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远在他乡的我,怀念老家,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早想回家看看。
家乡在变,沧桑之变,突飞猛进。变成了仙境,变成了花园,这是鸿雁传书知道的,心里头的激动啊,哪能按捺得住?所以,我一心想回家看看。
千里迢迢回到邕城,弹指一挥间,已有三十年。自己也已年迈,现在还不回去看看,待到何时?人生有几个三十年?那以后还会有时间回去吗?当然,这次回去刚好带上放暑假的孙子孙女一起回去,让他们看看家乡的变化,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思念家乡。
一说回乡下老家,孙子孙女都很好奇,欢呼雀跃,因为他们都是在城里出生并成长的,一心想知道山村的景色,看看有什么新鲜奇妙的事儿。
于是,左一个拉手,右一个搭肩,围绕在我身旁:“爷爷,同我们说说乡下老家的情况吧!”
我说:“三十年了,家乡在变化。如今家乡旧貌换新颜,焕然一新,我说不清,你们回家看看就知道了。想当年我在老家的时候,好些事都在我的记忆中,一清二楚,不如我给你们讲讲我当年的事情吧。”
“好,就说当年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为了使孙子孙女跟上我的思维,适应我的思想,我用柔和的嗓音娓娓道來。
二
家乡有高山大岭。山岗起伏茫茫苍苍,四季百花香,万年青松遍山岗,经历风雨熬雪霜,春夏秋冬,郁郁葱葱。
因我在小学学习了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深受影响,对松树无限钦佩、敬仰。一时兴起,灵感来了,唱出了《红岩》里华为唱的《青松林内红旗飘》,孙子孙女听得心花怒放,也跟着学唱起来。
看到了他们这样的喜悦,我又讲述了双枪老太婆、江姐和华为的英雄事迹,更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孙子孙女有了偶像,有了向往,有了志向,对松树有了深深的感情。相信,他们会有松树的精神,将来他们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处的人。
我的童年、青少年都是在老家度过的。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形成一种根植于灵魂的烙印,抹也抹不去。
三
那时的山村都是泥砖结墙瓦盖屋,屋上面是木行或是竹行、竹皮角,框架起来盖上瓦,就成了屋。那时住的房,屋瓦片密密麻麻,雨滴打在屋背上,急促时是连绵不断的哗哗声,有时滴滴答答,有时叮叮咚咚,多数人家的泥砖瓦屋都是这样。
然而,我们家的三间泥砖瓦屋就不是这样。因为年久失修,瓦窗多,四面八方透气,大风吹来,便有倒塌的倾向。也因此,心中烦闷、茫然,我幼小的心灵满是心酸。若是遇到倾盆大雨,日夜不停地下着,那就惨了,妈拿来大桶小桶,大盆小盆,差不多能接漏雨的器具都拿来。水装满了又拿出去倒,忙得妈团团转,汗流浃背。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雨路寒”。
到了冬天,北风怒吼,寒风闯进屋来,全身颤抖。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们的爷爷没有兄弟姐妹,并且你们的曾祖父在爷爷一岁多就去世了,你们的曾祖母含辛茹苦地将爷爷养大。当然,这也是旧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的无奈!这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贫穷、太落后啊!你们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享受着阳光和雨露的恩惠,哪里知道老一辈的苦?
孩子们听了我淡淡的述说,都睁大了眼睛问:“爷爷,当年在家乡住,村里的人都住这样的破烂屋吗?”
我说:“是,都是。”
当然,我想通过家史来教育孙子孙女不忘过去,展望未来。那时候的小山村,人们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静谧的农耕生活,外面的事知之甚少。那时的村民,烧水、做饭、炒菜,煮什么东西都用柴火。所以,那些小山岭被人们砍得干干净净,要到十多里远的大山上砍柴,烧水煮饭也难啊!
