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发展壮大,许多高等职业学校以大力发展专业课教学而不顾后果地压缩数学课等文化课的课时份额,导致数学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尴尬的境地。本文主要对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特点,详细探讨了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策略,主要从结合教学的原则、教学中防止对于工具化、提高教师观念和水平及从教学层面向课程层面延伸等,对于研究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专业课;结合
文化基础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培养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主要承载平台,数学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尴尬的境地。许多高等职业学校以大力发展专业课教学而不顾后果地压缩数学课等文化课的课时份额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文化课的开设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在不同职业间广泛选择和迁移的关键能力。因此,对文化课本身而言,它一方面因为自身学科特点而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它作为与专业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与专业课共同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共同承载起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这里便存在一个普通文化课与专业技术课融合的问题。普通文化课的改革不是固有知识体系的根本改造,它的改革更多的是教学方法层面的。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层面的改革来实现数学课这一普通文化课与专业技术课的融合。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跟踪调查、与老师的访谈发现,造成高职数学学科教学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边缘化
高职数学教材发展至今,有诸多版本,但绝大多数编写理念陈旧,把单纯的知识传承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生面对这种陈旧乏味的课本,必然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用统一的教材面对不同的高职专业需求,使得数学课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甚至毫无联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缺乏动机没有兴趣也就成了必然。教材内容的陈旧当然与教材编写周期以及诸多专业众口难调的现实有关。这更多地需要开发校本教材,通过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努力改变教材与专业脱钩的矛盾。教学内容边缘化的另外一个体现是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忽略。高职数学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下的一分子,它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这与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普高数学课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高职数学学科教学需要渗透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意识和学生能力本位意识。但是,分析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能发现,高职数学学科教育缺乏渗透更广泛更深入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忽略,直接导致高职数学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教学模式的僵化
一般来说,陈旧的内容与落后的观念,使得高职数学教学仍然沿袭传统数学的一贯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僵化,即以课堂教学为主,忽略甚至忽视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服从服务于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模式的僵化故然与教学内容的陈旧有关,但也与教师的观念有必然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较低的等级认定,从而把僵化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与较低的学生层次对应。许多老师担心课堂一旦进行讨论,那么学生可能借此起哄、聊天,课堂状况将陷入补课收拾的境地,更不要说教学效果。所以,高职数学课堂更多的表现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当“容器”,课堂被老师的话语霸权所控制。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僵化还体现在教学空间的狭窄上,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局限在课堂上。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学科的学习只能局限于课堂。数学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把数学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不仅有悖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质,更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二、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特点
(一)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1)目的的实用性
职教数学教学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扎根职教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切实为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从学生角度看,职校生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要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而职校数学教学要强调学习与生活联系、学习与实践统一、学习与专业统一。
(2)学科的融合性
职教数学学科的教学所处的教育体系就决定了其教学开放性特点,这一特点使之能够也必须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唯有如此,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工具性作用,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3)课堂的广阔性
大数学教育观下的职教数学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它的课堂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校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4)方法的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上,职教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死板模式,它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呈现丰富多彩的职教数学课堂。
(二)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必要性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时间短,教学条件和经验欠缺,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至今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过程及教学评价,无不深深地印上了普教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在很多高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片面地追求专业课的发展,文化课被冷落,相当的尴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课不受学生欢迎
来自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学生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不足的学生多数有这样的想法,即到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目的是混张文凭方便找工作。学生也不欢迎文化基础课教师。教学情景上,相对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教学处于尴尬的状态。
(2)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课迷失方向
最早的高职教学是专业课向文化课的一边倒,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样办学的问题所在,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又出现了文化课向专业课一边倒的情况,文化课成了名副其实的“陈阿娇”。文化课究竟如何定位,很多人心里不甚明了。有些学校甚至直接把文化课的地位定位为“简单”、“够用”。有些学校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把文化课的要求一降再降,从课时到上课到考试,降到甚至没有任何底线。从一时来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流失,从长远来说,这必然是害人又害己。
