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多样化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是一项全新的、长期的、复杂的改革任务,需要根据各地普通高中办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政策机制、探索实践途径与方法。本文通过对X省9市37所高中学校的调查,从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入手,以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办学特色为重点,系统分析了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经验提出了多样化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改革 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2-0015-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2004
普通高中处在整个学制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位置,其成效不仅能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生彰显个性和才能的分化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教育既要满足教育的基础性,又要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改革的共识。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以升学为指向,对多样化发展缺乏思考
通过对37所高中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目的都是为高考服务,升学是办学的唯一目标。90%的调查学校升学率均高达80%—90%,所不同的是一些学校升学层次较高,以“211”、“985”院校和普通本科为主体;一些学校升学层次较低,以三本和高职高专为主体。拼高考是高中学校的主要追求,对于没有升学的学生则任其流入社会,没有制订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访谈中有的校长明确表态没考虑过,有的校长虽然能谈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话题,但通过所述内容可明显看出没经过深入思考,虽然觉得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但他们认为实行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受财力、师资等限制,目前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具备,更重要的是担心影响学校的高考升学率。
(二)办学体制单一,管理滞后
当前普通高中只有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以公办为主。单一的办学体制造成了高中办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学校缺乏个性与活力,发展的空间狭窄、资源稀少,政策机制和评价体系滞后于多样化发展。被调查的学校中,最少学额仅为443人,最多学额为6200人,相差近14倍,差距惊人。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学额大,规模大,超大校就产生了,随着学校不断膨胀,超大班额等问题频出。反则学校生源不足,规模缩小,造成校舍、教师等资源浪费。
(三)学校特色单一,流于形式
调查的学校中只有1所高中实行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轨制”办学,部分学生高二分流组成职业技术班,为没有能力升学的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学习。该校是由职业学校后改成的普通高中,一所学校挂职普两块牌子,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和条件,“双轨制”特色的产生有其特殊性。60%的调查学校开设了音、体、美、外特色教学,实际上没有形成特色,均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最终目的依然是为学生升学服务。而其他40%的学校在特色办学的回答上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只是形式上的特色办学。
(四)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单调
教学方式以班级授课为主,分层教学等方式只是在局部尝试。选修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以升学为目的的音、体、美、外等课程上,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新课改要求相差甚远。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经费投入,选修课程设置受高考和学校师资限制严重。在所调查的学校中,38%的学校回答没有开设选修课程,62%的学校主要集中在音、体、美、外和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升学服务。有关职业技能类课程只有1所高中开设,有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其他选修课均没有开设,为没有能力升学的学生提供就业能力学习的功能缺失。在对于开展过诸如学分制等教学形式的回答中,有24%的学校回答没有,其他学校基本停留在省里要求的分层教学和学分制管理上,受学校师资、条件和高考的限制其做法也只是流于形式或正在尝试中。
(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形式单一
调查中,80%的学校表示受编制限制,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数量不足,尤其严重的是没有特色办学的特色师资,有些学校必开课程的音、体、美教师都不能满足需要。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较慢,教学创新不多,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师培训中除1所高中采取了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外,其他学校主要是依赖校本培训,通过一些竞赛或少量的教科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组织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和规模均较小,主要是参与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更多的是靠教师自身的学习来提高。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经验
(一)国内经验
1.以特色办学为主。一是根据教育理念的深化來推进多样化的发展。如上海的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科的领域特色来推进多样化的发展,它是特色办学的主流形式。如北京的月坛中学,几十年一贯把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很多学生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日语系。三是根据学校教育传统来推进多样化发展。如上海戏剧学院附中在艺术方面的发展[1]。
2.值得借鉴的做法。一是在办学体制上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公办高中办学,创新民办高中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办学模式上侧重建设四类模式的高中,即侧重培养创新人才的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综合高中;发展学生体育、艺术等专长的特色高中;引进国际课程的国际高中。二是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鼓励学校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直通立交桥。 (二)国际经验
1.办学模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要,办学模式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日本在新时期创办的新型高中包括:综合学科高中、学分制高中和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等;韩国颁布《高中多样化300工程》,积极创建农村寄宿制高中、地方自律型私立高中和产学联合的“达人高中”等[2]。
一是设立学分制高中、学分加学年制高中。其招生对象广泛,既招收正规课程的学生,也招收学习某学科的社会人员,同时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再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只要学生修够毕业要求的学分就认可其毕业资格。二是促进学校间的联合。表现在普通高中之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跨校选修和学分互认。
2.课程选择多样化。增强课程选择的多样性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之处。美国的高中课程一般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计划(以活动、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出现)三部分,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大学先修AP课程,有60%的高中开设AP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学习大学入门课程内容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高中选修课程相当丰富多彩,占到全部课程的50%左右。
