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不巧,吴主任正在为一个患者进行会诊。”
“吴主任在查房,一会儿就能出来。”
在奉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吴建国是全科室最忙碌的人,不论何时找他,得到的回复都是他正忙于为患者服务。
自今年1月24日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作为奉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有着18年感染科工作经验的吴建国总是冲锋在前,连续30多天“逆行”在隔离病房。
在同事眼中,他一丝不苟;在亲人眼中,事业就是他的生命;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2月24日,是吴建国坚守在奉节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的第34天。身着笨重的防护装备,在隔离病房连续工作的日日夜夜,吴建国不想说“苦”。在他看来,虽然自己和同事身着层层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和面屏,工作起来诸多不便,“但比起奋战在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奉节毗邻湖北,防疫任务艰巨,吴建国深知重任在肩。在院领导的指挥下,他在极短时间内作出统筹安排,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制定发热门诊流程规范、诊疗指南规范、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处理流程……
一切准备就绪后,吴建国带领18名医生,日夜奋战在离危险最近的隔离病房,24小时与病毒“亲密接触”,经常工作到次日凌晨。饿了吃碗泡面,累了困了就在值班室和衣躺一下。
一天凌晨3点,吴建国忙完工作,正准备躺下,手机响了起来。
“主任,来了一个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人,需要您……”吴建国二话不说,边穿衣服边往办公室跑。处置完毕,已是天明。
除了工作的县医院,各乡镇医院骨干也经常打电话向吴建国咨询、请教。为了不耽误同行预诊病情,吴建国24小时开机,不管多晚打来的电话,他都逐一耐心解答。
工作中的吴建国,有着多重身份——救治患者的医生、协调工作的科室主任、疏导患者和同事的心理辅导员。
在隔离病房里,防护服、口罩、头套和护目镜把吴建国包裹得严严实实,面部全是雾气凝结而成的水珠。他说,穿着防护服开展医疗诊断工作很笨拙,眼镜基本上几分钟就“花”了,全身是汗,但大家已经习惯了。
这些天,吴建国一直睡得不好,每次躺下去总以为睡了很长时间,醒来一看却只有几分钟。白天,除了负责病人的治疗外,他还要参加县内专家小组的病例会诊等活动。
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劝他别那么拼命,但他总是用同样的话回复:“这几天是收治留观病人的高峰期,我走不开,也不能走。”
“感谢吴医生及时给我诊断,让我早发现、早治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2月11日,一名刚刚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给吴建国打来电话,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1月21日,一名中年女性到奉节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她陈述自己出现干咳、乏力症状。现场接诊的吴建国敏锐地联想到了当时刚刚披露的新冠肺炎疫情,立刻安排病人做了CT检查。
“作为发热门诊的医生,在疫情面前,不是怕疾病,而是怕漏诊。”有着丰富经验的吴建国,判断这名病人的症状不像是普通流感引发的,很有可能是新冠肺炎。
经做CT检查发现,这名症状轻微的疑似患者肺部影像存在严重问题,与新冠肺炎高度相似。吴建国立即将病人的情况上报奉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控中心采样后,确认这名女性系奉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后来,这名病人被及时转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继续治疗。因发现及时,这名患者目前已治愈出院。
有了第一例,就会有第二例。自1月21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吴建国便忘我工作。
在吴建国看来,他要对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所有病人负责。早上一到科室就开始查房,与交接班医生汇总病人情况,组织科室医生会诊,认真听取每位医生汇报病史,一起讨论治疗方案,下午组织医院专家对疑难病症会诊。
为更好地了解每名病人的情况,吴建国经常进入隔离区为病人查体,采集咽拭子,时刻掌握每名病人的心跳、血压、进食乃至精神状态,甚至每一条医嘱他都要过目。
一些患者焦虑恐惧时,吴建国会耐心安慰,让他们正确面对。他经常对医务人员说:“病人现在最亲近的人就是我们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
2月4日下午,当得知奉节县人民医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消息时,吴建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觉得这些天的辛苦很值得。
每天凌晨,当吴建国结束工作后,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会守在手机旁和他视频。妻子事无巨细地询问,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提醒,都让吴建国心里暖暖的。
早在春节前,吴建国就计划回家看望才做完手臂骨折手术的母親。疫情发生后,他放弃了回家尽孝的机会。如今,已坚守一线30多天的他,依旧没时间回家。谈起家庭,吴建国数次哽咽,他说自己愧对父母和妻儿。
虽然家在城区,但自1月21日以来,吴建国从未回过家。就连妻子给他送换洗衣物,也常常要在感染科门口等很久。
“妈的身体如何?”这是吴建国每次见到妻子后问的第一句话。他告诉妻子,自己现在还不能回家,因为这里也有他放心不下的人。
吴建国的儿子吴君楠正在读大学。在吴君楠印象里,父亲几乎没有不忙的时候:“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发烧得厉害,给爸爸打电话时,他就叫我自己买药。我当时非常生气地说,‘你自己的娃娃病了都不管,就知道管别人’。”
“我也想当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为了患者,我注定要愧对家人。”吴建国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
吴建国曾无数次许诺儿子:“你要好好学习,考试取得好成绩了,爸爸就带你出去玩。”每到寒暑假,儿子都会兴奋地制订出游计划,可吴建国因为工作繁忙从没兑现过。
“现在孩子上大学,今年寒假回来后,由于疫情原因,我一直没回家,我们还没有在一起交流过。”对此,吴建国满是愧疚。
“家里的事情你放心,老人和孩子我会照顾好。”妻子的一句话,让吴建国减轻了顾虑。这些天,吴君楠也时常会打来电话给爸爸“加油”,这让吴建国倍感欣慰。
