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鏖战坎昆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x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11日凌晨,墨西哥坎昆,经过近两周的紧张磋商,原定于10日闭幕的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画上了句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抗议、解释、再抗议、再解释,如此循环折腾中,坎昆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决议。外界较普遍的评价是:虽然成果并不让人满意,但坎昆会议挽救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令各方得以继续在既定的框架内讨价还价。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是矛盾焦点
  
  “整个会期的谈判难点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这也是最重要的矛盾焦点。”从坎昆会议现场归来的中国气象局黄磊博士对《地球》记者说。
  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最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两个决议中,对于《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采用了较为模糊的措辞:“及时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当。”《公约》决议则认为,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责任必须带头应对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可预测的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
  尽管这份决议并不完美,但与会的绝大多数代表都认为可以接受。这份协议在气候资金、技术转让、森林保护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显著特点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最后一刻达成了妥协,保证了协议的最后通过。至少,一度濒临崩溃边缘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还可以继续下去了。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甚至在致词时称,“这是开创历史的一天”。
  由于对关键性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问题并未给出落实时间表,显然,明年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博弈仍将继续。
  黄磊告诉《地球》记者,坎昆会议的重要成果体现在通过维护“双轨制”谈判机制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资金援助,促进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坎昆会议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坚持发展的需求,在解决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的资金来源上向前迈进了一步,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落实发达国家300亿美元快速启动气候融资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短期需求,并在2020年之前募集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贫穷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热带雨林,共享洁净能源新技术等。
  
  坎昆博弈回溯
  
  2010年12月1日,坎昆气候大会刚刚开始,日本便以强硬态势发难,宣称“绝对不会”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减排承诺,要求建立新的减排框架协议,并给新兴经济体设定减排目标。这显然违背了气候谈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日本的态度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日本谈判代表就试探性地提出“替换《京都议定书》”的方案,当时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而在此次坎昆气候大会上,日本的态度十分坚决。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企图废止目前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其消极态度遭到各方强烈谴责。
  2010年12月9日下午,俄罗斯成为第二个公开宣布放弃《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的大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主要的排放国,美国对自身减排目标的承诺也一直“顾左右而言其他”。首先,美国在拒绝提高本国减排目标、置身于《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之外,大肆指责其他国家做得不够,阻碍关键问题达成协议。其次,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于大会期间在美国中心发表演讲。他以碳在生物圈中的运行轨迹开始,谈到各类新奇的新能源技术,仿佛是给坎昆与会者讲一堂环保课,而对眼下美国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其承诺的碳减排目标的问题,却避而不谈。
  与此同时,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在此次大会上表现得比较团结,坚决支持双轨制。
  亲历坎昆会议现场的黄磊对当时场景颇有感触,“公约194个缔约方国家的几千名代表,分别在各自的议题上聚在一起进行紧张的谈判,一些各缔约方都比较关注的议题,如资金和技术转让,往往一直磋商到第二天凌晨还是难以达成一致。”而难以达成一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在减排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上缺乏诚意,试图把对发展中同家提供的支持作为交换条件或者是获利工具,不愿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应尽义务。
  
