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具有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培养模式的推广力、管理改革的示范力和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内涵、凝练改革成果、建立辐射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引领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2-0007-02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内涵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范式,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它一方面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雄厚的办学实力、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其内涵成果的总结、迁移和推广能力。具体包括培养模式的推广力、管理改革的示范力和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
(一)培养模式的推广力
培养模式的推广力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向其他职业院校推广的能力。
凝练办学理念,成为高职院校顶层设计的示范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必须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评价为标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落脚点。凝练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形成办学特色和文化精神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关于办学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角色定位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追求。它在示范性建设的实践中表现为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长期形成的以校风、学风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精神与独特的公众形象。形成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挖掘深厚的文化精神,可以奠定办学特色选择、设计的基础。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吸收“敢为人先、经世致用”湖湘文化的精髓,传承“开路先锋、铺路石子”的交通文化精神,融入“品质为先、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精华,形成了“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好使用”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四好”校园文化。
创新培养模式,引领高职特色教学改革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自身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创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双证融通”模式、“教学工厂”模式、“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具有较强的示范借鉴作用。
推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性高职院校对自己探索的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范例,向区域、行业和全国高职院校示范辐射推广,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向其他高职院校示范和推广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职责,其推广方式是多样化的。一是通过高职教育的各种论坛、会议和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交流。二是接受院校来访介绍交流。三是开展师资培训,交流改革经验和操作方法。四是开展专业咨询指导,指导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五是通过合作立项课题研究进行推广。六是由政府或行业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与行业或区域内高职院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研究,使示范院校探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或区域内各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推广,推动区域、行业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管理改革的示范力
管理改革的示范力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内部管理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高职院校示范和借鉴的能力。
充当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管理平台建设的先驱通过实施订单培养,搭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多元合作,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专业实体,实现专业企业一体化和组建职教集团,促进各类职教资源的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树立标杆引入科学管理理念,完善高职特色办学机制,优化内部组织机构,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完善职责分开、权责明确、自我发展、依法管理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学院管理体系和实施科学管理方法。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竞争、开放、流动的现代人事工作机制,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制度。完善校企共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突出应用特色的科研管理改革;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管理上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树立标杆,引领高等职业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所形成的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训资源、师资资源及教学改革成果等对其他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开展合作教学的服务能力。包括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实训基地等建设的咨询指导、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等。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建设
(一)提升内涵,真正成为发展、改革和管理的模范
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明晰办学方向,在发展模式上起到模范和带动作用;示范院校要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走在改革最前列,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示范院校还要在管理上起到示范作用,要从严治教,做规范管理的模范,引领高职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做推进素质教育的模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重推进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以服务为宗旨的模范要在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上狠下工夫,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要把专业和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联动,会同企业主动地跟踪市场、适应市场。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做以就业为导向的模范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力改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率。要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方便,为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实际技能、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
做工学结合的模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要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要特别注重校企合作,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要建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生产性实习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大部分比例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示范院校通过一系列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成效,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范例,推动全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做社会服务的模范示范院校还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在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中,高职院校具有广阔空间。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在对口支援农村和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做规范管理的模范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自身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行政后勤服务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探索,实现精干高效、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成为高职院校规范管理的模范和标杆,引领同行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总结改革成果,形成可供辐射的范例
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更要强化辐射意识,加强成果的总结、转化,提升辐射能力。通过成果加工形成新的政策措施;通过成果反思生成新的科学理论;通过成果辐射发挥新的榜样效应,使示范结果成为可学习、可借鉴和可操作的创新成果。
对建设成果进行反思、研究,形成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示范院校对示范建设过程中在创新办学理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管理平台建设、专业建设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进行深刻反思,拟定专题认真加以研究,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的创新理论成果,以指导学院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对改革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有特色的实践改革案例示范院校对行政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要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并形成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
对专业成果归纳、整理,形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形成丰富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实现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实现校内外专业教学资源共享。资源库内容重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实践教学文件、试题库、网上申报系统和理论考试认证系统等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及国内外优质职教资源。
(三)建立长效机制,搭建示范辐射工作平台
建立示范辐射工作的长效机制成立社会服务与示范辐射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协调机构。制定相关社会服务与示范辐射工作规范,建立示范辐射工作的长效机制,使辐射工作常态化。
创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依托学院优质专业的教学资源,与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教育指导委员会协作,创建中高职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相关培训标准,重点加强中高职教师的职教理念、实践教学技能、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大力提高中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
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或协会发挥示范院校在本区域本行业职业院校中的龙头作用,由示范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内职业院校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促进集团内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 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0).
[3]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高教研究,2006,(1).
