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句容境内的茅山因“三茅真人”修炼于此,济世度人,而闻名遐迩。而句容华阳镇中心小学的孟纪军也因为“问道茅山”的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他的了解开始于我们的初识。2010年初,我受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委托,隔三差五地来学校帮忙。记得第一次与他见面,还没谈上几句,便说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从“课标”到教材,从“洋思”到“杜郎口”,从教学理念到语文教学的流派,从课堂教学的提效到课外阅读的落实……海阔天空,好一通神聊。在我的记忆中,那一天的他神采飞舞侃侃而谈。尤其是对当今几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的品评,直截了当。让我大开眼界。当时的他很有点“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的架势。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江南的老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待人接物多给人甜美、细致、委婉、含蓄的感觉,哪里想得到在句容竟然有敢说敢为的“程咬金”。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求真”也好,“真人”也罢,首先就是要敢讲真话,敢于在寻求教育教学真谛的路上敞开心扉,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没有真诚的袒露,便不可能有真诚的交流碰撞,没有真诚的交流碰撞,便没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浓缩了众人智慧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孟纪军的坦率直言,倒让人觉得这是执着问道者应有的态度与方式。
关于孟纪军执着问道的认识,随着我与他交往的增多而与时俱进。进入新学期,学校按惯例安排了一定规模的教研活动。这位主持工作的孟副校长首先委托我约请了于永正老师。对此,我十分理解,因为于永正老师是我的同事和朋友;再就是约请了2011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的获得者许嫣娜老师,我也照办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安排最后一个上课人选的时候,他竟然给了我一个意外——“我来上一节课”。听了这话,我先是一震,随后,脑子里便浮出了一个成语——“班门弄斧”。“头儿”亲自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就是一种不多见的举动,更何况在高手丛中展示身手,我不知道他作何打算。但眼望着他一脸的执着,一脸的坚定,我也不再说什么。接下来是选定教材——六年级的《夹竹桃》,研究备课。我一直觉得,他这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同台上课的一位是老一辈的著名特级教师,一位是特别聪明机敏的教坛新秀,三人之中上课的弱者明显是他自己,这又何苦呢?孟纪军自找“难堪”,又一次选择了“班门弄斧”。可随着上课日期的临近,对教材研究的逐步深入,试教的日渐成熟,我突然觉得,他的选择和做法倒有几分聪明、实惠:许多的运动员不是到了奥运会夺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冠军吗?所以,若要学得“弄斧术”必须到“班门”,巨大的压力会变成巨大的动力,高水平的赛事才能推出真正的高手。敢上“擂台过招”,这大概是执着“问道”人必须拥有的勇气和胆识吧。正如孟纪军的“祖上”孟轲老夫子(是不是真的?无考)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尤其是这一段,我越来越觉得,和孟纪军一起研讨如何上课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因为他总爱时不时发出“这是为什么”的疑问。当你的说法还不能使他信服或者完全理解的时候,他常常会一脸疑云,甚至是面红耳赤。可一旦明白过来,那些狐疑会烟消云散,而原有的灿烂笑容会宛若云霞般地涌上双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家是非常推崇追寻万物之本原的。创始人老聃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一直怀疑成长在茅山脚下的人常会有“刨根问底”的秉性,至少孟纪军是这样。
我记得一位很有成就的科学家大概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成功来源于好奇和坚持。好奇不就是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吗?而坚持不就是执着前行吗?
明天,孟纪军真的要去上课了,就像是又一次去攀登茅山问道。山道上一定有坑坑洼洼、沟沟坎坎,也一定有曲曲弯弯,可惯有的执着告诉我:他早有充分的准备,他一定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一步步丈量问道的路。
(作者单位: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对他的了解开始于我们的初识。2010年初,我受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委托,隔三差五地来学校帮忙。记得第一次与他见面,还没谈上几句,便说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从“课标”到教材,从“洋思”到“杜郎口”,从教学理念到语文教学的流派,从课堂教学的提效到课外阅读的落实……海阔天空,好一通神聊。在我的记忆中,那一天的他神采飞舞侃侃而谈。尤其是对当今几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的品评,直截了当。让我大开眼界。当时的他很有点“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的架势。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江南的老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待人接物多给人甜美、细致、委婉、含蓄的感觉,哪里想得到在句容竟然有敢说敢为的“程咬金”。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求真”也好,“真人”也罢,首先就是要敢讲真话,敢于在寻求教育教学真谛的路上敞开心扉,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没有真诚的袒露,便不可能有真诚的交流碰撞,没有真诚的交流碰撞,便没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浓缩了众人智慧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孟纪军的坦率直言,倒让人觉得这是执着问道者应有的态度与方式。
关于孟纪军执着问道的认识,随着我与他交往的增多而与时俱进。进入新学期,学校按惯例安排了一定规模的教研活动。这位主持工作的孟副校长首先委托我约请了于永正老师。对此,我十分理解,因为于永正老师是我的同事和朋友;再就是约请了2011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的获得者许嫣娜老师,我也照办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安排最后一个上课人选的时候,他竟然给了我一个意外——“我来上一节课”。听了这话,我先是一震,随后,脑子里便浮出了一个成语——“班门弄斧”。“头儿”亲自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就是一种不多见的举动,更何况在高手丛中展示身手,我不知道他作何打算。但眼望着他一脸的执着,一脸的坚定,我也不再说什么。接下来是选定教材——六年级的《夹竹桃》,研究备课。我一直觉得,他这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同台上课的一位是老一辈的著名特级教师,一位是特别聪明机敏的教坛新秀,三人之中上课的弱者明显是他自己,这又何苦呢?孟纪军自找“难堪”,又一次选择了“班门弄斧”。可随着上课日期的临近,对教材研究的逐步深入,试教的日渐成熟,我突然觉得,他的选择和做法倒有几分聪明、实惠:许多的运动员不是到了奥运会夺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冠军吗?所以,若要学得“弄斧术”必须到“班门”,巨大的压力会变成巨大的动力,高水平的赛事才能推出真正的高手。敢上“擂台过招”,这大概是执着“问道”人必须拥有的勇气和胆识吧。正如孟纪军的“祖上”孟轲老夫子(是不是真的?无考)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尤其是这一段,我越来越觉得,和孟纪军一起研讨如何上课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因为他总爱时不时发出“这是为什么”的疑问。当你的说法还不能使他信服或者完全理解的时候,他常常会一脸疑云,甚至是面红耳赤。可一旦明白过来,那些狐疑会烟消云散,而原有的灿烂笑容会宛若云霞般地涌上双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家是非常推崇追寻万物之本原的。创始人老聃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一直怀疑成长在茅山脚下的人常会有“刨根问底”的秉性,至少孟纪军是这样。
我记得一位很有成就的科学家大概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成功来源于好奇和坚持。好奇不就是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吗?而坚持不就是执着前行吗?
明天,孟纪军真的要去上课了,就像是又一次去攀登茅山问道。山道上一定有坑坑洼洼、沟沟坎坎,也一定有曲曲弯弯,可惯有的执着告诉我:他早有充分的准备,他一定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一步步丈量问道的路。
(作者单位: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