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关怀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沼气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以其日趋成熟的技术和科学实用的模式,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迫切性    2
<正>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稍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上或壤土栽培;丘陵地区的向阳缓坡地、新荒地、果园及幼林间空地亦可种植。盐碱易涝
2009年以来,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虽然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规划设计标准,但仍缺乏针对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