[4]陈玉华,李学峰,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和辐射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
任振林(1965—),男,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
关键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2-0007-02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内涵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范式,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它一方面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雄厚的办学实力、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其内涵成果的总结、迁移和推广能力。具体包括培养模式的推广力、管理改革的示范力和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
(一)培养模式的推广力
培养模式的推广力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向其他职业院校推广的能力。
凝练办学理念,成为高职院校顶层设计的示范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必须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评价为标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落脚点。凝练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形成办学特色和文化精神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关于办学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角色定位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追求。它在示范性建设的实践中表现为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长期形成的以校风、学风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精神与独特的公众形象。形成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挖掘深厚的文化精神,可以奠定办学特色选择、设计的基础。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吸收“敢为人先、经世致用”湖湘文化的精髓,传承“开路先锋、铺路石子”的交通文化精神,融入“品质为先、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精华,形成了“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好使用”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四好”校园文化。
创新培养模式,引领高职特色教学改革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自身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创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双证融通”模式、“教学工厂”模式、“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具有较强的示范借鉴作用。
推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性高职院校对自己探索的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范例,向区域、行业和全国高职院校示范辐射推广,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向其他高职院校示范和推广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职责,其推广方式是多样化的。一是通过高职教育的各种论坛、会议和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交流。二是接受院校来访介绍交流。三是开展师资培训,交流改革经验和操作方法。四是开展专业咨询指导,指导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五是通过合作立项课题研究进行推广。六是由政府或行业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与行业或区域内高职院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研究,使示范院校探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或区域内各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推广,推动区域、行业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管理改革的示范力
管理改革的示范力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内部管理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高职院校示范和借鉴的能力。
充当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管理平台建设的先驱通过实施订单培养,搭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多元合作,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专业实体,实现专业企业一体化和组建职教集团,促进各类职教资源的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树立标杆引入科学管理理念,完善高职特色办学机制,优化内部组织机构,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完善职责分开、权责明确、自我发展、依法管理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学院管理体系和实施科学管理方法。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竞争、开放、流动的现代人事工作机制,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制度。完善校企共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突出应用特色的科研管理改革;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管理上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树立标杆,引领高等职业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所形成的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训资源、师资资源及教学改革成果等对其他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开展合作教学的服务能力。包括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实训基地等建设的咨询指导、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等。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辐射带动能力的建设
(一)提升内涵,真正成为发展、改革和管理的模范
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明晰办学方向,在发展模式上起到模范和带动作用;示范院校要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走在改革最前列,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示范院校还要在管理上起到示范作用,要从严治教,做规范管理的模范,引领高职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做推进素质教育的模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重推进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以服务为宗旨的模范要在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上狠下工夫,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要把专业和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联动,会同企业主动地跟踪市场、适应市场。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做以就业为导向的模范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力改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率。要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方便,为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实际技能、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
做工学结合的模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要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要特别注重校企合作,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要建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生产性实习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大部分比例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示范院校通过一系列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成效,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范例,推动全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做社会服务的模范示范院校还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在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中,高职院校具有广阔空间。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在对口支援农村和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做规范管理的模范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自身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行政后勤服务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探索,实现精干高效、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成为高职院校规范管理的模范和标杆,引领同行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总结改革成果,形成可供辐射的范例
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更要强化辐射意识,加强成果的总结、转化,提升辐射能力。通过成果加工形成新的政策措施;通过成果反思生成新的科学理论;通过成果辐射发挥新的榜样效应,使示范结果成为可学习、可借鉴和可操作的创新成果。
对建设成果进行反思、研究,形成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示范院校对示范建设过程中在创新办学理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管理平台建设、专业建设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进行深刻反思,拟定专题认真加以研究,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的创新理论成果,以指导学院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对改革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有特色的实践改革案例示范院校对行政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要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并形成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
对专业成果归纳、整理,形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形成丰富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实现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实现校内外专业教学资源共享。资源库内容重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实践教学文件、试题库、网上申报系统和理论考试认证系统等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及国内外优质职教资源。
(三)建立长效机制,搭建示范辐射工作平台
建立示范辐射工作的长效机制成立社会服务与示范辐射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协调机构。制定相关社会服务与示范辐射工作规范,建立示范辐射工作的长效机制,使辐射工作常态化。
创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依托学院优质专业的教学资源,与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教育指导委员会协作,创建中高职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相关培训标准,重点加强中高职教师的职教理念、实践教学技能、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大力提高中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
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或协会发挥示范院校在本区域本行业职业院校中的龙头作用,由示范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内职业院校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促进集团内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 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0).
[3]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高教研究,2006,(1).
[4]陈玉华,李学峰,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和辐射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
任振林(1965—),男,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