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8-0001-02
【摘要】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发展极其迅速的省份之一,作为经济原始积累的“元老”,家庭作坊式企业无疑在很长时间内为浙江省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兴起,家庭作坊式企业已逐渐沦为末端企业。同时,伴随家自身的种种弊端,其生存发展陷入严重的困境。本文以德清县区域经济为例,分析家庭作坊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寻找该类企业重生的战略、途径,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庭作坊式企业; 发展困境2008年,一股强势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家庭作坊式企业(以下简称“家庭作坊”)深受重创,而后几年受多方因素影响,其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2009年是没订单,2010年是用工荒,2011,2012年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相互交织影响造成的生存困境。在危机四伏的生存空间,家庭作坊发展之路路在何方?通过横、纵两个方向分析家庭作坊存在的现状,不难看出,形成家庭作坊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分析 —— 一张巨大的网
近些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宏观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于家庭作坊式而言,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即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趋紧。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外市场萎缩,需求减少,出口销售随之放缓。以德清县为例,德清县家庭作坊模式发达,轻纺、机械零件加工、以及钢琴粗加工制造在当地已经初具规模。其生产的产品很大一部分直接出口国外或者经由义乌商品城转销往国外。经济危机的来临,无疑对这种出口依赖度高的地区影响相对突出。企业盈利下滑,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稅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因素影响下,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更多集中到劳动密集型的家庭作坊式,导致该类企业困难重重,发展艰难。
其次,从紧货币政策影响明显。受其影响,大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已开始收缩,造成部分家庭作坊流动资金紧张,原因在于其盈利有限,还款能力有限,故很难得到银行的新增信贷。而与之矛盾的是家庭作坊正在发展创新的重要时期,贷款需求较大。随着政策的改进,政府倡导强化块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家庭作坊式企业向集约化发展,建成家庭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修机器设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创牌的生产模式、加快发展家庭小厂集中办的步伐,这一系列活动是当今家庭作坊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而无论是在建项目还是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资金矛盾必然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无奈之下一些家庭作坊开始转向资金成本较高的民间借贷,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加之销售不畅,使得自身存在岌岌可危。
最后,中介机构服务职能不到位。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系统性、有序性、规范性并不完善。这使得家庭作坊“走出去”变得很困难,发展岌岌可危,部分民间组织,如商会的互助互利,面对危机则显得势单力薄,并不能保自身周全。家庭作坊虽成本低,但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远大于企业主自主融资范围。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不到位,这无疑是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进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政府观念与政策 —— 一双无形的手
政府作为人民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如此双重身份使得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必须发挥极其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如今家庭作坊式企业陷入困境,政府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原因的一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蒸蒸日上,政府不再仅仅着眼于简单的GDP指标,国家经济的增长不只是为了增长而增长,更要将其落实到实处,丰富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近几期的国家五年规划,将民生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的高度,对于民生建设的支出与日俱增。相对于以往对经济建设的支出,现在支出比例明显有所减少,对于企业的扶植力度较为减弱。许多企业缺少适当的扶持和帮助,没有政府提供的正确发展导向,难免走入发展困局,而家庭作坊式企业受此影响会更为发展艰难。
其次,国家政策偏向于改变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借机推动国内产业调整和升级。处于末端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必然遭受冲击。政府政策也显示,对于家庭作坊,或打压生存空间,或暂时至之不理。就目前情况而言,家庭作坊式企业只是点缀于地方分散的区域,或各自经营,或一个村子联合生产形成产业链,但即使是形成了产业链,一个村子的家庭作坊联合起来也比不上经济开发区内的一个大型企业。一方面缺少相应的扶助和信息引导,一方面又要承受诸如污染、供电、税收等等多种条件的阻碍。发展,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来说已经存在相当大的阻力,如今它们更多面对的是如何生存和维持的问题。
最后,政府无法否认家庭作坊式企业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未能找出合适的引导方法。家庭作坊式企业对各地的经济兴起具有重大贡献,许多大型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式企业开始运作。且家庭作坊式企业投资条件少,方便兴办,能有效吸纳部分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此类企业所需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除了资源的极低利用和极高占用,还有承担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政府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兴废难以定夺,未能为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生产发展做出明确的定位,对于此类企业的扶持和打击摇摆不定,此类企业也就陷入了如今的进不能发展,退不舍灭亡的困境。
3“家庭作坊式企业”自身弊端 —— 一根待拔的毒刺
家庭作坊作为浙江经济腾飞的奠基者,在特定时期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今的家庭作坊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步履维艰。除却外界条件,自身的弊端也是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3.1安全隐患问题。 当前,家庭作坊普遍存在着生产、储存、生活为一体的“三合一”现象,而且相当一部分没有工商登记和执照,在家庭作坊内,乱拉乱接电线和锁闭、为充分利用仅有的室内空间,许多家庭作坊主锁闭和封堵了建筑物的其它通道,为防货物散失,一些家庭作坊还在建筑物窗口上安装铁条。在安全设施方面,大多作坊主都不愿投入,有的甚至拿过期失效的灭火器充当摆设。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在安全方面甚少考虑,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不断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经营者食品质量意识不强,基本没有检测设备及手段,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員素质低,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3.2环境污染问题。
