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中西融合"的道路分不开。在创作队伍庞大、作品频出的繁荣时期,如何树立水彩画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已成为绘画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话题和焦点。
【关键词】水彩;民族性;本体语言;融合;创新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中国水彩画百年回顾》一文中写到"……1963年,'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来华展出时,'前言'里这样描绘:'中英两国的水彩画艺术所具有的突出联系是特别令人高兴的。英国在这种绘画技法上不像中国能以悠久的历史自诩'。 ……"从广义来说,中国画可以被称为水彩画,除墨以外,中国传统绘画也是用纸、水与色,而且水气淋漓、如烟如雾、水色晕染。同是某些形式的、简单的、异才是本质和深层次的。我们研究两者间的同和异,目的是使两者有机融合,为我所用。
1 研究异同,探讨如何吸取融合
水彩艺术这一泊来画种在西方经历五百余年的发展,其艺术观念和基本技法均渐趋成熟和完备。这种西方文化的艺术载体与中国具有几千年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开始了冲突和交融。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迥异,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绘画工具的区别,造就了中西画系的差异。民族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我们只能从审美观念的历史起源与积累,来看中西画的区别。
1.1西画在空间上表现很真实,时间意义上的现实感都很强烈;国画则重写意,必然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不屑表现正在进行的生活,基本消解了题材的时间意义。
1.2西画通常采取科学的法则,运用焦点透视;而中国画用散点透视,画家可以从多种高度、角度、幅度,来看同一风景物体,画成多焦点的画面。
1.3西画基于写实的基本指导思想,重立体感;而中国画基于写意的指导思想,画面倾向于平面、虚白,重骨骼感。
1.4西画重色,国画重线也是比较而言。事实上西画也无法排斥线的存在,色彩的边缘就是线,万物均有轮廓,轮廓就是线。而国画传统中,"随形赋彩"就是用色,在国画发展史上,"以墨代色"就是色彩运用的创造。
2 根据异同谈中国水彩艺术的基本取向
2.1水性讲究是水彩艺术的生命源泉
水彩跟国画都同源于"水"这一媒介而产生,对水分把握都有严格的要求。水彩绘画技法把握的关键是用水做调和剂,清新、亮丽、透明、水色淋漓;中国画却以水调墨,画中墨分焦、浓、重、淡、清,这都是水分恰倒好处的把握,也是水性流畅和透明特性的充分发挥。若把国画中墨色的干湿交替,流痕天趣,空白利用,以及干湿带来的虚实感,空灵感等传统技法,融入水彩中,可预计水彩在中国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天地。
2.2两种艺术观的互融产生了民族化中国水彩
西方绘画是以色块来造型,并严格遵循透视、光影和色彩规律的。而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髓,这可追溯到远古,从出土的彩陶所描绘的流利圆润的线条,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可见中国绘画用线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底蕴精深。其线是从人们观念中提炼出来的,是虚的,"以虚代实"的线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中国绘画中的线还具有简约之功,这些都给绘画艺术创造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取中国画线的"简约"、"以虚代实",兼西画的写实深度,水彩是游刃有余的。
2.3技法和观念重构出神韵独具的中国水彩
水彩画技法在很多方面和中国画十分相似,就用笔而言,也是相通的。一幅水彩画同样要有丰富的笔墨,而中国画中运笔技法的经验,在水彩画中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的水彩画家,更应该体现民族传统绘画中的用笔特点。中国画从笔中见功夫,水彩画何曾不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作品的功力取决于运笔之功。
水彩具有用色彩来造型的能力,借水作画发挥其水色流畅的特性,又具备简洁、明快、直抒胸臆之情趣。这些在中国水墨中的水韵、线及意境中找到了衍生的母体。近年来,许多画家都着力于此研究,如张举毅的花卉、黄铁山的风景、朱辉的静物,都运用了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把中国绘画的用水和水彩画的色结合发挥到了较高的境界。
3 西洋水彩要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并有机的借鉴
3.1建立具有民族风格、时代精神的中国水彩
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的背景支持,水彩创作的革新才有根基。西洋水彩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关键是要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神与有益部分,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如何得心应手的去创造艺术、张扬本民族的艺术个性,并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是每位水彩艺术研习者都要面临重大问题。近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糅进中国绘画的水韵、笔法、意境诸因素是水彩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取向的外在保障,也是水彩实现个性化、民族化和时代性的内在根托的根基。
3.2重视水彩画本体语言特色的发挥和突破。
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要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但是水彩画不能在民族化的口号下成为变异的中国画,与中国画没有区别,而有水无色。水彩具有用色块来造型的能力,颜色亮丽,透明,借水作画,水气淋漓,简洁、明快而又直抒胸臆。对水彩画家而言只有重视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建设和发挥,才能扬长避短,走向极致。
3.3水彩画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弘扬艺术个性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当代水彩画家必须在审美观念、创作思维、表现手法上作积极地、更进一步地突破,坚持多元综合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探索,弘扬艺术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水彩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 结语
近十余年来,中国水彩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中国水彩繁荣进步的喜人形势面前,我们还应该冷静地看到: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舶来画种,究竟还是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仍然有较多的作品品位不高、缺乏水彩特色、内容形式雷同、内涵空泛。如何根据中西绘画的异同,学习、借鉴、融合民族传统艺术,创造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中国气魄的作品,还有待于全国水彩画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铁山、中西融合百年路、中国文化报[N]、2006 -10 -10 (7)。
