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饺子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人似乎对饺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团聚时要吃饺子,分离前要吃顿饺子,大小节日更要吃,甚至去饭店吃完饭都生怕对方没吃饱,再来盘饺子压个轴,好像没有它,这顿饭就不完整似的。
  但在我这儿,却始终是不太热切的。不光是不喜欢饺子,对包子、馅饼、韭菜盒子这一系列在我妈嘴里统称为“馅馅子干粮”的食物都毫不来感。所以这些年每逢过节,我都尝尽了肚子里稀稀荡荡的苦,而过年尤甚。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置办年货,我妈会包一大堆的水饺,然后冷冻起来,从小年夜就开始轮着吃,头天里吃不完的便留到明早做煎饺,一直到吃出元宵节,把它们全部消灭干净,这个年也才算是过完。
  我从7岁开始就被我妈逼着学往面板上摆饺子,那绝对是很考验一个小孩子耐心的——搬一个小马扎坐在那里,等着饺子包好,一个一个摆上去,要摆得很整齐。实在是无趣极了。还有端着饺子,狠狠摔出去的经历,把所有的饺子都摔得稀烂,呆傻在那儿,过会儿回过神来才想起来大哭,心中满是恐惧,怕要被骂了。
  摆饺子,擀皮,揉面,调馅,几乎每隔两三年,我妈都会选一样来教我。她大概是期待着我就能够靠自己吃上一顿水饺。但她失败了,饺子不成形,馅儿流出来;面揉不明整,擀面杖没用两下手心就发红发痒;饺子皮不圆不方,厚厚薄薄……
  过去十几年里吃饺子的记忆绝对算不上是美好。可是为什么,一个人去外地读书后,又像有什么东西驱使着我,选择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它呢?
  冬至那天我去吃饺子也绝非是盘算好的,只是我去食堂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人都走光了,热饭也没了,我就只看见一锅饺子在那里冒着热气。我一个人坐在食堂宝蓝色的四人桌上,食堂很冷清,水饺比我想象的小多了,所以十个摆在盘里也显得空落落的。我忽然意识到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吃水饺。就在前两天闺蜜还打电话问我,在学校里学会一个人吃饭了吗?我说学会了,但我一个人的时候只会点快餐,希望越快吃完越好。此刻,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清和孤单。就在这种冷清里,恍惚间我意识到有些东西不在于它多么好,而是因为它早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演化成了一种仪式感。
  我忽然想起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爸陪我去学校报到,整理好宿舍后我们出来吃饭,吃的也是水饺。吃完饭我爸就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眼淚“唰”就落下来了。
  时隔许久之后,我才发现,那时的我过多地沉浸于自己的情绪里,忘了我在目送他背影远去的同时,实际上,他也在目送我,望着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今年开学季,我依然看见有很多新生一边给家里打电话一边哭。我想说,别哭,过两天就好了。现在我也不会哭了,但孤单依旧。身边也不是没有朋友,但少了家人在身边,便总觉得失落。
  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妈这些年里苦心教我如何包饺子绝不单单是为了一顿饭,毕竟填饱肚子用什么都可以,她想传达给我的更可能是,如何心平气和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团圆与离别、目送与被目送。如何做到思念而不悲伤,柔情而又坚强。这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一辈子要学习的东西,而就在这样并不愉悦的学习里,饺子起到了些许的缓冲与调和。
  或许我也该学着如何独自吃完一盘水饺了,在想念一些人的时候;学着如何不露悲伤地吃完一盘水饺,在送别一些人的时候。
  这也或许是真正意义上北方的饺子了。它所承载着的仪式感和标志性,都在教会我们,珍惜身边每一次团圆,也祝福天下所有的渐行渐远。
  编辑/李鹏修
其他文献
这座城市很旧了。  有人说它像七八十年代的老城。  从那个盛极一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一汽”时代以后,几十年来,人们提起长春,依旧是“新中国第一部电影的发源地”“阅兵用的红旗轿车产地”“伪满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皇宫”。这些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像胶片电影,只能偶尔怀念用。  这里的年轻人,在面对外地的朋友介绍这个城市的时候,总是说:“没啥好玩的。”  也确实。  西康路的咖啡和酒吧,黄了一茬又一茬。
