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庄严承诺。这一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突显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但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做到牢固树立和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追求面临的挑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在践行价值追求的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世俗化的浪潮前裹后袭。我们党内绝大多数党员,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影响着亿万群众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但世俗化的浪潮也是甚嚣尘上,物质主义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消费主义风靡,娱乐主义肆虐。当世俗化以前裹后袭的包围之势给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时,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诱发少数党员干部把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转变为对金钱、对物质的贪婪。
二是西方思潮左夹右击。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们实施“分化”“西化”的战略图谋,因此,西方思潮给一些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带来了严重冲击。有一些共产党员盲目地迷信,甚至出现了“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这种崇洋媚外的理论。
三是个人信念东摇西摆。面对客观环境的改变,一些共产党人并没能选择做一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而是选择做一叶随波逐流的浮萍,理想信念的大厦轰然倒塌。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追求的帆船因此触礁,伴随他们的将是无尽的悔恨和对人民永远的愧疚。
二、如何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如果把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比喻成我们头顶的星空,要让每一个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仰望的姿态,就需要拧紧“总开关”、守好“主阵地”、开启“双保险”。
一是拧紧“总开关”。从历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那些落马干部无一不是“总开关”出了问题,一旦“总开关”出现松动,难免就会“跑风漏气”,思想上松动一寸,行动上可能就会相差一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坚定理想信念,来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在《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了我们的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矢志不移。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贺龙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00多人。如果我们对历史上的杨家将、岳家军的故事感到震撼不已的话,那么我们就更应对贺氏宗亲满门英烈钦佩之至。这些沉重的数字,诠释了心怀崇高的理想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这个“总开关”拧得紧,道路才不会走偏。理想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著名的诗人流沙河曾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是守好“主阵地”。这个主阵地,就是我們的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结果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就不发挥作用了,甚至连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像这样一个政党,像这样一个国家,岂不衰败。毛泽东曾说过,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一块土地,既能种花也能栽刺,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才能确保我们党的纯洁性,才能确保我们的价值追求始终如一,永不变色。
三是开启“双保险”。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与德治法治相关的思想,比如说“德主刑辅”“德法相济”,其中尤为出名的是唐太宗推行的“明刑弼教”。意思就是说,一方面彰显刑法,另一方面借助道德的教育作用。实际上唐太宗也是如此做的,他一面推行法制,制定了严密系统的封建法律,一面推行德治,通过“贞观修礼”,制定了一整套封建道德体系。在唐律和“贞观修礼”的双重作用之下,成就了“贞观之治”。要确保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就需要开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双保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讲法治又要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如果说,依法治国是外化于行,以德治国就是内化于心,通过内外结合,形成惩戒和教化的双重效应,使共产党人在践行价值追求的路上心存敬畏。
责任编辑/姜 姝
一、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追求面临的挑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在践行价值追求的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世俗化的浪潮前裹后袭。我们党内绝大多数党员,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影响着亿万群众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但世俗化的浪潮也是甚嚣尘上,物质主义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消费主义风靡,娱乐主义肆虐。当世俗化以前裹后袭的包围之势给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时,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诱发少数党员干部把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转变为对金钱、对物质的贪婪。
二是西方思潮左夹右击。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们实施“分化”“西化”的战略图谋,因此,西方思潮给一些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带来了严重冲击。有一些共产党员盲目地迷信,甚至出现了“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这种崇洋媚外的理论。
三是个人信念东摇西摆。面对客观环境的改变,一些共产党人并没能选择做一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而是选择做一叶随波逐流的浮萍,理想信念的大厦轰然倒塌。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追求的帆船因此触礁,伴随他们的将是无尽的悔恨和对人民永远的愧疚。
二、如何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如果把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比喻成我们头顶的星空,要让每一个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仰望的姿态,就需要拧紧“总开关”、守好“主阵地”、开启“双保险”。
一是拧紧“总开关”。从历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那些落马干部无一不是“总开关”出了问题,一旦“总开关”出现松动,难免就会“跑风漏气”,思想上松动一寸,行动上可能就会相差一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坚定理想信念,来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在《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了我们的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矢志不移。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贺龙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00多人。如果我们对历史上的杨家将、岳家军的故事感到震撼不已的话,那么我们就更应对贺氏宗亲满门英烈钦佩之至。这些沉重的数字,诠释了心怀崇高的理想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这个“总开关”拧得紧,道路才不会走偏。理想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著名的诗人流沙河曾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是守好“主阵地”。这个主阵地,就是我們的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结果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就不发挥作用了,甚至连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像这样一个政党,像这样一个国家,岂不衰败。毛泽东曾说过,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一块土地,既能种花也能栽刺,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才能确保我们党的纯洁性,才能确保我们的价值追求始终如一,永不变色。
三是开启“双保险”。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与德治法治相关的思想,比如说“德主刑辅”“德法相济”,其中尤为出名的是唐太宗推行的“明刑弼教”。意思就是说,一方面彰显刑法,另一方面借助道德的教育作用。实际上唐太宗也是如此做的,他一面推行法制,制定了严密系统的封建法律,一面推行德治,通过“贞观修礼”,制定了一整套封建道德体系。在唐律和“贞观修礼”的双重作用之下,成就了“贞观之治”。要确保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就需要开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双保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讲法治又要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如果说,依法治国是外化于行,以德治国就是内化于心,通过内外结合,形成惩戒和教化的双重效应,使共产党人在践行价值追求的路上心存敬畏。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