[2]刘永健、谈中国水彩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的取向、美术向导[J]、2002,(3)。
[3]丁芒、绘画中的中西差异与融合、美术向导[J]、2002,(1)。
【关键词】水彩;民族性;本体语言;融合;创新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中国水彩画百年回顾》一文中写到"……1963年,'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来华展出时,'前言'里这样描绘:'中英两国的水彩画艺术所具有的突出联系是特别令人高兴的。英国在这种绘画技法上不像中国能以悠久的历史自诩'。 ……"从广义来说,中国画可以被称为水彩画,除墨以外,中国传统绘画也是用纸、水与色,而且水气淋漓、如烟如雾、水色晕染。同是某些形式的、简单的、异才是本质和深层次的。我们研究两者间的同和异,目的是使两者有机融合,为我所用。
1 研究异同,探讨如何吸取融合
水彩艺术这一泊来画种在西方经历五百余年的发展,其艺术观念和基本技法均渐趋成熟和完备。这种西方文化的艺术载体与中国具有几千年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开始了冲突和交融。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迥异,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绘画工具的区别,造就了中西画系的差异。民族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我们只能从审美观念的历史起源与积累,来看中西画的区别。
1.1西画在空间上表现很真实,时间意义上的现实感都很强烈;国画则重写意,必然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不屑表现正在进行的生活,基本消解了题材的时间意义。
1.2西画通常采取科学的法则,运用焦点透视;而中国画用散点透视,画家可以从多种高度、角度、幅度,来看同一风景物体,画成多焦点的画面。
1.3西画基于写实的基本指导思想,重立体感;而中国画基于写意的指导思想,画面倾向于平面、虚白,重骨骼感。
1.4西画重色,国画重线也是比较而言。事实上西画也无法排斥线的存在,色彩的边缘就是线,万物均有轮廓,轮廓就是线。而国画传统中,"随形赋彩"就是用色,在国画发展史上,"以墨代色"就是色彩运用的创造。
2 根据异同谈中国水彩艺术的基本取向
2.1水性讲究是水彩艺术的生命源泉
水彩跟国画都同源于"水"这一媒介而产生,对水分把握都有严格的要求。水彩绘画技法把握的关键是用水做调和剂,清新、亮丽、透明、水色淋漓;中国画却以水调墨,画中墨分焦、浓、重、淡、清,这都是水分恰倒好处的把握,也是水性流畅和透明特性的充分发挥。若把国画中墨色的干湿交替,流痕天趣,空白利用,以及干湿带来的虚实感,空灵感等传统技法,融入水彩中,可预计水彩在中国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天地。
2.2两种艺术观的互融产生了民族化中国水彩
西方绘画是以色块来造型,并严格遵循透视、光影和色彩规律的。而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髓,这可追溯到远古,从出土的彩陶所描绘的流利圆润的线条,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可见中国绘画用线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底蕴精深。其线是从人们观念中提炼出来的,是虚的,"以虚代实"的线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中国绘画中的线还具有简约之功,这些都给绘画艺术创造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取中国画线的"简约"、"以虚代实",兼西画的写实深度,水彩是游刃有余的。
2.3技法和观念重构出神韵独具的中国水彩
水彩画技法在很多方面和中国画十分相似,就用笔而言,也是相通的。一幅水彩画同样要有丰富的笔墨,而中国画中运笔技法的经验,在水彩画中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的水彩画家,更应该体现民族传统绘画中的用笔特点。中国画从笔中见功夫,水彩画何曾不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作品的功力取决于运笔之功。
水彩具有用色彩来造型的能力,借水作画发挥其水色流畅的特性,又具备简洁、明快、直抒胸臆之情趣。这些在中国水墨中的水韵、线及意境中找到了衍生的母体。近年来,许多画家都着力于此研究,如张举毅的花卉、黄铁山的风景、朱辉的静物,都运用了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把中国绘画的用水和水彩画的色结合发挥到了较高的境界。
3 西洋水彩要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并有机的借鉴
3.1建立具有民族风格、时代精神的中国水彩
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的背景支持,水彩创作的革新才有根基。西洋水彩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关键是要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神与有益部分,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如何得心应手的去创造艺术、张扬本民族的艺术个性,并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是每位水彩艺术研习者都要面临重大问题。近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糅进中国绘画的水韵、笔法、意境诸因素是水彩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取向的外在保障,也是水彩实现个性化、民族化和时代性的内在根托的根基。
3.2重视水彩画本体语言特色的发挥和突破。
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要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但是水彩画不能在民族化的口号下成为变异的中国画,与中国画没有区别,而有水无色。水彩具有用色块来造型的能力,颜色亮丽,透明,借水作画,水气淋漓,简洁、明快而又直抒胸臆。对水彩画家而言只有重视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建设和发挥,才能扬长避短,走向极致。
3.3水彩画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弘扬艺术个性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当代水彩画家必须在审美观念、创作思维、表现手法上作积极地、更进一步地突破,坚持多元综合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探索,弘扬艺术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水彩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 结语
近十余年来,中国水彩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中国水彩繁荣进步的喜人形势面前,我们还应该冷静地看到: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舶来画种,究竟还是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仍然有较多的作品品位不高、缺乏水彩特色、内容形式雷同、内涵空泛。如何根据中西绘画的异同,学习、借鉴、融合民族传统艺术,创造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中国气魄的作品,还有待于全国水彩画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铁山、中西融合百年路、中国文化报[N]、2006 -10 -10 (7)。
[2]刘永健、谈中国水彩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的取向、美术向导[J]、2002,(3)。
[3]丁芒、绘画中的中西差异与融合、美术向导[J]、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