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满足了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沿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提高质量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迎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为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辅助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助力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满足求新的需要
时代不断在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跟着在提高。学生取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是从学校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够利用网络手段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式在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接轨。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较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能扩宽眼界、接触新视野,让学生勇于挑战。如,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从幻灯片播放、实物投影到网络教学和如今的电子书包、慕课、翻转课堂等,应用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理念不断更新,迎合了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迎合了学生吸取新知识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有能够迎合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满足求知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协助小学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1.创设激趣引奇的学习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力求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学生的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求生活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结合,通过生动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解决问题。经过分析、思考和解决,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如,学习《圆的周长》时,PPT出現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跑步比赛的情景:喜羊羊选择圆形的跑道跑一圈,灰太郎选择正方形的跑道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通过创设学生喜爱卡通人物灰太狼和喜羊羊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的情景入手,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正方形和圆形的跑道谁的路程长?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引导学生质疑:那么如何求圆的周长呢?为后面探究圆的周长作铺垫。创设激趣引奇的学习情景,引起了学生想探究的心理,满足了学习的心理需要。
2.建立化难为易的学习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思维,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如何求圆的周长?学生难以理解。圆是一个曲线图形,要度量它的周长,有点难。这时,要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究环节就是能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学习,能够利用在思考探究中获得的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而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探讨学习,一方面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一方面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演示绳绕法和滚动法,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求圆周长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验证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强化了思维的记忆。
又如研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时,出示两辆直径是22英寸和(下转第19版)(上接第18版)24英寸的自行车(分别大约是56厘米、61厘米)。向学生提出:先不测量,凭着生活经验判断一下,谁的车轮周长长?观察一下两个车轮,猜想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先讨论,然后课件动态演示两轮滚动的过程和结果。经过演示,让学生清楚看到圆的直径越大,周长越长。在这里,信息技术手段将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中的“动态”数学,丰富了数学学习的素材,完美地将抽象变成可观的有依可循的具体现象。信息技术完美运用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3.拓展层次丰富的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承载着很大的信息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展示渐变,分层和有趣的练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和反馈,以便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课堂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逐层设计练习内容,然后用软件检测学生的答案是否对的。根据练习的反馈,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评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重复应用,扩大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满足了巩固学习的需要。
4.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应用电子书包,教师在拟定的学习环境中引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操作、演示和评论。在探索时,学生可以独立探索,与同学交流,向老师提问,或从平台本身找到答案。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科学习空间,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快乐,愿意投入数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借助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助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建成.例谈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基本途径[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1):19-22.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提高质量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迎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为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辅助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助力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满足求新的需要
时代不断在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跟着在提高。学生取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是从学校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够利用网络手段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式在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接轨。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较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能扩宽眼界、接触新视野,让学生勇于挑战。如,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从幻灯片播放、实物投影到网络教学和如今的电子书包、慕课、翻转课堂等,应用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理念不断更新,迎合了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迎合了学生吸取新知识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有能够迎合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满足求知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协助小学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1.创设激趣引奇的学习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力求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学生的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求生活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结合,通过生动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解决问题。经过分析、思考和解决,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如,学习《圆的周长》时,PPT出現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跑步比赛的情景:喜羊羊选择圆形的跑道跑一圈,灰太郎选择正方形的跑道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通过创设学生喜爱卡通人物灰太狼和喜羊羊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的情景入手,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正方形和圆形的跑道谁的路程长?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引导学生质疑:那么如何求圆的周长呢?为后面探究圆的周长作铺垫。创设激趣引奇的学习情景,引起了学生想探究的心理,满足了学习的心理需要。
2.建立化难为易的学习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思维,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如何求圆的周长?学生难以理解。圆是一个曲线图形,要度量它的周长,有点难。这时,要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究环节就是能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学习,能够利用在思考探究中获得的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而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探讨学习,一方面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一方面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演示绳绕法和滚动法,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求圆周长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验证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强化了思维的记忆。
又如研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时,出示两辆直径是22英寸和(下转第19版)(上接第18版)24英寸的自行车(分别大约是56厘米、61厘米)。向学生提出:先不测量,凭着生活经验判断一下,谁的车轮周长长?观察一下两个车轮,猜想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先讨论,然后课件动态演示两轮滚动的过程和结果。经过演示,让学生清楚看到圆的直径越大,周长越长。在这里,信息技术手段将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中的“动态”数学,丰富了数学学习的素材,完美地将抽象变成可观的有依可循的具体现象。信息技术完美运用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3.拓展层次丰富的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承载着很大的信息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展示渐变,分层和有趣的练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和反馈,以便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课堂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逐层设计练习内容,然后用软件检测学生的答案是否对的。根据练习的反馈,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评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重复应用,扩大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满足了巩固学习的需要。
4.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应用电子书包,教师在拟定的学习环境中引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操作、演示和评论。在探索时,学生可以独立探索,与同学交流,向老师提问,或从平台本身找到答案。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科学习空间,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快乐,愿意投入数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借助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助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建成.例谈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基本途径[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