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汶川地震博物馆,是中国首家民间地震实物博物馆。展览以日记的形式,分30个展厅,记录了从5月12日到6月12日每天发生的事件。在收集的4万件与地震有关的实物中,有“可乐男孩”签名的可乐瓶、特殊馆员“猪坚强”,就连“范跑跑”的教科书和他的一副眼镜也被收藏。自2008年6月12日开馆以来,平均每天有上千人来此参观。今年春节期间,该馆的参观人数更是高达10万人。
今年2月28日,汶川地震博物馆开始闭馆修建,到地震一周年时重新开馆。而由民营企业家兴建的这座博物馆届时是否收费,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日记的形式开设展区
2009年1月10日下午,来自四川省江油市的张培丽一家四口辗转来到大邑县安仁镇。安仁古镇因是川军将领刘文辉、刘湘以及地主刘文彩的老家,而在巴蜀大地颇为有名,而张培丽一家这次主要是来参观汶川地震博物馆。
张培丽远远地看到一个独特标志,上边写着“震·撼5·12~6·12日记”字样,黑色和红色的搭配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博物馆门口堆放的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构件、汽车以及火车铁轨等,让她看到了地震的残酷。
让张培丽感到奇怪的是,博物馆门口停放着一辆消防车。待她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件地震实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章蕙告诉她,这辆消防车是去年11月2日才到这里安家落户的。这辆车的驾驶员是成都市消防支队七中队后勤班班长肖和。地震发生后,他一直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模”。成都市消防支队将这辆消防车和部分救灾装备捐赠给了博物馆。
张培丽发现,这座博物馆与众不同。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上下两层建筑,裸露的水泥、钢筋,加之钢管搭建的护栏,给人强烈的废墟悲壮之感。走进博物馆,广播里不停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为抗震救灾录制的歌曲《相信爱》,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
这座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用实物、图片、文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救灾进程,每个展区就是一天,30个展区正好代表着5月12日到6月12日这一个月。章蕙说,这种方式在全国是首次。
总理用品成珍贵实物
踏进馆门,首先来到的是“5月12日展区”。在这里,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所用过的扩音话筒,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以及他喝过的矿泉水瓶等物品格外引人注目。
5月13日凌晨,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市支队开赴映秀镇进行救援。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支队9名队员驾驶着5艘救援冲锋舟,冒着被巨浪打翻的危险,连接起了映秀与都江堰的水上生命通道。9月6日,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市支队向博物馆捐赠了队长驾驶的那艘冲锋舟。
在“5月18日展区”,陈列着一个空可乐罐,这是去年10月12日,博物馆新添的一件非同寻常的实物。在地震灾难发生80多个小时后,被压在废墟中的绵竹市汉旺镇高二学生薛枭成功获救,就在救护人员将他送上救护车时,他突然向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冰镇的!”“可乐男孩”被送到成都华西医院后,他的右手被截肢,一些好心人给他带来了冰镇可乐。记者注意到,这个可乐罐上的“薛枭”是用黑色铅字笔写成的,由于地震中失去了右手,薛枭用左手书写的名字显得有点歪斜。
而绵竹市新龙镇的吴家方在地震后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摩托车,也静静地停放在博物馆里。
烛光中翻开“日记”
和张培丽一样,这天来到汶川地震博物馆参观的人还有其他几百人。章蕙告诉记者,地震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最多一天高达5000多人次。“震撼”“永生难忘”,是人们参观后的共同感受。而这座博物馆的建造者是民营企业家樊建川,他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商人和收藏家。
2009年年初,央视《经济频道》评选出10位最能代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人物,樊建川榜上有名。
2003年,樊建川在大邑县建造了一个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群落。建川博物馆分为抗战、民俗和红色年代三大系列,有11个展馆。
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新勇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当天,他就接到樊建川馆长从机场打来的电话,要他们收集地震实物,准备在建川博物馆建一个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纪念馆。于是,博物馆派出50余名员工分别前往都江堰、汶川、映秀、北川等地收集抗震救灾实物。随后,4000余件与此次地震有关的物件被一一收藏。
何新勇强调,所有的物件都经过了专业的消毒和就地拍照,绝对真实,但他也有遗憾的事。他从电视上看到,有位妈妈为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幸遇难,她在手机上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的短信。他们苦苦寻觅那部手机,但至今没有结果。
