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设会计专业,会计学毕业生日益增加,其竞争也日益激烈,但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之弊端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课程设置存在的四个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三个改革畅想,以提高会计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设置;问题;改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相继在中国成立,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适应这种需求,会计学专业也作为一热门专业相继在各层次的高校中开设。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本科院校共计844所,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有531所,占总数的62.91%。但在目前,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会计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过多注重企业会计,而忽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教育。而就目前的会计就业方向来看,理财咨询、公务员越来越多地受到毕业生的青睐,尤其是近年來盛行的“公务员热”,各类学生都一头扎进公务员堆中。这一现实状况就与会计的教学产生了矛盾,企业会计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大约占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一半,而金融会计,预算会计等一般只在一个学期开设,无论从学时还是教材来看,都只能粗略的了解,这将导致从事理财金融领域或非盈利组织领域的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轨。
(二)课程设置重复
1、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主旨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学习,但正是由于这种渐进的关系,导致教材在编排上存在很多重复。
2、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这三者存在着以管理会计为覆盖核心的大量重复现象,成本会计面向的是对企业的核算和管理,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两者的交叉之处就在成本管理,在内容上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对象都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二者在本量利分析、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上都存在着重复。
3、税务会计与税法
很多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在税法之后又开设了税务会计,虽然税法是以介绍会计构成要素为主,税务会计是以解决纳税主体对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为主,但两者涉及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阶段,将二者分割,不仅会给教学带来困扰,更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缺乏实践性
在大学本科的教学中,多数高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程大多以模拟为主,只是对着电脑操作,根本没有身处办公室严谨工作的感觉。另一方面,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参观学习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学生不了解业务流程,甚至会疑惑所学知识到底有多少可以用于实际,也就无法了解自己与社会需要的差距了;至于实习,一般高校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好多同学为了求职而放弃实习机会,实习一般只是流于形式。
(四)专业课设置时间滞后
现阶段,不少高校采用1+3或者2+2模式,开始阶段不细分专业,只学基础课程,虽然这种模式有其优势,但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三学期开设不仅会破坏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更会加重大三学生的负担,大三阶段,很多学生面临考研或者工作的抉择,过重的课程负担不利于其自主安排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畅想
(一)精简课程
在课程设置重复问题上,需要精简课程设计。就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而言,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有关政府机构编写教材大纲,统一口径,确定各自范围: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础,其应以成本的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基础分析为核心;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重复的专门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成本控制纳入管理会计;而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资金需求量预测、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1]
(二)强化实践
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是在会计专业实验室开展,包括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实验可以按课程设置分为成本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金融会计实验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必须强化,让学生对整个会计业务流程有宏观的把握。[2]
(三)突出特色
基于我国开设会计专业高校众多但课程设置雷同的事实,笔者认为,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开展具有特色的会计课程体系。我国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可大致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国内顶尖学府,这类高校可以与西方、国际会计接轨,注重国际会计准则与外语课程的教育;第二类,开设会计专业的一般性综合大学,这些高校大多开设会计专业的时间不长,会计专业一般属于管理学院的小专业之一,这类高校可以强调学生的“厚基础”,要求学生更多地涉猎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第三类,以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代表的、原隶属于财政部的国内重点财经类院校,这些高校一般开设历史较长,专业细分以及科研水平均处于国内前沿,这类高校可以立足科研,致力于会计准则的修订等专业性研究;第四类,以南京审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代表的地方财经类院校,这些院校一般专升本时间不长,但是会计专业办学有一定基础,这类高校可以以实务教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为顺应时代的需求,高校必须改革现行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本科会计教育水平,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会计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动态地寻求改革方案,提高会计教育整体水平。(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丰岩,刘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融合与分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05)
[2]刘晓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09)
[3]李锋.关于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基于国内各层次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设置;问题;改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相继在中国成立,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适应这种需求,会计学专业也作为一热门专业相继在各层次的高校中开设。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本科院校共计844所,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有531所,占总数的62.91%。但在目前,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会计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过多注重企业会计,而忽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教育。而就目前的会计就业方向来看,理财咨询、公务员越来越多地受到毕业生的青睐,尤其是近年來盛行的“公务员热”,各类学生都一头扎进公务员堆中。这一现实状况就与会计的教学产生了矛盾,企业会计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大约占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一半,而金融会计,预算会计等一般只在一个学期开设,无论从学时还是教材来看,都只能粗略的了解,这将导致从事理财金融领域或非盈利组织领域的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轨。
(二)课程设置重复
1、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主旨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学习,但正是由于这种渐进的关系,导致教材在编排上存在很多重复。
2、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这三者存在着以管理会计为覆盖核心的大量重复现象,成本会计面向的是对企业的核算和管理,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两者的交叉之处就在成本管理,在内容上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对象都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二者在本量利分析、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上都存在着重复。
3、税务会计与税法
很多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在税法之后又开设了税务会计,虽然税法是以介绍会计构成要素为主,税务会计是以解决纳税主体对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为主,但两者涉及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阶段,将二者分割,不仅会给教学带来困扰,更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缺乏实践性
在大学本科的教学中,多数高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程大多以模拟为主,只是对着电脑操作,根本没有身处办公室严谨工作的感觉。另一方面,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参观学习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学生不了解业务流程,甚至会疑惑所学知识到底有多少可以用于实际,也就无法了解自己与社会需要的差距了;至于实习,一般高校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好多同学为了求职而放弃实习机会,实习一般只是流于形式。
(四)专业课设置时间滞后
现阶段,不少高校采用1+3或者2+2模式,开始阶段不细分专业,只学基础课程,虽然这种模式有其优势,但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三学期开设不仅会破坏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更会加重大三学生的负担,大三阶段,很多学生面临考研或者工作的抉择,过重的课程负担不利于其自主安排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畅想
(一)精简课程
在课程设置重复问题上,需要精简课程设计。就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而言,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有关政府机构编写教材大纲,统一口径,确定各自范围: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础,其应以成本的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基础分析为核心;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重复的专门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成本控制纳入管理会计;而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资金需求量预测、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1]
(二)强化实践
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是在会计专业实验室开展,包括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实验可以按课程设置分为成本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金融会计实验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必须强化,让学生对整个会计业务流程有宏观的把握。[2]
(三)突出特色
基于我国开设会计专业高校众多但课程设置雷同的事实,笔者认为,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开展具有特色的会计课程体系。我国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可大致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国内顶尖学府,这类高校可以与西方、国际会计接轨,注重国际会计准则与外语课程的教育;第二类,开设会计专业的一般性综合大学,这些高校大多开设会计专业的时间不长,会计专业一般属于管理学院的小专业之一,这类高校可以强调学生的“厚基础”,要求学生更多地涉猎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第三类,以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代表的、原隶属于财政部的国内重点财经类院校,这些高校一般开设历史较长,专业细分以及科研水平均处于国内前沿,这类高校可以立足科研,致力于会计准则的修订等专业性研究;第四类,以南京审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代表的地方财经类院校,这些院校一般专升本时间不长,但是会计专业办学有一定基础,这类高校可以以实务教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为顺应时代的需求,高校必须改革现行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本科会计教育水平,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会计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动态地寻求改革方案,提高会计教育整体水平。(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丰岩,刘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融合与分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05)
[2]刘晓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09)
[3]李锋.关于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基于国内各层次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