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女性主义艺术么?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在国内展会上看到放大几百倍的一幅花蕊作品,或是画布上赫然竖立着的女性私处迎面而来,你大可以估计:这有90%以上的可能性出自某个女性艺术家!
  全球当代艺术范围内,女性主义艺术仍是艺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但中国真的存在女性主义艺术吗?女性主义艺术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一直是个有争议性的话题。
  女性标签没有意义
  女权主义(Feminism)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源自法国,后来逐渐传入英、美等国,五四时期引入中国时被翻译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内容上的差异也在当下话语中渐渐消解和模糊。
  但在中国一说到“女权”,仍有谈虎色变的感觉,联想到的都是那些对男性凶巴巴的强硬女人,这或许是因为其中的“权”字太过严重吧,而“女性主义”的提法却柔和许多,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给女性主义艺术下个准确的定义是困难的。但基本上,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出自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视角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女性话语的各种艺术,都可以称为女性主义艺术。
  以这样的定义来看,“女性”的性别特征被放大,女性主义艺术俨然成了关乎性别的艺术,但真的是这样吗?
  世上有男人、女人之分,周围有男厕、女厕之别,但将艺术也按这样的二元论划分,必将身陷囹圄。因为有“女性艺术”的一元,必有“男性艺术”的另一元,而纵观整个艺术发展史,从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中那么多的艺术流派,不同风格,各式媒介,难道除了“男性艺术”就是“女性艺术”?那么安格尔的裸女,康定斯基的抽象等等该如何分类?它们不是更趋于没有性别差异的“中性艺术”吗?所以,这是个陷阱。
  同样,如果拿视角来说事,强调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那么这种独特,独特在哪里呢?难道以女性的视角看苹果不是苹果,而是气球?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说女性、男性,就是成人和孩子,此身份和彼专业,他们的视角呈现都是不同的。所以以性别来概括视角体验的差异有失偏颇,就像无法定义同性恋者的视角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一样。此外,艺术的标准和创作方式并不是男性的专利,过分强调以“女性视角”去诠释这个世界纯属多余。
  说到视角自然想起另一个体验——感觉。感觉不仅是眼、耳、鼻、舌等各部分知觉的总和,更是由心出发的体验,在艺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感觉不分男女,男性也好女性也罢,个体的体验和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无论是张爱玲的爱情小说,或是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词,还是弗里达血淋淋的画上世界都不能称为“女性主义艺术”,而是诉诸,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再者,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并没有给男性艺术家戴一顶帽子,称呼他们为男性艺术家张晓刚、男性艺术家周春芽,那么为什么在介绍女艺术家时,总要加上一个前缀,女性艺术家某某。是一些女艺术家喜欢以此自居,还是隐形的暗示?
  强调女性和女性方式,这种提法已经包含了一个前提:女性是弱势的,边缘的,因此需要给予特别的说明和关注,而在这种尴尬语境下提出的“女性主义艺术”可以说是男性话语权下的产物。
  艺术作为通向人们灵魂的渠道,是指向心灵的。林语堂说,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好的艺术品,绘画也好,音乐也罢,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艺术家宣泄的情感是否由心而发,气韵生动。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焦点放在如何充分地表达感觉,而不是刻意地分割男女艺术。更何况作为欣赏者,在乎艺术品本身远远超出了在乎它出自男人还是女人之手。
  女性主义艺术
  曾偏爱某些表达方式
  美国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切琳(Linda Nochlin)在1971年发表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论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挑起了关于女性艺术的重大话题。这篇文章显然带有女权色彩,文中反思了女性在美术史中的地位问题,围绕性别、艺术及权利进行了思考,并认为将女性边缘化的根源是意识形态。
  这个提法并不正确。因为在艺术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如弗里达、辛迪·舍曼、杜马斯等许多出类拔萃的女性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水准无需用女性身份来界定,她们的作品同样是对社会生活、文化现实等做出的艺术回应,同样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体验和感受。不过这个问题放在中国当代艺术下,似乎有了讨论的意义。
  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原因很多。其中,在人数和作品数量都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女艺术家们仍大多桎梏于女性主义的狭隘表达,并局限于重复、雷同的表达方。
  身体
  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一直是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缪斯,所以它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并无问题,甚至成为表现的符号也无大碍,但滥用或是作为噱头,就需要警惕了。
  来看看何成瑶在2002年7月完成的作品《99针》。这个作品与她的经历有关,她的父亲和她的母亲当时没有结婚就生下了她,因此,她的父亲被开除了公职,母亲也因此疯掉了。在何成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赤裸上半身,家人为她寻找各种治疗方法,其中最令她触目惊心的是母亲被捆绑在门板上,身上扎满了银针!