那时候,家里的厨房又矮又小,通风性不好,烧起火来满屋都是烟,墙上、瓦顶上都沾满了黑黑的一层烟尘。我妈妈在厨房烧火久了,常被烟呛得鼻涕眼泪一起流,不时地走到门口呼吸新鲜空气,解解闷。那时的我虽然小,但已经开始帮妈妈烧火做饭了,也经历了数不清的烟火刁难。
我二十岁的时候,当上了民办老师,常利用星期天到十里远的大山砍柴,辛苦啊!我从小读书,小学、初中、中专,很少做过重体力活,手无缚鸡之力,可以说是个文弱书生。说到上山砍柴,在体力、技术方面我远远不如别人。捆柴技术我一窍不通。而我从早到晚只能砍两捆,而且是很小的捆。所以,我要学,要锻炼,要吃苦,要砍柴挑担,要种田。
我走过一村又一村,越过一座又一座高山,看到脚下的一个水库,有一群野鸭在水库里游来游去,我望着它们,羡慕着它们的悠闲和自得。到了一个山路口,一条小碗口粗的蛇挡住了我的去路,张着大口,吐出长长的舌头,正盯着我……
“爷爷,在这个时候你害怕吗?”孙子孙女齐声问道。
“一点都不害怕,我有打柴钩刀,它敢来,我就猛一刀砍去,把它砍成两半。我拿着钩刀在空中挥舞,结果它灰溜溜地逃走了。蛇也怕人,我不理它,它便不会对我产生威胁。”
过了一个岭,到了一个半山,两只山鸡从眼前飞过,飞落在对面的山头上。我唱歌:“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自由多;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蛇鼠窝。”
孙子孙女喜欢,侧耳倾听。
又到了一个山岗,满岗松树,苍劲挺拔。山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动听的歌。松涛乐,我也乐。
我唱:乡下青松满山岗,青松阵阵讴歌唱;歌唱祖国前景好,登上山顶更风光。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说:“这次回家带我们去登山,看松树,看山峰……”一种情感油然而生,我又唱:当年红军闹革命,扎起松枝作火把。烈焰熊熊照四方,把黑暗的中国照亮。
这一天,我心情舒爽,一早去砍柴,路上看山看水看风光,直到太阳西斜才担柴回来;这一天,我干得汗水淋淋,腰酸腿痛,但我精神爽,很开心。因为砍柴锻炼了我的体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以后会坚强如钢。
孙子孙女还小,难以理解人生味、哲学味,但知道了吃苦、锻炼对人生有好处。一个幼小的心灵,从小受到思想教育,就会有远大志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造福人类。 四
我们的家乡是在陆川县南九州江畔下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路上,我们放眼欣赏乡下山村的风光。
本来这条路,是我非常熟识的路,当年是坎坎坷坷、弯弯曲曲的公路,不知什么时候已修成又平又直又光亮的二级公路,路两旁变了,变得新鲜,变得耀目了,这一切我都感到新奇陌生了。
我们驱车沿着这条二级公路向南走,路两旁通过规划种上的一行行小树,现已长高。有的人家门前还种上了花花草草,有如小花园,扑鼻的清香不时地从车窗外飘进来。沿路两旁都是一排排一幢幢雪白美丽的楼房,我放眼尽情地观望、欣赏。
在我的记忆中,眼前就是老家了,我们停车下来看,看到有一条通往村里的平光大道,但看看又感到陌生。我们又开动汽车向前走了一段路,但是又返回了原点,一连两次。
有位年轻的姑娘看到我们两次停车,走上来热情地打招呼:“你们有事到我们村吧?这里可直通车,里面有停车场。”
我找到了老同(我们同年生),我们两个人都七十岁了,头发白了,他迎接我们到了他漂亮的家,热情招待我们。老同小我一辈,我是村上最老的一辈,他们都称呼我叔公,而我的孙子孙女则称他为伯伯。
老同带我们漫步,他说:“村后是二十年前就已经修好的二级公路,从玉林通往广东;门前是宽广的田野,现在是秋收时节,稻海金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再去九州江,江水源远流长,流往祖国南海,再过去是黎湛铁路,从黎圹通往湛江。人们远游可乘班车、火车,很方便。再远处,有个高高的弯头嶂,就像一个孩子对着我们点头敬仰!