“吴主任在查房,一会儿就能出来。”
在奉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吴建国是全科室最忙碌的人,不论何时找他,得到的回复都是他正忙于为患者服务。
自今年1月24日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作为奉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有着18年感染科工作经验的吴建国总是冲锋在前,连续30多天“逆行”在隔离病房。
在同事眼中,他一丝不苟;在亲人眼中,事业就是他的生命;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我走不开,也不能走”
2月24日,是吴建国坚守在奉节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的第34天。身着笨重的防护装备,在隔离病房连续工作的日日夜夜,吴建国不想说“苦”。在他看来,虽然自己和同事身着层层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和面屏,工作起来诸多不便,“但比起奋战在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奉节毗邻湖北,防疫任务艰巨,吴建国深知重任在肩。在院领导的指挥下,他在极短时间内作出统筹安排,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制定发热门诊流程规范、诊疗指南规范、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处理流程……
一切准备就绪后,吴建国带领18名医生,日夜奋战在离危险最近的隔离病房,24小时与病毒“亲密接触”,经常工作到次日凌晨。饿了吃碗泡面,累了困了就在值班室和衣躺一下。
一天凌晨3点,吴建国忙完工作,正准备躺下,手机响了起来。
“主任,来了一个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人,需要您……”吴建国二话不说,边穿衣服边往办公室跑。处置完毕,已是天明。
除了工作的县医院,各乡镇医院骨干也经常打电话向吴建国咨询、请教。为了不耽误同行预诊病情,吴建国24小时开机,不管多晚打来的电话,他都逐一耐心解答。
工作中的吴建国,有着多重身份——救治患者的医生、协调工作的科室主任、疏导患者和同事的心理辅导员。
在隔离病房里,防护服、口罩、头套和护目镜把吴建国包裹得严严实实,面部全是雾气凝结而成的水珠。他说,穿着防护服开展医疗诊断工作很笨拙,眼镜基本上几分钟就“花”了,全身是汗,但大家已经习惯了。
这些天,吴建国一直睡得不好,每次躺下去总以为睡了很长时间,醒来一看却只有几分钟。白天,除了负责病人的治疗外,他还要参加县内专家小组的病例会诊等活动。
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劝他别那么拼命,但他总是用同样的话回复:“这几天是收治留观病人的高峰期,我走不开,也不能走。”
锁定“奉节首例”患者
“感谢吴医生及时给我诊断,让我早发现、早治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2月11日,一名刚刚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给吴建国打来电话,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1月21日,一名中年女性到奉节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她陈述自己出现干咳、乏力症状。现场接诊的吴建国敏锐地联想到了当时刚刚披露的新冠肺炎疫情,立刻安排病人做了CT检查。
“作为发热门诊的医生,在疫情面前,不是怕疾病,而是怕漏诊。”有着丰富经验的吴建国,判断这名病人的症状不像是普通流感引发的,很有可能是新冠肺炎。
经做CT检查发现,这名症状轻微的疑似患者肺部影像存在严重问题,与新冠肺炎高度相似。吴建国立即将病人的情况上报奉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控中心采样后,确认这名女性系奉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后来,这名病人被及时转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继续治疗。因发现及时,这名患者目前已治愈出院。
有了第一例,就会有第二例。自1月21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吴建国便忘我工作。
在吴建国看来,他要对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所有病人负责。早上一到科室就开始查房,与交接班医生汇总病人情况,组织科室医生会诊,认真听取每位医生汇报病史,一起讨论治疗方案,下午组织医院专家对疑难病症会诊。
为更好地了解每名病人的情况,吴建国经常进入隔离区为病人查体,采集咽拭子,时刻掌握每名病人的心跳、血压、进食乃至精神状态,甚至每一条医嘱他都要过目。
一些患者焦虑恐惧时,吴建国会耐心安慰,让他们正确面对。他经常对医务人员说:“病人现在最亲近的人就是我们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
2月4日下午,当得知奉节县人民医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消息时,吴建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觉得这些天的辛苦很值得。
家人是坚强后盾
每天凌晨,当吴建国结束工作后,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会守在手机旁和他视频。妻子事无巨细地询问,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提醒,都让吴建国心里暖暖的。
早在春节前,吴建国就计划回家看望才做完手臂骨折手术的母親。疫情发生后,他放弃了回家尽孝的机会。如今,已坚守一线30多天的他,依旧没时间回家。谈起家庭,吴建国数次哽咽,他说自己愧对父母和妻儿。
虽然家在城区,但自1月21日以来,吴建国从未回过家。就连妻子给他送换洗衣物,也常常要在感染科门口等很久。
“妈的身体如何?”这是吴建国每次见到妻子后问的第一句话。他告诉妻子,自己现在还不能回家,因为这里也有他放心不下的人。
吴建国的儿子吴君楠正在读大学。在吴君楠印象里,父亲几乎没有不忙的时候:“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发烧得厉害,给爸爸打电话时,他就叫我自己买药。我当时非常生气地说,‘你自己的娃娃病了都不管,就知道管别人’。”
“我也想当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为了患者,我注定要愧对家人。”吴建国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
吴建国曾无数次许诺儿子:“你要好好学习,考试取得好成绩了,爸爸就带你出去玩。”每到寒暑假,儿子都会兴奋地制订出游计划,可吴建国因为工作繁忙从没兑现过。
“现在孩子上大学,今年寒假回来后,由于疫情原因,我一直没回家,我们还没有在一起交流过。”对此,吴建国满是愧疚。
“家里的事情你放心,老人和孩子我会照顾好。”妻子的一句话,让吴建国减轻了顾虑。这些天,吴君楠也时常会打来电话给爸爸“加油”,这让吴建国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