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了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具有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服务社会优势和资源汲取优势。当前,亟待克服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劣势。在推进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和实践创新机会,有效化解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等不利因素,以有效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07-03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职业人才。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不仅能极大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且可以由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
S WO T分析法是管理学界用来综合考虑分析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指分析对象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指分析对象内部的劣势(We a k n e s s e s),O指分析对象外部环境的机会(Opp or t u n it ie s),T指分析对象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SWOT分析法中分析对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分析对象的竞争对手而言的,分析对象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是就分析对象的环境而言的。本文基于SWO T分析法,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这一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以便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有效地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分析
1.1 人才培养质量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倡导与会计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会计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合作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正如美国职业协会所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所界定的“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将指向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仿真环境中系统的模拟实训、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掌握初步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知识,具备娴熟的会计记录与报告技术,经受会计职业训练,能够胜任制证、记账、编表等多个会计岗位工作,通过一定的会计工作经历,提高其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在如何对待同事、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顺利进入会计职业生涯,并有利于其今后更好的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切实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改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及与素质教育的不相适应性,解决传统会计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缺乏创造性,实践教学的技术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势必彰显合作教育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强大优势。
1.2 服务社会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不仅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方面,还体现在为社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方面。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一方面是提供会计培训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为会计行业提供会计继续教育等培训服务,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会计和审计服务。高职院校有组织地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是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为企业服务是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这样既可为教师提供各行各业会计和审计实务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时刻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的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完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可为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就是工作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干中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是用人单位岗位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1.3 资源汲取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实践环节比重大,办好高职会计教育不仅需要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大量教育资源,但目前会计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高职会计教育通过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会计教育的信息链、师资链、成果链、服务链,有利于解决会计职教资源结构性短缺和依赖障碍,推进会计职教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实现会计职教资源优化配置,降低高职会计教育办学成本,从而能够有效扩大会计职教资源的汲取范围,化解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
2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劣势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内部存在一系列的教育要素障碍。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效支撑。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劣势包括:
2.1 管理体制劣势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的工学结合管理部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般都由教学管理部门附带管理。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在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有“双师结构”的管理队伍。
2.2 人员结构劣势
根据高职会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分散的特点,学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用人单位里聘任兼职教师,支付他们应有的工作报酬,适当地对他们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要求他们代表学校,根据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管理。
2.3 教学制度劣势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了使行业企业的优秀专家有时间到学院兼职授课,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时间,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僵化,学院本位观念严重,未能从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以“弹性学制”和成熟的“完全学分制”为主体的灵活的教学制度,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2.4 课程体系劣势
在课程体系方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某一职业资格证 书的制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纳入了课程体系,但还没有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真正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学校的课程标准中,会计专业不少课程在内容与知识体系上依然不能适应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3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机会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机会是指外部环境中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有利的因素,进而可能成为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潜在空间。这种机会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实践创新机会。
3.1 政府政策机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毫无疑问,必须让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尽管现阶段,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还仅是原则性规定,还没有配套的细化的支持政策,但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将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教育政策,从而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2 行业发展机会
从会计行业发展看,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用户对信息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而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特点显然与之不相适应。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靠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二靠从相关院校引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无论是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新人,高职会计教育都将面临发展良机。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中介组织、各企事业单位从降低会计人才的培训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弥补企业会计人员的不足、方便选聘紧缺会计人才等角度出发均有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内在动力。
3.3 实践创新机会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既可以是在某一段时间学生参加会计工作的“阶段式”结合,也可以和会计专业建设尤其是会计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目前,各高职院校对“阶段式”结合广泛关注并倾力为之,对“全程式”结合关注不够,着力有限。事实上,“阶段式”结合是工与学模块式的组合,“全程式”结合是工与学渗透式的融合。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而后者除此之外还要达到提高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可以说,作为一种实践创新——高职会计教育“全程式”的工学结合存在潜在发展机会。
4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威胁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威胁是指外部环境中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不利的因素,进而构成影响工学结合推进的主要障碍。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三个方面。
4.1 政府政策支持短缺
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会计行业接受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尚不能为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因此,由于政府政策不到位引起的用人单位合作积极性不高成了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掣肘。此外,政府也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来自政府方面的有效激励,其推进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对高职会计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为合格会计人的一份道义责任,往往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被动地位。
4.2 会计行业需求限制
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从事的是真实的会计人的工作,因此它的适应环境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会计行业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模式的实施。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学校实施这一模式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会计行业人才本身供过于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再想从事真实的会计人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4.3 会计工作岗位障碍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原有行业会计制度的废止,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凸显,会计专业的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备受关注,社会对会计人才特别强调岗位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而岗位能力的形成必须来源于现实的岗位实践,一般需通过专业实习才能形成。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又有其特定的工作规范要求,从保守财务秘密的角度通常很难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会计专业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现实会计工作岗位上受到了巨大的条件制约,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遇到了客观的现实障碍,无法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教育功 能。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服务社会优势和资源汲取优势。当前,亟待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人员结构、建立灵活的教学制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克服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一系列教育因素障碍。在推进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和实践创新机会,有效化解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等不利因素,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40-42.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3]蒋亚琴.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3-35.z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07-03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职业人才。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不仅能极大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且可以由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
