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内普惠金融概念逐渐升温。电子支付作为普惠金融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井喷式发展规模有目共睹。以电子支付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之一“微信支付”为代表,讨论电子支付的简介,发展历程,成功原因以及未来展望,为我国建设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中的电子支付领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普惠金融;电子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35
1普惠金融概述及电子支付简介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概念在2005年被正式引入中国。时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为了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将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翻译为“普惠金融体系”。“普惠”,即普遍惠及,意为受众为全体大众,而“普惠金融”即让所有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国内飞速发展。央行行长周小川于2016年3月11日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系统性的表述了普惠金融的含义。他指出,普惠金融包含八方面,涉及开户、存款、电子支付、社会福利、贷款、保险、价格信息对称和金融服务平台。他同时强调,电子支付和社会福利为金融机构放贷提供保障,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是扶贫工作的切入点。
十几年来,在组成普惠金融的八方面中,与大众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电子支付,即为不依靠传统货币媒介,仅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发出指令完成经济活动的支付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从最早期使用票证和货币购买商品,发展到单纯使用货币,发展到今天使用手机软件交易即可完成购买商品、转账付款、缴费充值或者金融理财。这一发展过程即为电子支付的诞生过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普惠金融发展浪潮下成长最为迅猛的电子支付,并以微信支付为代表,讨论其发展历程、对比及展望。
2微信支付的发展历程讨论
微信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马化腾的团队凭借QQ时代积累的深厚用户资源迅速占领了社交平台,其每一次版本的更新都伴随着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
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功能诞生,不同微信用户之间的金融活动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商家平台的加入,拥有微信支付端的商家的潜在消费群体扩展到了所有拥有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微信用户。此外,通过建立与其他手机软件的合作,微信用户可以享受到的服务类型大大增加,电子支付的载体从有形商品交易扩展到非实物服务,大大提高了人们消费的便捷性、舒适性。
2014年新年,微信开发了“新年红包”功能,微信好友之间通过发送红包表达新年祝愿的同时,对方可以使用红包内的钱进行交易或提现。时至今日,“抢红包”仍然是节日人们互相问候的方式之一。此举为微信支付一炮走红的关键因素。如果说第一批尝试微信支付的年轻人是出于对于潮流的追逐与新鲜感,那么这此后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开始接触微信支付的原因来自于如何使用来自晚辈们红包内的钱的现实考虑。之前没有成为微信支付的主流宣传对象,或是对微信支付并不感兴趣的群体,为了让自己收到的资金不至于沉淀开始变成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
此后,微信支付陆续开通了包括信用卡还款,水电费支付等功能,加强了与金融机构与公共服务机构的联系,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和生活节奏紧张的年轻人不再需要排队完成各项生活缴费,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微信支付忠实用户数量再次提高。同时,后续开发的“理财通”功能,既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进行小微理财的愿望,更迎合了高收入人群期待高回报的心理,同时兼顾了流动性,资金提现的便捷性,免除了一般理财产品变现难的缺点。
自此,微信支付可以完成的金融服务几乎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微信支付的成功原因分析
电子支付平台总体蓬勃发展的同时,个体支付平台的发展状况却不一而同。下面,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微信支付在短短两年之间实现占据电子支付平台半壁江山的现实原因。
3.1微信支付vs银行卡支付:少一点负担,多一点安心
与第一代电子支付“银行卡支付”相比,微信支付的优势体现在其安全性及便利性上。银行卡存在密码安全问题以及磁卡信息泄露问题,而微信支付需用户扫码并手动输入支付金额,或者由对方扫描自己手机上随时更新的磁条,大大提高了资金安全性。
此外,当银行卡丢失后,用户需要电话联系或到银行网点进行挂失,并且只有在获得新卡后才能继续进行电子支付,需要较长的时滞。而移动设备丢失,用户立即在其他移动设备上登录账号进行电子支付,使丢失设备中的微信下线,避免资金受到损失的同时,也不存在时滞。
同时,考虑到随身携带银行卡与随身携带现金,只是钱包“瘦身”的变化,并没有减少日常出行的负担。而微信支付使得出门必备的手机具备了交易功能,实质性地做到了不携带流动性而完成金融活动,相比银行卡支付,便捷性有了质的提升。
