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凯里学院为例,根据多年从事农村金融与保险教学的体会,指出当前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教师应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增强教师实践经验并编制应用型高校教材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与保险;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一、引言
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农村金融与保险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把握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农村金融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农村金融与保险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增产、农村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贷投入的增加,因此,农村金融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势必对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仅满足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农村金融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着眼于省情、适应时代要求,探讨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二、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学的支柱之一,高素质、懂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学质量过硬的保证。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师资队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缺少在企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直接毕业就走向讲台,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开展。而农村金融与保险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由于教师本身实践经验的限制,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二)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
学院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的学习,该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目前学院只有两个农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基地,尚未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就无法给予学生在金融领域校外实训、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实现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也难以达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三)教学条件有限,教师被迫理论教学
目前经管学院学生1020人,19个教学班级,多媒体教室仅10个,实验室2个,实验室目前用于满足会计的实践教学,并且多媒体教室无法连接网络,因此,很多课程无法进行实验室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农村金融与保险运用板书教学很难把实践性较强诸如农产品期货等内容讲清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增加,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进行理论教学。虽然目前教师职务评聘机制已经加大教学责任和教学业绩的权重,但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要上升教学水平层次很困难。
(四)教材内容过于偏理论,缺少适应学生需求的教材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大都选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学教材,内容难点多、理论性强。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的教材选择面小,理论性强,不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并且知识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学生了解金融时事的需要。因此,适应应用性高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实践教学的难度。
三、应用型高校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农村金融保险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的支持。应用型高校应创造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学习的条件。教师应该积极申请博士学位,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经之路,学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管理机制,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总的来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地方高校需要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必须先让教师成功转型。
(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能力
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学生只求期末考试过关,缺少学习主动性,运用课堂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因此,这种授课模式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如采用互动式、情景式、研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农民、银行家、承保人等角色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授课走出课堂,走入证券、保险公司、银行等企业,将实训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出版应用型高校农村金融与保险教材,突出应用型高校教学特色
与研究型院校采用的教材不同,应用型高校的教材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另外,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佳且吸收蛮。因此,在借鉴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讲稿编写所授课程的讲义,积极考虑出版适合应用型高校授课的教材,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接轨,突出地方高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实用性。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1.加大实践教学的应用软件投入,加大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学校应积极引入与贷款、证券、保险、投资与理财等专业软件,为农村金融与保险等经济类课程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开设更多多媒体教室,并开通网络,农村金融与保险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积极与企业联系,开设校外实训基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农村金融与保险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室里,应该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学校可与当地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周学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学习及业务培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校外实训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论
高素质的金融类人才,主要分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金融类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的匮乏约束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特别是黔东南州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农村地区输送高素质具有一定金融素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凯里学院尚无金融学本科专业,因此更应该加大经济管理类专业金融类课程的教学。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希望对地方高校转型提供有利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瑜,杨林娟,杨夏林.适应农村金融体系新格局的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2-34.
[2]邱晖,许淑琴.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2009(7):82-84.
[3]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147-148.
[4]黄丽,罗锋.地方高校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当代经济,2015(14):116-119.
[5]张学峰.应用型本科高校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5(6):87-90.
关键词:农村金融与保险;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一、引言
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农村金融与保险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把握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农村金融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农村金融与保险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增产、农村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贷投入的增加,因此,农村金融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势必对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仅满足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农村金融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着眼于省情、适应时代要求,探讨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二、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学的支柱之一,高素质、懂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学质量过硬的保证。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师资队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缺少在企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直接毕业就走向讲台,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开展。而农村金融与保险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由于教师本身实践经验的限制,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二)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
学院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的学习,该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目前学院只有两个农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基地,尚未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就无法给予学生在金融领域校外实训、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实现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也难以达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三)教学条件有限,教师被迫理论教学
目前经管学院学生1020人,19个教学班级,多媒体教室仅10个,实验室2个,实验室目前用于满足会计的实践教学,并且多媒体教室无法连接网络,因此,很多课程无法进行实验室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农村金融与保险运用板书教学很难把实践性较强诸如农产品期货等内容讲清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增加,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进行理论教学。虽然目前教师职务评聘机制已经加大教学责任和教学业绩的权重,但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要上升教学水平层次很困难。
(四)教材内容过于偏理论,缺少适应学生需求的教材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大都选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学教材,内容难点多、理论性强。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的教材选择面小,理论性强,不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并且知识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学生了解金融时事的需要。因此,适应应用性高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实践教学的难度。
三、应用型高校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农村金融保险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的支持。应用型高校应创造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学习的条件。教师应该积极申请博士学位,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经之路,学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管理机制,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总的来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地方高校需要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必须先让教师成功转型。
(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能力
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学生只求期末考试过关,缺少学习主动性,运用课堂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因此,这种授课模式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如采用互动式、情景式、研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农民、银行家、承保人等角色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授课走出课堂,走入证券、保险公司、银行等企业,将实训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出版应用型高校农村金融与保险教材,突出应用型高校教学特色
与研究型院校采用的教材不同,应用型高校的教材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另外,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佳且吸收蛮。因此,在借鉴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讲稿编写所授课程的讲义,积极考虑出版适合应用型高校授课的教材,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接轨,突出地方高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实用性。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1.加大实践教学的应用软件投入,加大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学校应积极引入与贷款、证券、保险、投资与理财等专业软件,为农村金融与保险等经济类课程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开设更多多媒体教室,并开通网络,农村金融与保险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积极与企业联系,开设校外实训基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农村金融与保险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室里,应该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学校可与当地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周学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学习及业务培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校外实训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论
高素质的金融类人才,主要分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金融类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的匮乏约束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特别是黔东南州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农村地区输送高素质具有一定金融素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凯里学院尚无金融学本科专业,因此更应该加大经济管理类专业金融类课程的教学。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希望对地方高校转型提供有利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瑜,杨林娟,杨夏林.适应农村金融体系新格局的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2-34.
[2]邱晖,许淑琴.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2009(7):82-84.
[3]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147-148.
[4]黄丽,罗锋.地方高校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当代经济,2015(14):116-119.
[5]张学峰.应用型本科高校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5(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