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吟诵是文学与音乐、语言的结合,和朗诵相比,带有明显的音乐性、旋律性。但是,长久以来,朗诵作为唯一的诵读方式占据古诗文教学主阵地,学生早已习惯朗诵这种诵读方式,在吟诵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吟诵学习的前期,学生关于吟诵的语感还没有建立,他们认为这种既不是朗读也不是唱歌中拉长声的拖腔方式很难掌握,吟诵出来的声音也不好听,从而产生畏难退缩的心态。我在吟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吟诵规则“依字行腔”(即每个字的吟诵方法)的学习阶段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对吟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到了吟诵规则“依义行调”的学习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很难学、自己吟诵很难听、听懂了理论但就是不会用”等等想法,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我经过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没有音高的概念,或不会将音高运用到读书方式上,无法将音高和自己的诵读结合起来;第二,长久以来的朗读方式和说话方式的影响。首先,朗诵没有“调”,学生由于多年养成的诵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把握不好“调”或者找不着“调”;其次,现代汉语是旋律性语言,不是音高型语言,虽然声调有相对的音高和调值,但是在日常交流的时候并没有将所说的语音放在音阶上,没有将语音与音阶相对应;第三,学生缺乏歌唱、审美、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钻研,认为将乐器引入古诗文吟诵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调”、掌握“调”、吟好“调”,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依义行调”这一吟诵规则。
我采用的这一教学策略并非把乐器的弹奏当作烘托课堂气氛的背景音乐,而是将乐器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有“调”的语感,进而能够“依义行调”,从而解决“依义行调”这一学习难点。
因此,在乐器的选择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音高的乐器,例如鼓、响板、沙锤等,主要用于吟诵教学中对节奏的把握。我认为,在吟诵教学实践中,只要能敲击出节奏的工具(例如用笔敲击课桌或者击掌、打响指等形式)都可以用于吟诵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另一类是有音高的乐器。吟诵教学不是音乐教学,所以,在乐器的选择上,只要能够奏出旋律和音阶的乐器都可使用。在“依义行调”的教学环节中,因为“调”具有音高的特性,吟誦时有高低调之分,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使用具有音高、可以奏出简单音阶的乐器进行吟诵规则“依义行调”的教学和训练。具体而言,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调”,利用乐器展示音高和音阶,在学生心中确定“调”的概念,同时通过乐器训练学生的音准;第二步,让学生能够学会和熟练掌握“依义行调”的吟诵规则,明确吟诵不是想当然地唱调、创调,而是要根据文本含义使用不同音高的调,即“依义行调”。
教学实录展示如下:
【教学实录】(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呢?在宿舍里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打游戏,追剧,上网,听歌。教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爱好也很广泛。但是,都离不开网络,现在流行穿越,万一你们一不留神穿越回古代,没有手机、网络,你们这些读书人又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引导学生说出“琴棋书画”)
二、“依义行调”教学
(一)介绍乐器、训练音高、明确“调”的概念
1.介绍“五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琴棋书画”中的“琴”(古琴图片展示),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
学生:古筝,古琴。(大部分学生会将古琴与古筝混为一谈)
教师:琴棋书画,修身养性。我们现在可以不会弹古琴、下围棋,但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认识、不了解古琴。
(教师简要介绍古琴)
教师:同学们都会唱音阶吧?
学生:do、 re、 mi、fa、 sol、 la、si。
教师:同学们唱的这个是七声音阶,又叫西洋调式,而我们的民乐用的是民族调式,也就是五声音阶:do、 re、 mi、 sol、 la ,也就是古代常说的“五声”“五音”——宫、商、角、徵、羽。
教师: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对应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加弦一根,为文弦;武王加弦一根,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所以,古琴又叫七弦琴。
2.训练音高。
教师:刚才有同学将古琴错认成了古筝,老师今天不仅带来了古琴(图片),还带来了古筝(乐器展示)。
(学生发出惊呼之声)
教师:古筝也是我国古老的乐器,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产生于秦地,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所以又叫“秦筝”。同学们,我们作为甘肃人,用“秦筝”吟诗,就是“绝配”。别看古筝的琴弦比古琴多了14根,所有的琴弦仍然是按照宫、商、角、徵、羽的顺序来排列。我来看看我们班有没有“五音不全”的同学,老师拨响一根琴弦,你们跟着唱出来。
(教师依次拨动古筝琴弦do、 re、 mi、 sol、 la,让学生跟唱do、 re、mi、 sol、 la,训练学生的音高)
学生:(开玩笑)老师,我们由语文课堂变为音乐课堂啦!你现在兼职当音乐老师啦!
