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实践模式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越来越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课程设计模块的开设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渠道,如何安排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文章以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为实例,在深入调研课程设计开设过程的基础上,针对院校学生特点和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现状进行分析,探索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适合我院课程设计环节开展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实践创新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实践过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设计实践模式现状
  现行课程设计实践模式以验证理论知识点为主,虽然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但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我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为例,分析总结如下。
  (一)知识点繁杂,学生入门难。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环节的知识点较多且前后衔接紧密,概念相对抽象,实际应用较灵活,作为大一学生第一门设计实践课程,入门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二)实践模式以验证为主,实际应用设计较少。
  课程设计大多以验证章节知识点为主,实践项目较简单,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度较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较难,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根源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编程思想,实际应用设计缺乏。
  (三)实践练习时间有限,学生兴趣不浓厚。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的一两周,工作量较大,学生实践操作时间明显不足。为了按进度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对每个设计项目都给出基本原理框架,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照抄照搬现象普遍,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高。
  (四)考核方式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课程设计实践大多采用教师出题,学生编程实现的方式,由教师主观评判程序的优劣。评判结果带有较大的教师主观性,缺少对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激励,致使学生较多借鉴经典算法,自主创新的能力很难提高。
  二、课程设计实践模式改革
  针对我院学生特点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兄弟院校、名牌高校课程设计开展模式的深入调研,尝试从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两个方面改善现有课程设计实践模式,使之更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过程过程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1.改革教学模式,教师以引导为主。课程设计实践过程要改变教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照抄的模式,教师要由“保姆”转变为“向导”,以提示、指引的方式推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查阅参考资料,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对学生设计的方案给予指导性建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改革题目设置单一化,以学生兴趣和熟悉程度为出发点。课程设计题目设置由“多年一题”变为“自由设题”、“多领域设题”的方式。在教学大纲要求范围和难度内给出设题方向,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熟悉领域具体设题,避免“多人一题”、“千篇一律”的现象产生,同时多层次的命题使课程设计仅凭照抄照搬难以完成,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调整课程设计时间,灵活安排实践练习。针对理论结课后进行课程设计、实践练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同步推进的方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结合理论知识思考设计方案,在理论课程的中后期即可同步开设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有较充足时间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避免仓促应战、应付交工的现象出现。
  (二)考核机制。
  1.增加阶段验收环节,成绩评定公平化。课程设计过程中常见最后突击,借他人成品蒙骗过关的学生,导致最终成绩评定有失公平。为避免这一现象,可以在考核机制中引入阶段验收环节,学生对作品设计进行阶段分工后,教师按进度对作品设计进行监控。这样每个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都有压力,进而化压力为学习动力,积极投入课程设计过程,借助阶段验收要使每个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引入答辩机制,关注独创性。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引入答辩机制,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陈述和演示。答辩过程主要关注作品的创新性和运行效果,学生对作品设计的思想、算法及创新点进行陈述,由教师及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共同参与成绩评定,对具有创新性的作品给予较高成绩,激励学生自主创新。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有效避免了教师个人主观印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易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同时可以督促学生深入理解设计过程中的细节知识,避免抄袭。
  三、结语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课题研究尝试从教学过程和考核機制两个方面改善课程设计实践模式,使课程设计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从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角度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玉华,肖瑛,刘岩川.电子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57-159.
  [2]刘建华,庞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农机,2011(9):170-171.
  [3]左其亭,臧超.大学本科专业课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1):136-138.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2013年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课题《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实践模式》结项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发现不同时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系统化、专业化管理是高校教育的永久课题。网络时代下,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培养周期短、学生干部队伍各组织发展不平衡、组织认同不一等问题,力求学生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定期组织培训和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关键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重要性 现状 对策  1.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们开始认识到,有学历固然重要,有能力更重要,
摘 要: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理解,培养大学生普遍具有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同时帮助他们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和法律相关的问题,使他们真正理解法制社会的重大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法制教育 完善措施  目前,进
该研究使用CZE和MECC建立了人体血与尿中64种药毒物的系统分析方法.药毒物覆盖面广,包括了阿片类及其人工合成物、可卡因类及合成代用品、苯丙胺类及掺合物、巴比妥类、吩噻
摘 要: 包括《纲要》课程在内的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让政治理论课激发大学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传播的政治理论深入大学生头脑中,成为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纲要》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關键词: 动态 教学形式 学习积极性 政治理论课  在与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行交流的时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这一对象交谈的时候,话题多围绕怎么上好思政课