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概括与凝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让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先进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光荣使命。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五大发展理念与“原理”课教学紧密相连,可以通过理论讲授讲与实践操作法将二者有机衔接。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3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让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先进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使大学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
1 “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和渠道,通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将国家的大政方针尤其是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使其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引导他们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结合,激发投身建设实践的热情。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会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也能运用学习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2 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五大发展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从国际背景看,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对全球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全球格局的变化又更全面地制约中国的发展;从国内背景看,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粗放式的发展本身也带来诸多问题,如今已面临“天花板困境”及“中等收入陷阱危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全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和升华。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责任使命感
时代唤英才,寄希望于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广泛深刻。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学生去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拼搏。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认识,提升其思想水平,增强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为祖国民族奋斗的志向,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2 “五大发展理念”与“原理”课教学的密切联系
2.1 “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即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历史背景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2.2 “五大发展理念”是“原理”课教学目的的现实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指出,开展“原理”课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大发展理念强调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世界观,阐明客观世界之运动、和谐、完整、开放、共存之本质和规律,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根本观点;作为方法论,阐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综合集成,为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武器。
2.3 “五大发展理念”是“原理”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其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解决发展问题的集中体现,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内涵,明确了发展目的,强化了发展动力。从具体内容上来讲,“创新”丰富了“意识能动作用”;“协调”丰富了“联系的普遍性”;“绿色”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开放”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共享”是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3.1 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是将五大发展理念与“原理”课教学有机衔接的基础。通过阐明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底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在的逻辑线索及其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在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将“创新”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发展都是系统的发展,系统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均衡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国长期“竭泽而渔”式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绿色”发展强调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坚持“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共享”发展则进一步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3.2 实践操作法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原理”课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了实践教学环节。确定实践课题、撰写实践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另外可以通过可以开展关于学校、企业、国家创新发展,城乡区域间差距过大,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和学校的开放程度,改革开放前后发展成果的惠及程度等问题展开调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国家和政府的相应对策,从而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其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關凤利.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N].光明日报,2016-02-25(16).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3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让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先进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使大学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
1 “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和渠道,通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将国家的大政方针尤其是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使其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引导他们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结合,激发投身建设实践的热情。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会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也能运用学习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2 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五大发展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从国际背景看,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对全球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全球格局的变化又更全面地制约中国的发展;从国内背景看,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粗放式的发展本身也带来诸多问题,如今已面临“天花板困境”及“中等收入陷阱危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全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和升华。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责任使命感
时代唤英才,寄希望于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广泛深刻。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学生去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拼搏。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认识,提升其思想水平,增强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为祖国民族奋斗的志向,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2 “五大发展理念”与“原理”课教学的密切联系
2.1 “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即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历史背景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2.2 “五大发展理念”是“原理”课教学目的的现实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指出,开展“原理”课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大发展理念强调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世界观,阐明客观世界之运动、和谐、完整、开放、共存之本质和规律,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根本观点;作为方法论,阐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综合集成,为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武器。
2.3 “五大发展理念”是“原理”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其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解决发展问题的集中体现,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内涵,明确了发展目的,强化了发展动力。从具体内容上来讲,“创新”丰富了“意识能动作用”;“协调”丰富了“联系的普遍性”;“绿色”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开放”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共享”是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3.1 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是将五大发展理念与“原理”课教学有机衔接的基础。通过阐明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底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在的逻辑线索及其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在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将“创新”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发展都是系统的发展,系统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均衡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国长期“竭泽而渔”式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绿色”发展强调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坚持“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共享”发展则进一步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3.2 实践操作法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原理”课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了实践教学环节。确定实践课题、撰写实践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另外可以通过可以开展关于学校、企业、国家创新发展,城乡区域间差距过大,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和学校的开放程度,改革开放前后发展成果的惠及程度等问题展开调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国家和政府的相应对策,从而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其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關凤利.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N].光明日报,2016-02-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