(三)高职教育的学历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于改造世界,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它具有功利性。职业性与学历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完成对应学历所要求的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兼顾到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未来的适应性、发展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一方面要完成取得高职学历所规定的课时,一方面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做准备。数学学科教学不必照搬应试教育的那套模式,而是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实施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既能在完成学历所要求的相应的课时和基本要求,又能促进学生专业课学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三、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高职数学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立足于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用性原则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上。具体说来,高职数学教学必须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内容,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上。教学方法则应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又能从中获益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发挥为学生服务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能够符合课堂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这就是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原则。
(2)形象性原则
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述极易消解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必须遵循形象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抽象的理论和意义的传授必须建立在具体生动的形象基础上,采取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一旦具备了鲜明的形象性,学生将在入情入境的真切感受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体验和实践,实现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要防止过于工具化倾向
在学问化课程流行的时候,高职数学与大多数高职文化课一样,都是“我行我素”,简单地把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进行压缩和删减,以适应学生低基础的现状,结果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也越教越恼火。在这种三段式教学的背景下,数学课与专业课是井水不犯河水。随着高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的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文化课的改革也提到日程上来。对文化课进行改革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则需要理性,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对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探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过于工具化的倾向。
(1)明确服务对象与定位
教师在教授文化课的时候,首先要正视学生的现有基础,不能过于拔高。其次,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之外,还需要设计情境化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当然,数学之所以为数学,与政治课等单纯进行思想教育是不同的,数学更多的是采用情境化的手段,不是对学生正面宣教,而是去感染学生,去启发学生思考。在职业学校,我们不仅要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从业者,还应该是拥有健康人格和积极情智的社会公民。
(2)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
高职生入学水平和能力特点为依据要求我们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放低起点,分步达成目标,一方面也更注重把知识与相关专业进行整合形成认为目标进行教学。以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需要,高职数学的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需要高职数学的教学更注重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学科特点为依据,我们的数学需要强调读写意识,这也是对上述部分的补充。高职数学的教学一方面要体现与专业课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于工具化的倾向,这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教师的观念和水平要进一步提高
所有的教学理念、目标最后的落实都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文化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这些教师从单纯的学科领域到学科与专业结合的领域的跨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的观念转变是所有教学改革尝试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继续教育的模式除了积极鼓励文化课教师参加职教体系的教育研讨会,教学观摩评比等活动,还可以鼓励文化课教师就读在职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如“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习,从一个对职业教育的旁观者转入到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以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视野看待职业教育,学科的教学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一些职业教育的一些元素。
(2)开展校内专题成果展。对一线教师文化课功能化和文化课与专业课综合化的成果加以搜集和提炼,以专题的形式加以展示。这些成果可以包括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学生作品、某一专题活动的设计等等。通过这些成果的展示一方面强化了学校教学的导向,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能够展示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果得到了肯定,自信心有了很大的增强,工作的干劲也会更足;对于未能展示的教师来说,也让他们看到了奋斗的方向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工作的干劲也会大大地增强。当然,最好的状态还是学校能把这些成果与教师的奖励挂钩,直接的物质刺激加上精神上的鼓励,是教师保持最好状态的最佳方式。
(3)加强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职业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是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也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团体。我传我的道,你授你的业,彼此之间很少有业务上的沟通与合作。为了打破这两者相互脱离相互独立的局面,学校应该从思想到行动上倡导两者的沟通与合作。专业课教师给文化课教师提建议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好是让同一专业的教师坐下来,一起讨论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分析对该专业学生要求达到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目标,分析哪些是需要文化课教师配合的,以及文化课教师应该怎样配合等。
(四)从教学层面向课程层面延伸
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在很大层面上缓解了数学课与专业课相互分离的状态,增强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也克服了文化课以普教模式进行应试教学的不足。而且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还是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但是从职业教育的整体而言,单纯的教学方面的改革尝试其实并不能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怎样把这种尝试从教学层面向课程层面延伸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把教学形式上升为模式
把实践形式上升到理论形式,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一种教学实践往往贯穿着一定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教学升华,一定要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变偶尔有意识为一贯有意识,变特例有意识为普遍有意识。这种上升,就是把它总结为模式的形式。职业教育上也一样,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工作导向课程模式等等,只有把一种教学形式上升为课程模式,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推广,否则只能是一己之用。
(2)组成团队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以团队的方式去从事各种改革探索,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成功。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能为一项探索实践的策划献谋献策。通过集思广益,问题的思路清晰了,视野开阔了,准备充足了。即使进展得不顺利,每一个实践者都不是孤独的,有一个团队在,有问题可以再讨论,有困难可以共同想办法克服。其次,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做到职责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负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优势,一切活动就可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录锦.浅谈职校文化基础课教学[J].魅力中国,2009,10.
[2]刘韵琴.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06.
[3]张蓉.中国职业教育之我见—浅谈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改途径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2.
[4]张立华.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亟待改革[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钱志翔.重构整合完善—谈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困惑和对策[J].商情,2010,3.