教师:(开玩笑)对啦!我们这是吟诵课堂,语文课堂加音乐课堂等于吟诵课堂。现在我们还是继续回来读书,上节课我们学了吟诵的第一个规则是……
学生:依字行腔。
教师:那请同学们用依字行腔的方式吟诵“赵钱孙李”。
学生:(拉长声)赵——钱——孙——李——
教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闯关游戏,老师设置关卡,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教师:(第一关)老师用古筝弹奏宫、商、角、徵、羽,请同学们用听到的音高吟出“赵”这个字。
(教师由低到高依次弹奏出do、 re、 mi、 sol、 la的音高,让学生用do、 re、 mi、 sol、 la的音高吟出“赵”,教师可以用古筝训练学生的音准,并进行吟诵示范) 教师:第一关很简单,同学们闯关成功。下面开始第二关,请同学们从高到低的音高吟出“钱”这个字。(教师继续弹奏古筝,训练音准)
学生:老师,这两关都很容易。
3.明确“调”的概念。
教师:第三关开启,请同学们根据我弹奏的四个音la、mi、re、do吟出“赵钱孙李”。
(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到:字与字之间的音高可以不同,即在吟诵时将每个字放在不同的音阶上,从而引出“调”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之前学习的吟诵规则“依字行腔”告诉我们,在吟诵的时候,每一个字应该怎样吟诵,也就是按照那个字的声调拉长声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通过闯关游戏会发现字和字之间可以有音高的区别,可以把每个字放在不同的音阶上,“赵”可以吟得高一点,比如用la的音高,也可以吟得低一点,比如用do这个音高。我们还可以把“赵”吟得高一点、“钱”吟得低一点,这样,字与字之间就有了音高、旋律的变化,这个就是“调”。字与字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可以有高调和低调的变化,这就是吟诵的第二个规则:字与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用不同的“调”来吟诵 。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古筝弹奏试着吟诵一下《百家姓》的前四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学生:(兴奋地)老师,《百家姓》的这个调似曾相识啊!
教师:这样,同学们再大声地吟诵一遍,老师一边弹奏一边和你们一起吟诵。
学生:(激动地)老师,我们听出来了,这是《沧海一声笑》的调子,你居然用来吟诵《百家姓》。
教师:你说得对,也不对。你可以说这是《沧海一声笑》的调子,但是,我也可以说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的调子。我刚才只不过是把古筝琴弦依次拨动,弹奏出“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然后又稍微加入了一点节奏变化,然后用《百家姓》的前四句吟诵了出来。
学生:(起哄)老师,你这是狡辩。
教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当年,徐克邀请好朋友黄霑为自己拍摄的电影《笑傲江湖》谱曲,六易其稿,徐克都不满意,黄霑无奈之中随意翻阅古书寻找灵感,直到有一天看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句话,豁然开朗:最简单的不过就是五音“宫、商、角、徵、羽”(即五声音阶12356),他突发奇想,将五个音阶倒过来一弹,顿觉雄浑壮阔,狭义豪情,有如潮涌一般滔滔不绝,颇具中国古曲风韵,就这样,经典的《沧海一声笑》诞生了。所以,你可以说我套用了《沧海一声笑》的曲调,也可以说老师是用“五音”行调吟诵出了十六个字之间的高低调。你们仔细听,老师的《百家姓》吟诵和《沧海一声笑》并不相同。
学生:(再次分辨)老师,曲调大体相同,但是,细微处有差别,就是每个字并没有严格按照《沧海一声笑》的旋律来吟诵,好像有几个字改了旋律。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对,乐感也越来越好了,那还能再具体说说吗?
学生:比如“蒋”字,您并没有按照《沧海一声笑》的旋律吟成6 .5,调子没有下降,而是上升了。
教师:为什么我要这样吟诵呢?
学生:(抢答)因为“蒋”的声调是二声,向上扬,老师,您这是依字行腔。
教师:对,所以,我可以说这是中国式作曲法——吟诵。既然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调”,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调”吟诵出“字与字”的关系,那我们继续闯关游戏。第四关,请同学们把教材《中职生经典诗文诵读》翻到149页,我们试着用刚才五音曲调吟诵一下刘禹锡的《陋室铭》。吟诵时请注意:依字行腔,吟准每一个字的声调,要把《沧海一声笑》的曲调用依字行腔的方式改一遍,千万不要倒字。
(学生大声吟诵、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检查、个别指导)
(备注:我借鉴了吟诵名师陈琴老师的吟诵调,陈琴老师曾用《沧海一声笑》的曲调吟诵《陋室铭》)
(二)吟诵规则之“依义行调”的教学
教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试着吟诵一下《三字经》的前八句(从“人之初”到“贵以专”),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要求是,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有高调、低调的变化。(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吟诵)
教师:同学们会发现,这几位同学对于每个字之间和每句话之间的高低调处理是不同的,有人将“人之初”用高调吟诵,有人将“性本善”用高调吟诵,同学们认为哪种吟诵会好一点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都吟诵得对,都吟诵得好。我想问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用高调吟诵“人之初”,用低调吟诵“性本善”?
