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应立足于素质教育理念,以有效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物理学科素养指引下,教师需要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主动性与潜能,进而让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获取更多知识,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从多元的教学方法中建立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诉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理念持续深入并获得广泛认可的今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照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落后,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如何能够让学生以探究方式开展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努力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流畅度,拓展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而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更好地解释物理学课程之中的未解之谜。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有效地更新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针对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有效创新,让课堂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力求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文章以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为例,针对学科素养下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进行如下探讨:
一、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作为发起者,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辅导。物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以自主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当中,最主要任务就是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且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重力与重心”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首先针对重力与重心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讲解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刚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毕竟刚学物理知识概念能马上完全掌握是不太可能。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与本课教学知识有关的探究性学习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落实物理学科物理观念素养的学习要求。比如:(1)将一条放置在平坦的水泥地板的一条长度为L米的均匀链条竖直往上拉直,请问最后将链条拉倒与水平水泥地板垂直的情况下,其重心位置已经升高多少?(2)把一个长为a,宽为b的匀质长方形木板ABCD(如图1),绕C点翻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时,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很多学生一直觉得高中物理很难,其主要原因在于这门课程部分知识的抽象性,缺乏实用性、趣味性等难以让学生喜欢。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需要改变学生对课程抽象性的认知,教师以生活性、趣味性等原则去教学这门课程。因此,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提出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探究过程当中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动手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班级引入合作,提升能力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物理课堂。通过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的方式来展开探究性学习,进而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规程,平时发挥小组在作业辅导、实验操作、学习监督的作用,学生在彼此合作中感受团队物理学习的快乐,成员之间还能相互鼓励学习,增进同学友谊。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力与平衡”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与物理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本课堂相关知识的分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也可以根据组员的个性差异以及物理学习基础等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旨在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由于在小组分配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优缺点,因此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分组讨论开始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厚卡纸条分配给班级每个学习小组,让小组的成员共同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模型,之后在制作的模型中进行小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的任务都可以不同,由小组长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什么?力的三角形法则是什么?合力的大小以及方向是如何跟随者两个夹角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如果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分别为0°、90°、180°时,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其合力等与具体教学相关的问题。
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引入“小老师”帮扶合作,旨在提升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的局面,遇到学习问题时,小组能自我处理消化一些问题(毕竟有些在小组成员看来比较难以理解的物理问题,小组之间能解决,而不必让小组成员自己苦思冥想),遇到一些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忙解决,从而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另外,学生完成课堂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在将自己在实际解题过程当中的过程以及思路进行阐述。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整体互动性,并且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成员之间的学习友谊,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引入实验,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具备较强实验性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如果简单的传授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以有效地手段来激发学生展开实验性探究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操作的经验,有必要的话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知晓操作规则及其注意事项,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与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鲁科版高中物理“形变与弹力”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在课程教学的一开始,组织学生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性教学活动,力求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对于与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作为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帮助学生准备好扁平玻璃瓶等相关的实验道具,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玻璃瓶之中注满水之后,使用带有细管的软木塞塞住玻璃瓶。被软木塞完全塞住的玻璃瓶,水会上升至玻璃管之中。随后,可以让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力(用测力计计算同样力度得知多少牛的力)来挤压玻璃瓶的瓶身,并观察玻璃瓶在外力的影响之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以上相关实验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的物理实践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对于学生潜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此种方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最终达到系统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四、设计情境问题,引入探究
基于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将物理学习同情境融合,设计情境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探究。为此,本着学习物理知识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有效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设计情境问题。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能的转化与守恒》教学中,教师不妨提前做一些课前准备工作,即授课前在授课班级中先挂一根细钢丝绳,在绳子下方悬挂一个1KG的棉花球。课上教师就引导学生针对天花板悬挂棉花球的情境问题做一些活动(先暂时不做活动,但是活动的情境先做,教师要设计问题),诸如让一个学生将棉花球拉开一个角度,并将其拉到贴近自己鼻子位置;接着就让棉花球自由摆动,学生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等待棉花球返回。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不要太靠近棉花球,避免发生一些意外。针对这样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诸多探究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教师的问题可以是:(1)你们猜一猜棉花球会不会撞到那位学生的鼻子?(2)假如那位同学用力将棉花球推出去,同时赋予一定的初速度,能否会出现棉花球再次回到站立之处?这是为什么呢?(3)为什么棉花球后面运动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下来?可以说,情境问题创设需要基于教师自己事先做好安排,这样在课上才能不至于随意设计问题,导致学生沒有太多思考的过程,从而出现思考不足的情况。
五、结合物理概念或规律,着重探究
物理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物理规律或者物理概念,高中物理课程中这些往往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物理规律或者物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不得忽视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引导,尤其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过程。
例如:还是以“形变与弹力”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将“弹力”的概念如何讲述出来是重要的内容,就需要引导学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案例。为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一些跟“弹力”有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用弹力的知识去解释,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干涉,看看学生解释的是否符合教材中“弹力”的概念的理解,可以说着就是一种探究过程。高中物理学习中,很多涉及物理概念知识点教师都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理解,教师再从学生的理解认知中去建构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样,在物理的规律学习中也是如此,不过物理规律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物理概念中,长期的学习中,学生的物理素养也就慢慢建立起来。
另外,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都是很高深的教学过程,往往就是源于生活中的案例。教师不能忽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习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价值。诸如,在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后,教师就让学生做一个源于生活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设计一个学生平时上学骑自行车所受阻力的方案。这样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到物理学习的实用性。这就是课堂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师需要让学生建立起这种学习理念。
结束语
通过将探究性学习模式融入至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减少既往“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所存在的弊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享受到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此种方式来大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前提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针对物理课程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5).
