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唐山科技馆室内设计中的诠释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需求的综合体现。介于全球文化日益趋于同化的情形,在科技馆室内设计领域如何保持独特地域文化,将成为我们务必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此借助唐山科技馆新建展馆的有利条件,针对唐山市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通过结合与分析其他典型案例,总结成具有普适性的设计原则,力求在唐山新科技馆的展馆室内设计上良好的将当地文化展现出来,并期望引发其他地区科技馆室内设计发展思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科技馆;室内设计;唐山
  Interpretation of local culture with interior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Tangshan
  Shan aoranChen chen.
  Abstract:The regional cultur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the spiritual needs. In an increasingly culture of global tends to assimilation situation, how to maintain th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t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we must face. With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exhibition of tangshan favorable conditions, a universal design principles were summariz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other typical cases.The exhibition interior design of tangshan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will show good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will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terior design thinking in other areas.
  Key word:Regional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terior design; Tangshan
  
   唐山是一個经历大地震磨难后重新崛起的重工业城市,在震后重建工作中,新城市市政设施齐全,功能分区合理,城市环境优美怡人。这样一座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型城市,却拥有着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唐山科学文化事业的逐步壮大,在普及科学知识的教育场所——唐山科技馆内,如何在其室内设计上体现唐山特有的地域文化,并使传统文化良好的延续下去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唐山地域文化概述
   中国汉语词典中“地域”一词被定义为:“土地的范围;地区范围”。[1]现代第一个定义文化的学者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其中地域文化则是在一定土地范围内的人们长期生活、学习而形成的历史遗存、生产生活方式等特有的、不可轻易改变的习惯。
   唐山是一座拥有百年文化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因唐山拥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瓷具等,而享有“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及“北方瓷都”的称号。同时有着“冀东三支花”之称的唐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在国内被给予高度评价。唐山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不仅有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还是众多名人的故乡,《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及众多演艺界名人祖籍均为唐山。[2]有人称唐山是凤凰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句话正是对唐山的最好诠释,唐山大地震对唐山人的文化心理影响是极大的,唐山人民拥有着其他地区人们无法拥有的财富——抗震精神,这笔财富将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唐山人不惧艰险、奋勇向前。
   二、科技馆室内地域文化设计基本原则
   科普场所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博物馆、工业技术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三个阶段。[3]伴随着我国科技馆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个省市都在兴建地区科技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由于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同化现象严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设计涌入中国,导致设计师盲目追崇外来文化,将各国不同时期文化勉强拼凑,导致设计思想混沌不堪,同时这种现象也充斥着我国科技馆展馆的室内设计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科技馆的室内设计领域,使科技馆在宣传科学文化的同时更好的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发挥科技馆更大的功效?我们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浓缩地域文化符号巧妙运用于科技馆室内设计中
   贝聿铭先生说过:“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4]在我们的室内设计上也应将环境与设计结合,把地域文化特征运用于科技馆的室内设计中,从而更好的为公众呈现当地民族文化。
   在科技馆室内设计中,应结合展馆展示内容有的放矢的将地域文化符号提炼出来,恰当运用到展示设计中,使展示内容更丰盈饱满。例如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华夏之光”主题展厅,主要向参观者展示了勤劳聪慧的中国古代先民为人类进步所创造的辉煌科技成就。在展览的室内设计上营造了中国传统古典环境氛围——古香古色的大门,屋檐下的燕子窝,久远的木制水车……使得参观者在进入此展厅时就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历史文化。
   2、依托材料、色彩、灯光照明等方式综合体现地域文化
   通过参考国内外科技馆先进的设计理念,我们不难看出材料是整个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以及灯光的合理应用使室内设计锦上添花。如嘉峪关科技馆的建筑外观很好的与当地地域文化相结合,室外基座外饰面为弹涂的仿石涂料、质地粗犷。基座及展厅在形式、色彩、质感等多方面的变化与对比和当地传统城楼上下变化接近。[5]
   3、运用情景设计再现并传达地域文化
   科技馆室内设计中要重点针对科学普及原则,同时加之历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通过复原性的地域情景展示,使参观者更好的理解展厅与展品结合所呈现的意境。使富含地域文化的情景设计带动参观者与展区、展品进行情感交流,让情景为展品服务,从而增进环境与参观者的互动,使展区主题更加明确、突出。设计的全过程应是由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循序渐进升华感情的过程。[6]
   三、地域文化在唐山科技馆室内设计中的表达
   在唐山的科技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下,当地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也愈来愈重视,唐山新科技馆的开发与其室内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建筑立面巧妙结合唐山的皮影与剪纸艺术,生动有力的塑造了丛林景象,通过树的剪纸形态传承了“树人”的意蕴。
   同时,在唐山科技馆室内设计上我们仍须遵循蕴含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通过科学设计角度,将现代室内设计、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唐山地域文化在科技馆室内设计上得到诠释。如在科技馆民居生活展区,可以在展出具有唐山地域文化特色的展品:唐山的乐亭大鼓、精美的陶瓷、唐山特产等进行陈列,同时在展馆室内设计上也需要体现唐山特色,整体营造凤凰腾飞等寓意的设计氛围。此外积极结合现代化高新技术,采取互动动态投影技术,利用墙体投射彩色动态皮影效果,随着故事情节推移,大家亦可回味唐山的发展与变化。
   在防震减灾展区我们所展示的内容与展示功能全部通过“体验”集中传达于观众,其中地震活动体验展厅更有力的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地震模拟平台可以分档不同动力,模拟不同等级地震震感,环形屏幕则配合各个震级地震展现灾害场景,悬空机械模型也对应做出开裂、坍塌等动作,利用复合高科技机电技术,逼真再现唐山大地震灾难的情景。
   四、结束语
   室内设计对于科技馆设计工作来讲如同在白纸上绘画,我们需要向参观者传达何种思想,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地域文化、设计艺术进行适性整合,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意涵、合乎现代人的参观感受,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规律,在把握符号、材料、场景等特征的同时,更应注重各个地区的独特地域文化,努力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科技馆展示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碎纹烟灰缸.唐山—百度百科[EB/OL].(2011-10-14).
