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设计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高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建议:重视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地位,规范课程设计的过程,选择适当的设计题目,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把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41-02
1 高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包括课题确定、方案设计、实施细节、设计报告以及评价体系等环节[1]。一次成功的课程设计应该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教育性等特点,能够把课程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设计中,起到巩固、深化理论知识,扩展及融会贯通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制备或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工艺;熟练掌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处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与实验技能,加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木技能的全面考核。
2 高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不规范
相比于理论课程,高校相关部门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本校课程设计教学并未放入课程体系中,属于临时教学活动,任课老师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空余时间安排授课时间,联系教室,然后去教务处办理相关手续。由于课程教学可能用到其他院系的计算机室、网络实验室等,而学校并未将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分配给其他院系的工作人员,于是相互间的配合不是很协调。理论教学都有教学检查,教学评比等,但课程设计教学不在检查之内,于是授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也不像理论课程那样重视,敷衍应付,导致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不规范,不严谨,这极大地降低了课程设计的最终效能。
此外,对于课程设计的经费,学校有严格的经费限制。教师在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时,首先要考虑在经费范围之内不能超支,否则无法报销。并且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经费报销时,程序繁琐,费时费力,造成任课老师对课程设计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2 课程设计的选题较窄,学生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任课教师在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时,要考虑实验室条件和资金的限制,还要考虑课程设计时间限制,可能复杂一点的设计方案无法正常进行。于是,教师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比较简单,涉及的理论知识范围较窄,有的课程设计的题目长年不变,缺乏新意。学生无法通过课程设计来了解当前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与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实践环节脱节[2]。
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时普遍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由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课程设计一般由授课教师指定课程设计题目,规定可供使用的器件明细表,由学生在其中选择,动手组装完成。学生确定题目后,也会查阅资料,设计方案。但大多数学生的设计方案、参数计算几乎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这样学生缺乏一个全面的基本技能、自我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训练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才能的充分发挥。
3 高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重视课程设计教学,提供良好的课程设计教学环境
高校相关部门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提高认识,强化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建议高校将课程设计纳入教师授课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只要按照课程安排表就可以直接上课,不必操心教室安排,课程冲突等问题;建议各院系将课程设计中所用器件的采购工作由各实验室统筹规划,统一安排,而不必由各个授课老师去联系、购买、报销;建议高校建立适合课程设计的监督评价机制,不但有利于提高整个课程设计的质量,也有利于授课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高校相关院系开放实验室资源,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良好环境[4]。
3.2 规范课程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制度。各院系应该制定课程设计的设计大纲,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选题、拟定课程设计的详尽计划。教师在讲授环节,建议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建议教师选题要新颖、适当,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议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期分批地安排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实验室有效容量。建议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建议课程设计要进行统一答辩,严格按照既定规则进行,严肃课程设计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平、公正地评出学生的成绩,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以电子技术数字钟的课程设计为例,来说明规范课程设计过程的效果。教师在第一节课,讲述该课程设计的目的,给出功能要求,不限制器件以及所用的软件;给出设计报告统一的模板、格式要求等;给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强调课程设计最后的答辩要求。随后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自学软件,设计电路,调试电路,逐步完成课程设计。教师所给出的提示就是,数字电子电路中所学的计数器、RS触发器、比较器以及常用的逻辑门器件。
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计数器中的进位,如何实现调时功能,如何在闹钟功能中实现比较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办,而是启发学生研究器件各引脚的功能以及真值表、功能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交流经验,集思广益,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在答辩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设计效果,描述设计过程,并且即时实现老师随机所要求的某个单元的设计。老师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设计方案丰富多彩,所采用的器件及连接方式互不相同,并且他们优化了电路,扩展了所要求的功能。有些同学比老师设计的方案功能更完备,更强大。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即时设计完成某单元的功能。说明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软件,合理选用集成电路器件,掌握了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学生的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图表明确。设计心得部分,学生详细描述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我检验,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该课程设计,发现只要给学生良好的环境,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生的潜力无限,创新能力强大。
3.3 选择适当的设计题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精心选题,遵循下面几个原则:首先,选题要和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关系紧密,能够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教育性等特点,强调训练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尤其是设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例如数字钟、交通灯、收音机、扩音器等,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5]学生会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方案、反复调试功能,直到获得成功的产品。自主探究、自主设计、自主实现的过程,更能带给学生成功的满足感,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课程设计的选题非常关键。选题太容易,学生觉的没有挑战性,很容易失去兴趣;选题太难,学生觉得望尘莫及,失去了自信心,可能干脆就放弃。难度适中,既要考虑课程设计的经济成本,又要调试、检测方便,还要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详细讲解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给出具体的设计资料,给定初始条件、原始数据和设计步骤,有的还给出范例,学生只要按照设计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议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为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中,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教师只对题目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和调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方案论证,确定设计方案,实现设计功能,达到设计目的。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主体,从领会题目、查阅资料、确定实现方法到设计、计算乃至实验完成,都要自己去完成,遇到问题要学会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设计或实验中碰到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动手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激发学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不断奋进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由此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课程设计是高校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及各院系应高度重视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上课师生提供高效、便利的环境。同时应该规范课程设计过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选择适当的设计题目,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以及综合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由此,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自主探究兴趣得以激发,个性创新能力得以实现,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嵘,康其桔,侯晓霞,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389-393.
[2] 闫秋会,南晓红,李安桂.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94-97.
[3] 习媛,胡燕萍.高校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商品与质量,2012,1:163-164.
[4] 刘颖,侯建军,黄亮.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3-7.
