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邀嘉宾
■ 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保筠
■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主持人 人民论坛记者 蒋海洋
2006年10月8日至9日,新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旋风式”访问,引起亚洲和世界的普遍关注。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将对促进亚太地区稳定与发展,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期我们约请了两位专家就安倍首相访华与中日关系走向问题进行解读。
人民论坛:在小泉时代,中日关系日趋恶化。安倍就任后,多次表态要修补亚洲外交,并表示要首先恢复日中、日韩首脑会谈。那么,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如何?安倍是怎么修复的?
杨保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过去执政5年间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导致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这不仅使日本的盟国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感到忧虑,也损害了其本国利益和国际形象。
安倍就职后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多次表示,日中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改善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关系,为构筑日中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他希望日中举行首脑会晤,就相互的想法、目标和理想举行坦诚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信赖关系。
为了实现访华,安倍在不可能被回避的历史问题方面多次释放善意。出任首相后,他在国会回答有关历史问题的质询时表示,政治家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发表意见,具有外交和政治上的意义。他数次引用“村山谈话”说,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应当基于对战争在国内外造成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
人民论坛:依照惯例,历届日本新政府首脑都首访美国,而这次安倍却选择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这明确显示了日本新一届领导人希望打破目前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契机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而中国邀请安倍在10月8日访华并举行中日领导人峰会,当天恰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充分显示中国对这次中日首脑会晤的高度重视。这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
刘江永:安倍执政后打破了日本外交惯例,把中国作为出访的第一个国家,然后顺访韩国。这体现了他具有顺应日本国内主流民意,迅速调整自身原有立场的能力。同时,也是日本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日本国家利益使然。
杨宝筠: 在经济方面,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对中国而言,稳定良好的中日关系也至关重要。中国的周边稳定需要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台湾问题也需要日本的合作,改善中日关系已成为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包括日本在内的外来资金和技术。现在,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国、投资国,因此,两国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已经确定。
此外,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在解决区域乃至国际问题中都能够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朝鲜宣布核试验在促成中日首脑实现会晤中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同时,改善中日关系也是日本国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人民论坛:安倍晋三首访中国,体现出安倍内阁急于修复日本同中国关系的强烈愿望。中国政府发展同日本长期友好合作的方针是一贯的,对安倍内阁改善日中关系的积极姿态自然会予以响应,体现出与日方一道努力实现中日关系转圜的诚意。那么,安倍访华取得什么阶段性的成就?对中日关系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刘江永:中方给予安倍访华很高的外交礼遇,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分别会见了安倍首相,并就改善两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访问结束后双方发表新闻公报。双方同意,继续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以200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为契机,通过举办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大力开展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杨宝筠:安倍首相访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重要契机,不仅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而且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会对推进东亚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然,安倍这次访华不可能解决中日两国间的所有问题。考虑到中日两国关系中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中日双方真正实质性地解决问题和落实已达成的共识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人们期待安倍首相能够“言必信,行必果”,使此次对中国的破冰之旅成为两国携手走向未来的新起点。
人民论坛: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前曾发表许多不利于中日友好的言论,并曾前往参拜靖国神社,安倍访华后的实际行动势必受到日本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安倍访华后的中日走向将如何?
杨宝筠: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就在安倍首相访华后,中日之间的一系列高层交流和对话就接踵而至。10月9日晚,中国外长李肇星应约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通电话,双方表示将认真落实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10月15日至17日,日本国国会参议院议长扇千景率日本国国会参议院代表团访华。10月15日至1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日本参加“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就中日关系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新形势下的前景展望。
人们有理由认为,只要中日两国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充分发挥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只要中日两国国民加强彼此交流和相互理解,业已“破冰”的中日政治关系就能够迎来温暖的春天。
刘江永:安倍首相访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是21世纪初中日关系谋求转圜的重要标志。其次,它将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重要契机。第三,它对推进东亚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和谐亚洲的建立离不开中日之间的良好关系。
但是从未来前景看,关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曾表示任内不会“公式”参拜,但又称是否参拜过不会宣布。这就给他自己今后怎么走留下一个不确定因素。如何“取信于邻”,仍将是安倍内阁今后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 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保筠
■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主持人 人民论坛记者 蒋海洋
2006年10月8日至9日,新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旋风式”访问,引起亚洲和世界的普遍关注。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将对促进亚太地区稳定与发展,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期我们约请了两位专家就安倍首相访华与中日关系走向问题进行解读。
人民论坛:在小泉时代,中日关系日趋恶化。安倍就任后,多次表态要修补亚洲外交,并表示要首先恢复日中、日韩首脑会谈。那么,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如何?安倍是怎么修复的?
