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秋冬以来,北京及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中东部城市频繁出现大雾、灰霾天气,多个城市发出大雾黄色或橙色乃至红色预警信号。环保局发布的“轻度污染”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公众普遍感受不一致,引发公众对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82年制定发布)产生质疑。
2011年11月16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次征求意见稿)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l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sub)2.5(/sub)、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sub)2.5(/sub)标准。
截至此次征求意见结束时间12月5日24时,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接到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公众普遍赞成将PM(sub)2.5(/sub)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部分污染重、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实施。
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给出了新标准实施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1月1日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在北京,2012年1月5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与来京调研的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一行座谈。刘淇强调,北京市将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的基础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降低PM(sub)2.5(/sub)(细颗粒物)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将加快出台《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2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从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工地扬尘、严控工业挥发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水平。
周生贤在座谈时指出,北京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会对PM(sub)2.5(/sub)的产生、扩散产生影响,需要对其复杂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环保部将从四个方面支持北京打好治理PM(sub)2.5(/sub)的主动仗。一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从经济政策、环境标准、科学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协调周边省区市统一行动,三是在应急方案方面,与北京市及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研究对策;四是在环保能力建设方面给予支持。环保部将举全部之力,全力以赴,帮助北京市打一场漂亮的提升空气质量攻坚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1年未作修改
2011年10月至12月上旬,北京频发雾、霾天气,严重时可见度不足百米,而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检测却是“轻度污染”,与公众直观感受不符。同时。北京市朝阳区美国大使馆自己检测的空气质量结果是“有毒害污染”,并通过微博广泛传播。公众发出了质疑:二者的检测结果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于1982年(期间经过1996年的修订和2000年的修改),将PM(sub)10(/sub)和总悬浮微粒(TSP)列入“强制性”监测并公开的污染项目。也就是说,我国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主要以PM(sub)10(/sub)为依据,但美国大使馆使用的标准却是PM(sub)2.5(/sub)才会出现“轻度污染”和“有毒害污染”如此悬殊的监测结果。
PM(sub)10(/sub)和PM(sub)2.5(/sub)有何不同?PMIo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PM(sub)2.5(/sub)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人肺颗粒物”。因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量研究表明,灰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由细颗粒PM(sub)2.5(/sub)污染造成的。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通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指标计算得到的空气污染指数来确定。由于采用的大气颗粒物指标是PM(sub)10(/sub),并未将PM(sub)2.5(/sub)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API)指数中,这就难免出现“灰霾常常有,空气照样优”的现象。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自2000年修改后,距今已有11年未作改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x和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sub)2.5(/sub)和O(sub)3(/sub)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特征发生很大改变,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1月16日,各方高度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垒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将PM(sub)2.5(/sub)、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sub)10(/sub)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截至这次征求意见结束时间12月5日24时,环保部接到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普遍赞成将PM(sub)2.5(/sub)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部分污染重、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实施。
PM(sub)2.5(/sub)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实际上,对于PM(sub)2.5(/sub)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的讨论早已有之。