家庭作坊一般位于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往往在接到业务后为赶工期昼夜不停开工,产生的噪声因日夜扰民容易引发各类纠纷。此外,家庭作坊也普遍存在着污水和固废乱排放的现象,严重影响周边村(居)民日常生活。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环境执法手段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农村家庭作坊具有小、简便、隐蔽等特点,环境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的逐村逐户检查不太现实,一般处于被动的群众举报才来查的状态,而这些私营业主对付环境监测人员的办法是来查即关,人走即开。此外,责令其限期治理、转产搬迁或停产的权力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执法人员没有强制执行权,导致环保部门对小作坊查处效果不明显。同时,小作坊的环境的污染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管理上涉及方方面面,只靠环境监测一家来管理很难奏效。二是小作坊污染治理技术滞后,缺少经济实用的污染防治设备。家庭作坊由于其规模小,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对环境影响不重的“微型污染”,但因其数量众多且广布村镇,其污染及扰民程度不容忽视。在对小作坊污染的处理技术上,目前仍缺少经济可行的方法。
3.3可持续发展问题。 家庭作坊大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少,技术含量不高。随着家庭作坊的不断加入,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的盈利率大大降低,为了维持经营,又不得不通过偷工减料、使用质量差的原材料等办法来降低成本,使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影响市场的需求,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威胁着产业的发展。
德清县存在着产业集群现象(如下舍村的大部分家庭作坊集中生产围巾),集群内家庭作坊的相互学习和模仿,在发展初期的确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一味模仿而缺乏原创性技术创新,使其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很难发展壮大而变为规模企业。同时,家庭作坊的经营者虽然具有较丰富经验,但自身的素质通常都不高,缺乏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管理而引出的问题层出不穷。
在中国经济整个转型过渡时期,企业面临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显然目前这个阶段是最艰难的时刻。但对于那些想要有所作为、自身不断寻求版本升级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来说,这可能也是个不错的时代,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借行业洗牌提高集中度或者转向服务业等朝阳产业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林崇俊.家庭作坊何去何从[J].宁波经济,2007年6月
[2]刘苏云. 我国家庭作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
[3]万方荣.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路径与管理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报,2004年
[4]肖子永.民营企业集团与家庭作坊[J].电器工业,2005年08期
[5]朱静芬,王耕,史占中.江浙集群模式对中国集群发展模式启示[J].上海综合经济.
【摘要】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发展极其迅速的省份之一,作为经济原始积累的“元老”,家庭作坊式企业无疑在很长时间内为浙江省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兴起,家庭作坊式企业已逐渐沦为末端企业。同时,伴随家自身的种种弊端,其生存发展陷入严重的困境。本文以德清县区域经济为例,分析家庭作坊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寻找该类企业重生的战略、途径,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庭作坊式企业; 发展困境2008年,一股强势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家庭作坊式企业(以下简称“家庭作坊”)深受重创,而后几年受多方因素影响,其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2009年是没订单,2010年是用工荒,2011,2012年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相互交织影响造成的生存困境。在危机四伏的生存空间,家庭作坊发展之路路在何方?通过横、纵两个方向分析家庭作坊存在的现状,不难看出,形成家庭作坊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分析 —— 一张巨大的网
近些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宏观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于家庭作坊式而言,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即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趋紧。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外市场萎缩,需求减少,出口销售随之放缓。以德清县为例,德清县家庭作坊模式发达,轻纺、机械零件加工、以及钢琴粗加工制造在当地已经初具规模。其生产的产品很大一部分直接出口国外或者经由义乌商品城转销往国外。经济危机的来临,无疑对这种出口依赖度高的地区影响相对突出。企业盈利下滑,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稅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因素影响下,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更多集中到劳动密集型的家庭作坊式,导致该类企业困难重重,发展艰难。
其次,从紧货币政策影响明显。受其影响,大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已开始收缩,造成部分家庭作坊流动资金紧张,原因在于其盈利有限,还款能力有限,故很难得到银行的新增信贷。而与之矛盾的是家庭作坊正在发展创新的重要时期,贷款需求较大。随着政策的改进,政府倡导强化块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家庭作坊式企业向集约化发展,建成家庭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修机器设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创牌的生产模式、加快发展家庭小厂集中办的步伐,这一系列活动是当今家庭作坊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而无论是在建项目还是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资金矛盾必然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无奈之下一些家庭作坊开始转向资金成本较高的民间借贷,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加之销售不畅,使得自身存在岌岌可危。
最后,中介机构服务职能不到位。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系统性、有序性、规范性并不完善。这使得家庭作坊“走出去”变得很困难,发展岌岌可危,部分民间组织,如商会的互助互利,面对危机则显得势单力薄,并不能保自身周全。家庭作坊虽成本低,但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远大于企业主自主融资范围。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不到位,这无疑是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进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政府观念与政策 —— 一双无形的手