[6]刘保林.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改革的途径[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7]蒋乃平.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职教文化课体系—“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十三[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作者简介:许丽华(1981-),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专业课;结合
文化基础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培养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主要承载平台,数学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尴尬的境地。许多高等职业学校以大力发展专业课教学而不顾后果地压缩数学课等文化课的课时份额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文化课的开设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在不同职业间广泛选择和迁移的关键能力。因此,对文化课本身而言,它一方面因为自身学科特点而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它作为与专业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与专业课共同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共同承载起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这里便存在一个普通文化课与专业技术课融合的问题。普通文化课的改革不是固有知识体系的根本改造,它的改革更多的是教学方法层面的。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层面的改革来实现数学课这一普通文化课与专业技术课的融合。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跟踪调查、与老师的访谈发现,造成高职数学学科教学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边缘化
高职数学教材发展至今,有诸多版本,但绝大多数编写理念陈旧,把单纯的知识传承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生面对这种陈旧乏味的课本,必然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用统一的教材面对不同的高职专业需求,使得数学课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甚至毫无联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缺乏动机没有兴趣也就成了必然。教材内容的陈旧当然与教材编写周期以及诸多专业众口难调的现实有关。这更多地需要开发校本教材,通过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努力改变教材与专业脱钩的矛盾。教学内容边缘化的另外一个体现是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忽略。高职数学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下的一分子,它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这与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普高数学课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高职数学学科教学需要渗透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意识和学生能力本位意识。但是,分析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能发现,高职数学学科教育缺乏渗透更广泛更深入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忽略,直接导致高职数学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教学模式的僵化
一般来说,陈旧的内容与落后的观念,使得高职数学教学仍然沿袭传统数学的一贯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僵化,即以课堂教学为主,忽略甚至忽视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服从服务于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模式的僵化故然与教学内容的陈旧有关,但也与教师的观念有必然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较低的等级认定,从而把僵化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与较低的学生层次对应。许多老师担心课堂一旦进行讨论,那么学生可能借此起哄、聊天,课堂状况将陷入补课收拾的境地,更不要说教学效果。所以,高职数学课堂更多的表现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当“容器”,课堂被老师的话语霸权所控制。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僵化还体现在教学空间的狭窄上,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局限在课堂上。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学科的学习只能局限于课堂。数学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把数学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不仅有悖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质,更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二、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特点
(一)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1)目的的实用性
职教数学教学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扎根职教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切实为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从学生角度看,职校生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要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而职校数学教学要强调学习与生活联系、学习与实践统一、学习与专业统一。
(2)学科的融合性
职教数学学科的教学所处的教育体系就决定了其教学开放性特点,这一特点使之能够也必须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唯有如此,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工具性作用,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3)课堂的广阔性
大数学教育观下的职教数学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它的课堂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校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4)方法的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上,职教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死板模式,它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呈现丰富多彩的职教数学课堂。
(二)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必要性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时间短,教学条件和经验欠缺,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至今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过程及教学评价,无不深深地印上了普教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在很多高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片面地追求专业课的发展,文化课被冷落,相当的尴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课不受学生欢迎
来自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学生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不足的学生多数有这样的想法,即到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目的是混张文凭方便找工作。学生也不欢迎文化基础课教师。教学情景上,相对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教学处于尴尬的状态。
(2)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课迷失方向
最早的高职教学是专业课向文化课的一边倒,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样办学的问题所在,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又出现了文化课向专业课一边倒的情况,文化课成了名副其实的“陈阿娇”。文化课究竟如何定位,很多人心里不甚明了。有些学校甚至直接把文化课的地位定位为“简单”、“够用”。有些学校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把文化课的要求一降再降,从课时到上课到考试,降到甚至没有任何底线。从一时来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流失,从长远来说,这必然是害人又害己。
(三)高职教育的学历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于改造世界,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它具有功利性。职业性与学历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完成对应学历所要求的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兼顾到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未来的适应性、发展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一方面要完成取得高职学历所规定的课时,一方面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做准备。数学学科教学不必照搬应试教育的那套模式,而是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实施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既能在完成学历所要求的相应的课时和基本要求,又能促进学生专业课学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三、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高职数学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立足于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用性原则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上。具体说来,高职数学教学必须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内容,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上。教学方法则应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又能从中获益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发挥为学生服务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能够符合课堂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这就是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原则。