[5] 王德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8):115-116.
关键词: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41-02
1 高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包括课题确定、方案设计、实施细节、设计报告以及评价体系等环节[1]。一次成功的课程设计应该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教育性等特点,能够把课程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设计中,起到巩固、深化理论知识,扩展及融会贯通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制备或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工艺;熟练掌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处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与实验技能,加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木技能的全面考核。
2 高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不规范
相比于理论课程,高校相关部门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本校课程设计教学并未放入课程体系中,属于临时教学活动,任课老师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空余时间安排授课时间,联系教室,然后去教务处办理相关手续。由于课程教学可能用到其他院系的计算机室、网络实验室等,而学校并未将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分配给其他院系的工作人员,于是相互间的配合不是很协调。理论教学都有教学检查,教学评比等,但课程设计教学不在检查之内,于是授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也不像理论课程那样重视,敷衍应付,导致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不规范,不严谨,这极大地降低了课程设计的最终效能。
此外,对于课程设计的经费,学校有严格的经费限制。教师在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时,首先要考虑在经费范围之内不能超支,否则无法报销。并且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经费报销时,程序繁琐,费时费力,造成任课老师对课程设计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2 课程设计的选题较窄,学生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任课教师在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时,要考虑实验室条件和资金的限制,还要考虑课程设计时间限制,可能复杂一点的设计方案无法正常进行。于是,教师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比较简单,涉及的理论知识范围较窄,有的课程设计的题目长年不变,缺乏新意。学生无法通过课程设计来了解当前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与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实践环节脱节[2]。
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时普遍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由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课程设计一般由授课教师指定课程设计题目,规定可供使用的器件明细表,由学生在其中选择,动手组装完成。学生确定题目后,也会查阅资料,设计方案。但大多数学生的设计方案、参数计算几乎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这样学生缺乏一个全面的基本技能、自我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训练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才能的充分发挥。
3 高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重视课程设计教学,提供良好的课程设计教学环境
高校相关部门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提高认识,强化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建议高校将课程设计纳入教师授课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只要按照课程安排表就可以直接上课,不必操心教室安排,课程冲突等问题;建议各院系将课程设计中所用器件的采购工作由各实验室统筹规划,统一安排,而不必由各个授课老师去联系、购买、报销;建议高校建立适合课程设计的监督评价机制,不但有利于提高整个课程设计的质量,也有利于授课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高校相关院系开放实验室资源,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良好环境[4]。
3.2 规范课程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制度。各院系应该制定课程设计的设计大纲,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选题、拟定课程设计的详尽计划。教师在讲授环节,建议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建议教师选题要新颖、适当,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议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期分批地安排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实验室有效容量。建议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建议课程设计要进行统一答辩,严格按照既定规则进行,严肃课程设计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平、公正地评出学生的成绩,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以电子技术数字钟的课程设计为例,来说明规范课程设计过程的效果。教师在第一节课,讲述该课程设计的目的,给出功能要求,不限制器件以及所用的软件;给出设计报告统一的模板、格式要求等;给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强调课程设计最后的答辩要求。随后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自学软件,设计电路,调试电路,逐步完成课程设计。教师所给出的提示就是,数字电子电路中所学的计数器、RS触发器、比较器以及常用的逻辑门器件。
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计数器中的进位,如何实现调时功能,如何在闹钟功能中实现比较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办,而是启发学生研究器件各引脚的功能以及真值表、功能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交流经验,集思广益,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在答辩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设计效果,描述设计过程,并且即时实现老师随机所要求的某个单元的设计。老师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设计方案丰富多彩,所采用的器件及连接方式互不相同,并且他们优化了电路,扩展了所要求的功能。有些同学比老师设计的方案功能更完备,更强大。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即时设计完成某单元的功能。说明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软件,合理选用集成电路器件,掌握了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学生的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图表明确。设计心得部分,学生详细描述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我检验,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该课程设计,发现只要给学生良好的环境,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生的潜力无限,创新能力强大。
3.3 选择适当的设计题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精心选题,遵循下面几个原则:首先,选题要和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关系紧密,能够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教育性等特点,强调训练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尤其是设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例如数字钟、交通灯、收音机、扩音器等,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5]学生会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方案、反复调试功能,直到获得成功的产品。自主探究、自主设计、自主实现的过程,更能带给学生成功的满足感,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课程设计的选题非常关键。选题太容易,学生觉的没有挑战性,很容易失去兴趣;选题太难,学生觉得望尘莫及,失去了自信心,可能干脆就放弃。难度适中,既要考虑课程设计的经济成本,又要调试、检测方便,还要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详细讲解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给出具体的设计资料,给定初始条件、原始数据和设计步骤,有的还给出范例,学生只要按照设计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议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为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中,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教师只对题目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和调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方案论证,确定设计方案,实现设计功能,达到设计目的。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主体,从领会题目、查阅资料、确定实现方法到设计、计算乃至实验完成,都要自己去完成,遇到问题要学会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设计或实验中碰到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动手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激发学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不断奋进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由此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课程设计是高校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及各院系应高度重视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上课师生提供高效、便利的环境。同时应该规范课程设计过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选择适当的设计题目,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以及综合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由此,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自主探究兴趣得以激发,个性创新能力得以实现,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嵘,康其桔,侯晓霞,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389-393.
[2] 闫秋会,南晓红,李安桂.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94-97.
[3] 习媛,胡燕萍.高校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商品与质量,2012,1:163-164.
[4] 刘颖,侯建军,黄亮.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3-7.
[5] 王德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