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在迁移中传递生命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枯燥。但从编排体系来看,却是前后有机衔接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在唤醒他们旧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推促内化的同时,也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一、主动设疑,在问题中迁移
  在学习数学中,如果学生缺乏兴趣,自然就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那么对于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接受,即便理解,也是被动理解。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设疑,引发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其探究兴趣的同时推促其主动内化迁移。
  例如,在教学关于工程问题时,针对“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道题,按照旧有经验,大多学生思维会局限于“30千米”,导致其产生迷障。对此笔者分步设疑,首先,思考“30千米”能否改成“50千米”,或者“100千米”,所求结果是否会变?其次,思考“30千米”能否去掉?第三,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主动去理解知识,继而引导他们去分析其关系,为学生学习新知扫除迷障,铺平道路。
  二、巩固强化,在练习中迁移
  数学学科属于技能类型,需要经过适量的训练进行巩固内化。这就要求其设计必须精练,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训练有效迁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训練。
  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这一内容时,针对知识点“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教师可以先出示乘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让学生进行复习回忆,了解其推导过程,并以次为铺垫,逐步深入,这样就能巧妙以旧知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新知,即乘法结合律。
  三、有效沟通,在比较中迁移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理解,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借助比较等方式,创设迁移情境。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倍应用题”这一内容时,针对“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这一问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相关解答后,可以把第二个已知条件改为“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再让学生去做,继而引导学生有效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思索辨析中完成迁移。
  四、借助实践,在操作中迁移
  虽然数学知识相对抽象,但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具将其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还能让课堂更显生动。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即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公式,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通过教具动手实践,采取补割、拼移等方式进行转化,有学生转化为三角形,有学生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梯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再借助转化后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通过这种动手实践方式,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拓宽思维,让学生从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生首要的能力是迁移。只有充分运用迁移,才能让学生以旧知为基础进行迁移,探索与新知之间的联系,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龙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养成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较弱,教师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关注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期刊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从小抓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要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在课堂活动中开展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在情境设置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它能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交流对话中,强化师生和生生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促进学生开展扩展性的思维活动。因
期刊
兴趣始于对事物的注意,拥有兴趣,自然就会学好。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根据教学实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一、有意无意,适当转换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
期刊
课堂教学依托的是教材,教学活动的进行也要依托教材,教材使用的效果关乎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讲求创造性,英语教学中的文本再构为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指明了方向。就文本再构的本质来说,它依托的基础是教材和学生,迎合的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关乎学生自身需求的文本再构,表达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文本再构的教学方法,对使用教材的创造性、对贯彻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大有裨益。  一、
期刊
“猜想”和“证明”作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两大工具,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古希腊数学家将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发现写成《几何原本》,这部经典的数学名著通过大胆的假设和缜密的推导,使一个又一个几何发现(定理)得到证明,为后世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这种从“猜想”到“证明”的数学逻辑演绎手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一、定义  数
期刊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领域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亟待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党的十八大后,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核心素养”这个新概念,逐渐成为一个热词,表达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华,体现了素质
期刊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喜欢观察记录校园里的一些画面作为上课的素材,通过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把看似深奥的道理讲给他们听。本文以一年级下册四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学习《道德与法治》。  一、教材入手,巧设情境  本單元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第一课讲了“小布丁与小蝴蝶”的故事。故事中小男孩的名字叫小布丁,他搬家后没有小伙伴,常常向小蝴蝶诉说心中的苦恼,在小蝴蝶的帮助下,小布丁成功交到了新朋
期刊
写作源于真实生活,教师要营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价值,产生快乐表达、创意表达的欲望。只有关注生活,减少束缚,才会让学生倾听心声、流露真情,从而产生有创意的表达。  一、预热,倾吐心声的“思维场”  预热,是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寻找新颖话题、为写作埋下伏笔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能引学生入情入境的简短谈话、自我介绍等,从而开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体操的训练。如在想象作文《丛林历险
期刊
音乐是“音”和“乐”的融合,它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又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通过声音元素给人带来欢乐,愉悦人的心情,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课作为基础阶段的必修课,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就应有音乐的味道,如今一些音乐课缺少音乐味,有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语文、美术等外在元素,冲淡了音乐教学的主旨,使音乐课失去了本真。音乐是情,音乐是美,音乐靠听,
期刊
微视频作为现代教学的新兴媒介,其主题清楚、目的明确、简明扼要、灵巧便利,视频中有动画、文字和图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某个知识点录制编辑成一段微视频在课堂播放,深化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将课程的目标从课内扩展到了课外,彰显出其适合各年级段学生进行学习的优势。  一、微视频开发中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微视频课堂开发课题时,首先要在概念教学时采用。数学的概念抽象性较强,当前在不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