杨保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过去执政5年间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导致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这不仅使日本的盟国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感到忧虑,也损害了其本国利益和国际形象。
安倍就职后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多次表示,日中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改善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关系,为构筑日中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他希望日中举行首脑会晤,就相互的想法、目标和理想举行坦诚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信赖关系。
为了实现访华,安倍在不可能被回避的历史问题方面多次释放善意。出任首相后,他在国会回答有关历史问题的质询时表示,政治家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发表意见,具有外交和政治上的意义。他数次引用“村山谈话”说,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应当基于对战争在国内外造成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
人民论坛:依照惯例,历届日本新政府首脑都首访美国,而这次安倍却选择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这明确显示了日本新一届领导人希望打破目前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契机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而中国邀请安倍在10月8日访华并举行中日领导人峰会,当天恰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充分显示中国对这次中日首脑会晤的高度重视。这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
刘江永:安倍执政后打破了日本外交惯例,把中国作为出访的第一个国家,然后顺访韩国。这体现了他具有顺应日本国内主流民意,迅速调整自身原有立场的能力。同时,也是日本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日本国家利益使然。
杨宝筠: 在经济方面,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对中国而言,稳定良好的中日关系也至关重要。中国的周边稳定需要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台湾问题也需要日本的合作,改善中日关系已成为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包括日本在内的外来资金和技术。现在,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国、投资国,因此,两国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已经确定。
此外,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在解决区域乃至国际问题中都能够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朝鲜宣布核试验在促成中日首脑实现会晤中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同时,改善中日关系也是日本国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人民论坛:安倍晋三首访中国,体现出安倍内阁急于修复日本同中国关系的强烈愿望。中国政府发展同日本长期友好合作的方针是一贯的,对安倍内阁改善日中关系的积极姿态自然会予以响应,体现出与日方一道努力实现中日关系转圜的诚意。那么,安倍访华取得什么阶段性的成就?对中日关系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刘江永:中方给予安倍访华很高的外交礼遇,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分别会见了安倍首相,并就改善两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访问结束后双方发表新闻公报。双方同意,继续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以200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为契机,通过举办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大力开展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杨宝筠:安倍首相访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重要契机,不仅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而且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会对推进东亚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然,安倍这次访华不可能解决中日两国间的所有问题。考虑到中日两国关系中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中日双方真正实质性地解决问题和落实已达成的共识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人们期待安倍首相能够“言必信,行必果”,使此次对中国的破冰之旅成为两国携手走向未来的新起点。
人民论坛: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前曾发表许多不利于中日友好的言论,并曾前往参拜靖国神社,安倍访华后的实际行动势必受到日本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安倍访华后的中日走向将如何?
杨宝筠: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就在安倍首相访华后,中日之间的一系列高层交流和对话就接踵而至。10月9日晚,中国外长李肇星应约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通电话,双方表示将认真落实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10月15日至17日,日本国国会参议院议长扇千景率日本国国会参议院代表团访华。10月15日至1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日本参加“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就中日关系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新形势下的前景展望。
人们有理由认为,只要中日两国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充分发挥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只要中日两国国民加强彼此交流和相互理解,业已“破冰”的中日政治关系就能够迎来温暖的春天。
刘江永:安倍首相访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是21世纪初中日关系谋求转圜的重要标志。其次,它将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重要契机。第三,它对推进东亚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和谐亚洲的建立离不开中日之间的良好关系。
但是从未来前景看,关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曾表示任内不会“公式”参拜,但又称是否参拜过不会宣布。这就给他自己今后怎么走留下一个不确定因素。如何“取信于邻”,仍将是安倍内阁今后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