早在2008年,环境保护部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承担单位接受任务后,成立了由大气科学、环境健康、环境管理等专业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的编制组。2010年底编制组完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三类区,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但没有将PM(sub)2.5(/sub)纳入强制监测的污染物范围,只是提供了参考限值。环境保护部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环保部门等215家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环境保护部网站向垒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今年三月,北京的天空灰蒙蒙一片,空气质量降到了三级,为轻度到中度污染。是否把细颗粒物(PM(sub)2.5(/sub))列为强制监测标准,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争议的焦点之一。征求意见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收到书面意见210条及大量网评意见和建议。 在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出提案建议,尽快制定PM(sub)2.5(/sub)的空气质量标准,开展PM(sub)2.5(/sub)常规监测;将PM(sub)2.5(/sub)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反映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和灰霾天气。
编制组多次召开大气环境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就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广泛讨论。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认真研究主要分歧的基础上,编制组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二次征求意见稿。
二次征求意见稿调整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三类区(特定工业区)并入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监测规范,增设了颗粒物(PM(sub)2.5(/sub))浓度限值、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颗粒物(PM(sub)2.5(/sub))、二氧化氮(NOPM(sub)2(/sub))浓度限值.提高了对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机动车是PM(sub)2.5(/sub)主要排放源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伴随经济增长的还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的大量消耗、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灰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近两个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灰蒙蒙天气,严格来说,称之为“霾天气”。著名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唐孝炎介绍,霾是一种天气现象,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被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雾与霾有何区别?“霾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它的相对湿度小于100%,而雾是饱和的,相对湿度大于100%。”唐孝炎说,“能见度小于10公里,相对湿度小于80%,判识为霾;相对湿度为80%~95%,按照地面气进一步判识。也就是说,雾和霾的区别几乎就在湿度上。”
霾是一、二次颗粒(一次颗粒是由人类生产生活直接产生的颗粒,二次颗拉主要是由大气中的物理、化学作用所产生的颗粒)的混合物,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能够远距离输送,可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问题,影响气候变化。大量研究表明,霾主要由PM2,组成,PM(sub)2.5(/sub)~PM(sub)10(/sub)所占份额较小。
PM(sub)2.5(/sub)从哪里来?早在1992年和1993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就探索过北京空气中的这种细颗粒物,试图找到造成北京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专家们在北京西南部的燕山石化区,西部靠近首钢厂区的石景山区北辛安,东部的东单路口、东四六条等地布置了采样点。监测结果显示,北辛安的污染最为严重。而市区的东单、东四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其次是民用燃煤。
环保部门的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燃烧都会产生PM(sub)2.5(/sub),工厂、燃煤、汽车尾气、烧树叶和秸秆,到人们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都会产生PM(sub)2.5(/sub)。另外,工地上的泥土被带到道路上,经过车辆的反复碾轧,原先的粗颗粒。也粉粹成为了细颗粒物。
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随着首钢、东南郊化工产业的停产搬迂和多年的煤改气工程,工厂和燃煤这两个PM(sub)2.5(/sub)来源,对于北京城区来说,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与此同时,与工厂和燃煤逐年减少相比,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却在近几年飞速上升。2003年,北京机动车数量是200万,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攀升到400万,6年翻了一番。仅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增长了近35万辆。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PM(sub)2.5(/sub),柴油车产生的PM(sub)2.5(/sub)更多一些。同时,汽车尾气中的一些气态污染物,也会二次转化为细颗粒物。
目前虽然并没有各种污染源对于PM(sub)2.5(/sub)贡献率的具体比例,但在北京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下,机动车是PM(sub)2.5(/sub)的主要排放源。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在对北京的工业源污染排查之后发现,目前机动车排放已经占据污染总排放的将近2/3。有专家指出,这也就不难解释位于繁华、车流量大区域的美国大使馆,为何PM(sub)2.5(/sub)监测数据总是很高。
同时,霾天气的产生也绝非仅仅是由于污染,它更是一种天气活动的体现。每次沙尘暴过后,PM(sub)2.5(/sub)的指数都会飙涨,沙尘暴所带来的颗粒和大风所带起的扬尘都会使污染指数大幅升高。空气污染在加重?
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达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以来,空气质量天天达标,一级天占50%以上。今年秋冬频发的灰霾天气,着实给公众当头一喝:北京的空气质量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差了?