  《99针》正是她童年噩梦的再现,艺术家从头到脚插满了银针,在连续进行的几个小时中,她曾一度昏厥。这个身体是不美的,痛苦且千疮百孔,但却无比真实。
  曾多次全裸表演行为艺术,自称女权主义者的海容天天,2011年在北京798艺术中心进行了一场“十日谈”的秀。在10天的时间里,她将赤裸的自己关在铁笼中与不同的参观者进行交谈。这场行为艺术充斥着裸体、窥视和争论,但无论如何,身体作为仅有的表达手段再次成为话题和焦点。
  生殖器
  生殖器是身体的一个延伸,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家们惯用的表现形式。
  陈羚羊的代表作《十二花月》,是一组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图片以古雅静谧的色调,运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各式梳妆镜,呈现出一个女性流着月经血的下半身。她以水仙、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花、兰花、桂花、菊花、一品红、山茶、腊梅这十二种花来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并与每个月月经期生殖器的局部一起构成了十二幅完整的影像作品。这组作品的确破坏了审美惯性,既突兀又带有侵犯性,但同时又尴尬地把自己置于被看的位置。   李心沫的《阴道记忆》来自她的流产经历,作品中女性下体被放大,赤裸裸的阴道口立着冰冷的左轮手枪。艺术家将有关流产和生育时所用或类似的器具插进阴道,借以传达流产和生育带给女人身体和精神的记忆。她后来的《经血自画像》,又以女性生理现象的经血作为媒材,配以水墨材质,试图表达生命节律带来的疼痛痕迹。
  性
  女性通常通过性解放、性自由等方式来表达对权力的追求。但不要忘了,女性用性来表达的同时,又因本身长期是窥视和欲望的对象,很容易被再次打回原点,引来更多的窥视。
  崔岫闻在2000年推出了长达6分12秒的录像作品《洗手间的镜子》,客观地记录了北京某高档夜总会的小姐们在洗手间里的真实状态。她们或换衣补妆,或高声聊天,或打着电话,完全沉浸在自我的生活环境中。这件作品属于社会批判也好,意在揭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也罢,都将人们带入了私密的空间,满足了窥视欲。
  2006年,肖鲁做了装置行为作品《精子》。她准备了十二个空瓶子和一个冷藏柜,她的行为是向与会者和参观者的男性征集精子,并将这些精子放在特定的温度下冷藏,在作者每月受孕期间,将所捐献的精子与自己进行人工受孕。但结果竟是没有一个男性愿意奉献他们的精子!
  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何去何从?
  充斥着身体、鲜花、生殖器和性的艺术作品,俨然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女性艺术家的表达模式,但这种表达无疑过于局限。
  在这里讨论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是基于前面述说的两个问题:一是女性艺术家表达的雷同和模式化,二是艺术压根不需要女性主义的标签。
  女性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一元,不用刻意强调和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应是一种与男性共享世界的心态,充分张扬个性。最重要的是如前所说,艺术不分男女,艺术即直觉,即心生。一个艺术家存在的方式只有作品,其他的都不重要。
  如今深谙此道的女艺术家不是没有,她们也在创作中寻找着转变。比如崔岫闻在2010年推出的影像作品《神域》和图片作品《真空妙有》就可以看作是其中一例。《神域》的画面由不同的大众男女构成,他们均以裸体出现,双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艺术家称这件作品是希望在这些市井众生舍弃社会性符号和身份后,展现出他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已跳出了性别的局限。《真空妙有》系列则以单色构图为主,用雪、景、人勾画出诡秘、寂静的景致。这些作品的好坏暂且不论,单就形式来讲,已有换骨之势。
  这种转变可快可慢,却很必需。不然在女性主义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更别说出现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了。
其他文献
作为007电影设计展的总设计师,Ab·罗杰斯要干的活计,可以说是给理发师剃头,给大厨煮饭,其难点在何处,可想而知。在罗杰斯的理解中,007系列电影,将现实中的谍战场景转换成影片中戏剧化的时刻,而在旧的钢铁厂改造成的红坊举办007电影设计展,又增加了展览的设计性。  财富堂:上海成为007电影设计展亚洲首站,请问您作为布展总设计师,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罗杰斯:没有非常大的困难。首先,主办方伦敦巴比
期刊