3.2微信支付vs支付宝:社交软件出身获得用户先发优势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基于第一代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创新。二者均使电子支付摆脱了银行卡这一媒介。但微信支付用户比支付宝用户忠实度更高,却是因为其社交软件的出身。在2013年腾讯推出“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前,微信的国内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庞大的用户量为微信支付之后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节省了支付宝创立初期从0开始吸引客户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更为日后的商业推广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这一便利性在春节红包的使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2015年春节和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电子支付平台赞助商分别为微信和支付宝,二者都通过发放红包的方式吸引广大用户。从后期反馈上看,无论是公众参与度或是口碑,微信“摇一摇”红包都要好于支付宝“咻一咻”红包。究其原因,除了微信红包的参与规则较支付宝红包简单外,微信红包的社交软件基础得到了完美诠释。抢到微信红包的好友可以第一时间将红包资金通过微信转发给亲朋好友分享,而大家抢到支付宝红包后却发现若想转赠红包,需先相互添加为好友。由于增加了时间成本,在除夕的黄金时段内人们对于支付宝红包的参与度也相应下降。 而节日活动结束后,微信用户仍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红包,但支付宝用户因为缺乏社交性的先天劣势,用户忠诚度并不强烈,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微信支付满足日常交易需求,却不能通过支付宝满足日常社交需求。“礼尚往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只有社会关系的延续才会有经济关系的往来,微信支付正式在这一方面抓住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获得了先发优势。
3.3微信支付vs苹果支付:低门槛,吸引全层次消费者
与微信支付的诞生类似,苹果支付(Apple Pay)也是建立在社交平台的基础上的。每一个苹果用户会在苹果的终端苹果云中注册一个账号,使用此账号可以登录所有的苹果设备。2016年2月18日,苹果支付正式在中国地区开放,苹果用户可以通过将个人苹果账户绑定银行卡的方式,在终端消费时使用苹果支付应用软件进行结算。在消费的简便性上,苹果支付和微信支付旗鼓相当。
而微信支付相比较苹果支付最大的优势即为其无门槛性。只有购买苹果产品才能使用苹果支付,但注册账号并开通微信支付功能无需任何成本。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新品苹果手机却有五六千元的定价。中国市场上大部分低收入人群因此被隔绝出苹果支付的用户群体外,却成为了微信支付的目标人群。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与此同时,低收入人群相比较高收入人群,小额支付的频率更高。虽然苹果支付在高收入城市拥有较为稳定的用户群体,但整体而言,囿于苹果手机等产品的销售策略带来的隐性门槛,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普及率短时间内难以与微信相提并论。因此,微信作为无准入门槛的电子支付方式,较苹果支付有明显的消费群体数量优势。
4电子支付的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电子支付的代表,微信支付的成功标志着作为普惠金融重要一部分的电子支付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阶段,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已经在发展用户群体上取得了成功,并且商户终端数量在国内初具规模。而普惠金融的成功不仅仅是数量的成功,质量上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广大用户群体的切身利益。电子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体现在:
(1)开发电子发票体系,方便公务出行人士通过电子支付方式消费后获得报销凭证。
(2)增强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合作,开发电子支付纳税等服务,方便单位及个人报税纳税,使电子支付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郭旭.对微信支付现状和发展困境的研究[J].商,2014,(19).
[2]林岚.微信支付带来的移动支付时代[J].今传媒,2015,(2).
关键词:普惠金融;电子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35
1普惠金融概述及电子支付简介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概念在2005年被正式引入中国。时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为了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将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翻译为“普惠金融体系”。“普惠”,即普遍惠及,意为受众为全体大众,而“普惠金融”即让所有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国内飞速发展。央行行长周小川于2016年3月11日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系统性的表述了普惠金融的含义。他指出,普惠金融包含八方面,涉及开户、存款、电子支付、社会福利、贷款、保险、价格信息对称和金融服务平台。他同时强调,电子支付和社会福利为金融机构放贷提供保障,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是扶贫工作的切入点。
十几年来,在组成普惠金融的八方面中,与大众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电子支付,即为不依靠传统货币媒介,仅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发出指令完成经济活动的支付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从最早期使用票证和货币购买商品,发展到单纯使用货币,发展到今天使用手机软件交易即可完成购买商品、转账付款、缴费充值或者金融理财。这一发展过程即为电子支付的诞生过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普惠金融发展浪潮下成长最为迅猛的电子支付,并以微信支付为代表,讨论其发展历程、对比及展望。
2微信支付的发展历程讨论
微信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马化腾的团队凭借QQ时代积累的深厚用户资源迅速占领了社交平台,其每一次版本的更新都伴随着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
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功能诞生,不同微信用户之间的金融活动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商家平台的加入,拥有微信支付端的商家的潜在消费群体扩展到了所有拥有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微信用户。此外,通过建立与其他手机软件的合作,微信用户可以享受到的服务类型大大增加,电子支付的载体从有形商品交易扩展到非实物服务,大大提高了人们消费的便捷性、舒适性。
