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师应打破封闭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逆向思维 联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88-02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些睿智的哲言人们耳熟能详。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人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是千姿百态的。但是,不知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步入了一个充满标准答案与固化模式的胡同,不少语文教师以教学参考书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圭臬,不敢越雷池半步。封闭的课堂,固化的答案,好处是便于操作,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长此以往,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我们的学生,都将沦为思想的侏儒。这显然有悖于21世纪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也让原本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蒙上了阴影。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切地感悟到,要打破僵化的局面,必须冲破固有思维,积极培养开放性思维,让学生真正感悟思考的力量。
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对文本的理解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笔者在教学《对联》时,出上联“芙蓉出水邀明月”,请学生对出下联。开始时,笔者发现学生创作的下联内容都是关乎植物的,譬如“玫瑰留香赠佳人”“桃花绽放笑春风”“翠竹萌芽沐阳光”等。笔者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受上联内容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拘囿,笔者播放相关电子幻灯片,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经过思考,又想出诸如“大鹏展翅击长空”“蛟龙出海唤风雨”“春雨丝丝润万物”“炮竹声响驱冬寒”“英雄仗剑走天涯”等下联,每当出现新的构思,教室里就响起轻轻的惊叹声,学生感悟到了思维的广阔性,也获得了思考的乐趣。
发散性思维不仅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也可以增加思维的深度,笔者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对此深有体会。《像山那样思考》从生物界“狼—鹿—植被”的关系(狼被人大量猎杀,短时期带来鹿的增殖,鹿的增殖使得植被锐减,植被破坏后最终导致鹿的死亡与环境的破坏),分析了某一生物结构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生动地说明了他的大地伦理学主张。文本虽然篇幅不长,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为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领会主旨,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像山那样 地思考 。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强调没有唯一答案,也没有字数要求,只要依托对文本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这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经过阅读与思考,纷纷走上讲台写下自己的答案:“像山那样客观地思考生态平衡问题。”“像山那样理性地思考自然的法则。”“像山那样冷静地思考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像山那样长远地思考人类的未来。”……开放性的设计带来开放性的思路,而这开放性的思路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二、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把思路指向新领域的思维方式。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都有逆向思维的身影,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值得尝试。在一次即兴口头作文训练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组作文题:“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母”,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话题,思考五分钟后即兴发言。笔者告诉学生这组题目并非文字游戏,其目的就是锻炼逆向思维,以开拓思路。作业布置之初,有学生说看不懂,有学生说只会写“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可以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例子。笔者没有放弃,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超越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学生陆续发言,每个话题都有学生参与讨论。这次开放性的练习,不仅让学生锻炼了思维与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聆听与发言的过程中,在矛盾甚至是对立的说辞中,逐渐领悟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明白想事情、看问题要质疑、对话、商榷、求证。
三、联想思维的培养
联想集团有一则著名的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从反面说明了联想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与想象力可谓得天独厚。笔者在教学《采薇》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时,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战争已结束,战士踏上了归程,为什么还会悲从心来?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你是电影导演,你如何拍摄这一段?会设计什么镜头画面?”笔者希望籍此营造一种想象与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课堂实效来看,这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回答整理如下:学生A: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先拍一幅春景图,春光明媚,柳丝婀娜,一个长发垂肩的白衣女子在树下含情脉脉,那是战士的未婚妻,再拍几年之后,漫天飞雪,战士回来了,面容沧桑,步履蹒跚,回到家鄉,看到当年的未婚妻,已盘起头发,成了他人妇,心痛!学生B:这个战士是没有死,踏上了归途,但是很可能他生死与共的好战友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所以,会“我心伤悲”。学生C:如果我是导演,我要给这个战士三个特写镜头:出征时在柳丝下阳光帅气的脸;战火中紧张、惊恐、逐渐成熟的脸;最后,大雪纷飞返乡途中沧桑、痛苦乃至麻木的脸。
开放性的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的答案。在开放性的课堂,学生通过自身的“思”和“学”,不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滋养、丰富、生成自我和个性——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被某些观念、某种惯性束缚得太久,让我们以开拓的勇气,在实践与探索中冲破思维的峡谷,迎来语文教学的碧水蓝天。