S WO T分析法是管理学界用来综合考虑分析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指分析对象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指分析对象内部的劣势(We a k n e s s e s),O指分析对象外部环境的机会(Opp or t u n it ie s),T指分析对象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SWOT分析法中分析对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分析对象的竞争对手而言的,分析对象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是就分析对象的环境而言的。本文基于SWO T分析法,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这一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以便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有效地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分析
1.1 人才培养质量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倡导与会计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会计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合作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正如美国职业协会所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所界定的“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将指向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仿真环境中系统的模拟实训、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掌握初步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知识,具备娴熟的会计记录与报告技术,经受会计职业训练,能够胜任制证、记账、编表等多个会计岗位工作,通过一定的会计工作经历,提高其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在如何对待同事、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顺利进入会计职业生涯,并有利于其今后更好的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切实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改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及与素质教育的不相适应性,解决传统会计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缺乏创造性,实践教学的技术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势必彰显合作教育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强大优势。
1.2 服务社会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不仅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方面,还体现在为社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方面。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一方面是提供会计培训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为会计行业提供会计继续教育等培训服务,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会计和审计服务。高职院校有组织地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是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为企业服务是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这样既可为教师提供各行各业会计和审计实务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时刻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的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完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可为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就是工作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干中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是用人单位岗位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1.3 资源汲取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实践环节比重大,办好高职会计教育不仅需要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大量教育资源,但目前会计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高职会计教育通过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会计教育的信息链、师资链、成果链、服务链,有利于解决会计职教资源结构性短缺和依赖障碍,推进会计职教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实现会计职教资源优化配置,降低高职会计教育办学成本,从而能够有效扩大会计职教资源的汲取范围,化解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
2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劣势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内部存在一系列的教育要素障碍。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效支撑。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劣势包括:
2.1 管理体制劣势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的工学结合管理部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般都由教学管理部门附带管理。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在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有“双师结构”的管理队伍。
2.2 人员结构劣势
根据高职会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分散的特点,学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用人单位里聘任兼职教师,支付他们应有的工作报酬,适当地对他们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要求他们代表学校,根据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管理。
2.3 教学制度劣势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了使行业企业的优秀专家有时间到学院兼职授课,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时间,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僵化,学院本位观念严重,未能从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以“弹性学制”和成熟的“完全学分制”为主体的灵活的教学制度,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2.4 课程体系劣势
在课程体系方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某一职业资格证 书的制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纳入了课程体系,但还没有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真正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学校的课程标准中,会计专业不少课程在内容与知识体系上依然不能适应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3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机会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机会是指外部环境中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有利的因素,进而可能成为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潜在空间。这种机会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实践创新机会。
3.1 政府政策机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毫无疑问,必须让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尽管现阶段,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还仅是原则性规定,还没有配套的细化的支持政策,但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将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教育政策,从而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2 行业发展机会
从会计行业发展看,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用户对信息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而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特点显然与之不相适应。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靠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二靠从相关院校引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无论是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新人,高职会计教育都将面临发展良机。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中介组织、各企事业单位从降低会计人才的培训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弥补企业会计人员的不足、方便选聘紧缺会计人才等角度出发均有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内在动力。
3.3 实践创新机会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既可以是在某一段时间学生参加会计工作的“阶段式”结合,也可以和会计专业建设尤其是会计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目前,各高职院校对“阶段式”结合广泛关注并倾力为之,对“全程式”结合关注不够,着力有限。事实上,“阶段式”结合是工与学模块式的组合,“全程式”结合是工与学渗透式的融合。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而后者除此之外还要达到提高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可以说,作为一种实践创新——高职会计教育“全程式”的工学结合存在潜在发展机会。
4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威胁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威胁是指外部环境中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不利的因素,进而构成影响工学结合推进的主要障碍。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三个方面。
4.1 政府政策支持短缺
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会计行业接受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尚不能为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因此,由于政府政策不到位引起的用人单位合作积极性不高成了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掣肘。此外,政府也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来自政府方面的有效激励,其推进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对高职会计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为合格会计人的一份道义责任,往往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被动地位。
4.2 会计行业需求限制
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从事的是真实的会计人的工作,因此它的适应环境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会计行业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模式的实施。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学校实施这一模式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会计行业人才本身供过于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再想从事真实的会计人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4.3 会计工作岗位障碍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原有行业会计制度的废止,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凸显,会计专业的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备受关注,社会对会计人才特别强调岗位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而岗位能力的形成必须来源于现实的岗位实践,一般需通过专业实习才能形成。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又有其特定的工作规范要求,从保守财务秘密的角度通常很难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会计专业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现实会计工作岗位上受到了巨大的条件制约,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遇到了客观的现实障碍,无法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教育功 能。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服务社会优势和资源汲取优势。当前,亟待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人员结构、建立灵活的教学制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克服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一系列教育因素障碍。在推进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和实践创新机会,有效化解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等不利因素,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40-42.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3]蒋亚琴.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3-3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