从国内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国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经验对比中我们能够看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方式基本趋同,即多类型、多联合、多课程。
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中多样化发展应该采取政策创新、组织保障和典型引领等措施系统推进,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学校先开展起来,并逐步推行。可以同时实行区域多样化和学校内部多样化两种方式。区域多样化是在区域内合理建立科技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等,来满足一些志趣分化明显、职业倾向清晰学生的发展;学校内部多样化是以灵活的培养模式、可供多种选择的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政策机制
1.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促进办学体制的多样化。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学校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管理现有公办学校,节省政府投资。二是大力促进并规范民办学校发展。鼓励出资、捐资办学形式,促进社会力量独立举办、共同举办民办教育。政府可将教育经费更多地注入到薄弱高中,加速其多样化发展,实现教育均衡。
2.探索高校招生“绿色直通车”路径,开展高职高专学校的免试入学和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实验。高中毕业生的多元化出口,将对高中多样化发展起到强大的牵引作用。因此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应淡化高考权重,在做好监测必修课程质量的同时,拓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的认证,不断提高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同时也要改革学籍管理和会考等制约多样化发展的高中管理制度[3]。
3.建立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奖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级业务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搭建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创新平台。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建设,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促进联合办学等有利于高中多样化发展等办学方式与体制的改革。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消除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层次[4]。
(二)加强组织保障
1.成立专项组织机构。统一规划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并落实高中多样化试点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可能由学校自行理解和完成,而是需要上层统一协调和指导。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聘请相关教科研单位组成专项研究指导机构,长期从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相关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探索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途径,总结和推广多样化发展的典型经验,为基层提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咨询、培训和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省、市、校三方协力创造有利条件,培养高素质教师。学校可以引导教师自我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协调一致,在教师与学校的同步发展中实现教师队伍的优质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对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力和对走班制等教学形式的驾驭能力,为课程改革多样化和教学形式开放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为试点学校引进专长教师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构建区域多样化模式
1.以当前升学预备教育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为主体,在区域内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多样化发展格局。一是建立科技高中,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精深的学术性科目教育,以为重点高等教育机构输送优秀人才为目的。二是建立特色高中,围绕艺术、体育、外语、民族教育整体设计学校全面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外语、民族方面的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三是建立综合高中,同时开设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课程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或是就业提供多种选择。
2.加强学校间的联合,搭建平台,促进区域内的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化办学趋势。一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中联合,既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又可以扩大办学的空间和规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二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试行“2+1”模式,高二年级课程结束后,通过相应的考核制度,让有学习职业技能意愿的普通高中学生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同时让有升学意愿和升学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学习,拓展学生毕业走向,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办学成本。三是普通高中和高校联合,加强普通高中与高校的对接与合作,在学生培养、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科研、教师培养、学生升学等方面寻求长期共赢的局面。建立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育人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与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衔接机制。
(四)构建学校内部多样化模式
1.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设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选修课程是其中的核心任务。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统筹,组织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和高中学校共同开发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和教材。校本选修课程要做到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计划、有要求、有评价,而且要高质量地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服务。适当降低必修课程的水平及其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增大选修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加强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
2.突破傳统的班级教学管理方式,开展诸如注册制、学分制、走班制等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管理方式。调研学校实行注册制、学分制和走班制的新型学制管理方式的可行性,以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对高中教育学习的需求。招生对象上,既面向应届生,也招收有意向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的社会人员;授课形式上,既实行全日制,也可以实行函授制或网络课堂教学;毕业形式上,既可以学分制,也可以学年制或学年加学分制。
参考文献:
[1]唐盛昌.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必然与深化[J].上海教育,2011(6)
