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发展三题

来源 :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的和古代的理论研究,与当下现实的生活,当代的理论语境,并不能完全绝缘。这种研究毕竟是今人的研究,融进了今人的见识,受今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在思考文化之间的相遇问题之时,有两个很重要的维度必须考虑在内:相遇的姿态和相遇时的心态。“西马非马”思想的形成,是基于这样一种思维,即不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不再将它们看成是面对实践所作出的理论的思考,而是一种固定僵化的意识形态。这种对待马克思土义的态度,本身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要回到实践标准。僵化不行,唯我独马也不行。中国的文学艺术实践,是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依据。“拿来主义”和“实践检验”,应是可取的态度。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学校作为生产知识思想和培养人才的阵地,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文化“走出去”战略都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
移民是我国"三西"开发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移民比较集中的甘肃河西地区,广大移民不仅生产生活面临困境,而且在政府的低保工作中,还潜伏
“人的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其主旨就是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来消除城市新居民后顾之忧,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内需支撑。决策是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运行的始端,承载着
通过高密度电法在广州某地铁线路勘察孤石的探测试验,分析几种不同排列方式及电极距对孤石高密度电法探测效果的影响,同电极距时,偶极装置具较高精度,对浅部不均匀体反映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