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诗歌欣赏真正发生——《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梳理事件,还原与整合rn读诗第一步,我们需要明确诗歌表层语义与事实.rn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思维导图(如图1),整合《峨日朵雪峰之侧》(以下简称《峨》)一诗中的事件、细节,还原相关情景.rn通过梳理,一方面,我大致了解诗人攀登峨日朵雪峰的全过程和主要体验,“我”攀爬到了个人身体意志的极限程度.在攀登中“石砾不时滑坡”,惊险异常,“我”付出了血滴从“千层掌鞋底”不断渗出的巨大代价,终于目睹了峨日朵雪峰壮美的日落景象.诗作最后,“我”也观察到高山之巅有一只小小蜘蛛,它与“我”一同见证这一奇景.另一方面,我发现诗歌并不是一味地写实或虚构,而是以主观性、抒情化见长.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体现在语言的外在形式之中,因此语文课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训练.本文就是运用复旦大学刘大为教授的语言学知识去梳理解决《与朱元思书》教学中遇到的两个难点问题.
期刊
阅读《儒林外史》,众多丑角是耀眼的看点,很值得细品.我们从中可读出小说摇曳多姿的故事情节,可体验到文本叙事的妙趣横生,可感悟到小说批判主题的精华.rn一、丑角荟萃的群像设计rn若要读出《儒林外史》的批判主题,对其丑角形象的解析绝对是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无论是小说里的正面形象,还是文中的反面形象,都是由丑角充当的——这是作者设计形象的初衷.
期刊
[设计说明]rn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不同体式、不同作者的诗词名作.rn根据该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结合“单元导语”“单元人文主题”等要求,笔者设计了三个任务、九个微专题的学习内容,分9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微专题为“进退两途皆吾心”.
期刊
教师根据设计情境任务、提供任务支架、实施任务评价、展示任务成果四个步骤设计写作任务:以真实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读写结合、写作支架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借助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修改、评价、提升文章的感染力,让学生形成有创意的写作成果.
修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着力探索习作“意的修改”的操作路径,从分析学情出发,聚焦“学生习作主旨句或段浅而笼统”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三种支架,旨在让习作修改有章可循,培养学生叙事之后写作议论性文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