学生甲: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感觉吟诵“人之初”的时候想要起个高调。
教师:那你为什么反而用高调吟诵“性本善”?
学生乙:我就想着,人一出生,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性本善”,而“性本善”很重要。
教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认为“性本善”很重要,而且在这句话里比“人之初”重要,所以吟诵时将“人之初”吟诵得比较低,而吟诵“性本善”时选用了高调。
學生乙:是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在吟诵时用高调强调了“性本善”的重要性。他用了高调吟诵自己认为该强调的地方,并没有随意选用高低调,而是认为哪句话重要就用高调强调一下。
学生乙:老师,刚才吟诵时没有想这么多,不过,你一分析,我觉得好像是这样。
教师:同学们,我曾经告诉过你们,怎样说话就怎样吟诵,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要强调某件事情,很自然地会提高音量。吟诵的时候,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就很自然地会选择用高调表示强调,低调则可以表示感慨。所以,高调和低调的安排不是随意的,而是……
学生:按照文章的意思来定的。
教师:非常棒!这就是吟诵的第二个规则:按照声义(声音的意义)、文义以及你对古诗文的理解选择吟诵时要使用的“调”,这就是依义行调。所以,我们的吟诵加入了对古诗文的理解,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这就是“涵咏”,这就是用心“读书”。
学生:所以,这是语文课,是吟诵课,不是学唱流行歌曲。
教师:非常好!今天的作业是一道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出吟诵与歌唱的不同之处。
(下课)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看出,将乐器引入古诗文吟诵课堂,并不是把乐器的弹奏当作烘托课堂气氛的背景音乐,而是将乐器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解决“依义行调”这一学习难点。首先,利用乐器展示音高和音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调”的概念,建立有“调”的语感;其次,通过乐器训练学生的音准,让学生在吟诵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调”、掌握“调”、吟好“调”;最后,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吟诵不是想当然地唱调、创调,而要根据文本含义使用不同音高的调,即“依义行调”,同时,利用乐器让学生熟练掌握“依义行调”的吟诵规则。
注:本文为笔者(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职业院校古诗文吟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兰州市四所职业学校为例”中的一部分。
(责编
我经过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没有音高的概念,或不会将音高运用到读书方式上,无法将音高和自己的诵读结合起来;第二,长久以来的朗读方式和说话方式的影响。首先,朗诵没有“调”,学生由于多年养成的诵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把握不好“调”或者找不着“调”;其次,现代汉语是旋律性语言,不是音高型语言,虽然声调有相对的音高和调值,但是在日常交流的时候并没有将所说的语音放在音阶上,没有将语音与音阶相对应;第三,学生缺乏歌唱、审美、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钻研,认为将乐器引入古诗文吟诵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调”、掌握“调”、吟好“调”,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依义行调”这一吟诵规则。
我采用的这一教学策略并非把乐器的弹奏当作烘托课堂气氛的背景音乐,而是将乐器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有“调”的语感,进而能够“依义行调”,从而解决“依义行调”这一学习难点。
因此,在乐器的选择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音高的乐器,例如鼓、响板、沙锤等,主要用于吟诵教学中对节奏的把握。我认为,在吟诵教学实践中,只要能敲击出节奏的工具(例如用笔敲击课桌或者击掌、打响指等形式)都可以用于吟诵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另一类是有音高的乐器。吟诵教学不是音乐教学,所以,在乐器的选择上,只要能够奏出旋律和音阶的乐器都可使用。在“依义行调”的教学环节中,因为“调”具有音高的特性,吟誦时有高低调之分,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使用具有音高、可以奏出简单音阶的乐器进行吟诵规则“依义行调”的教学和训练。具体而言,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调”,利用乐器展示音高和音阶,在学生心中确定“调”的概念,同时通过乐器训练学生的音准;第二步,让学生能够学会和熟练掌握“依义行调”的吟诵规则,明确吟诵不是想当然地唱调、创调,而是要根据文本含义使用不同音高的调,即“依义行调”。
教学实录展示如下:
【教学实录】(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呢?在宿舍里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打游戏,追剧,上网,听歌。教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爱好也很广泛。但是,都离不开网络,现在流行穿越,万一你们一不留神穿越回古代,没有手机、网络,你们这些读书人又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引导学生说出“琴棋书画”)
二、“依义行调”教学
(一)介绍乐器、训练音高、明确“调”的概念
1.介绍“五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琴棋书画”中的“琴”(古琴图片展示),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
学生:古筝,古琴。(大部分学生会将古琴与古筝混为一谈)
教师:琴棋书画,修身养性。我们现在可以不会弹古琴、下围棋,但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认识、不了解古琴。
(教师简要介绍古琴)
教师:同学们都会唱音阶吧?