老同又带我们在村里村外游览,看到的是雪白漂亮的一幢幢楼房,那些泥墙瓦屋很少看到,纵然看到两三处也是无人居住的旧瓦房,被当作历史遗迹给后人纪念。有的人家在宽广的大院里种上花草树木,变成一个小花园,使整个村庄都飘满了花香。那些往来通达的大道都是水泥路,路旁种满了一棵棵高大的树,绿树成荫,方便村民在树荫下乘凉。
老同又带我们到九州江岸,他說:“好几年前,县政府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美化九州江’的活动,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九州江上游新吹塘生态园就是其中一景。”
我们沿着江畔向前走,老同又说:“现在我们准备规划筹建一条沿江公路,这条公路既是旅游公路又是科学种田大道,像上游新吹塘生态园一样,美丽的江景和浓浓的田园情趣融合在一起。江岸上建造雄伟的望江亭,一览江景风光。江岸边有长廊曲径,十里画廊、桃花园、稔子园、酒楼、娱乐场……”
“科学种田大道旁,将建起科研大楼,引来尖端科技人员,应用科技种田,像水稻专家袁隆平说的一样,水稻梗像玉米梗一样前程美好……”
回到老同的家,孙子孙女心情欢畅,话语连连。
“爷爷,我们想看看村里人的厨房,烧水、做饭、炒菜……”孙子孙女齐声说道。
“你们俩想学煮饭炒菜呀?”老同说。
“不,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老同一头雾水。
“爷爷说了,三十多年前吧,村上人家烧水做饭都是用柴草,烧得满屋都是烟熏雾绕,熏得人眼泪直流,不时地走出门外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说墙上沾满了一层层乌黑的烟尘,我们想去看看什么样!”
老同听了哈哈大笑,说:“现在农村都不烧柴草了,也没有人去大山砍柴了,一切都是电气化,各家各户都是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饭煲、电炒锅,哪来的烟熏、呛人?”
“那爷爷说的是骗人的吗?”
我说:“不骗人。我说的都是当年的事实,千真万确。”
老同说:“你们的爷爷并没有骗人,但他说的都是当年的老皇历了。我们老一辈当年贫穷,都受过烟火的罪。但这是以前的事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带你们去看看吧!”老同说。
于是他带着我们连看了好多户人家,所看到的厨房都是电饭煲、电炒锅,没看到半点烟尘,墙上看上去都是雪白光亮的。
孙子孙女明白了,说道:“那和我们城市也没有不同吗?”
“是的,没有什么不同,都已经实现电气化了。”我说。
孙子孙女想了想,又说:“爷爷,那你当年去大山砍柴的事,现在也没有了吗?看来我们想看松林、山鸡,听鹧鸪啼,听斑鸠叫也难了!”
老同听了说道:“现在已经没有人去砍柴了,大山路远,就没有必要去了,待以后有时间,我带你们一起去看山风。”
老同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就大不一样,幼小的心灵就懂得热爱家乡,喜爱家乡的大自然,好样的!”
五
“这次,爷爷带我们回家看看,大开眼界啊!家乡建设得这样美好,山山水水这样令人陶醉。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而城市人多车多,污染严重,空气也浑浊。好多城市都出现了雾霾,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和我们家乡比起来,差远了!”孙女说。
“现在的人都向往城市,往城市跑。但我看,改革开放得这么好,家乡在变,在飞跃,向新征程前进,再过不了多长时间,和城市不会有两样。”老同说。
“我读大学,学了本事,走向社会,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了火眼金睛,看得清,看得远,为家乡人民取经,建设家乡,一辈子造福于人民。”孙子满怀信心地说。
“哥,我要向你学习!”
六
看着孙子孙女心情这么激动,我的心潮澎湃,看到了前景,来日方长。我深思啊,深远,深远……
我说:“你们都看到家乡了, 喜爱家乡,有什么想法,随便说说吧!”
孙子闪动着晶莹明亮的眼睛,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为家乡唱赞歌。”
我赞颂道:“说得好,很好!”
孙女接着说:“爷爷,我在学校读书,会学得更好,实现大学梦!更好地建设祖国,更好地建设家乡。”
我又用略微严肃的语气说:“你俩以往看到的都是城市的风光,现在回老家了,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村的景象,家乡有哪些好的、值得爱的地方,说说吧!”
孙子说:“爷爷,我告诉您,我爱家乡的山清水秀,空气的甜美清香;我爱家乡阳光灿烂,没有污染和雾霾;我爱家乡的花草树木,花朵艳水果飘香;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山亲水亲人亲。”
孙女接着说:“哥哥说得好,也是我的心里话。刚才我们看到了九州江水,看到江两岸的禾稻,金色的禾稻滚金浪。我爱九州江水,爱田里的禾稻……”
我听着兄妹俩对家乡的赞颂,心情舒畅、开朗。看着兄妹俩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心想,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家乡发展的接班人。
七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带孙子孙女回家看看,有这么多的收获,不仅看到了家乡的巨变,还让他们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他们说出那些振奋人心的话语时,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
陈旧的观念在改变,新观念也随之树立,我们的祖国已经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并迈向新的征程,新思想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九州大地。人民奔小康,祖国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丘东明,男,汉族,1944年11月出生,广西陆川县良田人。在《金田》《九洲江》《玉林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诗歌。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远在他乡的我,怀念老家,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早想回家看看。
家乡在变,沧桑之变,突飞猛进。变成了仙境,变成了花园,这是鸿雁传书知道的,心里头的激动啊,哪能按捺得住?所以,我一心想回家看看。
千里迢迢回到邕城,弹指一挥间,已有三十年。自己也已年迈,现在还不回去看看,待到何时?人生有几个三十年?那以后还会有时间回去吗?当然,这次回去刚好带上放暑假的孙子孙女一起回去,让他们看看家乡的变化,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思念家乡。
一说回乡下老家,孙子孙女都很好奇,欢呼雀跃,因为他们都是在城里出生并成长的,一心想知道山村的景色,看看有什么新鲜奇妙的事儿。
于是,左一个拉手,右一个搭肩,围绕在我身旁:“爷爷,同我们说说乡下老家的情况吧!”