   http://baike.baidu.com/view/4673.htm.
   3、刘肖勇,吴晶平,丁肖嫦.科技馆该如何发展[N].广东科技报,2009-9-25(13).
   4、冀华.贝聿铭建筑思想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8):156.
   5、傅绍辉.地域文化的体现:嘉峪关科技馆建筑设计[J].建筑创作,2006,(1):94-96.
   6、曾莉.体验经济与展示设计——以科技馆体验设计与创意为例[J].艺术探索,2007,(4):102-103.
   作者简介:单傲然 (1987.2—) 女汉族北京市房山区人文学硕士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09级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太佳高速公路在K44+300∽K52+820m的主线跨线桥上部结构为20M跨大型预应力空心板采用先张法施工工艺。预应力空心板生产在现场预制场集中预制,对墩式台座及混凝土台面进行计算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一次可浇20m长梁板4块。预应力钢筋张拉采用单张整放方式,一端张拉一端自锚,砂箱四次放张工艺。空心板外模采用大块钢模,内模采用抽拉式钢模及胶囊芯模。预应力空心板采用人字桅杆配合卷扬机架设
期刊
摘要:为最大限度消除技术装备工作时的废气烟尘,给装备隐蔽创造有利条件,本文采用静电消烟技术对技术装备的排烟颗粒进行捕集,以降低烟气颗粒物浓度。在分析消烟装置烟气净化效率的本体结构影响因素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静电消烟装置。为提高烟气净化效率,本文设计的静电消烟装置主要有高压电场、雾化水分调质、烟气流分布、超声波清灰、振弦栅捕集等部分组成。  关键词: 静电;消烟;伪装;净化效率  在信息化联合作战条
期刊
摘要:近年来,健身舞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此项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欢迎。本文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着手,分析阐述了健身舞课对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健身舞教学女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影响    健身舞是基本体操与造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其动作舒展大方,节奏欢快鲜明。本文针对高校健身舞教学对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展开分析探讨,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意义和我国目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现状,通过分析建材范围及质量检测发展现状,探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质量监督  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目前社会上生产的建筑工业产品其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并将材料的质量进行良
期刊
摘要: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管理的情境因素中,文化是最难把握的,面对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学者也难以理出其科学化的逻辑关系,难以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  关键词:文化、管理、发展  一、文化基质与文化发展   推理(演绎或分析)是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它的最纯粹的形式就是公理形式系统,由于西方文化的演绎理性倾向是本源性的,所以欧几里得的《几
期刊
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是竞争,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竞争气息,通过竞争来获得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大家都把目光放在竞争层面上,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封闭的,都会有很多竞争对手的存在。   监理公司,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所以我们的产品就是我们公司技术人员的服务,而我们的顾客就是建设单位,他们需要利用我们的知识经验为他们建设
期刊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交通拥堵的定义,然后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交通拥挤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官方公布的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成本,最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交通拥堵;成本;经济分析;对策;    前言  “北京人每月出行都要为“堵”付费375元”——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在京发布“2008福田指数”。2008年,此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引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城市雨洪利用控制现状、雨洪负面效应探讨了雨洪控制模式内涵及如何优化选择、决策实施,进而有效防控大面积雨洪灾害发生,对提升我国雨洪利用控制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城市雨洪;利用控制;模式  我国城市雨洪利用控制现状  “下雨天,到北京来看海”,这是2011年6月23日北京经历近十年来最大暴雨后,网友的戏谑。当日,北京全市范围的平均降水量高达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土工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工膜 应用  土工膜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伸长率大、防渗性能好、适应变形能力强、施工简便、易于保证质量、造价低廉等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上。绥中地处辽西走廊,水资源短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620毫米,寻求提高利用有限的水利资源,减少输水、蓄水工程的渗漏损失,采用土工膜解决防渗问题不失为一良策。在水利工程建设
期刊
摘要:耕地资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实现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文章在论述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缺失的表现及危害的基础上,探究了其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耕地价值全面补偿、实施耕地保护分区补贴、均衡耕地转用增值收益分配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等构建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机制;土地利用;农地非农化  Protec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