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英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与输出的能力成为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问卷调查,重点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地方经济文化教学方面的缺失加以分析,就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用英文表达地方经济文化的能力进行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方法措施。
【关键词】地方经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措施
【作者简介】尚丽莉(1986.02-),女,汉族,辽宁辽阳人,营口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2019年营口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高校地方经济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模式研究——以营口市营口理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2019011)。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国际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对于应用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有效使用英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与输出。
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地方理工类院校英语教学中还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水平不是很高,尤其在听说方面,所以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之外,还要从实践性、精神性、价值性等方面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识。地方经济文化教学资源的补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培养语言基础和应试技能中走出来,从课上课下区域环境里更好地体验提升实践技能,从而在今后得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回报。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成本和收回的价值并不对等。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精力较多,高考之后,“效益”变得不那么明显,“费时低效”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仅会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所影响,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对地方经济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即学即用,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并意识到语言的效益,除了今后工作中带来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回报,也会有一定精神层面的寄托,通过双语的挖掘探讨,来体会历史经济文化带来的魅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投资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去为自身语言能力加码。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日益凸显。“无论是汉语‘交流’,还是英语的‘communication’一词,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则更为重要”。而“大量数据表明,即使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大学毕业生,其英语水平也只能勉强对付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交际”,更何谈有效地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而对地方经济文化的表达更是如此,距离自己最近的,日常有所接触的层面,作为一名大学生,竟然不能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流利地表达出来,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所以“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教学,无疑应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
二、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在营口理工学院19级、20级部分学生及外语教研部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地方经济文化内容所占比例以及布置的作业或者考核中涉及地方经济文化知识的比例都是很少的,授课过程中也很少会补充相关地方经济文化知识。超过一半的学生只能勉强甚至不能用英文就家乡或者高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原因包括词汇表达欠缺、语法基础不够扎实、平时教学不够深入、相关练习素材过少、表达练习机会不够多、本身对地方经济文化方面了解不够、自身对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等。但教师在向学生介绍的课外资料中,中国经济文化方面占比较多,调查问卷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英文资料阅读较多,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认同教学中地方经济文化的渗透对英语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拓宽区域经济文化视野、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增强区域经济文化自信等。由此看来,“教”和“学”两方面主体已经有意识地在拓展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
三、方法措施
语言学习讲究“输入”与“输出”双向交互性,要想做到本土经济文化的有效输出,首先在内容和语言上要有输入。一些代表性的中国经济文化元素,如孔子、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端午节等,在部分教材及测试考核中已有所体现,但涉及地方经济文化的内容则少之又少,相关的英文或英汉对照文献也有些匮乏,这多少也是区域发展水平及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对学生了解区域经济文化和提升跨文化交际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比如与西方人谈论营口老街历史经济文化,显然要比谈论香榭丽舍大道更能吸引对方的兴趣,让学生谈一谈营口鸟浪奇观则要比谈非洲动物大迁徙直观得多。这一部分的缺失需要地方高校英语教师通过附加教学资源素材的形式補充到日常教学中去,与基础语言知识和我国宏观经济文化背景相融合,提高学生对地方经济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加实操和表现机会。学生能够对地方经济文化进行流利的英文表达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觉醒与发展意识的体现,高校师生对地方经济文化以英文学习传播的有效带动可以视为一种市场推动力,通过教材资源和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有效传播扩大区域经济文化影响力。
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材服务于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整体授课计划以及个人的教学设计来选用教材内容及配套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非教学围绕着教材,教材里面有什么就去讲什么、练习什么。所以除根据教学大纲选定教材及其中的讲授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去主动增补添加额外的教学资源,通过团队合作、线上线下等方式形成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资源体系,并且这种体系需要不断发展成熟,纵向横向多角度多渠道地建立。进入到21世经,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政策与计划开展在不断地带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教学材料即使在每一版本教材更新换代的间隙,也要求与时俱进,贴合时事,及时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豪感,让书本内容“活起来”,常用常新,与学生的实践相辅相成。 对于平时的教学考核也可以增加有关地方经济文化的内容,将地方经济文化附加教学加入教学计划中,而不是课堂上简单地一笔带过,或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课后自查,要形成讲授、任务、考核、评价、反馈的科学体系。比如可以增加相关的口语测试,提升听说的日常行为适用性,增加练习渠道,以及相关实践考察报告等,课上可以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学生在实践中的反馈可以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习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讲授,以传授者的角度去接触、学习、探究教学素材,会让学习者更有责任感,也更有动力去探究。这样,学生的双语挖掘实践不仅会促使语言上的进步,对于中國历史经济文化的学习感悟也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还要意识到,应用型高校公共大学英语教学在适度增添地方经济文化内容的同时,主要是在意识层面和实践方面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拓展跨文化交际,传播地方文化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教师可以在逐步积累中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进而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可能,因此应该加大英语教师在地方经济文化领域的培训力度。以往接触的教师培训多是围绕教学手段和设计方法、师德师风、课程建设等方面,对于英语教师跨学科跨知识广度的培训则少之又少,因此应加大英语教师在地方经济文化方面的培训,走出课堂,参与到地方发展当中,再把所见所闻所学所感结合语言教学带回到课堂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增强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四、结语
通过地方经济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将基础英语能力培养与经济文化实践能力相结合,相互辅助与提高,可以避免书本知识与社会环境的脱节,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从内部学习转化为外部应用,将objectivity与subjectivity相结合,有东西可说,有东西想说,有东西会说,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尽快熟悉就职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状况,提升职场技能,增加职场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高校所在地区域经济文化的认同感,留住人才,服务区域发展。英语教学中对于地方经济文化的渗透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一部分,通过语言的学习和经济文化融会贯通,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创造合作共赢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效率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2):86-92.