2014年新年,微信开发了“新年红包”功能,微信好友之间通过发送红包表达新年祝愿的同时,对方可以使用红包内的钱进行交易或提现。时至今日,“抢红包”仍然是节日人们互相问候的方式之一。此举为微信支付一炮走红的关键因素。如果说第一批尝试微信支付的年轻人是出于对于潮流的追逐与新鲜感,那么这此后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开始接触微信支付的原因来自于如何使用来自晚辈们红包内的钱的现实考虑。之前没有成为微信支付的主流宣传对象,或是对微信支付并不感兴趣的群体,为了让自己收到的资金不至于沉淀开始变成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
此后,微信支付陆续开通了包括信用卡还款,水电费支付等功能,加强了与金融机构与公共服务机构的联系,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和生活节奏紧张的年轻人不再需要排队完成各项生活缴费,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微信支付忠实用户数量再次提高。同时,后续开发的“理财通”功能,既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进行小微理财的愿望,更迎合了高收入人群期待高回报的心理,同时兼顾了流动性,资金提现的便捷性,免除了一般理财产品变现难的缺点。
自此,微信支付可以完成的金融服务几乎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微信支付的成功原因分析
电子支付平台总体蓬勃发展的同时,个体支付平台的发展状况却不一而同。下面,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微信支付在短短两年之间实现占据电子支付平台半壁江山的现实原因。
3.1微信支付vs银行卡支付:少一点负担,多一点安心
与第一代电子支付“银行卡支付”相比,微信支付的优势体现在其安全性及便利性上。银行卡存在密码安全问题以及磁卡信息泄露问题,而微信支付需用户扫码并手动输入支付金额,或者由对方扫描自己手机上随时更新的磁条,大大提高了资金安全性。
此外,当银行卡丢失后,用户需要电话联系或到银行网点进行挂失,并且只有在获得新卡后才能继续进行电子支付,需要较长的时滞。而移动设备丢失,用户立即在其他移动设备上登录账号进行电子支付,使丢失设备中的微信下线,避免资金受到损失的同时,也不存在时滞。
同时,考虑到随身携带银行卡与随身携带现金,只是钱包“瘦身”的变化,并没有减少日常出行的负担。而微信支付使得出门必备的手机具备了交易功能,实质性地做到了不携带流动性而完成金融活动,相比银行卡支付,便捷性有了质的提升。
3.2微信支付vs支付宝:社交软件出身获得用户先发优势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基于第一代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创新。二者均使电子支付摆脱了银行卡这一媒介。但微信支付用户比支付宝用户忠实度更高,却是因为其社交软件的出身。在2013年腾讯推出“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前,微信的国内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庞大的用户量为微信支付之后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节省了支付宝创立初期从0开始吸引客户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更为日后的商业推广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这一便利性在春节红包的使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2015年春节和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电子支付平台赞助商分别为微信和支付宝,二者都通过发放红包的方式吸引广大用户。从后期反馈上看,无论是公众参与度或是口碑,微信“摇一摇”红包都要好于支付宝“咻一咻”红包。究其原因,除了微信红包的参与规则较支付宝红包简单外,微信红包的社交软件基础得到了完美诠释。抢到微信红包的好友可以第一时间将红包资金通过微信转发给亲朋好友分享,而大家抢到支付宝红包后却发现若想转赠红包,需先相互添加为好友。由于增加了时间成本,在除夕的黄金时段内人们对于支付宝红包的参与度也相应下降。 而节日活动结束后,微信用户仍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红包,但支付宝用户因为缺乏社交性的先天劣势,用户忠诚度并不强烈,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微信支付满足日常交易需求,却不能通过支付宝满足日常社交需求。“礼尚往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只有社会关系的延续才会有经济关系的往来,微信支付正式在这一方面抓住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获得了先发优势。
3.3微信支付vs苹果支付:低门槛,吸引全层次消费者
与微信支付的诞生类似,苹果支付(Apple Pay)也是建立在社交平台的基础上的。每一个苹果用户会在苹果的终端苹果云中注册一个账号,使用此账号可以登录所有的苹果设备。2016年2月18日,苹果支付正式在中国地区开放,苹果用户可以通过将个人苹果账户绑定银行卡的方式,在终端消费时使用苹果支付应用软件进行结算。在消费的简便性上,苹果支付和微信支付旗鼓相当。
而微信支付相比较苹果支付最大的优势即为其无门槛性。只有购买苹果产品才能使用苹果支付,但注册账号并开通微信支付功能无需任何成本。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新品苹果手机却有五六千元的定价。中国市场上大部分低收入人群因此被隔绝出苹果支付的用户群体外,却成为了微信支付的目标人群。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与此同时,低收入人群相比较高收入人群,小额支付的频率更高。虽然苹果支付在高收入城市拥有较为稳定的用户群体,但整体而言,囿于苹果手机等产品的销售策略带来的隐性门槛,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普及率短时间内难以与微信相提并论。因此,微信作为无准入门槛的电子支付方式,较苹果支付有明显的消费群体数量优势。
4电子支付的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电子支付的代表,微信支付的成功标志着作为普惠金融重要一部分的电子支付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阶段,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已经在发展用户群体上取得了成功,并且商户终端数量在国内初具规模。而普惠金融的成功不仅仅是数量的成功,质量上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广大用户群体的切身利益。电子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体现在:
(1)开发电子发票体系,方便公务出行人士通过电子支付方式消费后获得报销凭证。
(2)增强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合作,开发电子支付纳税等服务,方便单位及个人报税纳税,使电子支付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郭旭.对微信支付现状和发展困境的研究[J].商,2014,(19).
[2]林岚.微信支付带来的移动支付时代[J].今传媒,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