学生:do、 re、 mi、fa、 sol、 la、si。
教师:同学们唱的这个是七声音阶,又叫西洋调式,而我们的民乐用的是民族调式,也就是五声音阶:do、 re、 mi、 sol、 la ,也就是古代常说的“五声”“五音”——宫、商、角、徵、羽。
教师: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对应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加弦一根,为文弦;武王加弦一根,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所以,古琴又叫七弦琴。
2.训练音高。
教师:刚才有同学将古琴错认成了古筝,老师今天不仅带来了古琴(图片),还带来了古筝(乐器展示)。
(学生发出惊呼之声)
教师:古筝也是我国古老的乐器,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产生于秦地,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所以又叫“秦筝”。同学们,我们作为甘肃人,用“秦筝”吟诗,就是“绝配”。别看古筝的琴弦比古琴多了14根,所有的琴弦仍然是按照宫、商、角、徵、羽的顺序来排列。我来看看我们班有没有“五音不全”的同学,老师拨响一根琴弦,你们跟着唱出来。
(教师依次拨动古筝琴弦do、 re、 mi、 sol、 la,让学生跟唱do、 re、mi、 sol、 la,训练学生的音高)
学生:(开玩笑)老师,我们由语文课堂变为音乐课堂啦!你现在兼职当音乐老师啦!
教师:(开玩笑)对啦!我们这是吟诵课堂,语文课堂加音乐课堂等于吟诵课堂。现在我们还是继续回来读书,上节课我们学了吟诵的第一个规则是……
学生:依字行腔。
教师:那请同学们用依字行腔的方式吟诵“赵钱孙李”。
学生:(拉长声)赵——钱——孙——李——
教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闯关游戏,老师设置关卡,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教师:(第一关)老师用古筝弹奏宫、商、角、徵、羽,请同学们用听到的音高吟出“赵”这个字。
(教师由低到高依次弹奏出do、 re、 mi、 sol、 la的音高,让学生用do、 re、 mi、 sol、 la的音高吟出“赵”,教师可以用古筝训练学生的音准,并进行吟诵示范) 教师:第一关很简单,同学们闯关成功。下面开始第二关,请同学们从高到低的音高吟出“钱”这个字。(教师继续弹奏古筝,训练音准)
学生:老师,这两关都很容易。
3.明确“调”的概念。
教师:第三关开启,请同学们根据我弹奏的四个音la、mi、re、do吟出“赵钱孙李”。
(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到:字与字之间的音高可以不同,即在吟诵时将每个字放在不同的音阶上,从而引出“调”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之前学习的吟诵规则“依字行腔”告诉我们,在吟诵的时候,每一个字应该怎样吟诵,也就是按照那个字的声调拉长声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通过闯关游戏会发现字和字之间可以有音高的区别,可以把每个字放在不同的音阶上,“赵”可以吟得高一点,比如用la的音高,也可以吟得低一点,比如用do这个音高。我们还可以把“赵”吟得高一点、“钱”吟得低一点,这样,字与字之间就有了音高、旋律的变化,这个就是“调”。字与字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可以有高调和低调的变化,这就是吟诵的第二个规则:字与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用不同的“调”来吟诵 。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古筝弹奏试着吟诵一下《百家姓》的前四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学生:(兴奋地)老师,《百家姓》的这个调似曾相识啊!
