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缓解紧张的父子关系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是我的冤家
  李先生今年41岁,是一位电器工程师,因与儿子小磊长期关系紧张,无力缓解,找到我问计。小磊今年17岁,上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中上等。受父亲影响,小磊对各种电器格外着迷,物理成绩突出。
  李先生回忆,他与儿子关系紧张可以追溯到一年半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当时,中考成绩刚刚公布,小磊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他心仪的市一中,只能就读升学率略逊的中学,还要拿两万元的择校费,所以心情郁闷,整天窝在家里睡觉。我说了他两句,他就嘟嘟囔囔地说我多管闲事。当时我不知怎么了,突然就发火了,大声骂他是败家子,没出息。那小子也不示弱,冲我大声吼叫。要不是他妈妈及时制止,我们爷儿俩肯定得打起来。”李先生自嘲地苦笑,“都怪我没有把孩子教育好,这么没礼貌。”
  我说:“父子冲突是常有的事,过几天就没事了。”
  “可那小子记仇啊!”李先生委屈地说,“从那以后,小磊就不再主动跟我说话了,见面打招呼一律是点头,回答我的问题一律用最简短的话。如果有什么要求,比如要钱买学习资料、汇报考试成绩等,都是找他妈妈,我只是在旁边听听。人家不找我,我哪能自讨没趣?”
  我问:“后来没有再发生冲突吧?”
  李先生说:“大冲突没有,小摩擦不断。进入高中以后,小磊的物理成绩仍然突出,但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成绩就差得远了。有一天吃晚饭,我委婉地说他,让他不要偏科,不然高考时要吃亏,重演中考的悲剧。可能提到中考揭了他的疮疤,他把筷子‘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起身离去。我吸取教训,忍住没发火。还有一次,他月考成绩不理想,我没骂他。当天晚上,他就玩网络游戏到深夜,我还是忍住没骂他,只是把卧室的门关得重了一些。您猜怎么着?他马上回自己的房间,把门摔得更响。我忍不住了,要不是他妈妈拉住我,我肯定会冲过去教训他一番。这小子,真是我的冤家!”
  我问:“小磊跟妈妈的关系怎么样?”
  “很好,或许是好得有点过头了。”李先生抱怨道,“他们母子俩经常密谈,看到我走近就都不说话了,不知背着我谈些什么。跟您这样说吧,现在我感觉我被他们母子俩孤立了。您说说看,我辛辛苦苦赚钱养家,落得这般待遇,公平吗?”
  我笑道:“您想多了。可能妈妈是在劝儿子主动向您示好。他们都是您的至亲,您怎么能怀疑他们呢?”
  李先生叹了一口气,转换话题:“前天,我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听小磊的班主任说,现在高中功课非常紧张,学生压力比较大,希望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学习气氛,尤其要搞好亲子关系,给孩子适当减压。我想,我家的环境无论如何算不上温馨,我和小磊冷战,不能给他减压,反倒是给他施压。我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却不知道从何入手。”
  我说:“好吧,让我们从认识微妙的父子关系入手。”
  微妙的父子关系
  李先生不解:“父子关系就是父亲跟儿子的关系嘛,有什么微妙的?”
  我说:“下面,我从孩子的角度来描述父子关系。您也是父亲的儿子,有做儿子的感受,只要您感觉我说得不对,就打断我,好吗?”
  李先生好奇地点点头。
  我说:“幼年时期,父亲是一位超人。他很有力气,可以一手举起我;他很有钱,会大方地买玩具和零食给我;他很威风,只要他提高嗓门,全家人都不敢说话。少年时期,父亲是一位强人。他很霸道,常常限制我;他很固执,常坚持自己的大道理;他很专断,要我按照他所设计的路走,将来好出人头地。青年时期,我已经渐渐脱离父亲的控制,很多事我不喜欢去征求他的意见,我甚至认为自己足够独立,有勇气去面对所有的人生難题。所以尽管我和父亲也有碰面的时候,尽管我也有坐在父亲面前聆听的时候,但已经不信他那一套了。我会在心里说:‘什么时代了,还这么老古板!’结婚以后,我工作很忙,为养育子女而忙,为事业前途而忙,为人生目标而忙,很少见到父亲,偶尔见面,也是匆匆打个照面,寒暄两句,就无话可说了。如果接到他打来的电话,更是急于结束谈话。有时候梦中醒来,突然想起白天父亲电话里的声音,居然有些迷惑:他说了些什么?他想说而未说的又是什么?他的声音好像不那么嘹亮了。天亮以后,我又开始忙碌,没有时间想父亲的事。久而久之,父亲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的儿子长大了,站在我的面前毫不客气地与我对抗,我才发现自己的角色改变了,变成了父亲那样的人。这是一个轮回,可怕的轮回。于是,我有点心慌,想回家看看年迈的父亲。在回家的路上,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我发现父亲的形象在心中复活了,不再是超人、强人,而是我的亲人。”
  李先生没有打断我。他听得出神,眼眶里有闪闪的泪光。沉默良久,他喃喃自语:“没错,这是一个轮回,可怕的轮回。”
  我说:“您想再轮回一次吗?您愿意做一个被小磊误读的父亲,然后等小磊做了父亲以后,再重拾父子亲情吗?”