有这样一群人,立于学习浪潮的前端,学科知识信手拈来,考试于他们而言可云淡风轻般应对。有这样一群人,逐于学习浪潮的末端,面对课本多表现为或抓耳挠腮或昏昏欲睡,考试于他们而言是恐慌是西天路上难取的经文。学霸与学渣如天平的两端般共生共存,你自己或你身边又是怎样的一款呢?  呵呵小叔子:“终于开学了,又可以好好学习了!”来自某位开学时卖弄风骚的学霸的遗言。  黑子飘过:一路学好哈,不送哈。  藏在角落的寂
小荷看到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无法拒绝别人,是人类普遍的烦恼之一。当对别人说“不”的时候,心里总会涌起很多莫名的、复杂的情绪,有时是担忧、恐惧,有时是自责、歉意……  今天下午,小荷收到一封署名为“小池塘”的女孩发来的Email。她在信里告诉小荷,她班里最好的朋友小A是个占有欲很强的女生,不允许她和别的女生走得太近,如果她下课和别的女生打闹、聊天,小A就会生气,不理她。小A是在小池塘没有任何朋友、
1  叶楚这辈子都没经历过这么窘迫的时刻。  广播室窗外响起轰动,楼底下全是尖叫和喝彩,教导主任拿着扫把来砸门。  而江暮然就这么看着她,眼里有毫不留情的嘲笑和不屑,他伸手关掉话筒下闪烁的开关,云淡风轻:“不好意思,忘记告诉你了,我刚刚在准备开播。”  所以,她那一番豪言壮志和深情表白,就这么通过话筒传到全校各个角落的喇叭里,一字一句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叶楚,你来干什么?  ——你别说
本年度最佳戏精,喜欢你时的我——晚上在被子里看到这句话,不自觉笑出声。然后就想起你,想起我们两个之间的小时光,尽管这段小时光,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自导自演的内心戏。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心里暗暗喜欢一个人,但是永远不会说出口,最后彼此之间没了联系。可回忆起来,明明根本毫无交集的你们却像是发生了好多好多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都只在你心里,你一个人的心里。  至少我就是这样的,中学时代喜欢上一
心理诊疗所:  A. 你的心理舒适区是怎样的?  B. 如何使自己突破心理舒适区?  C. 我觉得待在心理舒适区挺好,谁说非得挑战自我?  我是限量版@Shero: 选A。把汉服作为常服。真的超级喜欢汉服,但穿出去总会有人指指点点,感觉挺无奈。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每天穿着汉服,心怀梦想,用双脚丈量世界。  花荔litchi:选B。①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突破一把,获得成就感。②朋友的助力:找好朋友帮助
我能和向南混为狐朋狗友是有孽缘在的。那时候,他在学校供水处帮忙,而文科班这种“阴盛阳衰”的地方根本不把女生当女生,男生能干的,女生也上。当然,除了厕所。于是那天我就一脸不爽地搬水去了。而当时混迹在理科班的他怎么知道这种文科生原则,看到个女生来搬水吓白了脸,半天没反应过来。  我看着向南那张表情复杂的脸表情也很复杂:“看不起妹子吗?快点记录,我好搬水,我们班的娇花还等着我灌溉呢!”向南才傻愣愣地回过
补习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偶尔有一丝风掠过,凉丝丝的。我眯着眼,快步走着。路过一个闹市,人很多,大都是摩肩接踵。不知何时起,我的前方出现了一个妇女。  她的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孩儿,似是五六岁的模样。好像是小孩儿做错了什么事,那女人一边骂着,一边用手去打孩子的头。不重,却还是把人打得眼泪汪汪,鼻涕眼泪一道流下来。小孩儿的脸红彤彤的,脸颊还有两行未干的淚痕,他一边小声啜泣着,一边偷偷用衣袖去抹眼泪。  
论被催促学习,我兄妹俩果然是亲生的!  我爸妈是属于很严厉的那种。三年级我爸妈以“不能打扰你哥学习”“你哥看见你在玩而他学习会分心”为由,让三年级的我跟五年级的我哥,从晚上7点学习到9点。那时我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屁孩,哪来那么多作业写两个小时?所以那时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一进房间写作业就开始放空,无心学习。  四年级,看着我哥周末经常和朋友出去玩,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因为我爸媽以我现在太小为由不让
不需要其它的宣言和口号,我只要活得像一支军队,这样就好。  top.1人生在世谁没有怪癖一二三  坦白说,我最近的心理有点儿悲观。我不知道究竟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点儿消极,然后越想越伤神的缘故,还是我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极度怪癖的人。  我希望是前者。  毕竟曾经我写纸条说我有很多怪癖,而他会笑眯眯地告诉我说他知道的男孩儿,已经被吃掉了。  这么描述可能会引起莫须有的误会,详写的话,就是十六岁的他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