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和冲击力,为现代公益海报的发展提供了符合当代潮流的新兴技术和美学支撑,从而人类社会文明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它帮助公益海报摆脱了传统设计形式的束缚,利用鲜艳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形符号化设计不断冲击着观众的感官神经,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甚至听觉等方面的多样化体验,也大大推动了公益海报传播的效益性、快捷性和覆盖性。本文旨在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设计特点来谈谈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发展。
关键词:公益海报;数字媒体;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203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艺术。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数字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媒体艺术,不仅改变了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还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从杜尚的达达主义到安迪沃霍尔的大众流行文化,都将人的设计情感与电脑设计创作相结合,使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并以一种新产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公益海报的概念
公益海报主要是指那些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来传达当代正确观念的一种以为公众谋幸福为目的而设计的非商业广告形式。其受众群体很广泛,制作方式便捷,影响力、号召力强。主要通过印刷张贴的方式展示在各种公共场所,通常都能引起大众文艺观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关注,有利于直观地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公益海报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来提高大众的自我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从而使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具有效益性、真实性和号召性等特点。公益海报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生态哲学,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这也是中国公益海报的三大主流方向。
三、中国公益海报的设计与技法
公益海报的创作形式多样,相同的主题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可以取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公益海报的宣传起初以文字为主,后面才渐渐向图形符号化转变。在时代艺术的催生下,公益海报出现了形式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4种新的艺术形式:1.拼贴艺术。最初,毕卡索在1912年创作的《有藤椅的静物》中,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件粘贴在画布上,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后来有人将这种创作方式用在公益海报主题创作中,这种天马星空的想象幽默诙谐,原本没有任何意义的拼贴形式在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下赋予了一种引导或批判某一观念的深刻含義。同一类型的元素重复使用并拼贴在一起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2.新中式艺术。新中式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在当代潮流背景下的创新,起初运用于家具设计。近些年,随着这种拒绝陈旧的新风格的兴起,新中式艺术逐渐融入平面招贴设计,尤其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海报设计。靳埭强先生作为平面设计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新中式水墨作品成为新中式最常见的图形符号之一,厚重却明朗,在公益海报中承担着很大一部分重量。3.儿童涂鸦艺术。公益海报创作中,在批判社会某一问题和揭露社会某种丑恶面目的时候,常用幽默夸张的漫画涂鸦方式对该现象进行丑化和批判。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巴金在《家》中写到:“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童言无忌”一词便流行起来。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孩子是纯白无瑕的,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无罪的,所以很多公益海报设计者利用这一点毫不忌讳的进行批判。日本设计师秋山孝先生作为国际上最活跃的插画海报艺术家之一,利用儿童涂鸦的艺术效果创作了大量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公益海报。4.纪实摄影艺术。纪实艺术是最传统的公益海报创作手法,即在高清摄影的基础上进行图形图像数字加工处理,以营造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随着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处理后的纪实摄影能够做到更加直击人心,真实拍摄的画面给观众的感受会更加地真实亲切,且带来巨大的影响。在相应的情境中,极大地增强人们的代入感,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观众可以反思自己,又可以观察他人,这种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直观有效,使公益海报中倡导的价值观得到更灵活生动的传播,从而达到公益海报的最佳效果。
四、中国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下公益海报的现状与展望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庞大的信息量几乎轰炸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过于简单生硬,缺乏现实价值和人文情怀的公益海报就缺少创新性和艺术美感。近些年,我国的公益海报良莠不齐,绝大部分公益海报过分拘泥于形式化而缺乏创意突破,创作风格不够鲜明、不耐看,创作意识仍停留在图解、喊口号的低水平宣传上,空有画面且意义浅薄。面对繁杂的设计形式和不断涌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设计出有意义的、可以堪称经典的中国公益海报是当下设计者的努力目标和时代考验。随着5G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基于5G远程快速传输多媒体公益海报成为现实,公益海报的传播媒介将不断更新,数字媒体技术将不断提升,公益海报的承载力度将变得更大。数字媒体下公益海报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交互三种,即从以前的纸质招贴海报,到现在的动态电子屏投射海报,甚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全息投影、VR等可交互的公益交互海报。打破传统观念上特定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并且可以参与到公益海报中。将观众放置于公益海报设计的一环,观众的意识本身与公益海报的互动结合才是完整的作品表达,更大程度上增强沉浸感和代入感,使公益海报正确观念的推广更有效。“科技改变生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公益海报作为公益广告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并不断拓宽,使中国的公益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贺祖斌.《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智慧与现实意义》,光明日报,2019年.