我说:“三十年了,家乡在变化。如今家乡旧貌换新颜,焕然一新,我说不清,你们回家看看就知道了。想当年我在老家的时候,好些事都在我的记忆中,一清二楚,不如我给你们讲讲我当年的事情吧。”
“好,就说当年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为了使孙子孙女跟上我的思维,适应我的思想,我用柔和的嗓音娓娓道來。
二
家乡有高山大岭。山岗起伏茫茫苍苍,四季百花香,万年青松遍山岗,经历风雨熬雪霜,春夏秋冬,郁郁葱葱。
因我在小学学习了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深受影响,对松树无限钦佩、敬仰。一时兴起,灵感来了,唱出了《红岩》里华为唱的《青松林内红旗飘》,孙子孙女听得心花怒放,也跟着学唱起来。
看到了他们这样的喜悦,我又讲述了双枪老太婆、江姐和华为的英雄事迹,更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孙子孙女有了偶像,有了向往,有了志向,对松树有了深深的感情。相信,他们会有松树的精神,将来他们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处的人。
我的童年、青少年都是在老家度过的。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形成一种根植于灵魂的烙印,抹也抹不去。
三
那时的山村都是泥砖结墙瓦盖屋,屋上面是木行或是竹行、竹皮角,框架起来盖上瓦,就成了屋。那时住的房,屋瓦片密密麻麻,雨滴打在屋背上,急促时是连绵不断的哗哗声,有时滴滴答答,有时叮叮咚咚,多数人家的泥砖瓦屋都是这样。
然而,我们家的三间泥砖瓦屋就不是这样。因为年久失修,瓦窗多,四面八方透气,大风吹来,便有倒塌的倾向。也因此,心中烦闷、茫然,我幼小的心灵满是心酸。若是遇到倾盆大雨,日夜不停地下着,那就惨了,妈拿来大桶小桶,大盆小盆,差不多能接漏雨的器具都拿来。水装满了又拿出去倒,忙得妈团团转,汗流浃背。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雨路寒”。
到了冬天,北风怒吼,寒风闯进屋来,全身颤抖。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们的爷爷没有兄弟姐妹,并且你们的曾祖父在爷爷一岁多就去世了,你们的曾祖母含辛茹苦地将爷爷养大。当然,这也是旧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的无奈!这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贫穷、太落后啊!你们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享受着阳光和雨露的恩惠,哪里知道老一辈的苦?
孩子们听了我淡淡的述说,都睁大了眼睛问:“爷爷,当年在家乡住,村里的人都住这样的破烂屋吗?”
我说:“是,都是。”
当然,我想通过家史来教育孙子孙女不忘过去,展望未来。那时候的小山村,人们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静谧的农耕生活,外面的事知之甚少。那时的村民,烧水、做饭、炒菜,煮什么东西都用柴火。所以,那些小山岭被人们砍得干干净净,要到十多里远的大山上砍柴,烧水煮饭也难啊!