人物简介  崔岫闻:生于中国哈尔滨,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199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首位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展出作品的华人艺术家,其视频代表作《洗手间》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其作品亦深受藏家青睐,在苏富比等国际拍卖行多次拍卖,市场表现良好。2010年她曾当选“第五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家(摄影类),荣获“2010年时装杂志优雅女性评选大奖”,并于2011年获颁“风
期刊
京剧、西湖、矿工以及裸女,在4月的一个画展上,以水彩的形式和谐共处。在那些抑扬顿挫的笔法与冷暖色彩的变换间,东方写意的气息肆意流淌着。而无论是铿锵戏剧,还是憨厚矿工,画家周刚都能用笔墨把他们画出同样蕴含在西湖幽蓝或是裸女凝神中的那一抹温情。  源于生活的艺术实践者  2013年4月3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泛华艺术中心、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
期刊
北京匡时携手艺术北京于4月30日-5月3日在在北京农展馆举行《两岸三地青年收藏家邀请展》系列活动。该展由北京匡时拍卖有限公司与艺术北京联合主办,上海以太空间协办。邀请展以中国年轻一代收藏家代表的收藏为核心,周大为、陆寻、林正、宗龙、李慧娜、谢晋宇、包一峰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青年藏家,首次以群展的方式向大众呈现他们的藏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部分。  展出藏品包括来自国外重要当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
期刊
赵无极4月9日于瑞士沃州家中去世,似乎没掀起太多波澜。消息、评论乃至回顾文章,多藏在网络一角,或者少数平面媒体并不惹人注目的内页。作为20世纪留法画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赵无极带走的也许是一个属于绘画的时代。当然,如果不局限在绘画领域,不局限在艺术领域,而是更深入地思考,那么,赵无极不仅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一个礼物,而且还是法兰西带给中国的一个礼物。赵无极这一代画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21世纪的中国
期刊
@艺术品保险art_insurance:西方艺术市场中流通的艺术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不同的是,当代艺术则始终与“挑战边界”相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西方艺术界都极为推崇“挑衅”性艺术作品,甚至无法判断某件“作品”是否是艺术。
期刊
五十年流金岁月,集萃于上海民生美术馆。当记者走进007电影设计展,对589件展品逐一浏览,每一件都藏着故事。而展览之外,带给人更深的思考——电影衍生品本身贮存着电影文化,它已然是收藏界的新宠了。中国电影也已经走过了百多年的历程,可在电影产业链上,并没有做到如西方那样的环环相扣。  无论好莱坞,还是英法等国,它们都将电影中的梦幻,与现实中的梦境结合,使得观众与电影人物如此接近。  让人物和情节走下银
期刊
“如果不能创作了,生命就没有意义了。对于我来说,创作的生命比物质的生命要重要得多。”  有人曾这样描述崔岫闻:“她确实长得很美丽,眼睛像变色龙似的,笑的时候很明亮,转向深思时颜色就变了,变成了古井的暗水,没有表情也没有声音。她冬天的时候特别爱穿掐腰碎花小袄,长头发紧紧地束着,干干净净的。喜欢逛街,吃零食。就连工作也要涂脂抹粉一番,穿上高跟鞋走来走去,楼下的女人只要听见头顶上传来高跟鞋叩击楼板的声音
期刊
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逝世,享年93岁。赵无极是非常勤奋的画家,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160余次个人画展,一直到80多岁还在坚持每天创作,但在五六年前他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前不久还曝出新闻,他的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和赵无极儿子赵嘉陵为了争夺遗产保管权与继承权打起了官司。  赵无极生前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获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他将西方现代绘画形式和油画的色彩
期刊
作为画家的王璜生先生,写实类的作品中流露着古声古韵的文化因子,抽象类作品中也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思考维度,除了传统的教育学角度关注教育过程、社会经历之外,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能流露其文化倾向和价值情怀。本文以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切入,旨在呈现一个真实的王璜生,一个立体的、必然的成熟画家。  财富堂:作为广东人,您也特别爱喝茶吗?  王璜生:我是潮州人,非常喜欢喝茶,喜欢茶的感觉,壶、杯的手感和视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