[2]王刚.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探讨[J].学周刊,2019(15).
[3]郑延平.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9).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理念持续深入并获得广泛认可的今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照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落后,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如何能够让学生以探究方式开展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努力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流畅度,拓展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而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更好地解释物理学课程之中的未解之谜。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有效地更新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针对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有效创新,让课堂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力求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文章以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为例,针对学科素养下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进行如下探讨:
一、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作为发起者,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辅导。物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以自主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当中,最主要任务就是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且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重力与重心”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首先针对重力与重心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讲解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刚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毕竟刚学物理知识概念能马上完全掌握是不太可能。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与本课教学知识有关的探究性学习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落实物理学科物理观念素养的学习要求。比如:(1)将一条放置在平坦的水泥地板的一条长度为L米的均匀链条竖直往上拉直,请问最后将链条拉倒与水平水泥地板垂直的情况下,其重心位置已经升高多少?(2)把一个长为a,宽为b的匀质长方形木板ABCD(如图1),绕C点翻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时,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很多学生一直觉得高中物理很难,其主要原因在于这门课程部分知识的抽象性,缺乏实用性、趣味性等难以让学生喜欢。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需要改变学生对课程抽象性的认知,教师以生活性、趣味性等原则去教学这门课程。因此,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提出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探究过程当中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动手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班级引入合作,提升能力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物理课堂。通过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的方式来展开探究性学习,进而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规程,平时发挥小组在作业辅导、实验操作、学习监督的作用,学生在彼此合作中感受团队物理学习的快乐,成员之间还能相互鼓励学习,增进同学友谊。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力与平衡”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与物理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本课堂相关知识的分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也可以根据组员的个性差异以及物理学习基础等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旨在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由于在小组分配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优缺点,因此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分组讨论开始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厚卡纸条分配给班级每个学习小组,让小组的成员共同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模型,之后在制作的模型中进行小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的任务都可以不同,由小组长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什么?力的三角形法则是什么?合力的大小以及方向是如何跟随者两个夹角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如果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分别为0°、90°、180°时,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其合力等与具体教学相关的问题。
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引入“小老师”帮扶合作,旨在提升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的局面,遇到学习问题时,小组能自我处理消化一些问题(毕竟有些在小组成员看来比较难以理解的物理问题,小组之间能解决,而不必让小组成员自己苦思冥想),遇到一些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忙解决,从而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另外,学生完成课堂分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在将自己在实际解题过程当中的过程以及思路进行阐述。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整体互动性,并且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成员之间的学习友谊,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引入实验,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具备较强实验性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如果简单的传授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以有效地手段来激发学生展开实验性探究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操作的经验,有必要的话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知晓操作规则及其注意事项,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与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鲁科版高中物理“形变与弹力”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在课程教学的一开始,组织学生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性教学活动,力求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对于与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作为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帮助学生准备好扁平玻璃瓶等相关的实验道具,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玻璃瓶之中注满水之后,使用带有细管的软木塞塞住玻璃瓶。被软木塞完全塞住的玻璃瓶,水会上升至玻璃管之中。随后,可以让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力(用测力计计算同样力度得知多少牛的力)来挤压玻璃瓶的瓶身,并观察玻璃瓶在外力的影响之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以上相关实验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的物理实践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对于学生潜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此种方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最终达到系统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四、设计情境问题,引入探究
基于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将物理学习同情境融合,设计情境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探究。为此,本着学习物理知识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有效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设计情境问题。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能的转化与守恒》教学中,教师不妨提前做一些课前准备工作,即授课前在授课班级中先挂一根细钢丝绳,在绳子下方悬挂一个1KG的棉花球。课上教师就引导学生针对天花板悬挂棉花球的情境问题做一些活动(先暂时不做活动,但是活动的情境先做,教师要设计问题),诸如让一个学生将棉花球拉开一个角度,并将其拉到贴近自己鼻子位置;接着就让棉花球自由摆动,学生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等待棉花球返回。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不要太靠近棉花球,避免发生一些意外。针对这样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诸多探究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教师的问题可以是:(1)你们猜一猜棉花球会不会撞到那位学生的鼻子?(2)假如那位同学用力将棉花球推出去,同时赋予一定的初速度,能否会出现棉花球再次回到站立之处?这是为什么呢?(3)为什么棉花球后面运动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下来?可以说,情境问题创设需要基于教师自己事先做好安排,这样在课上才能不至于随意设计问题,导致学生沒有太多思考的过程,从而出现思考不足的情况。
五、结合物理概念或规律,着重探究
物理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物理规律或者物理概念,高中物理课程中这些往往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物理规律或者物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不得忽视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引导,尤其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过程。
例如:还是以“形变与弹力”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将“弹力”的概念如何讲述出来是重要的内容,就需要引导学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案例。为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一些跟“弹力”有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用弹力的知识去解释,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干涉,看看学生解释的是否符合教材中“弹力”的概念的理解,可以说着就是一种探究过程。高中物理学习中,很多涉及物理概念知识点教师都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理解,教师再从学生的理解认知中去建构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样,在物理的规律学习中也是如此,不过物理规律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物理概念中,长期的学习中,学生的物理素养也就慢慢建立起来。
另外,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都是很高深的教学过程,往往就是源于生活中的案例。教师不能忽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习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价值。诸如,在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后,教师就让学生做一个源于生活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设计一个学生平时上学骑自行车所受阻力的方案。这样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到物理学习的实用性。这就是课堂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师需要让学生建立起这种学习理念。
结束语
通过将探究性学习模式融入至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减少既往“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所存在的弊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享受到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此种方式来大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前提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针对物理课程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5).
[2]王刚.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探讨[J].学周刊,2019(15).
[3]郑延平.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