据相关部门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北京的污染并没有出现加重的隋况。据环保监测专家,反映一个城市空气质量是否改善,要看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以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变化。而看污染是否加重,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
数据显示.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是北京空气质量出现较大转折的一年。在此前的10年里,北京每年中度和重度污染天平均至少10多天。而在2008年,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有8天,在此前的2007年,这个数字则有12天。2009年,北京的中度和重度污染天继续下降到5天,2010年则有6天。今年截至12月6日,北京的中度和重度污染天一共有5天,分别出现在2月、3月和5月。专家表示,虽然这个监测数据并没有监测PM(sub)2.5(/sub),监测的是PM(sub)10(/sub),对比的结果也完全可以反映空气质量的变化。
秋冬本就是雾霾多发期,而且当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呈现少风静稳状态,因此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流动,悬浮颗粒物变得更多、浓度变大,让污染更加严重也更为直观。此外,城市大楼越建越高,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雾霾天气在秋冬季节,确实多发。没有证据表明今年是极端的或者这几年有多发的趋势,都在正常的范围内。”在中国气象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答记者问时如是说。
据气象资料统计显示,每年北京东部和南部的大雾平均达到10至33天.而北部地区年均雾天为8至25天。京东南每年雾天比其他地区平均多2至8 天高出两成以上。这与北京的地理有很大关系:—是北京地势三面环山,由西北向东南形成一个“北京湾”,从城区到朝阳、丰台、大兴、通州正处于平原开阔地带,大气容易形成一片逆温层,无风、气象条件极其稳定,雾气最易集结;二是当偏东风或偏南风盛行时,只要河北起雾,便会随风向北京传送,与河北交界的通州、大兴是必经之路,成了最先被殃及的地方。
北京多项治污举措抵不过新增车辆
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了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业方面,随着首钢、东南郊化工产业的停产搬迁,北京中心城内已基本没有工业制造业。同时,经过了多年的煤改气工程,五环内的燃煤锅炉已非常少见。
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方面,提高卡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增加地铁和公交路线。从2009年1月1日起,黄标车(即高污染尾气排放车)禁止在五环路内行驶;10月1日起,黄标车禁止在六环路内行驶。公交方面,15万公里的轨道交通得到建设,包括城郊铁路、地铁都纳入了现在的公交系统。公共汽车改用天然气,北京天然气公共汽车数量是世界之最。此外,10000辆出租车得到改造。
在沙尘暴治理方面,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京津风沙源工程到2010年,北京累计完成造林营林550.8万亩,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1.35%,森林覆盖率达到51.75%,分别比2000年增加14和10个百分点。仅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增绿化面积就达700公顷。
一系列治污措施,使得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而且为奥运会而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拥有600多公顷的森林,就如在北京增加了一个“绿肺”。
“北京出台的政策有着积极作用,尽管奥运后北京市机动车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这一切的改善都被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大、和汽车数量的增长抵消了。”中国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截至到2011年8月北京汽车保有量已接近500万台,而在2003年,这个数字是200万。目前,北京每天新增机动车1300多辆。与机动车快速增加相应的就是交通的拥堵,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只有每小时24.2公里和20.1公里。由于交通拥堵行驶速度下降,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增加。
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张金良表示在城市中单车排放污染物比较多,而堵车是重要的污染环节,汽车在畅通路况下的尾气排放量、排放物质与拥堵时是截然不同的。查阅北京环保局官网上从2008年至2010年的《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可看出,由于交通拥堵行驶速度下降,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增加,可吸入颗粒物(PM(sub)10(/sub))在奥运会后从每小时0.034微克/立方米增长到0.122微克/立方米。
2016年是否太迟?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新标准实施的最后限期拟为2016年,引发一些公众质疑。如果立即将PM(sub)2.5(/sub)纳入常规监测,我国八成城市空气质量难以达标。新标准最后期限拟为2016年,是否是在拖延时间,避免大部分城市出现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尴尬局面?