那时候,家里的厨房又矮又小,通风性不好,烧起火来满屋都是烟,墙上、瓦顶上都沾满了黑黑的一层烟尘。我妈妈在厨房烧火久了,常被烟呛得鼻涕眼泪一起流,不时地走到门口呼吸新鲜空气,解解闷。那时的我虽然小,但已经开始帮妈妈烧火做饭了,也经历了数不清的烟火刁难。
我二十岁的时候,当上了民办老师,常利用星期天到十里远的大山砍柴,辛苦啊!我从小读书,小学、初中、中专,很少做过重体力活,手无缚鸡之力,可以说是个文弱书生。说到上山砍柴,在体力、技术方面我远远不如别人。捆柴技术我一窍不通。而我从早到晚只能砍两捆,而且是很小的捆。所以,我要学,要锻炼,要吃苦,要砍柴挑担,要种田。
我走过一村又一村,越过一座又一座高山,看到脚下的一个水库,有一群野鸭在水库里游来游去,我望着它们,羡慕着它们的悠闲和自得。到了一个山路口,一条小碗口粗的蛇挡住了我的去路,张着大口,吐出长长的舌头,正盯着我……
“爷爷,在这个时候你害怕吗?”孙子孙女齐声问道。
“一点都不害怕,我有打柴钩刀,它敢来,我就猛一刀砍去,把它砍成两半。我拿着钩刀在空中挥舞,结果它灰溜溜地逃走了。蛇也怕人,我不理它,它便不会对我产生威胁。”
过了一个岭,到了一个半山,两只山鸡从眼前飞过,飞落在对面的山头上。我唱歌:“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自由多;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蛇鼠窝。”
孙子孙女喜欢,侧耳倾听。
又到了一个山岗,满岗松树,苍劲挺拔。山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动听的歌。松涛乐,我也乐。
我唱:乡下青松满山岗,青松阵阵讴歌唱;歌唱祖国前景好,登上山顶更风光。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说:“这次回家带我们去登山,看松树,看山峰……”一种情感油然而生,我又唱:当年红军闹革命,扎起松枝作火把。烈焰熊熊照四方,把黑暗的中国照亮。
这一天,我心情舒爽,一早去砍柴,路上看山看水看风光,直到太阳西斜才担柴回来;这一天,我干得汗水淋淋,腰酸腿痛,但我精神爽,很开心。因为砍柴锻炼了我的体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以后会坚强如钢。
孙子孙女还小,难以理解人生味、哲学味,但知道了吃苦、锻炼对人生有好处。一个幼小的心灵,从小受到思想教育,就会有远大志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造福人类。 四
我们的家乡是在陆川县南九州江畔下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路上,我们放眼欣赏乡下山村的风光。
本来这条路,是我非常熟识的路,当年是坎坎坷坷、弯弯曲曲的公路,不知什么时候已修成又平又直又光亮的二级公路,路两旁变了,变得新鲜,变得耀目了,这一切我都感到新奇陌生了。
我们驱车沿着这条二级公路向南走,路两旁通过规划种上的一行行小树,现已长高。有的人家门前还种上了花花草草,有如小花园,扑鼻的清香不时地从车窗外飘进来。沿路两旁都是一排排一幢幢雪白美丽的楼房,我放眼尽情地观望、欣赏。
在我的记忆中,眼前就是老家了,我们停车下来看,看到有一条通往村里的平光大道,但看看又感到陌生。我们又开动汽车向前走了一段路,但是又返回了原点,一连两次。
有位年轻的姑娘看到我们两次停车,走上来热情地打招呼:“你们有事到我们村吧?这里可直通车,里面有停车场。”
我找到了老同(我们同年生),我们两个人都七十岁了,头发白了,他迎接我们到了他漂亮的家,热情招待我们。老同小我一辈,我是村上最老的一辈,他们都称呼我叔公,而我的孙子孙女则称他为伯伯。
老同带我们漫步,他说:“村后是二十年前就已经修好的二级公路,从玉林通往广东;门前是宽广的田野,现在是秋收时节,稻海金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再去九州江,江水源远流长,流往祖国南海,再过去是黎湛铁路,从黎圹通往湛江。人们远游可乘班车、火车,很方便。再远处,有个高高的弯头嶂,就像一个孩子对着我们点头敬仰!