[2]刘世清.多样化:普通高中发展的世界趋势[J].上海教育,2012(23)
[3]方红峰.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1(7)
[4]王玉国,袁桂林.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2(6)
(责任编辑:滕一霖)
[关键词] 高中改革 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2-0015-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2004
普通高中处在整个学制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位置,其成效不仅能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生彰显个性和才能的分化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教育既要满足教育的基础性,又要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改革的共识。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以升学为指向,对多样化发展缺乏思考
通过对37所高中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目的都是为高考服务,升学是办学的唯一目标。90%的调查学校升学率均高达80%—90%,所不同的是一些学校升学层次较高,以“211”、“985”院校和普通本科为主体;一些学校升学层次较低,以三本和高职高专为主体。拼高考是高中学校的主要追求,对于没有升学的学生则任其流入社会,没有制订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访谈中有的校长明确表态没考虑过,有的校长虽然能谈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话题,但通过所述内容可明显看出没经过深入思考,虽然觉得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但他们认为实行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受财力、师资等限制,目前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具备,更重要的是担心影响学校的高考升学率。
(二)办学体制单一,管理滞后
当前普通高中只有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以公办为主。单一的办学体制造成了高中办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学校缺乏个性与活力,发展的空间狭窄、资源稀少,政策机制和评价体系滞后于多样化发展。被调查的学校中,最少学额仅为443人,最多学额为6200人,相差近14倍,差距惊人。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学额大,规模大,超大校就产生了,随着学校不断膨胀,超大班额等问题频出。反则学校生源不足,规模缩小,造成校舍、教师等资源浪费。
(三)学校特色单一,流于形式
调查的学校中只有1所高中实行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轨制”办学,部分学生高二分流组成职业技术班,为没有能力升学的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学习。该校是由职业学校后改成的普通高中,一所学校挂职普两块牌子,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和条件,“双轨制”特色的产生有其特殊性。60%的调查学校开设了音、体、美、外特色教学,实际上没有形成特色,均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最终目的依然是为学生升学服务。而其他40%的学校在特色办学的回答上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只是形式上的特色办学。
(四)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单调
教学方式以班级授课为主,分层教学等方式只是在局部尝试。选修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以升学为目的的音、体、美、外等课程上,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新课改要求相差甚远。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经费投入,选修课程设置受高考和学校师资限制严重。在所调查的学校中,38%的学校回答没有开设选修课程,62%的学校主要集中在音、体、美、外和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升学服务。有关职业技能类课程只有1所高中开设,有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其他选修课均没有开设,为没有能力升学的学生提供就业能力学习的功能缺失。在对于开展过诸如学分制等教学形式的回答中,有24%的学校回答没有,其他学校基本停留在省里要求的分层教学和学分制管理上,受学校师资、条件和高考的限制其做法也只是流于形式或正在尝试中。
(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形式单一
调查中,80%的学校表示受编制限制,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数量不足,尤其严重的是没有特色办学的特色师资,有些学校必开课程的音、体、美教师都不能满足需要。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较慢,教学创新不多,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师培训中除1所高中采取了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外,其他学校主要是依赖校本培训,通过一些竞赛或少量的教科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组织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和规模均较小,主要是参与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更多的是靠教师自身的学习来提高。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经验
(一)国内经验
1.以特色办学为主。一是根据教育理念的深化來推进多样化的发展。如上海的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科的领域特色来推进多样化的发展,它是特色办学的主流形式。如北京的月坛中学,几十年一贯把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很多学生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日语系。三是根据学校教育传统来推进多样化发展。如上海戏剧学院附中在艺术方面的发展[1]。
2.值得借鉴的做法。一是在办学体制上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公办高中办学,创新民办高中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办学模式上侧重建设四类模式的高中,即侧重培养创新人才的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综合高中;发展学生体育、艺术等专长的特色高中;引进国际课程的国际高中。二是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鼓励学校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直通立交桥。 (二)国际经验
1.办学模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要,办学模式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日本在新时期创办的新型高中包括:综合学科高中、学分制高中和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等;韩国颁布《高中多样化300工程》,积极创建农村寄宿制高中、地方自律型私立高中和产学联合的“达人高中”等[2]。
一是设立学分制高中、学分加学年制高中。其招生对象广泛,既招收正规课程的学生,也招收学习某学科的社会人员,同时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再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只要学生修够毕业要求的学分就认可其毕业资格。二是促进学校间的联合。表现在普通高中之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跨校选修和学分互认。
2.课程选择多样化。增强课程选择的多样性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之处。美国的高中课程一般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计划(以活动、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出现)三部分,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大学先修AP课程,有60%的高中开设AP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学习大学入门课程内容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高中选修课程相当丰富多彩,占到全部课程的50%左右。
从国内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国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经验对比中我们能够看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方式基本趋同,即多类型、多联合、多课程。