2008年6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名为“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大型抗震救灾实物展在尚未完工的“红色年代镜鉴艺术馆”中如期展出。在4000多件实物中,遇难者的遗物成了整个博物馆藏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警报声响后,来参观的人们每人拿一支蜡烛,大家在烛光中参观整个展馆。
个别收藏物引发争论
汶川地震博物馆被媒体报道后,捐献实物的人越来越多。去年7月23日,一座来自都江堰市建行岷山分理处的木质座钟被摆在了地震馆入口处的显眼位置。钟摆已经在地震中损坏,时间定格在14:28,成为博物馆的最佳藏品之一。
但是个别收藏的实物也引起了争论,其中就有“范跑跑”的教科书和地震时他戴的一副黑框眼镜。
记者看到,教科书扉页上有范美忠亲笔写的“正在讲课。范美忠。5·12”字样。而他的黑框眼镜旁是一张金额为224元的发票,这是博物馆给他配一副新眼镜的费用。对于一些人的疑问,馆方认为他们只是真实地保留历史,如何评价是参观者自己的事。
而博物馆最著名的收藏品之一是“猪坚强”。记者看到,“猪坚强”在博物馆内有自己的专用小屋,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博物馆园区内散步。博物馆策划部的吴志雄告诉记者,大难不死的“猪坚强”被埋在地下36天后救出时,原本150公斤的肥猪瘦得只剩下50多公斤。2008年6月22日,樊建川馆长用3008元从猪的主人手中买下它,还额外捐赠给他1万元。现在“猪坚强”的体重已从当初进馆时的50多公斤,长至160多公斤。
樊建川的行为受到了善待动物组织亚太分部的嘉许,但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质疑。而樊建川的想法很简单,等“猪坚强”寿终正寝后,将它制作成动物标本永久收藏,“它给人们带来另外一个侧面的记忆”。
重新开馆收费成焦点
汶川地震博物馆自去年6月12日开馆后,建川博物馆对外宣称将免费向公众开放3个月。两个月后,建川博物馆又把免费开放时间延长至今年2月28日。馆方的解释是,现在博物馆的地震实物已经超过4万件,2月28日后要增资2500多万元重新修建,到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重新开馆。
何新勇向记者透露,新展馆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由鸟巢中方设计师李纲设计。建成后的地震博物馆仍采用日记这种特别的展览形式,分30个展厅。但规模要大得多,也更具震撼力。观众进入封闭的模拟地震厅,能体验地震发生的实时场景,感受到山崩地裂的恐惧。
另外,博物馆已收集了空军、陆军、医疗卫生、消防官兵等多支抗震救灾队伍使用过的物品,要为每一支参加救灾的队伍建一个展厅,初步设计在20个展厅左右。
重新建成后的地震博物馆是否收费也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2008年年底,樊建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自经营博物馆以来,已经投入了许多资金,因为地震博物馆是免费的。“明年我们一定能赚钱。”据了解,目前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门票是通票100元,单馆20元。
建川博物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地震博物馆重新开馆后要收费,可能是20元左右,博物馆毕竟投资了这么多钱,不可能一直免费开放。但在采访中一位游客说,地震博物馆的收藏物绝大部分是单位和个人无偿捐赠的,馆方应考虑到这些人的感受和初衷。
今年2月28日,汶川地震博物馆开始闭馆修建,到地震一周年时重新开馆。而由民营企业家兴建的这座博物馆届时是否收费,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日记的形式开设展区
2009年1月10日下午,来自四川省江油市的张培丽一家四口辗转来到大邑县安仁镇。安仁古镇因是川军将领刘文辉、刘湘以及地主刘文彩的老家,而在巴蜀大地颇为有名,而张培丽一家这次主要是来参观汶川地震博物馆。
张培丽远远地看到一个独特标志,上边写着“震·撼5·12~6·12日记”字样,黑色和红色的搭配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博物馆门口堆放的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构件、汽车以及火车铁轨等,让她看到了地震的残酷。
让张培丽感到奇怪的是,博物馆门口停放着一辆消防车。待她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件地震实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章蕙告诉她,这辆消防车是去年11月2日才到这里安家落户的。这辆车的驾驶员是成都市消防支队七中队后勤班班长肖和。地震发生后,他一直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模”。成都市消防支队将这辆消防车和部分救灾装备捐赠给了博物馆。
张培丽发现,这座博物馆与众不同。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上下两层建筑,裸露的水泥、钢筋,加之钢管搭建的护栏,给人强烈的废墟悲壮之感。走进博物馆,广播里不停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为抗震救灾录制的歌曲《相信爱》,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
这座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用实物、图片、文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救灾进程,每个展区就是一天,30个展区正好代表着5月12日到6月12日这一个月。章蕙说,这种方式在全国是首次。
总理用品成珍贵实物
踏进馆门,首先来到的是“5月12日展区”。在这里,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所用过的扩音话筒,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以及他喝过的矿泉水瓶等物品格外引人注目。
5月13日凌晨,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市支队开赴映秀镇进行救援。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支队9名队员驾驶着5艘救援冲锋舟,冒着被巨浪打翻的危险,连接起了映秀与都江堰的水上生命通道。9月6日,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市支队向博物馆捐赠了队长驾驶的那艘冲锋舟。