老同又带我们在村里村外游览,看到的是雪白漂亮的一幢幢楼房,那些泥墙瓦屋很少看到,纵然看到两三处也是无人居住的旧瓦房,被当作历史遗迹给后人纪念。有的人家在宽广的大院里种上花草树木,变成一个小花园,使整个村庄都飘满了花香。那些往来通达的大道都是水泥路,路旁种满了一棵棵高大的树,绿树成荫,方便村民在树荫下乘凉。
老同又带我们到九州江岸,他說:“好几年前,县政府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美化九州江’的活动,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九州江上游新吹塘生态园就是其中一景。”
我们沿着江畔向前走,老同又说:“现在我们准备规划筹建一条沿江公路,这条公路既是旅游公路又是科学种田大道,像上游新吹塘生态园一样,美丽的江景和浓浓的田园情趣融合在一起。江岸上建造雄伟的望江亭,一览江景风光。江岸边有长廊曲径,十里画廊、桃花园、稔子园、酒楼、娱乐场……”
“科学种田大道旁,将建起科研大楼,引来尖端科技人员,应用科技种田,像水稻专家袁隆平说的一样,水稻梗像玉米梗一样前程美好……”
回到老同的家,孙子孙女心情欢畅,话语连连。
“爷爷,我们想看看村里人的厨房,烧水、做饭、炒菜……”孙子孙女齐声说道。
“你们俩想学煮饭炒菜呀?”老同说。
“不,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老同一头雾水。
“爷爷说了,三十多年前吧,村上人家烧水做饭都是用柴草,烧得满屋都是烟熏雾绕,熏得人眼泪直流,不时地走出门外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说墙上沾满了一层层乌黑的烟尘,我们想去看看什么样!”
老同听了哈哈大笑,说:“现在农村都不烧柴草了,也没有人去大山砍柴了,一切都是电气化,各家各户都是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饭煲、电炒锅,哪来的烟熏、呛人?”
“那爷爷说的是骗人的吗?”
我说:“不骗人。我说的都是当年的事实,千真万确。”
老同说:“你们的爷爷并没有骗人,但他说的都是当年的老皇历了。我们老一辈当年贫穷,都受过烟火的罪。但这是以前的事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带你们去看看吧!”老同说。
于是他带着我们连看了好多户人家,所看到的厨房都是电饭煲、电炒锅,没看到半点烟尘,墙上看上去都是雪白光亮的。
孙子孙女明白了,说道:“那和我们城市也没有不同吗?”
“是的,没有什么不同,都已经实现电气化了。”我说。
孙子孙女想了想,又说:“爷爷,那你当年去大山砍柴的事,现在也没有了吗?看来我们想看松林、山鸡,听鹧鸪啼,听斑鸠叫也难了!”
老同听了说道:“现在已经没有人去砍柴了,大山路远,就没有必要去了,待以后有时间,我带你们一起去看山风。”
老同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就大不一样,幼小的心灵就懂得热爱家乡,喜爱家乡的大自然,好样的!”
五
“这次,爷爷带我们回家看看,大开眼界啊!家乡建设得这样美好,山山水水这样令人陶醉。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而城市人多车多,污染严重,空气也浑浊。好多城市都出现了雾霾,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和我们家乡比起来,差远了!”孙女说。
“现在的人都向往城市,往城市跑。但我看,改革开放得这么好,家乡在变,在飞跃,向新征程前进,再过不了多长时间,和城市不会有两样。”老同说。
“我读大学,学了本事,走向社会,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了火眼金睛,看得清,看得远,为家乡人民取经,建设家乡,一辈子造福于人民。”孙子满怀信心地说。
“哥,我要向你学习!”
六
看着孙子孙女心情这么激动,我的心潮澎湃,看到了前景,来日方长。我深思啊,深远,深远……
我说:“你们都看到家乡了, 喜爱家乡,有什么想法,随便说说吧!”
孙子闪动着晶莹明亮的眼睛,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为家乡唱赞歌。”
我赞颂道:“说得好,很好!”
孙女接着说:“爷爷,我在学校读书,会学得更好,实现大学梦!更好地建设祖国,更好地建设家乡。”
我又用略微严肃的语气说:“你俩以往看到的都是城市的风光,现在回老家了,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村的景象,家乡有哪些好的、值得爱的地方,说说吧!”
孙子说:“爷爷,我告诉您,我爱家乡的山清水秀,空气的甜美清香;我爱家乡阳光灿烂,没有污染和雾霾;我爱家乡的花草树木,花朵艳水果飘香;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山亲水亲人亲。”
孙女接着说:“哥哥说得好,也是我的心里话。刚才我们看到了九州江水,看到江两岸的禾稻,金色的禾稻滚金浪。我爱九州江水,爱田里的禾稻……”
我听着兄妹俩对家乡的赞颂,心情舒畅、开朗。看着兄妹俩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心想,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家乡发展的接班人。
七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带孙子孙女回家看看,有这么多的收获,不仅看到了家乡的巨变,还让他们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他们说出那些振奋人心的话语时,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
陈旧的观念在改变,新观念也随之树立,我们的祖国已经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并迈向新的征程,新思想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九州大地。人民奔小康,祖国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丘东明,男,汉族,1944年11月出生,广西陆川县良田人。在《金田》《九洲江》《玉林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诗歌。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