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虽然已拥有成熟的PM(sub)2.5(/sub)监测技术,并且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sub)2.5(/sub)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sub)2.5(/sub)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所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sub)2.5(/sub)监测工作还有一定难度,需要逐步推开。
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所长武雪芳表示,2016年开始实施新标准,是考虑了我国各地空气质量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国情而给出的“关门时间”,并不意味着各地实施标准都要拖到这一时间点。
2011年12月21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给出了新标准实施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2016年1月1日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特别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做到“三个率先”:率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争取早日和国际接轨,率先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说,各地监测PM(sub)2.5(/sub)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筹措问题,2012年财政预算已基本做完,而一套PM(sub)2.5(/sub)的监测设备,最贵38万元,便宜的8万元。初步估算,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总投入要20多亿元,用于PM(sub)2.5(/sub)、臭氧、一氧化碳3种监测设备的采购。
“标准是一种引领,没有高的环境质量标准,科技进步、投入都不会跟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虽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择机出台,然而要想空气质量好,光有标准还远远不够。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分析认为,区域性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应对这种区域性污染,需要更多的协调和努力。
2011年11月16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次征求意见稿)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l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sub)2.5(/sub)、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sub)2.5(/sub)标准。
截至此次征求意见结束时间12月5日24时,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接到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公众普遍赞成将PM(sub)2.5(/sub)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部分污染重、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实施。
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给出了新标准实施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1月1日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在北京,2012年1月5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与来京调研的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一行座谈。刘淇强调,北京市将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的基础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降低PM(sub)2.5(/sub)(细颗粒物)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将加快出台《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2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从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工地扬尘、严控工业挥发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水平。
周生贤在座谈时指出,北京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会对PM(sub)2.5(/sub)的产生、扩散产生影响,需要对其复杂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环保部将从四个方面支持北京打好治理PM(sub)2.5(/sub)的主动仗。一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从经济政策、环境标准、科学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协调周边省区市统一行动,三是在应急方案方面,与北京市及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研究对策;四是在环保能力建设方面给予支持。环保部将举全部之力,全力以赴,帮助北京市打一场漂亮的提升空气质量攻坚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1年未作修改
2011年10月至12月上旬,北京频发雾、霾天气,严重时可见度不足百米,而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检测却是“轻度污染”,与公众直观感受不符。同时。北京市朝阳区美国大使馆自己检测的空气质量结果是“有毒害污染”,并通过微博广泛传播。公众发出了质疑:二者的检测结果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于1982年(期间经过1996年的修订和2000年的修改),将PM(sub)10(/sub)和总悬浮微粒(TSP)列入“强制性”监测并公开的污染项目。也就是说,我国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主要以PM(sub)10(/sub)为依据,但美国大使馆使用的标准却是PM(sub)2.5(/sub)才会出现“轻度污染”和“有毒害污染”如此悬殊的监测结果。
PM(sub)10(/sub)和PM(sub)2.5(/sub)有何不同?PMIo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PM(sub)2.5(/sub)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人肺颗粒物”。因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量研究表明,灰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由细颗粒PM(sub)2.5(/sub)污染造成的。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通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指标计算得到的空气污染指数来确定。由于采用的大气颗粒物指标是PM(sub)10(/sub),并未将PM(sub)2.5(/sub)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API)指数中,这就难免出现“灰霾常常有,空气照样优”的现象。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自2000年修改后,距今已有11年未作改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x和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sub)2.5(/sub)和O(sub)3(/sub)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特征发生很大改变,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1月16日,各方高度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垒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将PM(sub)2.5(/sub)、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sub)10(/sub)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截至这次征求意见结束时间12月5日24时,环保部接到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普遍赞成将PM(sub)2.5(/sub)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部分污染重、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实施。