(2)形象性原则
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述极易消解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必须遵循形象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抽象的理论和意义的传授必须建立在具体生动的形象基础上,采取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一旦具备了鲜明的形象性,学生将在入情入境的真切感受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体验和实践,实现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要防止过于工具化倾向
在学问化课程流行的时候,高职数学与大多数高职文化课一样,都是“我行我素”,简单地把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进行压缩和删减,以适应学生低基础的现状,结果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也越教越恼火。在这种三段式教学的背景下,数学课与专业课是井水不犯河水。随着高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的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文化课的改革也提到日程上来。对文化课进行改革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则需要理性,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对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教学的探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过于工具化的倾向。
(1)明确服务对象与定位
教师在教授文化课的时候,首先要正视学生的现有基础,不能过于拔高。其次,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之外,还需要设计情境化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当然,数学之所以为数学,与政治课等单纯进行思想教育是不同的,数学更多的是采用情境化的手段,不是对学生正面宣教,而是去感染学生,去启发学生思考。在职业学校,我们不仅要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从业者,还应该是拥有健康人格和积极情智的社会公民。
(2)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
高职生入学水平和能力特点为依据要求我们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放低起点,分步达成目标,一方面也更注重把知识与相关专业进行整合形成认为目标进行教学。以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需要,高职数学的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需要高职数学的教学更注重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学科特点为依据,我们的数学需要强调读写意识,这也是对上述部分的补充。高职数学的教学一方面要体现与专业课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于工具化的倾向,这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教师的观念和水平要进一步提高
所有的教学理念、目标最后的落实都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文化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这些教师从单纯的学科领域到学科与专业结合的领域的跨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的观念转变是所有教学改革尝试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继续教育的模式除了积极鼓励文化课教师参加职教体系的教育研讨会,教学观摩评比等活动,还可以鼓励文化课教师就读在职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如“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习,从一个对职业教育的旁观者转入到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以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视野看待职业教育,学科的教学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一些职业教育的一些元素。
(2)开展校内专题成果展。对一线教师文化课功能化和文化课与专业课综合化的成果加以搜集和提炼,以专题的形式加以展示。这些成果可以包括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学生作品、某一专题活动的设计等等。通过这些成果的展示一方面强化了学校教学的导向,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能够展示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果得到了肯定,自信心有了很大的增强,工作的干劲也会更足;对于未能展示的教师来说,也让他们看到了奋斗的方向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工作的干劲也会大大地增强。当然,最好的状态还是学校能把这些成果与教师的奖励挂钩,直接的物质刺激加上精神上的鼓励,是教师保持最好状态的最佳方式。
(3)加强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职业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是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也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团体。我传我的道,你授你的业,彼此之间很少有业务上的沟通与合作。为了打破这两者相互脱离相互独立的局面,学校应该从思想到行动上倡导两者的沟通与合作。专业课教师给文化课教师提建议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好是让同一专业的教师坐下来,一起讨论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分析对该专业学生要求达到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目标,分析哪些是需要文化课教师配合的,以及文化课教师应该怎样配合等。
(四)从教学层面向课程层面延伸
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结合教学在很大层面上缓解了数学课与专业课相互分离的状态,增强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也克服了文化课以普教模式进行应试教学的不足。而且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还是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但是从职业教育的整体而言,单纯的教学方面的改革尝试其实并不能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怎样把这种尝试从教学层面向课程层面延伸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把教学形式上升为模式
把实践形式上升到理论形式,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一种教学实践往往贯穿着一定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教学升华,一定要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变偶尔有意识为一贯有意识,变特例有意识为普遍有意识。这种上升,就是把它总结为模式的形式。职业教育上也一样,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工作导向课程模式等等,只有把一种教学形式上升为课程模式,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推广,否则只能是一己之用。
(2)组成团队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以团队的方式去从事各种改革探索,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成功。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能为一项探索实践的策划献谋献策。通过集思广益,问题的思路清晰了,视野开阔了,准备充足了。即使进展得不顺利,每一个实践者都不是孤独的,有一个团队在,有问题可以再讨论,有困难可以共同想办法克服。其次,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做到职责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负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优势,一切活动就可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录锦.浅谈职校文化基础课教学[J].魅力中国,2009,10.
[2]刘韵琴.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06.
[3]张蓉.中国职业教育之我见—浅谈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改途径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2.
[4]张立华.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亟待改革[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钱志翔.重构整合完善—谈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困惑和对策[J].商情,2010,3.
[6]刘保林.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改革的途径[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7]蒋乃平.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职教文化课体系—“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十三[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作者简介:许丽华(1981-),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