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自恋者?
比如,一个伟大的妻子,一连几个周末都安排 “配合丈夫的爱好”,比如爬山、看球和恐怖电影,然后突然在一个周六的清晨向丈夫宣布 “今天你陪我做指甲吧”,见对方第一反应是 “啊?可我今天有安排啊!”就立刻落泪不止,幽幽地抱怨说——“为什么永远都是我在体恤你,为什么你就不能考虑一下我的需要!”
不能对话,不能商量,不能在 “我” 决定一件事之后,再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怀疑(无论这里所谓的“初衷”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必须只能是百分百的支持和赞许,否则,你就是个大坏蛋!
在这样的生活中,对话,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一切一切的对与错、好与坏、光荣与卑微,都是由我定义、由我管控、由我选择的。和这样的自恋者一同生活,人们常常会发现没有机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说,自恋者从来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灰姑娘式的隐性自恋(相对于女王式的显性自恋而言)。
表面上看,这些人隐忍、顺从、时时处处照顾其他人的需要,但实际上,他们所谓的那些“他人的需要”,常常仅仅是按照自己头脑中的想象来设定的。至于身边那些活生生的人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反而不屑去了解和发现的。就像某小朋友说的,孔融让梨的时候对于哥哥们是不是喜欢吃梨,有没有胃口吃下那么“大”的一只梨,实际上是不在意的。
不客气地说,在我看来,隐性自恋者总是愿意通过各种事件显得自己很好、很光荣——而现实生活中,类似评判者的那个人,往往就住在自恋者的头脑之中,他们面孔模糊却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弹性地指导自恋者每时每刻的行为,为他们不断地打分评级。
至于这世界上有血、有肉、有感受、有想法的其他人,自恋者没时间去在乎他们。
当然,大部分的自恋者,并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他们通常也生活得蛮辛苦。他们只是太过相信头脑中那些自认为绝对正确的条条框框,总是按照那些既定的脚本,在生活的时时处处,去扮演自己选定的角色。而且,坚决不允许其他人,在配戏的过程中擅自更改,发挥创作。他们遵从自己头脑里的故事原型,莫名陶醉于自己制造出来的伟大感觉,也因此要求对方必须承认“看,我对你有多好!多么爱你、尊重你,你怎么能不好好感动一番?”
我尊重对方可能产生和“我”所预设的 “他应该的感觉” 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我”的世界,可以有这样一种可能。
想明白这一点,挺难的。
比如,一个伟大的妻子,一连几个周末都安排 “配合丈夫的爱好”,比如爬山、看球和恐怖电影,然后突然在一个周六的清晨向丈夫宣布 “今天你陪我做指甲吧”,见对方第一反应是 “啊?可我今天有安排啊!”就立刻落泪不止,幽幽地抱怨说——“为什么永远都是我在体恤你,为什么你就不能考虑一下我的需要!”
不能对话,不能商量,不能在 “我” 决定一件事之后,再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怀疑(无论这里所谓的“初衷”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必须只能是百分百的支持和赞许,否则,你就是个大坏蛋!
在这样的生活中,对话,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一切一切的对与错、好与坏、光荣与卑微,都是由我定义、由我管控、由我选择的。和这样的自恋者一同生活,人们常常会发现没有机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说,自恋者从来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灰姑娘式的隐性自恋(相对于女王式的显性自恋而言)。
表面上看,这些人隐忍、顺从、时时处处照顾其他人的需要,但实际上,他们所谓的那些“他人的需要”,常常仅仅是按照自己头脑中的想象来设定的。至于身边那些活生生的人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反而不屑去了解和发现的。就像某小朋友说的,孔融让梨的时候对于哥哥们是不是喜欢吃梨,有没有胃口吃下那么“大”的一只梨,实际上是不在意的。
不客气地说,在我看来,隐性自恋者总是愿意通过各种事件显得自己很好、很光荣——而现实生活中,类似评判者的那个人,往往就住在自恋者的头脑之中,他们面孔模糊却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弹性地指导自恋者每时每刻的行为,为他们不断地打分评级。
至于这世界上有血、有肉、有感受、有想法的其他人,自恋者没时间去在乎他们。
当然,大部分的自恋者,并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他们通常也生活得蛮辛苦。他们只是太过相信头脑中那些自认为绝对正确的条条框框,总是按照那些既定的脚本,在生活的时时处处,去扮演自己选定的角色。而且,坚决不允许其他人,在配戏的过程中擅自更改,发挥创作。他们遵从自己头脑里的故事原型,莫名陶醉于自己制造出来的伟大感觉,也因此要求对方必须承认“看,我对你有多好!多么爱你、尊重你,你怎么能不好好感动一番?”
我尊重对方可能产生和“我”所预设的 “他应该的感觉” 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我”的世界,可以有这样一种可能。
想明白这一点,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