PM(sub)2.5(/sub)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实际上,对于PM(sub)2.5(/sub)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的讨论早已有之。
早在2008年,环境保护部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承担单位接受任务后,成立了由大气科学、环境健康、环境管理等专业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的编制组。2010年底编制组完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三类区,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但没有将PM(sub)2.5(/sub)纳入强制监测的污染物范围,只是提供了参考限值。环境保护部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环保部门等215家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环境保护部网站向垒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今年三月,北京的天空灰蒙蒙一片,空气质量降到了三级,为轻度到中度污染。是否把细颗粒物(PM(sub)2.5(/sub))列为强制监测标准,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争议的焦点之一。征求意见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收到书面意见210条及大量网评意见和建议。 在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出提案建议,尽快制定PM(sub)2.5(/sub)的空气质量标准,开展PM(sub)2.5(/sub)常规监测;将PM(sub)2.5(/sub)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反映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和灰霾天气。
编制组多次召开大气环境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就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广泛讨论。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认真研究主要分歧的基础上,编制组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二次征求意见稿。
二次征求意见稿调整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三类区(特定工业区)并入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监测规范,增设了颗粒物(PM(sub)2.5(/sub))浓度限值、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颗粒物(PM(sub)2.5(/sub))、二氧化氮(NOPM(sub)2(/sub))浓度限值.提高了对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机动车是PM(sub)2.5(/sub)主要排放源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伴随经济增长的还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的大量消耗、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灰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近两个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灰蒙蒙天气,严格来说,称之为“霾天气”。著名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唐孝炎介绍,霾是一种天气现象,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被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雾与霾有何区别?“霾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它的相对湿度小于100%,而雾是饱和的,相对湿度大于100%。”唐孝炎说,“能见度小于10公里,相对湿度小于80%,判识为霾;相对湿度为80%~95%,按照地面气进一步判识。也就是说,雾和霾的区别几乎就在湿度上。”
霾是一、二次颗粒(一次颗粒是由人类生产生活直接产生的颗粒,二次颗拉主要是由大气中的物理、化学作用所产生的颗粒)的混合物,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能够远距离输送,可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问题,影响气候变化。大量研究表明,霾主要由PM2,组成,PM(sub)2.5(/sub)~PM(sub)10(/sub)所占份额较小。
PM(sub)2.5(/sub)从哪里来?早在1992年和1993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就探索过北京空气中的这种细颗粒物,试图找到造成北京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专家们在北京西南部的燕山石化区,西部靠近首钢厂区的石景山区北辛安,东部的东单路口、东四六条等地布置了采样点。监测结果显示,北辛安的污染最为严重。而市区的东单、东四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其次是民用燃煤。
环保部门的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燃烧都会产生PM(sub)2.5(/sub),工厂、燃煤、汽车尾气、烧树叶和秸秆,到人们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都会产生PM(sub)2.5(/sub)。另外,工地上的泥土被带到道路上,经过车辆的反复碾轧,原先的粗颗粒。也粉粹成为了细颗粒物。
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随着首钢、东南郊化工产业的停产搬迂和多年的煤改气工程,工厂和燃煤这两个PM(sub)2.5(/sub)来源,对于北京城区来说,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与此同时,与工厂和燃煤逐年减少相比,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却在近几年飞速上升。2003年,北京机动车数量是200万,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攀升到400万,6年翻了一番。仅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增长了近35万辆。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PM(sub)2.5(/sub),柴油车产生的PM(sub)2.5(/sub)更多一些。同时,汽车尾气中的一些气态污染物,也会二次转化为细颗粒物。
目前虽然并没有各种污染源对于PM(sub)2.5(/sub)贡献率的具体比例,但在北京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下,机动车是PM(sub)2.5(/sub)的主要排放源。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在对北京的工业源污染排查之后发现,目前机动车排放已经占据污染总排放的将近2/3。有专家指出,这也就不难解释位于繁华、车流量大区域的美国大使馆,为何PM(sub)2.5(/sub)监测数据总是很高。
同时,霾天气的产生也绝非仅仅是由于污染,它更是一种天气活动的体现。每次沙尘暴过后,PM(sub)2.5(/sub)的指数都会飙涨,沙尘暴所带来的颗粒和大风所带起的扬尘都会使污染指数大幅升高。空气污染在加重?
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达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以来,空气质量天天达标,一级天占50%以上。今年秋冬频发的灰霾天气,着实给公众当头一喝:北京的空气质量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差了?
