理想化,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等。要充分利用这些模型去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正确的模型毕竟是人类对事物一定层次认识的反映,但在通向真理的征途上起着阶梯的作用,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个阶梯非常重要。
利用上面的教学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部分克服了从初中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这个障碍,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厌倦、畏难情绪减少,信心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收稿日期: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