教师:这样,同学们再大声地吟诵一遍,老师一边弹奏一边和你们一起吟诵。
学生:(激动地)老师,我们听出来了,这是《沧海一声笑》的调子,你居然用来吟诵《百家姓》。
教师:你说得对,也不对。你可以说这是《沧海一声笑》的调子,但是,我也可以说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的调子。我刚才只不过是把古筝琴弦依次拨动,弹奏出“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然后又稍微加入了一点节奏变化,然后用《百家姓》的前四句吟诵了出来。
学生:(起哄)老师,你这是狡辩。
教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当年,徐克邀请好朋友黄霑为自己拍摄的电影《笑傲江湖》谱曲,六易其稿,徐克都不满意,黄霑无奈之中随意翻阅古书寻找灵感,直到有一天看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句话,豁然开朗:最简单的不过就是五音“宫、商、角、徵、羽”(即五声音阶12356),他突发奇想,将五个音阶倒过来一弹,顿觉雄浑壮阔,狭义豪情,有如潮涌一般滔滔不绝,颇具中国古曲风韵,就这样,经典的《沧海一声笑》诞生了。所以,你可以说我套用了《沧海一声笑》的曲调,也可以说老师是用“五音”行调吟诵出了十六个字之间的高低调。你们仔细听,老师的《百家姓》吟诵和《沧海一声笑》并不相同。
学生:(再次分辨)老师,曲调大体相同,但是,细微处有差别,就是每个字并没有严格按照《沧海一声笑》的旋律来吟诵,好像有几个字改了旋律。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对,乐感也越来越好了,那还能再具体说说吗?
学生:比如“蒋”字,您并没有按照《沧海一声笑》的旋律吟成6 .5,调子没有下降,而是上升了。
教师:为什么我要这样吟诵呢?
学生:(抢答)因为“蒋”的声调是二声,向上扬,老师,您这是依字行腔。
教师:对,所以,我可以说这是中国式作曲法——吟诵。既然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调”,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调”吟诵出“字与字”的关系,那我们继续闯关游戏。第四关,请同学们把教材《中职生经典诗文诵读》翻到149页,我们试着用刚才五音曲调吟诵一下刘禹锡的《陋室铭》。吟诵时请注意:依字行腔,吟准每一个字的声调,要把《沧海一声笑》的曲调用依字行腔的方式改一遍,千万不要倒字。
(学生大声吟诵、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检查、个别指导)
(备注:我借鉴了吟诵名师陈琴老师的吟诵调,陈琴老师曾用《沧海一声笑》的曲调吟诵《陋室铭》)
(二)吟诵规则之“依义行调”的教学
教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试着吟诵一下《三字经》的前八句(从“人之初”到“贵以专”),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要求是,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有高调、低调的变化。(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吟诵)
教师:同学们会发现,这几位同学对于每个字之间和每句话之间的高低调处理是不同的,有人将“人之初”用高调吟诵,有人将“性本善”用高调吟诵,同学们认为哪种吟诵会好一点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都吟诵得对,都吟诵得好。我想问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用高调吟诵“人之初”,用低调吟诵“性本善”?
学生甲: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感觉吟诵“人之初”的时候想要起个高调。
教师:那你为什么反而用高调吟诵“性本善”?
学生乙:我就想着,人一出生,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性本善”,而“性本善”很重要。
教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认为“性本善”很重要,而且在这句话里比“人之初”重要,所以吟诵时将“人之初”吟诵得比较低,而吟诵“性本善”时选用了高调。
學生乙:是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在吟诵时用高调强调了“性本善”的重要性。他用了高调吟诵自己认为该强调的地方,并没有随意选用高低调,而是认为哪句话重要就用高调强调一下。
学生乙:老师,刚才吟诵时没有想这么多,不过,你一分析,我觉得好像是这样。
教师:同学们,我曾经告诉过你们,怎样说话就怎样吟诵,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要强调某件事情,很自然地会提高音量。吟诵的时候,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就很自然地会选择用高调表示强调,低调则可以表示感慨。所以,高调和低调的安排不是随意的,而是……
学生:按照文章的意思来定的。
教师:非常棒!这就是吟诵的第二个规则:按照声义(声音的意义)、文义以及你对古诗文的理解选择吟诵时要使用的“调”,这就是依义行调。所以,我们的吟诵加入了对古诗文的理解,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这就是“涵咏”,这就是用心“读书”。
学生:所以,这是语文课,是吟诵课,不是学唱流行歌曲。
教师:非常好!今天的作业是一道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出吟诵与歌唱的不同之处。
(下课)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看出,将乐器引入古诗文吟诵课堂,并不是把乐器的弹奏当作烘托课堂气氛的背景音乐,而是将乐器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解决“依义行调”这一学习难点。首先,利用乐器展示音高和音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调”的概念,建立有“调”的语感;其次,通过乐器训练学生的音准,让学生在吟诵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调”、掌握“调”、吟好“调”;最后,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吟诵不是想当然地唱调、创调,而要根据文本含义使用不同音高的调,即“依义行调”,同时,利用乐器让学生熟练掌握“依义行调”的吟诵规则。
注:本文为笔者(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职业院校古诗文吟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兰州市四所职业学校为例”中的一部分。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