据相关部门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北京的污染并没有出现加重的隋况。据环保监测专家,反映一个城市空气质量是否改善,要看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以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变化。而看污染是否加重,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
数据显示.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是北京空气质量出现较大转折的一年。在此前的10年里,北京每年中度和重度污染天平均至少10多天。而在2008年,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有8天,在此前的2007年,这个数字则有12天。2009年,北京的中度和重度污染天继续下降到5天,2010年则有6天。今年截至12月6日,北京的中度和重度污染天一共有5天,分别出现在2月、3月和5月。专家表示,虽然这个监测数据并没有监测PM(sub)2.5(/sub),监测的是PM(sub)10(/sub),对比的结果也完全可以反映空气质量的变化。
秋冬本就是雾霾多发期,而且当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呈现少风静稳状态,因此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流动,悬浮颗粒物变得更多、浓度变大,让污染更加严重也更为直观。此外,城市大楼越建越高,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雾霾天气在秋冬季节,确实多发。没有证据表明今年是极端的或者这几年有多发的趋势,都在正常的范围内。”在中国气象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答记者问时如是说。
据气象资料统计显示,每年北京东部和南部的大雾平均达到10至33天.而北部地区年均雾天为8至25天。京东南每年雾天比其他地区平均多2至8 天高出两成以上。这与北京的地理有很大关系:—是北京地势三面环山,由西北向东南形成一个“北京湾”,从城区到朝阳、丰台、大兴、通州正处于平原开阔地带,大气容易形成一片逆温层,无风、气象条件极其稳定,雾气最易集结;二是当偏东风或偏南风盛行时,只要河北起雾,便会随风向北京传送,与河北交界的通州、大兴是必经之路,成了最先被殃及的地方。
北京多项治污举措抵不过新增车辆
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了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业方面,随着首钢、东南郊化工产业的停产搬迁,北京中心城内已基本没有工业制造业。同时,经过了多年的煤改气工程,五环内的燃煤锅炉已非常少见。
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方面,提高卡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增加地铁和公交路线。从2009年1月1日起,黄标车(即高污染尾气排放车)禁止在五环路内行驶;10月1日起,黄标车禁止在六环路内行驶。公交方面,15万公里的轨道交通得到建设,包括城郊铁路、地铁都纳入了现在的公交系统。公共汽车改用天然气,北京天然气公共汽车数量是世界之最。此外,10000辆出租车得到改造。
在沙尘暴治理方面,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京津风沙源工程到2010年,北京累计完成造林营林550.8万亩,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1.35%,森林覆盖率达到51.75%,分别比2000年增加14和10个百分点。仅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增绿化面积就达700公顷。
一系列治污措施,使得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而且为奥运会而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拥有600多公顷的森林,就如在北京增加了一个“绿肺”。
“北京出台的政策有着积极作用,尽管奥运后北京市机动车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这一切的改善都被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大、和汽车数量的增长抵消了。”中国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截至到2011年8月北京汽车保有量已接近500万台,而在2003年,这个数字是200万。目前,北京每天新增机动车1300多辆。与机动车快速增加相应的就是交通的拥堵,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只有每小时24.2公里和20.1公里。由于交通拥堵行驶速度下降,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增加。
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张金良表示在城市中单车排放污染物比较多,而堵车是重要的污染环节,汽车在畅通路况下的尾气排放量、排放物质与拥堵时是截然不同的。查阅北京环保局官网上从2008年至2010年的《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可看出,由于交通拥堵行驶速度下降,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增加,可吸入颗粒物(PM(sub)10(/sub))在奥运会后从每小时0.034微克/立方米增长到0.122微克/立方米。
2016年是否太迟?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新标准实施的最后限期拟为2016年,引发一些公众质疑。如果立即将PM(sub)2.5(/sub)纳入常规监测,我国八成城市空气质量难以达标。新标准最后期限拟为2016年,是否是在拖延时间,避免大部分城市出现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尴尬局面?
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虽然已拥有成熟的PM(sub)2.5(/sub)监测技术,并且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sub)2.5(/sub)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sub)2.5(/sub)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所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sub)2.5(/sub)监测工作还有一定难度,需要逐步推开。
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所长武雪芳表示,2016年开始实施新标准,是考虑了我国各地空气质量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国情而给出的“关门时间”,并不意味着各地实施标准都要拖到这一时间点。
2011年12月21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给出了新标准实施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2016年1月1日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特别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做到“三个率先”:率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争取早日和国际接轨,率先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说,各地监测PM(sub)2.5(/sub)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筹措问题,2012年财政预算已基本做完,而一套PM(sub)2.5(/sub)的监测设备,最贵38万元,便宜的8万元。初步估算,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总投入要20多亿元,用于PM(sub)2.5(/sub)、臭氧、一氧化碳3种监测设备的采购。
“标准是一种引领,没有高的环境质量标准,科技进步、投入都不会跟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虽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择机出台,然而要想空气质量好,光有标准还远远不够。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分析认为,区域性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应对这种区域性污染,需要更多的协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