[2]王艳.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看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90-97.
[3]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88-92.
【关键词】地方经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措施
【作者简介】尚丽莉(1986.02-),女,汉族,辽宁辽阳人,营口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2019年营口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高校地方经济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模式研究——以营口市营口理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2019011)。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国际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对于应用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有效使用英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与输出。
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地方理工类院校英语教学中还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水平不是很高,尤其在听说方面,所以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之外,还要从实践性、精神性、价值性等方面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识。地方经济文化教学资源的补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培养语言基础和应试技能中走出来,从课上课下区域环境里更好地体验提升实践技能,从而在今后得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回报。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成本和收回的价值并不对等。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精力较多,高考之后,“效益”变得不那么明显,“费时低效”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仅会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所影响,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对地方经济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即学即用,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并意识到语言的效益,除了今后工作中带来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回报,也会有一定精神层面的寄托,通过双语的挖掘探讨,来体会历史经济文化带来的魅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投资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去为自身语言能力加码。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日益凸显。“无论是汉语‘交流’,还是英语的‘communication’一词,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则更为重要”。而“大量数据表明,即使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大学毕业生,其英语水平也只能勉强对付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交际”,更何谈有效地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而对地方经济文化的表达更是如此,距离自己最近的,日常有所接触的层面,作为一名大学生,竟然不能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流利地表达出来,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所以“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教学,无疑应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
二、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在营口理工学院19级、20级部分学生及外语教研部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地方经济文化内容所占比例以及布置的作业或者考核中涉及地方经济文化知识的比例都是很少的,授课过程中也很少会补充相关地方经济文化知识。超过一半的学生只能勉强甚至不能用英文就家乡或者高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原因包括词汇表达欠缺、语法基础不够扎实、平时教学不够深入、相关练习素材过少、表达练习机会不够多、本身对地方经济文化方面了解不够、自身对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等。但教师在向学生介绍的课外资料中,中国经济文化方面占比较多,调查问卷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英文资料阅读较多,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认同教学中地方经济文化的渗透对英语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拓宽区域经济文化视野、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增强区域经济文化自信等。由此看来,“教”和“学”两方面主体已经有意识地在拓展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
三、方法措施
语言学习讲究“输入”与“输出”双向交互性,要想做到本土经济文化的有效输出,首先在内容和语言上要有输入。一些代表性的中国经济文化元素,如孔子、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端午节等,在部分教材及测试考核中已有所体现,但涉及地方经济文化的内容则少之又少,相关的英文或英汉对照文献也有些匮乏,这多少也是区域发展水平及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对学生了解区域经济文化和提升跨文化交际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比如与西方人谈论营口老街历史经济文化,显然要比谈论香榭丽舍大道更能吸引对方的兴趣,让学生谈一谈营口鸟浪奇观则要比谈非洲动物大迁徙直观得多。这一部分的缺失需要地方高校英语教师通过附加教学资源素材的形式補充到日常教学中去,与基础语言知识和我国宏观经济文化背景相融合,提高学生对地方经济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加实操和表现机会。学生能够对地方经济文化进行流利的英文表达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觉醒与发展意识的体现,高校师生对地方经济文化以英文学习传播的有效带动可以视为一种市场推动力,通过教材资源和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有效传播扩大区域经济文化影响力。
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材服务于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整体授课计划以及个人的教学设计来选用教材内容及配套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非教学围绕着教材,教材里面有什么就去讲什么、练习什么。所以除根据教学大纲选定教材及其中的讲授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去主动增补添加额外的教学资源,通过团队合作、线上线下等方式形成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资源体系,并且这种体系需要不断发展成熟,纵向横向多角度多渠道地建立。进入到21世经,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政策与计划开展在不断地带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教学材料即使在每一版本教材更新换代的间隙,也要求与时俱进,贴合时事,及时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豪感,让书本内容“活起来”,常用常新,与学生的实践相辅相成。 对于平时的教学考核也可以增加有关地方经济文化的内容,将地方经济文化附加教学加入教学计划中,而不是课堂上简单地一笔带过,或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课后自查,要形成讲授、任务、考核、评价、反馈的科学体系。比如可以增加相关的口语测试,提升听说的日常行为适用性,增加练习渠道,以及相关实践考察报告等,课上可以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学生在实践中的反馈可以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习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讲授,以传授者的角度去接触、学习、探究教学素材,会让学习者更有责任感,也更有动力去探究。这样,学生的双语挖掘实践不仅会促使语言上的进步,对于中國历史经济文化的学习感悟也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还要意识到,应用型高校公共大学英语教学在适度增添地方经济文化内容的同时,主要是在意识层面和实践方面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拓展跨文化交际,传播地方文化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教师可以在逐步积累中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进而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可能,因此应该加大英语教师在地方经济文化领域的培训力度。以往接触的教师培训多是围绕教学手段和设计方法、师德师风、课程建设等方面,对于英语教师跨学科跨知识广度的培训则少之又少,因此应加大英语教师在地方经济文化方面的培训,走出课堂,参与到地方发展当中,再把所见所闻所学所感结合语言教学带回到课堂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增强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四、结语
通过地方经济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将基础英语能力培养与经济文化实践能力相结合,相互辅助与提高,可以避免书本知识与社会环境的脱节,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从内部学习转化为外部应用,将objectivity与subjectivity相结合,有东西可说,有东西想说,有东西会说,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尽快熟悉就职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状况,提升职场技能,增加职场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高校所在地区域经济文化的认同感,留住人才,服务区域发展。英语教学中对于地方经济文化的渗透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一部分,通过语言的学习和经济文化融会贯通,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创造合作共赢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效率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2):86-92.
[2]王艳.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看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90-97.
[3]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