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由于他们有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独特特点,因此在融入城市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本研究深入挖掘了当下新生代农民工与前一代农民工的不同之处,以及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庞大,他们正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的转型期,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主流农民工的属性、特征和境遇状况。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仅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了许多理论工作者视野内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务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不断壮大,并且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由于成长的背景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两代农民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二)文献综述
邓大才(2008)把年龄作为农民工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准。他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一代打工者,20世纪90年代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二代打工者,2000年以后外出打工者称为第三代打工者。
简新华、黄锟(2008)以初次外出打工时间为标准,将20世纪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民工作为第一代,90年代初次外出的作为第二代。
王春光(2001)以一种动态的划分方法,将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看作第一代,把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外
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算作第二代即新生代农民工。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之处
1.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
2.无务农经验。
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 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民之家,户籍在农村,但却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甚至有的随同父母在城镇长大。属于一批没有务农常识和经验的中国农民——不务农的农民(我国户籍制度意义上的农民)。同时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也逐渐在减弱。
3.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维权意识较强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普遍享受了义务教育政策,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由于受各種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文化程度偏低。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教育甚至大学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人城市
社会管理、劳动报酬、社会观念等其他社会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除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城市社会的各种组织团体对进城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也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度低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高,经济收入较低,在城市中绝大多数处于中下水平,自然难以承受在城市生活的各种高消费,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等。
2.面临歧视性的就业政策
我国城市政府对外来农民工歧视行为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和主动性特征:一方面,政府不仅不是歧视的反对者,反而是歧视的制造者;另一方面,雇主不仅是歧视的制造者,却成了歧视的积极支持者。一些地方从本市、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明文禁止一些岗位不准雇用农民工,将农民工排除在某些行业之外。这种制度上的歧视,人为造成了农民工在就业方面的重重困难,使他们失去了与城市居民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能力。
3.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
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市职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正是这些结构性的制度安排,使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而成为边缘群体,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其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农民工的工资没有保障、安全工作条件没有保障、疾病工伤治疗没有保障、福利没有保障、养老没有保障、子女的教育没有保障。
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研究
1.户籍方面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必须破除制度性障碍因素,加快城镇户口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人的最大障碍。
2.社会管理,社会保障方面
针对城市社会管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遗漏”,有学者提出,倡导城市社区和群体的接纳,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广泛参与城市社区、工会、第三部门等组织。城市有关管理和服务部门要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正式社会支持网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方面
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以基本生活常识、城市规章制度、法律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和教育.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现代人意识。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参加各种教育和培训。
总结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具有强烈的融入意愿,同时在心态和文化习俗上更容易接近于市民,但由于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安排,使得他们的期望与城市体系的客观排斥之间存在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政府只有不断的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统计局网站. 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2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3 -05 -27]. http:/ /www. gov. cn/gzdt/2013 -05/27/con-tent_2411923. 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0 -02-01(1).
[3]李培林. 流动农民工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
作者简介:
董昊(1992—),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薪酬。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一、引言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庞大,他们正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的转型期,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主流农民工的属性、特征和境遇状况。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仅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了许多理论工作者视野内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务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不断壮大,并且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由于成长的背景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两代农民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二)文献综述
邓大才(2008)把年龄作为农民工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准。他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一代打工者,20世纪90年代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二代打工者,2000年以后外出打工者称为第三代打工者。
简新华、黄锟(2008)以初次外出打工时间为标准,将20世纪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民工作为第一代,90年代初次外出的作为第二代。
王春光(2001)以一种动态的划分方法,将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看作第一代,把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外
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算作第二代即新生代农民工。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之处
1.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
2.无务农经验。
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 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民之家,户籍在农村,但却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甚至有的随同父母在城镇长大。属于一批没有务农常识和经验的中国农民——不务农的农民(我国户籍制度意义上的农民)。同时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也逐渐在减弱。
3.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维权意识较强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普遍享受了义务教育政策,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由于受各種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文化程度偏低。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教育甚至大学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人城市
社会管理、劳动报酬、社会观念等其他社会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除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城市社会的各种组织团体对进城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也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度低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高,经济收入较低,在城市中绝大多数处于中下水平,自然难以承受在城市生活的各种高消费,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等。
2.面临歧视性的就业政策
我国城市政府对外来农民工歧视行为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和主动性特征:一方面,政府不仅不是歧视的反对者,反而是歧视的制造者;另一方面,雇主不仅是歧视的制造者,却成了歧视的积极支持者。一些地方从本市、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明文禁止一些岗位不准雇用农民工,将农民工排除在某些行业之外。这种制度上的歧视,人为造成了农民工在就业方面的重重困难,使他们失去了与城市居民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能力。
3.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
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市职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正是这些结构性的制度安排,使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而成为边缘群体,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其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农民工的工资没有保障、安全工作条件没有保障、疾病工伤治疗没有保障、福利没有保障、养老没有保障、子女的教育没有保障。
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研究
1.户籍方面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必须破除制度性障碍因素,加快城镇户口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人的最大障碍。
2.社会管理,社会保障方面
针对城市社会管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遗漏”,有学者提出,倡导城市社区和群体的接纳,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广泛参与城市社区、工会、第三部门等组织。城市有关管理和服务部门要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正式社会支持网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方面
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以基本生活常识、城市规章制度、法律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和教育.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现代人意识。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参加各种教育和培训。
总结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具有强烈的融入意愿,同时在心态和文化习俗上更容易接近于市民,但由于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安排,使得他们的期望与城市体系的客观排斥之间存在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政府只有不断的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统计局网站. 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2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3 -05 -27]. http:/ /www. gov. cn/gzdt/2013 -05/27/con-tent_2411923. 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0 -02-01(1).
[3]李培林. 流动农民工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
作者简介:
董昊(1992—),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薪酬。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