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争创一流、勇于超越,奋力争先的锡林浩特人,开创了草原明珠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纪元,发展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前景更加诱人,锡林浩特市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新的奇迹。
锡林浩特市,镶嵌在举世闻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这里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物华天宝的资源禀赋,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淳朴善良的民俗民风,改革开放以来,智慧和毅力的锡林人民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迅速步入全国西部百强县前沿,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谱写出一曲曲独具魅力的多彩华章。
科学发展的魅力之城
地上,风吹草低遍地牛羊,地下,纵横千里皆是矿藏。锡林浩特市是誉满全国的北京东来顺专用羊肉盛产地,是伊利“精典”牛奶的天然牧场,更是国家重点规划的煤电一体化能源基地。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339亿吨,已被列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锗储量占全国70%,占世界50%,锡林浩特市正在成为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世界“锗都”。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和光照条件,使锡林浩特市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风电和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锡林浩特市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全市经济步入质量和效益提升,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发展轨道。
草原畜牧业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增收富民、保护生态的可喜成果。以资源为依托的工业经济成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了煤、电、油、肉、乳、矿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但不完全依赖资源,加快发展了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科技产业,以煤机、风机、矿山车辆、工业电器装配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取得突破,自2007年以来,全市引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多达217项,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保持25%以上增速,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提升到60%。工业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三年累计投资78亿元,城市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34平方公里,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居住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位大幅提升,聚集要素能力明显增强。
锡林浩特市不但是一片发展的热土,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温馨摇篮,这里每年财政收入的40%用于民生事业,就业增收、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和市政公共服务四大社会保障体系多方惠及百姓生活。这里民风纯朴、勤劳善良,文明和谐之风渗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8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643元和838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牧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区32个县级市区位次移至2009年的第14位。
古老神奇的文明之城
碧波千里、风吹草低。锡林郭勒草原被誉为欧亚大陆典型草原的样板,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草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脉脉相承,民俗盛典、民间竞技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竞相争艳,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着力在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挖掘整合文化资源,锡林浩特市文明与发展的发祥地——贝子庙,集蒙元文化研究与展示而大成的蒙元文化苑等30多处景点各具特色,在草原深处交相辉映独具魅力。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游牧文化节、草原那达慕、草原博克赛等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蒙古长调、潮尔道、马文化等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充满游牧文化气息的草原城市变成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投资兴业的活力之城
锡林浩特市是首都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国家振兴西北部地区战略经济的核心区,享受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振兴东部盟市战略“三重叠加”的地理政策优势,具有东北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和“锡赤通”经济圈叠加辐射的区位优势,锡林浩特市至锦州被列入国家二级经济开发轴线,已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使锡林浩特市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创业的热土,蒙东、协鑫、神华、大唐、伊利、小肥羊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锡林浩特市投资兴业,为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争创一流、勇于超越,奋力争先的锡林浩特人,开创了草原明珠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纪元,发展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前景更加诱人,锡林浩特市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新的奇迹。
锡林浩特市,镶嵌在举世闻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这里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物华天宝的资源禀赋,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淳朴善良的民俗民风,改革开放以来,智慧和毅力的锡林人民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迅速步入全国西部百强县前沿,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谱写出一曲曲独具魅力的多彩华章。
科学发展的魅力之城
地上,风吹草低遍地牛羊,地下,纵横千里皆是矿藏。锡林浩特市是誉满全国的北京东来顺专用羊肉盛产地,是伊利“精典”牛奶的天然牧场,更是国家重点规划的煤电一体化能源基地。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339亿吨,已被列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锗储量占全国70%,占世界50%,锡林浩特市正在成为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世界“锗都”。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和光照条件,使锡林浩特市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风电和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锡林浩特市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全市经济步入质量和效益提升,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发展轨道。
草原畜牧业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增收富民、保护生态的可喜成果。以资源为依托的工业经济成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了煤、电、油、肉、乳、矿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但不完全依赖资源,加快发展了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科技产业,以煤机、风机、矿山车辆、工业电器装配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取得突破,自2007年以来,全市引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多达217项,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保持25%以上增速,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提升到60%。工业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三年累计投资78亿元,城市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34平方公里,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居住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位大幅提升,聚集要素能力明显增强。
锡林浩特市不但是一片发展的热土,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温馨摇篮,这里每年财政收入的40%用于民生事业,就业增收、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和市政公共服务四大社会保障体系多方惠及百姓生活。这里民风纯朴、勤劳善良,文明和谐之风渗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8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643元和838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牧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区32个县级市区位次移至2009年的第14位。
古老神奇的文明之城
碧波千里、风吹草低。锡林郭勒草原被誉为欧亚大陆典型草原的样板,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草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脉脉相承,民俗盛典、民间竞技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竞相争艳,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着力在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挖掘整合文化资源,锡林浩特市文明与发展的发祥地——贝子庙,集蒙元文化研究与展示而大成的蒙元文化苑等30多处景点各具特色,在草原深处交相辉映独具魅力。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游牧文化节、草原那达慕、草原博克赛等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蒙古长调、潮尔道、马文化等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充满游牧文化气息的草原城市变成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投资兴业的活力之城
锡林浩特市是首都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国家振兴西北部地区战略经济的核心区,享受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振兴东部盟市战略“三重叠加”的地理政策优势,具有东北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和“锡赤通”经济圈叠加辐射的区位优势,锡林浩特市至锦州被列入国家二级经济开发轴线,已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使锡林浩特市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创业的热土,蒙东、协鑫、神华、大唐、伊利、小肥羊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锡林浩特市投资兴业,为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争创一流、勇于超越,奋力争先的锡林浩特人,开创了草原明珠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纪元,发展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前景更加诱人,锡林浩特市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