政府作为人民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如此双重身份使得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必须发挥极其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如今家庭作坊式企业陷入困境,政府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原因的一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蒸蒸日上,政府不再仅仅着眼于简单的GDP指标,国家经济的增长不只是为了增长而增长,更要将其落实到实处,丰富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近几期的国家五年规划,将民生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的高度,对于民生建设的支出与日俱增。相对于以往对经济建设的支出,现在支出比例明显有所减少,对于企业的扶植力度较为减弱。许多企业缺少适当的扶持和帮助,没有政府提供的正确发展导向,难免走入发展困局,而家庭作坊式企业受此影响会更为发展艰难。
其次,国家政策偏向于改变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借机推动国内产业调整和升级。处于末端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必然遭受冲击。政府政策也显示,对于家庭作坊,或打压生存空间,或暂时至之不理。就目前情况而言,家庭作坊式企业只是点缀于地方分散的区域,或各自经营,或一个村子联合生产形成产业链,但即使是形成了产业链,一个村子的家庭作坊联合起来也比不上经济开发区内的一个大型企业。一方面缺少相应的扶助和信息引导,一方面又要承受诸如污染、供电、税收等等多种条件的阻碍。发展,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来说已经存在相当大的阻力,如今它们更多面对的是如何生存和维持的问题。
最后,政府无法否认家庭作坊式企业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未能找出合适的引导方法。家庭作坊式企业对各地的经济兴起具有重大贡献,许多大型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式企业开始运作。且家庭作坊式企业投资条件少,方便兴办,能有效吸纳部分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此类企业所需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除了资源的极低利用和极高占用,还有承担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政府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兴废难以定夺,未能为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生产发展做出明确的定位,对于此类企业的扶持和打击摇摆不定,此类企业也就陷入了如今的进不能发展,退不舍灭亡的困境。
3“家庭作坊式企业”自身弊端 —— 一根待拔的毒刺
家庭作坊作为浙江经济腾飞的奠基者,在特定时期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今的家庭作坊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步履维艰。除却外界条件,自身的弊端也是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3.1安全隐患问题。 当前,家庭作坊普遍存在着生产、储存、生活为一体的“三合一”现象,而且相当一部分没有工商登记和执照,在家庭作坊内,乱拉乱接电线和锁闭、为充分利用仅有的室内空间,许多家庭作坊主锁闭和封堵了建筑物的其它通道,为防货物散失,一些家庭作坊还在建筑物窗口上安装铁条。在安全设施方面,大多作坊主都不愿投入,有的甚至拿过期失效的灭火器充当摆设。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在安全方面甚少考虑,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不断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经营者食品质量意识不强,基本没有检测设备及手段,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員素质低,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3.2环境污染问题。
家庭作坊一般位于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往往在接到业务后为赶工期昼夜不停开工,产生的噪声因日夜扰民容易引发各类纠纷。此外,家庭作坊也普遍存在着污水和固废乱排放的现象,严重影响周边村(居)民日常生活。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环境执法手段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农村家庭作坊具有小、简便、隐蔽等特点,环境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的逐村逐户检查不太现实,一般处于被动的群众举报才来查的状态,而这些私营业主对付环境监测人员的办法是来查即关,人走即开。此外,责令其限期治理、转产搬迁或停产的权力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执法人员没有强制执行权,导致环保部门对小作坊查处效果不明显。同时,小作坊的环境的污染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管理上涉及方方面面,只靠环境监测一家来管理很难奏效。二是小作坊污染治理技术滞后,缺少经济实用的污染防治设备。家庭作坊由于其规模小,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对环境影响不重的“微型污染”,但因其数量众多且广布村镇,其污染及扰民程度不容忽视。在对小作坊污染的处理技术上,目前仍缺少经济可行的方法。
3.3可持续发展问题。 家庭作坊大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少,技术含量不高。随着家庭作坊的不断加入,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的盈利率大大降低,为了维持经营,又不得不通过偷工减料、使用质量差的原材料等办法来降低成本,使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影响市场的需求,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威胁着产业的发展。
德清县存在着产业集群现象(如下舍村的大部分家庭作坊集中生产围巾),集群内家庭作坊的相互学习和模仿,在发展初期的确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一味模仿而缺乏原创性技术创新,使其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很难发展壮大而变为规模企业。同时,家庭作坊的经营者虽然具有较丰富经验,但自身的素质通常都不高,缺乏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管理而引出的问题层出不穷。
在中国经济整个转型过渡时期,企业面临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显然目前这个阶段是最艰难的时刻。但对于那些想要有所作为、自身不断寻求版本升级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来说,这可能也是个不错的时代,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借行业洗牌提高集中度或者转向服务业等朝阳产业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林崇俊.家庭作坊何去何从[J].宁波经济,2007年6月
[2]刘苏云. 我国家庭作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
[3]万方荣.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路径与管理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报,2004年
[4]肖子永.民营企业集团与家庭作坊[J].电器工业,2005年08期
[5]朱静芬,王耕,史占中.江浙集群模式对中国集群发展模式启示[J].上海综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