在“5月18日展区”,陈列着一个空可乐罐,这是去年10月12日,博物馆新添的一件非同寻常的实物。在地震灾难发生80多个小时后,被压在废墟中的绵竹市汉旺镇高二学生薛枭成功获救,就在救护人员将他送上救护车时,他突然向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冰镇的!”“可乐男孩”被送到成都华西医院后,他的右手被截肢,一些好心人给他带来了冰镇可乐。记者注意到,这个可乐罐上的“薛枭”是用黑色铅字笔写成的,由于地震中失去了右手,薛枭用左手书写的名字显得有点歪斜。
而绵竹市新龙镇的吴家方在地震后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摩托车,也静静地停放在博物馆里。
烛光中翻开“日记”
和张培丽一样,这天来到汶川地震博物馆参观的人还有其他几百人。章蕙告诉记者,地震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最多一天高达5000多人次。“震撼”“永生难忘”,是人们参观后的共同感受。而这座博物馆的建造者是民营企业家樊建川,他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商人和收藏家。
2009年年初,央视《经济频道》评选出10位最能代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人物,樊建川榜上有名。
2003年,樊建川在大邑县建造了一个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群落。建川博物馆分为抗战、民俗和红色年代三大系列,有11个展馆。
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新勇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当天,他就接到樊建川馆长从机场打来的电话,要他们收集地震实物,准备在建川博物馆建一个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纪念馆。于是,博物馆派出50余名员工分别前往都江堰、汶川、映秀、北川等地收集抗震救灾实物。随后,4000余件与此次地震有关的物件被一一收藏。
何新勇强调,所有的物件都经过了专业的消毒和就地拍照,绝对真实,但他也有遗憾的事。他从电视上看到,有位妈妈为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幸遇难,她在手机上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的短信。他们苦苦寻觅那部手机,但至今没有结果。
2008年6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名为“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大型抗震救灾实物展在尚未完工的“红色年代镜鉴艺术馆”中如期展出。在4000多件实物中,遇难者的遗物成了整个博物馆藏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警报声响后,来参观的人们每人拿一支蜡烛,大家在烛光中参观整个展馆。
个别收藏物引发争论
汶川地震博物馆被媒体报道后,捐献实物的人越来越多。去年7月23日,一座来自都江堰市建行岷山分理处的木质座钟被摆在了地震馆入口处的显眼位置。钟摆已经在地震中损坏,时间定格在14:28,成为博物馆的最佳藏品之一。
但是个别收藏的实物也引起了争论,其中就有“范跑跑”的教科书和地震时他戴的一副黑框眼镜。
记者看到,教科书扉页上有范美忠亲笔写的“正在讲课。范美忠。5·12”字样。而他的黑框眼镜旁是一张金额为224元的发票,这是博物馆给他配一副新眼镜的费用。对于一些人的疑问,馆方认为他们只是真实地保留历史,如何评价是参观者自己的事。
而博物馆最著名的收藏品之一是“猪坚强”。记者看到,“猪坚强”在博物馆内有自己的专用小屋,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博物馆园区内散步。博物馆策划部的吴志雄告诉记者,大难不死的“猪坚强”被埋在地下36天后救出时,原本150公斤的肥猪瘦得只剩下50多公斤。2008年6月22日,樊建川馆长用3008元从猪的主人手中买下它,还额外捐赠给他1万元。现在“猪坚强”的体重已从当初进馆时的50多公斤,长至160多公斤。
樊建川的行为受到了善待动物组织亚太分部的嘉许,但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质疑。而樊建川的想法很简单,等“猪坚强”寿终正寝后,将它制作成动物标本永久收藏,“它给人们带来另外一个侧面的记忆”。
重新开馆收费成焦点
汶川地震博物馆自去年6月12日开馆后,建川博物馆对外宣称将免费向公众开放3个月。两个月后,建川博物馆又把免费开放时间延长至今年2月28日。馆方的解释是,现在博物馆的地震实物已经超过4万件,2月28日后要增资2500多万元重新修建,到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重新开馆。
何新勇向记者透露,新展馆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由鸟巢中方设计师李纲设计。建成后的地震博物馆仍采用日记这种特别的展览形式,分30个展厅。但规模要大得多,也更具震撼力。观众进入封闭的模拟地震厅,能体验地震发生的实时场景,感受到山崩地裂的恐惧。
另外,博物馆已收集了空军、陆军、医疗卫生、消防官兵等多支抗震救灾队伍使用过的物品,要为每一支参加救灾的队伍建一个展厅,初步设计在20个展厅左右。
重新建成后的地震博物馆是否收费也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2008年年底,樊建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自经营博物馆以来,已经投入了许多资金,因为地震博物馆是免费的。“明年我们一定能赚钱。”据了解,目前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门票是通票100元,单馆20元。
建川博物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地震博物馆重新开馆后要收费,可能是20元左右,博物馆毕竟投资了这么多钱,不可能一直免费开放。但在采访中一位游客说,地震博物馆的收藏物绝大部分是单位和个人无偿捐赠的,馆方应考虑到这些人的感受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