关键词:公益海报;数字媒体;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203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艺术。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数字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媒体艺术,不仅改变了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还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从杜尚的达达主义到安迪沃霍尔的大众流行文化,都将人的设计情感与电脑设计创作相结合,使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并以一种新产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公益海报的概念
公益海报主要是指那些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来传达当代正确观念的一种以为公众谋幸福为目的而设计的非商业广告形式。其受众群体很广泛,制作方式便捷,影响力、号召力强。主要通过印刷张贴的方式展示在各种公共场所,通常都能引起大众文艺观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关注,有利于直观地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公益海报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来提高大众的自我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从而使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具有效益性、真实性和号召性等特点。公益海报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生态哲学,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这也是中国公益海报的三大主流方向。
三、中国公益海报的设计与技法
公益海报的创作形式多样,相同的主题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可以取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公益海报的宣传起初以文字为主,后面才渐渐向图形符号化转变。在时代艺术的催生下,公益海报出现了形式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4种新的艺术形式:1.拼贴艺术。最初,毕卡索在1912年创作的《有藤椅的静物》中,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件粘贴在画布上,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后来有人将这种创作方式用在公益海报主题创作中,这种天马星空的想象幽默诙谐,原本没有任何意义的拼贴形式在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下赋予了一种引导或批判某一观念的深刻含義。同一类型的元素重复使用并拼贴在一起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2.新中式艺术。新中式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在当代潮流背景下的创新,起初运用于家具设计。近些年,随着这种拒绝陈旧的新风格的兴起,新中式艺术逐渐融入平面招贴设计,尤其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海报设计。靳埭强先生作为平面设计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新中式水墨作品成为新中式最常见的图形符号之一,厚重却明朗,在公益海报中承担着很大一部分重量。3.儿童涂鸦艺术。公益海报创作中,在批判社会某一问题和揭露社会某种丑恶面目的时候,常用幽默夸张的漫画涂鸦方式对该现象进行丑化和批判。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巴金在《家》中写到:“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童言无忌”一词便流行起来。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孩子是纯白无瑕的,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无罪的,所以很多公益海报设计者利用这一点毫不忌讳的进行批判。日本设计师秋山孝先生作为国际上最活跃的插画海报艺术家之一,利用儿童涂鸦的艺术效果创作了大量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公益海报。4.纪实摄影艺术。纪实艺术是最传统的公益海报创作手法,即在高清摄影的基础上进行图形图像数字加工处理,以营造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随着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处理后的纪实摄影能够做到更加直击人心,真实拍摄的画面给观众的感受会更加地真实亲切,且带来巨大的影响。在相应的情境中,极大地增强人们的代入感,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观众可以反思自己,又可以观察他人,这种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直观有效,使公益海报中倡导的价值观得到更灵活生动的传播,从而达到公益海报的最佳效果。
四、中国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下公益海报的现状与展望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庞大的信息量几乎轰炸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过于简单生硬,缺乏现实价值和人文情怀的公益海报就缺少创新性和艺术美感。近些年,我国的公益海报良莠不齐,绝大部分公益海报过分拘泥于形式化而缺乏创意突破,创作风格不够鲜明、不耐看,创作意识仍停留在图解、喊口号的低水平宣传上,空有画面且意义浅薄。面对繁杂的设计形式和不断涌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设计出有意义的、可以堪称经典的中国公益海报是当下设计者的努力目标和时代考验。随着5G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基于5G远程快速传输多媒体公益海报成为现实,公益海报的传播媒介将不断更新,数字媒体技术将不断提升,公益海报的承载力度将变得更大。数字媒体下公益海报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交互三种,即从以前的纸质招贴海报,到现在的动态电子屏投射海报,甚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全息投影、VR等可交互的公益交互海报。打破传统观念上特定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并且可以参与到公益海报中。将观众放置于公益海报设计的一环,观众的意识本身与公益海报的互动结合才是完整的作品表达,更大程度上增强沉浸感和代入感,使公益海报正确观念的推广更有效。“科技改变生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公益海报作为公益广告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并不断拓宽,使中国的公益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贺祖斌.《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智慧与现实意义》,光明日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