  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政治”创新
  
  为什么对全球变暖的危害已经心知肚明,坎昆会议各方仍然迟迟难以达成一致?为什么发达国家本身不能完成《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过量的减排任务?减排之争,到底是环保之争,还是利益之争?
  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等种种信息表明,气候变化已经超越了环境概念,正在深刻地影响政治经济领域。气候大会表面上的主题是为防止全球气候恶化,本质而言,是美欧发达国家,为控制未来世界经济走向,而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政治”创新。
  上海社科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汤伟教授告诉《地球》记者,“碳的边境调节税(BTA)(简称碳关税)”其核心观点就是要用贸易手段,迫使发展中大国承担减排义务。“碳的边境调节税”再一次说明,气候变化远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而是与贸易规则和政策联系起来的经济问题、发展问题和地缘政治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当前的“碳改治”利益,基本可以一分为三:欧盟可能是未来“碳政治”的最大得益者,因为“碳政治”将为其领先的低碳技术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并将可能借此主导未来的国际政治;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碳政治”既面临着新产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工业化进程被压制的危险;对美国而言,“碳政治”的最大危险在于,它将直接瓦解其半个多世纪以来,建立在石化能源控制基础上的霸权。因为目前,美国控制了全球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包括生产、流通和交易,实际就是定价权,并以此保证美国对各国工业燃料的操控。但美国也十分愿意看到,借用“碳政治”来控制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可以说,不论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还是对美欧来说,“碳政治”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谁能够最大程度化解挑战,抓住机遇,谁就会最积极地来继续推动这个“政治”。
其他文献
(一)  2012年4月22日凌晨三点,北京灵山某处山顶,大卫、蓝田和萧石观看天琴座流星雨。一开始是一颗一颗流星划过,接着是两颗三颗一起、一片流星划过。  “Oh,my god!”美国人大卫惊叹万分。  蓝田则不断地按下快门,要把这最美丽的画面记录下来。  “大摄影师,别只顾着拍,赶快许个愿吧。”萧石对蓝田说。  流星雨的阵势小了些,蓝田放下手里的相机,才回道:“许什么愿?让2012不要到来?但它
期刊
由于稀土资源日益减少,对未来稀土供应的担忧促使很多国家大量购进,稀土市场已然回暖。暴涨的稀土价格吸引各国稀土企业重新进入市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等国正在重新或者加大对稀土矿的开采,形成全球稀土多元化格局。  《地球》记者近期就全球稀土格局问题,采访了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张安文。    美国:重整旗鼓    2010年12月20日,世界最人的稀土矿——美国芒廷帕斯宣布以“清
期刊
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国稀土企业由于经营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稀土资源流失严重,环境遭到破坏,也导致中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外商家控制,基本上还停留在低水平卖资源的水平。  如何保卫珍贵而有限的中同稀土资源,实现稀土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地球》记者近期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从战略高度的宏观政策和机制,到加速行业整合,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规范市场、遏止无序开发……
期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开采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稀土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转型和国家环保战略地位的确立,如何在稀土行业的发展中保护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搬山运动”遗留污染隐患    山上覆盖的植被消失了,“秃山”慢慢被沙化了,光秃秃的沙丘一个接着一个。大风一吹,这些“沙粒”便
期刊
2010年12月13日,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就修建超大型抽水储能电站等问题,《地球》记者专访了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    《地球》:实现能源结构转变,您认为应遵循一个怎样的轨道?  何祚庥:要实现能源结构的大转变,中国必须加快转变,走以太阳能、风能发电为主的能源发展的轨道。2009年中国约消耗31吨标准煤,电力装机约9亿千瓦,水能装机2亿千瓦。太阳能、风能的重大弱点是不稳定
期刊
2012年1月11日上午,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讲话精神;扩大地球科学的社会影响力,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召开《地球年轮——金钉子的故事》播映新闻通气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有: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
期刊
(一)  “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一束机车的强光打过来,母藏羚羊倒在地上抽搐着,鲜血顿时蔓延开来,染红了一地冰碴。一个老人默默无声蹲下身子,熟练地剥开羊皮。白雪皑皑的远山冷峻无息,三个枪手抄着手走了过来,笨重的靴子踩在冰碴上沙沙作响,透骨的冷将哈气都快凝成了冰。  “日的,还有羊崽子!”一个枪手看着老人剥开的羊肚子,带血的小生命在蠕动着。  “嗯,叫他也过来。”领头的人平静地招呼了一声
期刊
四足动物的原始祖先——提塔利克鱼  它不是你在菜市场可以买到的鱼,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鱼”,但在生物进化学家眼中,提塔利克鱼(Tiktaa]ik)却尤为引人注目。  进化理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现,我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新的化石证据也不断地填补很多进化环节中的“缺失”部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生物进化理论。  寻找提塔利克鱼化石就是为了填补四足动物最初登陆时的进化缺失环节,
期刊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一词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是英国政府为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实质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一个低碳经济发展体。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低碳经济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有的是指一种经济形态,有的是指经
期刊
在这个冬季,本文的题目成为一个笑话。  说的是,不久前,某报曾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消息,讨论2010年冬天是不是千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在这则消息的副标题上,编辑加了一句话:专家称,是否是千年极寒,要等冬天过后才有结论。  看似荒诞的用题,实则反映了人类对异常气候频发的恐惧和无奈。  那么,2010年的冬天,到底怎样呢?  2010年9月10日这一天,波兰科学家Kowalewstd在接受该国一家电台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