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60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把病患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腹产手术效果明显,可以较佳的缓解病患的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腹产手术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92-01
目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方式已逐渐使用于临床,该麻醉方式可以较佳的减轻病患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且不会对母婴造成负面影响[1]。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采取剖宫产的孕产妇数量呈上升趋势,故安全舒适的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3年期间接收的60例实施連续硬膜外麻醉的剖腹产患者,观察其麻醉效果。现把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之间收治的60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患者,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6±2.3);体重51~85kg,平均体重(68.4±2.9)kg。观察组3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7.9±3.1)岁;体重53~87kg,平均体重(69.8±3.3)kg。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即患者选择右侧卧位,于病患第二和第三腰椎间实施穿刺,把腰麻针放在中间,待有脑脊液流出来之后,采取20度头高位,同时抽取8毫克等浓度的布比卡因,然后注入病患的腰椎部位。之后把麻针取出,此时患者把右侧位轻轻转换为平卧位,调整麻醉平面( 观察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即选择右侧卧位,于第二和第三腰椎之间实施穿刺,头向置管完成以后,抽取利多卡因5毫升,将其注进腰椎处部位,过5分钟以后,了解清楚硬膜外和麻醉置管的实际状态,然后取罗哌卡因5毫升置入其中。之后病患可把右侧卧位变换成平卧位,调节麻醉平面( 1.3 评定标准
(1)观察对照两组病患的麻醉效果、心率与血压的变化。(2)根据手术中的疼痛程度,将其分为一级(麻醉效果良好)、二级(麻醉效果较好)、三级(麻醉效果差)。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把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都以( )表示,计数资料都以%来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来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血压情况
对比观察两组病患麻醉前后的心率情况发现,麻醉之后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之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两组病患麻醉前后的血压情况可知,麻醉之后的血压显著低于麻醉之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的情况变化
注:P<0.05
2.2 麻醉效果
通过观察,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93.33%)明显好于对照组(良好率53.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注:P<0.05
3 讨论
近年来,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腹产术中日趋普遍,可谓目前最为常用的麻醉方法。其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操作更加简便,安全性能更高[2]。该麻醉方法既可以较佳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又可以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最可取的是其不会对孕产妇的生命体征造成一些十分恶劣的影响,更不会对胎儿产生一丝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手术的风险,且并发症情况少,属于如今非常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产妇分娩时,其子宫开始收缩,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子宫收缩不存在抑制作用,不会在分娩过程中导致任何不良情况发生,且能够保障胎儿不受影响[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93.33%,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53.33%,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剖腹产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的选取,不仅可以缓解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不会对产妇及其胎儿产生任何消极影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志勇.袁德利.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86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5):111
[2]杨富贵.轻比重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比较(附87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2(12):3731
[3]沈海燕.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0-31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腹产手术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92-01
目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方式已逐渐使用于临床,该麻醉方式可以较佳的减轻病患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且不会对母婴造成负面影响[1]。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采取剖宫产的孕产妇数量呈上升趋势,故安全舒适的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3年期间接收的60例实施連续硬膜外麻醉的剖腹产患者,观察其麻醉效果。现把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之间收治的60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患者,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6±2.3);体重51~85kg,平均体重(68.4±2.9)kg。观察组3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7.9±3.1)岁;体重53~87kg,平均体重(69.8±3.3)kg。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即患者选择右侧卧位,于病患第二和第三腰椎间实施穿刺,把腰麻针放在中间,待有脑脊液流出来之后,采取20度头高位,同时抽取8毫克等浓度的布比卡因,然后注入病患的腰椎部位。之后把麻针取出,此时患者把右侧位轻轻转换为平卧位,调整麻醉平面(
(1)观察对照两组病患的麻醉效果、心率与血压的变化。(2)根据手术中的疼痛程度,将其分为一级(麻醉效果良好)、二级(麻醉效果较好)、三级(麻醉效果差)。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把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都以( )表示,计数资料都以%来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来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血压情况
对比观察两组病患麻醉前后的心率情况发现,麻醉之后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之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两组病患麻醉前后的血压情况可知,麻醉之后的血压显著低于麻醉之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的情况变化
注:P<0.05
2.2 麻醉效果
通过观察,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93.33%)明显好于对照组(良好率53.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注:P<0.05
3 讨论
近年来,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腹产术中日趋普遍,可谓目前最为常用的麻醉方法。其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操作更加简便,安全性能更高[2]。该麻醉方法既可以较佳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又可以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最可取的是其不会对孕产妇的生命体征造成一些十分恶劣的影响,更不会对胎儿产生一丝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手术的风险,且并发症情况少,属于如今非常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产妇分娩时,其子宫开始收缩,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子宫收缩不存在抑制作用,不会在分娩过程中导致任何不良情况发生,且能够保障胎儿不受影响[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93.33%,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53.33%,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剖腹产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的选取,不仅可以缓解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不会对产妇及其胎儿产生任何消极影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志勇.袁德利.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86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5):111
[2]杨富贵.轻比重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比较(附87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2(12):3731
[3]沈海燕.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