  “当然不想!”李先生断然回答,又皱起眉头,“可是,为什么父子之间总会发生这样的误会?”
  我解释道:“原因很复杂,与环境、种族文化、性格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男孩对父子关系的感觉存在矛盾:一方面,男孩通常把父亲作为成长的榜样,处处模仿父亲。用心理学术语来描述,这叫‘亲缘认同’。另一方面,男孩又希望尽快摆脱父亲,因为只有离开父亲才能获得独立和自由。即使是成年的年轻男人也存在类似的观念,他尊重自己的父亲,却又常常希望能够打败他。”
  缓和关系五步骤
  李先生小心翼翼地问:“您有破解这个轮回的办法吗?”
  我说:“父子关系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血浓于水,只要有缓和关系的强烈意愿,按以下五个步骤走,父子矛盾就能迅速化解。”
  李先生大喜,道:“今天我算是来对了,您快说说。”
  我告诉李先生,第一步是反省。心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不为意识所觉察,也不为人所控制,要想控制潜意识,必须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而意识化的方法就是反省。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是恶性轮回的基本原因,所以,要想搞好父子关系,父亲必须反省与自己父亲的关系,深刻认识自己急躁情绪的原因,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领悟父子关系的秘密,找到化解父子矛盾的钥匙。这是一项长期功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有心得,就能对处理好父子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比如,小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喜欢走4步跳1步
问:2016年5月,我到一家公司应聘,从事门卫工作。我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并签订3年劳动合同。前不久,我因家中有事无法继续工作,要求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提出,如果我辞职,必须向公司支付3000元的违约金,否则直接从工资中扣除。请问,与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必须支付违约金?  吴光明(河南郑州)  律师意见: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
名人用自拍来炫耀奢华的生活,普通人用自拍记录自己的活动,但是,专家却把自拍与精神疾病联系起来,并且提出,常常寻找最佳自拍角度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病。  英国精神病专家戴维·维尔博士告诉记者:“拍照手机流行起来以后,找我看畸形恐惧症的患者2/3都有反复自拍并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的强迫症。有畸形恐惧症的自拍爱好者有时会花上几个小时,试图拍出不显示任何缺陷的形象:他们很清楚自己存在这些缺陷,但其他人可能
1.按时吃早餐  睡眠时大脑仍在消耗热量,所以早上起床是大脑最缺乏能源的时候。这时候,好好吃顿早餐,大脑才能清醒过来,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早餐,最好以全麦、糙米等未精制的谷类为主食。  2.吃时多咀嚼  以一口20下为目标,咀嚼食物。咀嚼时,咀嚼肌的运动会将刺激传到脑干、小脑、大脑皮质,提高脑部活动。充分咀嚼还有助于分泌胆囊收缩素,其会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3.多吃團圆饭
12岁女孩春柳(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上初中以前一直生活在小县城。在当数学老师的父亲指导下,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参加课外奥数辅导,曾获得市级数学奥赛亚军。整个小学阶段,春柳是数学尖子生,因为奥赛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被市里一所私立初中录取。母亲为了她求学方便,到市里租房陪读,父亲则继续在县城工作,一家人周末才能团聚。  春柳上初中后,总体成绩在班上并不拔尖,英语发音还时常遭同学嘲笑,平时的数学考试题与她
每年中考、高考前,带孩子来咨询的家长特别多,咨询事由大多与考试焦虑有关。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们普遍处于两难境地:既害怕孩子过分焦虑,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又担心减压过头,使孩子因重视不足而折戟重要考试。怎样帮助孩子走出考试焦虑的困扰,在考场上发挥正常水平呢?综合大量案例,我认为以下三类情况最值得家长警惕。  疲劳战术,恶性循环  首先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的考试焦虑并非只在考试前几天出现,有的孩子,
法 国儿科专家现在提倡一种“袋鼠式”育婴方式,即父母与婴儿“皮肤贴皮肤”。这种育婴方式起源于哥伦比亚。那里的早产儿很多,但经济条件的限制使早产儿不可能长时间待在暖箱里,于是母亲们就代替了机器,用自己身体的热度来培育婴儿,效果出奇的好。用这种方式培育的孩子比在暖箱中成长的孩子更健康、更安静。尽管脆弱的早产儿有时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但需要父母的帮助。而暖箱会把父母与婴儿隔离开,这是很残忍的。  儿科
在长年的咨询工作中,我一直向家长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长身上,要改变孩子,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有的家长接受这个理念,家庭教育逐步走上正轨;有的家长不接受这个理念,或虽然接受但不愿改变自己,家庭教育举步维艰,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遗憾的是,前者是极少数,所以家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也是极少数。  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但缺乏勇气的家长,我总要讲范女士的故事。  全职妈妈的梦想  范
【编者按】  2016年2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此标准推论,城市中的留守儿童同样数量惊人。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递增,父母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变大,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有媒体曾针对中国“80后”父母亲子陪伴现状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七成的“80后”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在超
美 国的心理学家总结了一些家长成功的教子经验,认为培养成功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七件事:  第一件事: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想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成功,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会他做家务。前斯坦福大学新生学院院长朱莉·利思科特·哈伊姆认为:孩子在家里不做家务,那就意味着有人替他做了,这样孩子缺失的可不仅仅是必要的家务活动训练,更失去了学会“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完成”这个道理的机会,还有就是社会责任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