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中多样化发展应该采取政策创新、组织保障和典型引领等措施系统推进,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学校先开展起来,并逐步推行。可以同时实行区域多样化和学校内部多样化两种方式。区域多样化是在区域内合理建立科技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等,来满足一些志趣分化明显、职业倾向清晰学生的发展;学校内部多样化是以灵活的培养模式、可供多种选择的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政策机制
1.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促进办学体制的多样化。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学校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管理现有公办学校,节省政府投资。二是大力促进并规范民办学校发展。鼓励出资、捐资办学形式,促进社会力量独立举办、共同举办民办教育。政府可将教育经费更多地注入到薄弱高中,加速其多样化发展,实现教育均衡。
2.探索高校招生“绿色直通车”路径,开展高职高专学校的免试入学和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实验。高中毕业生的多元化出口,将对高中多样化发展起到强大的牵引作用。因此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应淡化高考权重,在做好监测必修课程质量的同时,拓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的认证,不断提高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同时也要改革学籍管理和会考等制约多样化发展的高中管理制度[3]。
3.建立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奖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级业务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搭建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创新平台。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建设,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促进联合办学等有利于高中多样化发展等办学方式与体制的改革。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消除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层次[4]。
(二)加强组织保障
1.成立专项组织机构。统一规划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并落实高中多样化试点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可能由学校自行理解和完成,而是需要上层统一协调和指导。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聘请相关教科研单位组成专项研究指导机构,长期从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相关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探索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途径,总结和推广多样化发展的典型经验,为基层提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咨询、培训和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省、市、校三方协力创造有利条件,培养高素质教师。学校可以引导教师自我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协调一致,在教师与学校的同步发展中实现教师队伍的优质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对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力和对走班制等教学形式的驾驭能力,为课程改革多样化和教学形式开放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为试点学校引进专长教师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构建区域多样化模式
1.以当前升学预备教育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为主体,在区域内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多样化发展格局。一是建立科技高中,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精深的学术性科目教育,以为重点高等教育机构输送优秀人才为目的。二是建立特色高中,围绕艺术、体育、外语、民族教育整体设计学校全面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外语、民族方面的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三是建立综合高中,同时开设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课程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或是就业提供多种选择。
2.加强学校间的联合,搭建平台,促进区域内的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化办学趋势。一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中联合,既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又可以扩大办学的空间和规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二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试行“2+1”模式,高二年级课程结束后,通过相应的考核制度,让有学习职业技能意愿的普通高中学生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同时让有升学意愿和升学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学习,拓展学生毕业走向,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办学成本。三是普通高中和高校联合,加强普通高中与高校的对接与合作,在学生培养、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科研、教师培养、学生升学等方面寻求长期共赢的局面。建立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育人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与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衔接机制。
(四)构建学校内部多样化模式
1.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设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选修课程是其中的核心任务。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统筹,组织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和高中学校共同开发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和教材。校本选修课程要做到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计划、有要求、有评价,而且要高质量地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服务。适当降低必修课程的水平及其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增大选修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加强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
2.突破傳统的班级教学管理方式,开展诸如注册制、学分制、走班制等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管理方式。调研学校实行注册制、学分制和走班制的新型学制管理方式的可行性,以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对高中教育学习的需求。招生对象上,既面向应届生,也招收有意向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的社会人员;授课形式上,既实行全日制,也可以实行函授制或网络课堂教学;毕业形式上,既可以学分制,也可以学年制或学年加学分制。
参考文献:
[1]唐盛昌.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必然与深化[J].上海教育,2011(6)
[2]刘世清.多样化:普通高中发展的世界趋势[J].上海教育,2012(23)
[3]方红峰.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1(7)
[4]王玉国,袁桂林.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2(6)
(责任编辑:滕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