(责编 秦越霞)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逆向思维 联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88-02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些睿智的哲言人们耳熟能详。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人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是千姿百态的。但是,不知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步入了一个充满标准答案与固化模式的胡同,不少语文教师以教学参考书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圭臬,不敢越雷池半步。封闭的课堂,固化的答案,好处是便于操作,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长此以往,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我们的学生,都将沦为思想的侏儒。这显然有悖于21世纪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也让原本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蒙上了阴影。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切地感悟到,要打破僵化的局面,必须冲破固有思维,积极培养开放性思维,让学生真正感悟思考的力量。
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对文本的理解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笔者在教学《对联》时,出上联“芙蓉出水邀明月”,请学生对出下联。开始时,笔者发现学生创作的下联内容都是关乎植物的,譬如“玫瑰留香赠佳人”“桃花绽放笑春风”“翠竹萌芽沐阳光”等。笔者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受上联内容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拘囿,笔者播放相关电子幻灯片,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经过思考,又想出诸如“大鹏展翅击长空”“蛟龙出海唤风雨”“春雨丝丝润万物”“炮竹声响驱冬寒”“英雄仗剑走天涯”等下联,每当出现新的构思,教室里就响起轻轻的惊叹声,学生感悟到了思维的广阔性,也获得了思考的乐趣。
发散性思维不仅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也可以增加思维的深度,笔者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对此深有体会。《像山那样思考》从生物界“狼—鹿—植被”的关系(狼被人大量猎杀,短时期带来鹿的增殖,鹿的增殖使得植被锐减,植被破坏后最终导致鹿的死亡与环境的破坏),分析了某一生物结构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生动地说明了他的大地伦理学主张。文本虽然篇幅不长,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为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领会主旨,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像山那样 地思考 。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强调没有唯一答案,也没有字数要求,只要依托对文本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这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经过阅读与思考,纷纷走上讲台写下自己的答案:“像山那样客观地思考生态平衡问题。”“像山那样理性地思考自然的法则。”“像山那样冷静地思考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像山那样长远地思考人类的未来。”……开放性的设计带来开放性的思路,而这开放性的思路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二、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把思路指向新领域的思维方式。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都有逆向思维的身影,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值得尝试。在一次即兴口头作文训练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组作文题:“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母”,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话题,思考五分钟后即兴发言。笔者告诉学生这组题目并非文字游戏,其目的就是锻炼逆向思维,以开拓思路。作业布置之初,有学生说看不懂,有学生说只会写“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可以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例子。笔者没有放弃,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超越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学生陆续发言,每个话题都有学生参与讨论。这次开放性的练习,不仅让学生锻炼了思维与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聆听与发言的过程中,在矛盾甚至是对立的说辞中,逐渐领悟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明白想事情、看问题要质疑、对话、商榷、求证。
三、联想思维的培养
联想集团有一则著名的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从反面说明了联想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与想象力可谓得天独厚。笔者在教学《采薇》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时,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战争已结束,战士踏上了归程,为什么还会悲从心来?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你是电影导演,你如何拍摄这一段?会设计什么镜头画面?”笔者希望籍此营造一种想象与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课堂实效来看,这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回答整理如下:学生A: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先拍一幅春景图,春光明媚,柳丝婀娜,一个长发垂肩的白衣女子在树下含情脉脉,那是战士的未婚妻,再拍几年之后,漫天飞雪,战士回来了,面容沧桑,步履蹒跚,回到家鄉,看到当年的未婚妻,已盘起头发,成了他人妇,心痛!学生B:这个战士是没有死,踏上了归途,但是很可能他生死与共的好战友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所以,会“我心伤悲”。学生C:如果我是导演,我要给这个战士三个特写镜头:出征时在柳丝下阳光帅气的脸;战火中紧张、惊恐、逐渐成熟的脸;最后,大雪纷飞返乡途中沧桑、痛苦乃至麻木的脸。
开放性的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的答案。在开放性的课堂,学生通过自身的“思”和“学”,不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滋养、丰富、生成自我和个性——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被某些观念、某种惯性束缚得太久,让我们以开拓的勇气,在实践与探索中冲破思维的峡谷,迎来语文教学的碧水蓝天。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